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車那些事兒
興奮的是可以出出主意,
糾結的是100個人可能會有90個意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推薦是否合理。
說到底,買車本身就是一件很糾結的事兒,比買其它東西都要糾結。
網上買件襯衫吧,琳琅滿目的品牌,顏色,樣式。不打緊,最多也就幾百塊錢,丟到河裡去也不至於心疼到要死對吧。
就算是買套房子,預算範圍內的,一下子就有了大小的區分,然後選一下地段,看看戶型,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買車真不容易。各個價位區間都有。如果我的預算是15W左右,在網上輸入14-16W的區間一搜,什麼鬼,居然有257個車型的1238款符合條件!也就是說平均每1百元的價位區間中就有6款車型的存在。這樣的密集程度,有強迫症的人是不是已哭暈在廁所。
話說我每天去試駕一個車型,也需要大半年了!這是多麼讓人糾結的一件事情!
但糾結的事情不僅如此了,不同的外觀,結構,配置,顏色,都會讓人更糾結……
也許有人會說,選車其實並沒有那麼糾結啊,首先預算是多少,然後買兩廂,三廂,還是SUV,跑車確定下來,再看看口碑,留個3-5個選擇,最後去試駕一下,比較一下感受,差不多就定了。
但我還是想說,預算這個東西,真的一定是一個準確的數字嗎?比如你的預算是15W,倘若有一輛你特別喜歡的車,15.3W,你果真不打算再掏3K把它拍下來?
以及所謂的需求,買哪種類型的車,也一定是有準確答案的嗎?比如我自己,幾乎都在柏油馬路上跑來跑去,原則上來講我不需要SUV。但誰能保證我如果10年回一次鄉下,不會將車陷入泥潭,就叨念起四驅的好呢?如果我經常逛宜家買傢具,是不是就一定要買一輛五菱宏光般的小麵包呢?不盡然吧。用車的功能不會像夏天穿短褲冬天穿棉襖一樣剛需,說到底,車只不過是個代步工具罷了。
再說說試駕。有多少買車的人不是小白?即使天天抱著鍵盤啃,ESP、懸掛、DSG掛在嘴邊,就一定知道哪一輛是性價比奇高的好車么。
說到底,還是挺糾結的,這也是為什麼汽車選購貼居高不下的原因。
那麼究竟該怎麼選車?
第一,量力而行
預算這個東西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一定要跟自己的生活狀況掛鉤。月收入5K以下的,就不要對著BBA流口水了。不說買車的費用,畢竟有些同志家底豐厚,家長願意掏錢給你買車,但總不至於連養車都要啃老吧。那麼養一輛車的開銷大概有多少(我都按比較低的來計算),雷打不動的保險一年4K,油錢1年1.5W公里油耗7L=6K,停車費過境費罰單2K,保養1K,算下來每個月至少是1K的額外開銷,還是比較低的消費標準,不包括買全險,用車頻繁,狂踩油門,經常擦碰,經常違章,經常出門旅遊的這些類人群。BBA等高檔車的用車費用遠不止如此。如果月收入5K,養車每個月要用掉一半,或者更多,生活還有質量嗎?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選車不是看自己的月收入有多少,而是先看看自己在過好日子的基礎上每個月有多少結餘。我反對買車省著開的理念,還不如坐出租;我也反對自認為水平高不違章不修車的說法,這些事情絕對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簡單和容易。
請注意,以上是按月結餘來計算的,和月收入完全沒有關係,土豪請無視。第二,顏值擔當
話說人是視覺動物一點不假,看見美女誰都會多瞧兩眼,此定律同樣在選車上有效。有多少人買車不介意外觀而注重性能和性價比?這也是為什麼14-16W之間有257個車型最直接的原因。但每個人的審美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別人給你的推薦,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例如國產自由光,在我眼裡就是個沒大燈的瞎子;享有起亞最美SUV美譽的KX5在我眼裡就是個怪裡怪氣的玩意兒。但這些車肯定會有人買啊,銷量也不會差。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選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所以我的第二個建議,是一定要去現場看看車的外觀,還有內飾,網上的照片與實際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別的,尤其在顏色和尺寸上。有機會一定上車看看車內的裝飾,並且開起來感覺一下。
第三,實際需求和配置的關係
也許有人會問,前面你不說說到需求這個事情是虛的嗎,怎麼又拿來做文章了?而我這裡要講的需求,不是獨立的,是與配置合在一起的。說簡單點兒,就是認清楚你的需求所對應的車有哪些具體的實用功能。
比如你要選的是你的第一輛車,不想有太大的財力投入,簡單省心,代個步足以,那麼你在所選車的配置上可以取自動檔、低排量以及一些最基本的配置,基本上一個乞丐版就夠了。如果你又貪圖真皮方向盤、座椅電動座椅調節,需要加錢變中配;如果你還貪圖座椅加熱,倒車影像,併線輔助,繼續加錢變頂配。那麼10W就能搞定的車子最終就變成了14W了也許,多花了4W,也許預算夠不心疼,但是是不是已經忘記你的初衷是不想有太大的財力投入,代個步足以?廠商給一輛汽車總是定12-17W,15-23W,20-33W這樣的價格區間,面上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但說白了,更多的就是想忽悠一些群眾不理智地花更多的錢。
再舉個例子,你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掏個25-30W,對於要選的車有一定的面子上的需求,綜合考慮後想選一輛賓士A級。但是你所在的城市,或者說你每天要經過的路況不是特別理想,坑坑窪窪,碎石滿地,那麼你有沒有留意到賓士A級的輪胎是比較薄的缺氣保護輪胎?這種輪胎走比較差的路況時容易起包,壞在路上的話,還沒有備胎可換。因此這樣的選擇就是極為不合理的。更不用說買台自動檔豐田86每天以不到60公里的速度上下班代步的情況。有錢是可以任性,但是,沒有錢的話,是不是建議冷靜地想想你的需求,然後對應來選車。
同時,我反對太直觀的對應,比如:
停車技術不好,就要買一輛兩廂車。三廂比兩廂一般也就長了20cm左右,感覺停不進去的地方,你換個兩廂也一樣停不進去,除非你換smart。
視線要好,坐姿要高,就要買一輛SUV。SUV如果就這點兒優點是不是也太片面了,標誌408的大面積擋風玻璃也表示不服!
家庭實用型,就要買一輛B級車。後排空間就真的那麼重要嗎,每個月究竟有多少次是需要長時間坐滿5個人的,況且有種B級車叫運動型B級車,後懸掛那個硬,過個減速帶寶寶都快把尿顛出來了,確定也是你的「家庭實用型」之選?
第四,買了就不要後悔
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買了一輛車開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車有些小毛病,跟朋友一講,朋友立馬得瑟地告訴你:當初叫你買我這輛車你不買,我的車啥毛病都沒有。
不要相信他說的話!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讓他把車給我開一個月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性。
只要是做足了功課,深思熟慮以後的選擇,都是對的選擇。你怎麼知道當初你不選這輛而選擇另外一輛車,就不會出現同樣的小問題?沒有發生的事情永遠不要去說假如。而且汽車這個東西,那麼多的零件,那麼多道工序,不可能保證100%一點瑕疵都沒有。你可以問問開豪車的同志們,這些動輒50W以上的車是不是真的就那麼好。
不要動不動就拿自己的車跟別人的車比,然後腸子悔青了,馬上想變賣掉然後再去買輛新車。汽車是消費品,落地打八折,尤其前面幾年,折舊率高的嚇死人。不要跟錢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各位,選車是自己的事兒,其他人的意見都只能作為參考,自己喜歡比你身邊一萬個人喜歡更重要。
推薦閱讀:
※聲振界王者農藥 |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車!
※尹正—180多次群舞后的努力 讓他跳進演藝圈
※pwm輸出詳解
※談談中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
※進入國內不到20年,廣汽本田雅閣怎麼就能受到200多萬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