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用的抗生素會帶來什麼風險?應該如何解決?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吃得明白,更多食品安全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相關新聞:麥當勞美國將逐漸停用人禽共用抗生素雞肉


謝 @袁霖邀請

我們來看文獻

這是一篇Agriculture and food animals as a source of antimicrobial-resistant bacteria.(農業及食用肉類是耐葯細菌的來源之一)

發表在Infect Drug Resist. 2015 Apr 1;8:49-61.

第一段介紹抗菌藥物發展的背景,就不貼了。

第二段,介紹抗菌藥物在農業、畜牧業及漁業的應用,我們逐句來看

1.抗菌藥物在動物中的應用不僅包括治病、防病,還包括作為生長促進劑。

2.抗菌藥物的治療性應用必須以藥物敏感試驗作為依據(答主註:否則不僅治不好還在幫著培養耐葯菌)

3.這句講的是應該選擇合適的藥物,不翻了

4.但是,雖然大多數時候(usually,僅次於always的頻度詞)動物群體中僅有少部分出現感染癥狀,為了預防疾病擴散,卻整個群體都在使用抗菌藥物。

5.有一種叫做「重拳猛擊」的策略,即短時間內較大劑量地使用抗菌藥物。(答主:這是人類臨床醫學上比較主張的治療策略)

6.而現在,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和治療性應用之間的界限仍不是非常清楚。

7.但是,向動物們餵給的抗菌藥物卻是低劑量、長療程的,通常可持續數周,在此期間,動物們僅有感染的危險因素存在,並未出現感染癥狀。

8.1950年有兩位大神就發現向動物投喂小劑量的青黴素和四環素可以增加其重量。

9.用抗菌藥物來作為促生長劑的行為在歐盟已經不被允許,但在北美及其他國家仍在使用。

10.抗菌藥物促進生長的機制未明,據猜測可能和調節腸道維生素合成、減少腸道菌群、減少細菌與宿主間營養的競爭、抑制有害菌群、減弱免疫系統調節等。

11.這種小劑量的用法不足以殺死目標細菌,並且會增加其耐藥性。

12.數年前,美國FDA已經禁止了抗菌藥物作為生長促進劑的使用。而歐盟2006年便已叫停了該種用法。

抗菌藥物在畜牧業中的用量如表所示。歐盟數據如表1,美國數據如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歐盟和美國畜牧業抗菌藥物用量都是上升趨勢的。

這一段討論的是抗菌藥物在治療牲畜具體疾病時的應用,就不逐字翻譯了。總體而言從上面那兩個表中可以看出歐盟和美國在畜牧業中使用最多的抗菌藥物是四環素類,學醫的都知道這是什麼葯,可能是最廣譜的一類抗菌葯了,導致二重感染什麼的也很常見,對正常菌群破壞很嚴重。

接下來一段是動物體中耐葯菌的發展概況

首先是彎曲桿菌屬,是世界上食物傳播疾病最主要的病原體之一。

過去20年,彎曲桿菌屬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性大幅上升。

對四環素類藥物的耐藥性與當地人群監測結果保持一致。

本來在各國彎曲桿菌對氨基糖苷類藥物耐藥性一般不超過2%,但2012年西班牙的一篇文獻提示其耐慶大黴素大幅上升,達到13.6%。歐盟終端市場監測的彎曲桿菌對慶大黴素耐葯率也從0%漲到了6.3%。

而在美國,從2007年到2011年,人群中彎曲桿菌耐慶大黴素從0到12.2%,雞肉中從1%到18%,生雞中從1%到6%。

沙門氏菌,導致我們通常所知傷寒的頭號元兇

1998到2005年,沙門氏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的耐葯率從不到2%漲到15%,對頭孢曲松耐葯率從無到約1%。這種耐藥性增加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頭孢曲鬆通常用於治療嚴重兒童傷寒(答主註:最近發現很多成人傷寒頭孢曲松治療無效的)。如今,對氨苄西林、氯黴素、鏈黴素、磺胺、四環素等種類全耐葯的多重耐藥品種已經很常見,並且這種菌種會全球性傳播。

金黃色葡萄球菌,醫療工作者面對的五大細菌之一

目前金葡菌對青黴素耐葯率超過90%(表明青黴素用於葡萄球菌的壽命基本結束,目前青黴素戰場主要只剩鏈球菌和梅毒兩塊)。

耐甲氧西林(即MRSA,對各種青黴素和頭孢菌素基本全部耐葯)菌株目前檢出率超過47%。

並且在牲畜中分離出一種新的MRSA基因型(MRSA CC398),這種MRSA最常見於豬,並且在狗、馬、雞中均有檢出。

腸球菌

腸球菌也在牲畜和對應產品中廣泛地檢出,尤其是萬古黴素耐葯的菌株(VRE)。這很可能(probably,不是possibly)是由於美國等一些國家在畜牧中濫用糖肽類藥物(比如阿佛帕星)導致。畜牧中產生的VRE雖然不是人群眾感染VRE的直接來源,但會間接增加人群傳播的可能性。

產ESBL(超廣譜β-內醯胺酶,通常對青黴素、半合成青黴素、頭孢菌素、頭黴素等均耐葯,是臨床上非常頭疼的一類細菌)的革蘭陰性菌

目前產ESBL的細菌可見於很多健康食物餵養的動物中,也證明了牲畜、食物和環境都是產ESBL菌株產生的來源。據報道從雞肉和生雞中檢出的細菌產ESBL的比率分別為88.6%和72.5(均高於人類)。其他一些研究證實養殖雞過程中使用抗菌藥物會導致雞肉中有更多產ESBL細菌。

這一段闡明了耐葯細菌從畜牧或食物中傳播到人類中的方式,主要有:

1.通過食物鏈傳播

2.通過農場工作人員接觸傳播

3.通過環境、水源等傳播,這裡特別提到環境,還可能作為耐葯菌獲得耐葯基因的基因庫(細菌在環境中可以撿到技能點書)

4.下面列舉了幾篇從基因層面證實耐葯菌從畜牧或食物傳播到人類的事實(忽略截圖中的網易雲歌詞吧,我看文獻總得聽聽歌呀)

以上(農業畜牧業大量使用抗菌藥物,導致細菌耐藥性上升,並傳播到人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1.導致人類疾病治療失敗或延長,一般感染治療都是在細菌培養結果回報前開始的,尤其對於危重病人而言更是如此,但更高的耐葯菌感染率使得初始治療失敗的概率上升,有時因此延誤的治療時機是致命的。

2.導致可選抗菌藥物種類減少,並且選擇新葯、更強的葯可能進一步導致耐藥性的產生。

3.導致治療其他細菌感染時也需要選用更強的抗生素(否則篩選出這種耐葯菌,就藥丸)

4.導致細菌正反饋機制篩選出更多耐葯基因?(這句不是太明白)

文章給出了2012年「發展中國家衛生保健相關感染性疾病論壇」中對減緩農業畜牧業中耐葯菌產生的建議

對政策制定者和衛生專家:

1.禁止牲畜使用人類醫療用抗菌藥物,並且限制牲畜使用抗菌藥物,僅限於治療性應用,對某些對人類很重要的抗菌藥物而言,應留給人類使用。

2.在全球範圍內禁止抗菌藥物用於促進牲畜生長。

3.限制抗菌藥物的零售和販賣,尤其應該禁止作為非處方葯銷售(呵呵)

4.全球範圍內研究並簽訂相關協議。

對人類醫療保健組織:

1.建立抗菌藥物使用的標準,並嚴密監測新的耐葯菌的產生和傳播。

2.對所有人群,尤其是醫務人員,建立起防範耐葯菌的意識,並加強培訓。

對公眾:

1.建立起對抗菌藥物的正確認識,僅在非常必要時才考慮使用抗菌藥物。

2.建立起防治耐葯菌的意識,如洗手等,正確處理廢水中的耐葯菌。

對工業工作者:

文章結論:

畜牧過程中產生的耐葯菌是細菌耐葯現象的重要因素。儘管其權重仍在爭議當中,但已經有很確定指征,將畜牧中抗菌藥物應用和細菌耐葯聯繫在一起。但這不是問題所在:每個使用抗菌藥物的人都對耐葯菌的發生髮展有所貢獻,但因為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我們必須做出力所能及的所有努力來延緩它的發展。為了減緩目前仍能使用的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發展,畜牧業中的抗菌藥物必須慎重地使用。新的抗菌藥物或者畜牧專用的抗菌藥物也應該受到支持。不過,科學組織和投資者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已經在規劃未來控制這種現象的策略,並已取得一些成果。因此,為了解決該問題,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共同行動。

聲明1:文章基本闡述的是歐盟、美國的情況,雖然這兩個地區畜牧業抗菌藥物使用量不斷增大導致細菌耐葯增加,並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突出,但並不代表中國亦如此,也許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很好也說不定。

聲明2:中文部分基本由英文部分翻譯而來,歡迎指出翻譯不準確之處,如對文章觀點有意見或建議,請直接聯繫該文作者。

聲明3:本文禁止轉載。


謝邀~

首先糾正一個認知錯誤:抗生素用作飼料添加劑的主要目的,並非針對特定病菌而是用作生長促進劑 (growth promoter)。用法就是長期低劑量混合在飼料里,用於增加牲畜生長速度和產肉率。僅在少數情況,抗生素才會被用來抵抗病菌引起的牲畜疾病。

抗生素的生長促進作用,確實是在無菌條件下實驗證明有效的。養殖業需要抗生素的並非「抗生」,而是它的「增產」效用。然而,這種用法在大規模的實際應用中,依然會對牲畜體內的微生物菌群長期施加選擇壓力,從而導致篩選出大量抗藥菌株(以及可轉移的抗藥質粒)。這些菌株會在牲畜生長、宰殺過程中流入環境甚至直接進入人體,抗藥質粒就有機會轉移到人類的致病菌中。另外,如果不適時的停止抗生素使用(休葯期),會有殘留的抗生素隨著肉製品被抬上餐桌。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直接在養殖業完全禁用抗生素?因為會影響很多人的「飯碗」啊(雙重含義。。)拋開不按規定使用的情況,上述生長促進劑用法本身算不上「濫用」:因為其對於增產確實有效;而且在飼料里定量施加,比幾億人吃抗生素的習慣更加穩定。個人覺得,這種用法的最大問題在於其「合理性」:

是否應該為了產肉率,而消耗掉抗生素種類。換句話說,

是否應該為了吃肉,消耗可用的葯。

實際上歐美各國在發現抗藥性轉移後,一直都在避免人畜共用同種抗生素。近十年更是有很多研究者在開發可替代抗生素的生長促進劑,比如益生菌、植物源生長促進劑Phytogenics等等。相信未來可以解決抗生素做生長促進劑的弊端。

當然,相比歐美國家,國內的情況可能更為複雜,比如養殖場不按規定增加用量;或者不按照休葯期停葯導致殘餘抗生素轉移到食物中的可能性更大。這些都是社會問題,對產業內部不了解,就不多說了。

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也不是本人專業涉及的,回答主要依據網路信息以及個人知識整合推斷,僅供參考。


用谷歌學術搜索關鍵詞「MRSA,病人 patients,豬肉 swine」一共出來 7120 個條目,其中2015年之後更新的有258條。 MRSA是目前對臨床造成極大挑戰的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2005年美國因為這種病菌死亡的病例首次超過了艾滋。 當然不是說這七千多個條目都在證明獸用抗生素會導致人得病,但是有足夠的證據指出人類經由動物感染的可能性以及實際案例:其中包括對美國養豬行業工人的調查,以及西班牙和荷蘭醫院病人感染同類菌株ST398的狀況。

覺得這個問題需要慎重思考和查證才能發言,目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工具給出答案。 但是有必要及時回應@施祖灝 的疑問(1)。(只能用手機先敲到這裡)

謝謝邀請


我估計把我在學校這三年來看的資料、做的研究、去外地抽樣調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都詳細講講,也不足以應對這麼宏觀的問題。。肯定是會有些風險的,懶得解釋了,打字太累(電腦也卡)!


科創有個人做實驗,想找能耐受所有抗生素的MRSA菌株樣品。他到各個醫院的住院部和ICU採樣都沒找到。後來他在養殖場賣的鮮奶里採到了菌株。

這細菌理論上需要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來處理

動物飼養絕不可能添加藥店銷售的盒裝葯,設置抗生素為處方葯也沒什麼卵用。養殖場必然是添加低成本的藥粉或者抗生素培養濾渣。

尤其是濾渣,又有蛋白質又有葯,價格便宜量又足。至於抗生素種類,誰記得買的是什麼濾渣?

==========================

浪客:後面有彩蛋,細菌發現在鮮奶里,養殖戶直接賣的未經高溫殺菌的鮮奶

==========================

atlas博士科創年會學術報告


我要說一句謝邀嗎?

細菌耐藥性分為兩類,固有耐藥性和獲得性耐藥性。前者是染色體介導的代代相傳的天然耐藥性;後者多由質粒介導,也可由染色體介導,當細菌接觸抗菌藥物後,通過改變自身的代謝途徑,從而避免被藥物抑制或殺滅。

耐藥性的獲得,肯定是和藥物的使用有關,當長期應用抗生素時,占多數的敏感菌株不斷被殺滅,耐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細菌對該種藥物的耐葯率不斷升高。

人畜共用抗生素,目前學界認為其存在很大的風險,這一風險就是會加速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出現超級細菌,導致人類臨床用藥選擇性減少,甚至於最終無葯可用。

書上都是這麼說的,專家們也是這麼說的,FDA、WHO、歐盟、各種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都這麼說。嗯,一定是絕對的真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反正我是很懷疑的。

我認為這裡面存在一個推論的邏輯陷阱。養殖場大量使用抗生素————細菌產生耐藥性——人醫臨床抗生素沒有效果。

疑問:(1)感染動物的細菌和人的細菌都是同一種細菌?

書上說了,有的細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所以這些細菌有了耐藥性,再感染人,對人用藥就沒有效果了。

但我們要知道更多時候感染人的和感染動物的還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是同一種細菌,但血清型也是不同的。

書上有說了,細菌相互之間可以通過質粒介導,轉移耐藥性。

是的,至少在實驗室中,已經被很多學者驗證過了,質粒是可以介導耐藥性的。但這一機制在實際環境中到底有多大作用,當細菌離開了抗生素環境,其耐藥性還能保持多久,這都是未知的。

疑問:(2)全面禁止對動物使用抗生素,人醫臨床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就能得到緩解?

全面禁止對動物使用抗生素,目前在國內可能性還不大,但在歐盟,已經執行了有好幾年了,但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似乎沒有任何緩解的趨勢。2013年英國抗生素耐藥性是最大危險。

因為人醫臨床那些細菌的耐藥性其主要原因還是人醫臨床用藥而產生的,但臨床又不可能不用藥。MRSA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VRE 耐萬古黴素腸球菌這些對人醫來說,無比可怕的耐葯菌,其所耐的抗生素在動物上都沒有使用過。


謝邀,

對於這個人畜共用抗生素的問題,同意@Yuey說法,需要詳細調查才能回答。我只能就我了解的來回答,正好前段時間看了本書,http://www.amazon.com/Missing-Microbes-Overuse-Antibiotics-Fueling/dp/0805098100,這本書里介紹了畜類抗生素對環境和我們人類的影響。我在這裡主要搬磚過來。

抗生素在養殖業中的作用除了滅菌來保障畜類在大密度的養殖環境下可以健康生長以外,還被發現可以加速畜類的生長速度。這主要是在1940年,製藥企業發現餵養抗生素的動物生長要重於無葯的對照組。對於水產類,抗生素主要用來滅菌來保障畜類在大密度的養殖環境下可以健康生長。所以抗生素也被用來低劑量的長期餵養給畜類來加速畜類的生長,而這是養殖業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這直接導致畜類微生物的耐藥性,還有抗生素的殘留直接進去生物鏈-人類和我們的飲用水!這些抗生素也直接的加速和放大某些細菌的本身具有的耐藥性。現在以美國而言,70-80%的抗生素被用於畜類,更甚至USNARMS (US nation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 發現87%的超市肉類含有正常或者耐葯的 enterococcus細菌,包含兩種醫院常見的兩種病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 和 enterococcus faecium。瑞典和歐盟分別在1986和1999禁止了生長類餵養抗生素。而在回答@施祖灝 的疑問1),在2013年3月,丹麥研究者發現兩個農民被他們養殖的畜類感染的MRSA所感染,這也提供了人類可以被他們所接觸的畜類的病菌所感染的另一個證據。

另一個人類不單單跟肉類接觸,被抗生素污染的水,雖然經過水處理,但是這隻能除去病菌和病毒,不能完全去除抗生素。在2009年,密西根和俄亥俄的幾個城市的所有水源中發現了耐藥性細菌和基因。

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

而抗生素一般來說沒有特定的殺菌譜,而這些畜類使用的抗生素同樣能夠加速和引起細菌的抗藥性,這些抗藥性基因直接或間接的可能轉嫁到對人類致病的細菌中,從來導致可以感染人的細菌的耐藥性。

基本回答這麼多吧。細菌的耐藥性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抗生素我認為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們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傑出貢獻,也加速的整個細菌界的進化。


作為一個邏輯嚴謹的人,我會先調查這個人的國籍


我想知道板藍根對動物的各種病情有效果嗎?


嘻嘻嘻,怎麼有人知道我最近在研究AMR,先佔一個坑,慢慢填


人身上都是細菌,動物身上也是,要對付細菌,離不開抗生素,如果有一天有一種萬能抗生素,那麼可能不光是人畜二用,可能是三界內生物共用。抗生素無罪。

人畜共用的風險,來自於對畜用的掌握不可能做到對人用那樣的合理、相對嚴謹,一旦濫用,一方面是畜肉里的含量,如果過多並且在宰殺,烹調過程中不能使之失效,會使人群額外攝入一定量的抗生素,相當於人群的濫用。另一方面要考慮細菌的耐葯可能性和產生速度會增加,耐葯基因在一定範圍內可以互相「學習」,傳播,使別的細菌也能獲得這種耐藥性,從而使該抗生素加速失效淘汰。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個人想法而已。


推薦閱讀:

後抗生素時代,有什麼方法(可以是目前已有的)可以有效的對抗新的超級細菌呢?
為什麼藥房診所都會開第三代頭孢甚至第二代,而很少見到第四代頭孢?
美國對抗生素類藥物管理的那麼嚴,他們感冒、發炎了吃什麼葯?
昔日奇蹟之葯促進小雞生長:金黴素撬動農業大結構
家長應具備哪些給嬰幼兒使用抗生素的常識?

TAG:技術 | 食品安全 | 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