筷子 | 我們尋找美,卻總對身邊的美視而不見

我們總是對繁複華貴的事物保持著最熱忱的獵奇心,試圖去窺探所謂上層人士的生活,並孜孜不倦地朝這個方向靠近。

以便

自己在人群中看起來更優雅

我們熱衷奢侈品,奢華酒店、頂級火機、手工雪茄,即便我們很少有機會去親身體驗這背後的神韻,但至少照貓畫虎得到些許皮毛。

不過在我們欣賞這些事物,為其承載的文化、技藝欽佩有加時,卻不得不承認,無論是都彭還是哈瓦那,超五星酒店還是包廂頭等艙,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和經歷,我們依舊難以輕車熟路地去駕馭這些「奢侈品」,偶爾看書看圖過過癮、嘗嘗鮮可以,但若是把它們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似乎還有些距離。

難道

必須把這些所謂的奢侈品硬塞進生活,

才算懂得生活?

當然不是。柴米油鹽醬醋的平凡生活中,有著無數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東西,只是它們太平凡,以致你和我選擇了視而不見,就像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那雙筷子。

僅憑中國的歷史與智慧,無需國畫、織錦這些聽出老繭的東西來撐場面,隨意挑一樣生活中的器物,細數也是千年的歷史。我們今天就聊聊這雙司空見慣的筷子,要知道它本身所蘊含的意義,絕對可以與任何西方餐桌上的的舶來品分庭抗禮。

譬如每一個吃貨掛在嘴邊的話:民以食為天。就來自於筷子的設計。

從易學上說,兩根筷子,二數先天卦為兌。兌,為口,為吃。筷形直長,為巽卦。巽,為木、為入。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東西。筷頭為圓,筷柄為方,代表著天圓地方,其中圓形為乾卦,方形屬坤卦,如此便是最好的乾坤卦象。而我們入口的是什麼?是筷頭。這樣吃的不就是「天」了?所以「民以食為天」便是由此而來。

我能想像到你的錯愕:你說買衣服,換傢具,甚至去品嘗些更精緻的菜肴我都明白,但是突然你告訴我筷子這東西有文化,我實在承受不來。再說了,無論是幾毛錢一雙的一次性筷子,還是昂貴的象牙筷、銀筷,不就換了換材料,不都同樣是夾夾菜,難道這玩意還分貴賤?

縱觀地球文明,食器使用時間最長久的,便是中國,而西方人使用叉子作為餐具的時間不超過一千年,徹底普及開來的時間可能就三百年,也就是明末清初那會兒。

在早期,中國傳統餐具並不只有大家所熟知的筷子,還有勺,兩者並稱為匕箸,目前可考的「匕」出土於河北磁山,距今7000餘年,而現存最早的筷子是出土於殷墟(商晚期)的銅製筷子,當然,相信筷子不會一出現就是金屬製造的,只是木質的難以保存下來,所以實際上筷子出現時間還要更早一些,我們的祖先居然在至少3、4千年前便開始優雅的進食了!

《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禮記》中也曾說:飯黍無以箸。都揭示了筷子在中國文化中漫長的使用歷史。

之所以我國食器歷史如此漫長的原因,與我們所處的形勢以及飲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我們居住的環境沒有東南亞那樣暖和到四處瘋長的水果,也沒有沿海四處亂蹦的蠢魚,更沒有各種草原上的風吹草地見肉排,好不容易有點稻米,還異常的難伺候,不得不發明各種烹飪方式來照顧它,如果沒有筷子,那用大鼎熬的一鍋肉怎麼弄出來?用手嗎?還能添點肉味。

所以我們的祖先在有限制的條件里,去發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然後再用最合適的方式去烹飪它,要不我們的菜為啥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配料?

為了把這些鬧彆扭的食物挑出來,吃下去,吃貨祖先於是又發明了餐具,就為了穩准狠地在一盆菜中瞬間夾出我們想要的東西。

用網上的一句話來說:我們的血統對食物充滿了執著。

眾所周知,中國是很講究飲食文化與禮儀的,不論是在家裡一家人吃頓飯,還是朋友宴請,甚至商業飯局,飲食承載了一定「抒情」的功能,這與中國「聚食制」的飲食特點是分不開的。大家圍著飯桌,彼此夾菜,迎來送往,在這之中,筷子不僅僅是幫助進食的工具,也是更顯另類的社交工具。

《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筷子作為飲食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不會被各類士大夫忘記去約束一下,譬如右手拿筷,左手拿碗,似乎每個人童年都是這麼被教育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是為什麼。

其實在《禮記·內則》中便有了規定:子能食食,教以右手」這就如同西餐講究的左手叉右手刀一樣,我們的食禮早在西周時期就確定了。儘管目前沒有明確的說法解釋原因,但不難猜測這和我們的吃飯習慣有關,古代甚至直到今天,中國人都是圍坐在一起集體用餐,為了強調文明與秩序,相互之間吃飯的人不會觸碰到,也為了不讓坐在主位的老大不會看見一些左撇子的亂入,便開始這樣明文來規範了。

如今筷子最經典的形象莫過於圓筷頭方筷柄,也許我們覺得司空見慣,但是這其中凝結了無數設計構想,在最大化的滿足實用性與功能性的同時,達到設計的最簡潔。筷頭是圓的,兩個圓只要它們分別在圓周上隨便找一點,都可以立刻形成一條直線,夾住東西後輕輕用力就可以了;而方的筷柄,則方便將筷子置於桌碗上,否則吃飯的時候一桌人都緊張的盯著筷子,看它啥時候會滑下來,那畫面簡直太美。

同時,平時我們用筷子夾菜不是兩根同時動,而是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筷子組合在一起變成為了一個太極,主動為陽,從動為陰;在上的那根為陽,在下的那根為陰,這便是兩儀之象。陰陽互動,可得用矣;陰陽分離,則太極不存。這就是陰陽的對立統一。兩根筷子又可以互換,主動的不是永遠主動,在下的不是永遠在下,又隱喻著陰陽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好了

再說下去維物君就可以開卦騙錢了

如同大多數器物一樣,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與使用場景,筷子也有多種材質,當然一雙最廉價的木筷也能滿足我們絕大部分的需求,但有時候器物的美,不就正在於它那與眾不同的百分之一嗎?

木筷是最適合日常使用了,無論是雞翅木、黑檀木,還是紅木,舒適的手感搭配古樸的造型,加之木質材料良好的摩擦係數,總是能給飲食帶來亮眼又細膩的體驗。

金屬筷子(銅啊,銀啊,土豪金啊等等)當然是提升第一眼逼格的利器,如同西方銀制餐具一樣,不管品味如何,但至少體現你很有錢不是。同時,金屬還比較容易清洗,就是有點重,比較考驗手活。

象牙筷非常的輕滑,拿在手中有一種溫潤的質感,同時象牙白的顏色搭配上沒有油鹽重味的蔬菜,總有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不過正所謂:保護大象最有力的武器,是我們的人性

各類玉石製成的筷子,如墨玉、岫玉、藍田玉等等,顏色與玉石關係很大,握在手中涼涼的,盛一碗青瓷白飯,持一雙玉石箸筷,總有一種在凌霄殿參加宴會,即刻要羽化登仙的感覺。

除了這些,還有牛骨筷、湘妃竹筷、瓷筷等各式各樣的筷子,許多也許至今我們都很少見過,不過建議各位可以憑自己的喜好入手一雙,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最有趣的在於

儘管中日韓三國都以筷子作為主要的食具

但在設計上卻又略有不同:

日本:木質

筷子短而前端尖。由於日本經常食用壽司、魚片等,所以需要利用筷子的尖口來分離魚肉和魚刺。

韓國:金屬

筷子長度中等且扁平。以避免因長期食用泡菜與烤肉而使得筷子變質與變形。

中國:木質(竹製)

筷子較長且前端偏圓。以便夾取各類式樣的菜品,另外由於中國飲食禮儀的關係,較長的筷子也便與人們能夠在較大的飯桌上夾取到遠端的菜品。

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於去憧憬那些美好且奢華的事物,似乎距離總能產生別樣的美感。誠然,這無可厚非,畢竟人生一世總得有些追求,不論是貴的、還是雅的,只要能帶來更好的體驗,便值得我們趨之若鶩。

但維物君也認為,在追逐的過程中,偶爾停留時,我們也同樣可以試著去認真的觀察我們的四周,真正的美並不僅僅只有那些外表光鮮華麗的品牌,在我們司空見慣的種種衣食住行中,總有許多凝結著無數智慧與思考的器物,卻總因為太過常見,而被我們刻意的忽視,不自覺的貶低,我們的許多文化也因此一步步淪陷至斯。一碗一箸,其實有太多的歷史值得我們去傳承,有太多的細節值得我們去雕琢。套用一句初中作文經典語句: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無論在什麼領域,最難的或許不是巧奪天工的外貌,而是在平地中激起驚雷,將最平常的事物,發展到極致。就如同筷子這般簡單的食具,也同樣蘊含了繁複源遠的文化與內涵。

推薦閱讀:

中式日式韓式,竹製木製金屬,筷子到底哪種好?
中日韓都用筷子,但筷子的畫風怎麼差那麼多?
為什麼現在人類吃飯的工具有的用筷子,有的用刀叉,有的直接上手,是習慣的先入為主還是文化使然?
如何正確的選購使用筷子?用木質的還是不鏽鋼制的呢

TAG:筷子 | 生活品質 | 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