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知青生活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存在差異會那樣大?

最近看了一些有關上山下鄉的書籍,發現一些問題,有的人會把那段生活描寫的特別美好,有的卻會寫的特別傷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真實的知青生活是什麼?


你所說的差異其實,只因為作者的視角不同,有的著重描寫苦難,以及那段歷史對人的傷害,而有的只是在回憶青春,你要知道你記憶的青春和真實的青春不一樣,我們會自動過濾掉青春不美好的那些事情。

當然惡意的猜測是,有人會美化那段歷史。90年代之前,傷痕文學的流行就是建立在知青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中,引發人心中的共鳴,而現如今那段歷史雖非久遠卻已模糊,整體文學作品因某種原因開始缺少對歷史的反思和質疑,淪為心靈雞湯,情感故事,成功勵志,歷史段子。

在中國知青網上,曾有人發表過一部作品叫《女知青慘遭蹂躪實錄》,以第三方的角度記錄那段歷史,可以從側面還原歷史的部分真相。

事件一:復仇

1、這是一起可疑的兇殺案。一個在80年代發起來的個體戶在一夜之間被人燒了房子,他和他女兒被活活燒死,他的妻子雖然獲救,但全身大面積燒傷,生命垂危。

2、在破案過程中,警方發現:死者在文革期間曾在外地擔任某農場革委會主任,在任期間利用手中的權力要挾過某位女知青,只有和他結婚才能回滬。

3、 這位女知青迫於無奈只能同意,回滬之後因二人感情不和而很快離婚。

4、 但是,他的做法卻活活拆散了女知青和她相戀已久的男友。

5、 若干年後,女知青的男友終於在上海報仇雪恥,一舉將仇人燒死在家中,最後他在警察的追捕下撞車而亡。

事件二:棄婦

1、上海一個普通女工,在新婚之夜被丈夫毒打後給趕出了家門,因為她的丈夫發現她不是處女,她的處女貞操在插隊時被公社黨委書記給破壞了。

2、 當時她看麥場,無意中燒了一百多斤麥子。她的丈夫並不因她當時若反抗就會被打成「反革命縱火犯」而原諒她。

3、一些在插隊時入了黨的回城女知青,幾乎百分之百地被懷疑是被大隊書記姦汙後發給黨票的。因此,這些人連找對象都成了問題。

事件三:婦檢

1、一九七二年,安徽某縣首次由貧下中農推薦上大學,全縣數萬知青展開大規模競爭,最終有七十餘人獲得這天大的幸運。

2、 在進行上學前體檢時,婦科檢查的醫生驚訝地發現,七名女知青沒有一名是處女,而且幾乎全都不是陳腐性裂痕。

3、 她們都是在招生通知發下以後失去貞操的。女知青們是以肉體為代價換得一張離開農村的通行證的。

事件四:封門

1、在四川知青慰問團離開雲南後沒幾天,保山地區某團發生了一場大火。

2、有經驗的人知道房子已經保不住了,就全力把傢具等日用品從火海中搶救出來。這時,一個老工人不安地告訴連長:你看那排房子中間冒藍火,不大對頭。又過了幾分鐘,藍火苗越來越明顯:「肯定有動物油脂在燃燒!」老工人又一次警告了連長。

3、連長這才叫了一些人,集中全力撲滅了那裡的火,撥開了橫七豎八的廢墟。所有的人都愕然了!十個女知青緊緊摟作一團,全身緊縮著,暴露的後背和肢體完全都燒黑了。

4、 當用強力分開她們時,只有胸口部分還有些完好的皮膚。「她們為什麼不跑出來?」

5、現場分析發現:她們沒跑出來的原因是她們晚上睡覺時用八號鉛絲將門緊緊封住,門在慌亂中無法順利打開。那鉛絲還綁在燒成炭狀的門框上。她們是怕有人進去!

6、十個女孩子睡在一間房子里還怕有人進去,這個人是誰呢?她們沒有把自己的怕告訴慰問團的人,她們因此再沒有機會告訴了。

事件五:強姦

1、從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八零年,全國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包括回鄉知青共達數千萬之眾,其中有一半是女知青。在這上千萬的女知青中,遭受色狼姦汙的其實無法統計。

2、一九七四年打擊這些色狼時沒有使用強姦一詞,因為絕大部分女知青被侮辱時,侮辱者確實沒有使用暴力,他們使用的只是權力,這是人民給他們的權力,悲劇在於:人民的女兒是被這些掌權者姦汙的!

3、 大部分被侮辱過的女知青都不願暴露真實情況,因為中國的倫理道德將使失去貞操的年輕女性遭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社會壓力。

4、另有一些被姦汙後上大學、入黨、提乾的女知青更不會將內情暴露,如雲南生產建設兵團某團助理女幹事,被一名當權者姦汙後送到四川去上大學。

5、後來此人又因姦汙其他女知青被揭發出來,坦白罪行時交代出與女幹事有過關係。當外調人員到四川大學找到當事人詢問時,她卻矢口否認,外調人員失望而歸,那當權者因此被少判一年徒刑。

6、當時,這些色狼被統稱為「破壞上山下鄉份子」。有一種意見認為:事發時女知青們絕大多數都沒有反抗,因而不能給那些幹部定罪。

7、另一種反駁的意見指出:女知青們大多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這些幹部利用職權威逼、引誘、要挾而失身的,那些當權者長期利用女知青失身後的忍辱心理,繼續對她們進行獸行發泄,這些行為是對女性身心的摧殘,是絕對違背女性意志的。軍人和幹部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公民觸犯了法律理應判刑!

8、 那些手裡握有黨票、團票、招工、調動、提干,以及病退、困退權的色狼們,以這些特權為誘餌,不知姦汙了多少女知青!

9、 遺憾的是大部分姦汙過女知青的人並沒有被揭露,他們到死都會為自己的艷福而洋洋得意。

10、 最終倒霉的還是那些弱者,他們心靈的創傷終生難愈。

事件六:失身

1、一個女知青麻木地推開生產隊長家的門,一步一步、沉重萬分地走了進去。生產隊長的桌上擺著半瓶二鍋頭和一小盤花生米,還有一張招工表格和生產隊革委會的大印。

2、女知青站住了,雙目無神,像一個被送上祭台的羔羊。生產隊長甚至連門都不關,閃閃爍爍的油燈都不吹,就粗魯地笑著,一把扯開女知青的衣衫,無恥地揉摸那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乳房,然後把她推倒在充滿汗味和臊味的木板床上。女知青沒有喊叫,怕人聽到,只是心和下體一同疼痛著。

3、當女知青從床上站起來,滯重地穿著衣服時,生產隊長將血紅的大印蓋在了招工表上。和那大印一樣鮮紅的還有床單上幾塊處女的血痕。

事件七:談話

1、某團農業連指導員齊某,以黨支部書記的名義找一個四川女知青到打穀場去談話。

2、兩個人躺在稻草堆上,齊某先是談知識青年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必要,慢慢地齊摟住了女知青。女知青很害怕,但又不敢得罪齊,因為她正在申請入團。

3、 齊說自己身體非常難受,希望女知青給治療一下,女知青便詢問怎麼治。齊說:「要把我難受的東西放進你體內呆一會就好了。」

4、這個剛剛十六歲的女知青竟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而且還幫助指導員將「那個東西」送進體內,自己則忍受著疼痛,她覺得幫指導員治好病是自己的光榮。

事件八:流產

1、有一次,一個女知青躲躲閃閃地講過自己住了一次醫院,她是想說自己做了一次人工流產手術。

2、 她倒不是想揭發姦汙過她的那個人,只是想說明兵團對她照料得很好,連長親自給她送過雞湯。

3、 她還只有十七歲,她所受過的教育竟然使她還不大懂人工流產是怎麼回事!

4、某團運輸連長,長期霸佔兩個北京女知青,當其中一個懷孕後,為了不使人們發現,他先是一天數次與之發生關係,想使其流產,不成功後,他竟然趁她不備,用穿皮鞋的腳,猛踢她的後腰。這個女知青終於流產了,但也留下了後天性不育症。

事件九:示眾

1、某團一對男女知青小李和小王,在中學時便青梅竹馬,插隊後更相親相愛,這在當時屬於犯忌之事,是沒好好改造小資產階級思想、不安心接受再教育的典型。

2、他們有一次在橡膠林中談情說愛,熱烈親吻擁抱時,被幾支手電筒光柱照住,當即被扒得一絲不掛,押回連隊,站在空場前面,接受全連一百多人的批判。

3、綁捆吊打知識青年,在不少連隊已成家常便飯,一些營和團部動不動就重刑折磨犯了點小錯誤的知識青年,幾乎每個連隊都開過知識青年的批判大會,對他們進行人身侮辱。

4、 還有一些連長、營長每天只是打牌,吃喝玩樂,把並不多的豬,很少的雞,屈指可數的魚視為私有財產,想吃便吃。

5、而知青們一個個都營養不良。最繁重、最危險的活兒,都派知識青年去,每年都有多起因排險、砍大樹、山火,導致知識青年死亡的事件。

6、男知青紛紛向慰問團的人哭訴這些遭遇,他們不敢公開說,因為慰問團總會走,也因為他們還要表現出為了改造思想能吃一切苦,受一切罪的大無畏精神。

7、女知青們似乎很少訴苦,被捆綁吊打的大多是調皮的男孩子。她們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女兒眼中常常閃過一點悲傷和憂怨,但他們以為那是女孩子想家的一種表現。

事件十:發配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個上海女知青,長得豐滿誘人。

2、 她因拒絕連長的調戲,便被發配到二十里外的水渠口去開關閘門,每天在四十度的酷暑中來回一次。

3、 半個月後她屈服了,給了連長一個暗示。

4、 連長陪她看了一天水閘。

5、 第二天她就被調回連隊駐地的食堂工作。而那最後一天,她少女的貞操與流水一同東去了。

事件十一:捉姦

1、十六團某連的一個夜晚,幹了二十年農墾的地方幹部副連長和他的老婆在連指導員住的房間前後門潛伏了一個多小時了。

2、一個女知青神情暗淡地低頭走進屋去。很快,屋裡的燈滅了。副連長堵上前門,側耳聽了一會兒,裡面傳出一個男人放肆的喘息和床稜子的有節奏的搖響。

3、 他使勁敲起了門。約過了五分鐘,燈亮門開了。副連長和他老婆衝進去,見床鋪平整,指導員和那個女知青也整衣在身。

4、 副連長問他們熄燈幹什麼?指導員拿出一枚有螢光的紀念章,解釋說:我們在看毛主席紀念章。

5、 副連長老婆不愧是心細的女人,發現了床單上有些可疑之物。但指導員矢口否認,何況他一個單身漢的床單上有可疑物也很正常。

6、 第二天,副連長竟被扣上了攻擊解放軍、毀我長城的帽子,去做檢查了。

7、當十六團團部又被地方幹部觀察到一件此類案件時,他們向團長做了彙報,要求團長親自出面。那是一個作戰參謀,住在團部二樓的一間房子內,根據監視,一名昆明女知青進入他房間後,再也沒有出來,現在已是深夜十二點。

8、 團長無可奈何地上了樓,敲門讓作戰參謀去拿軍事地圖,要舉行演習。

9、 作戰參謀把鑰匙從門上小窗內丟了出來,拒絕開門。團長大怒:「今晚的演習要你指揮!」

10、 作戰參謀不得已開門出來,但立即鎖上了門。幸虧另有人有這房間的鑰匙,迅速打開了門。

11、 結果在迭成長形的軍用棉被後面,發現了哆哆嗦嗦,一直不敢動的女知青。她依然一絲不掛,使警衛排的小夥子們大飽了眼福。

12、 幾天之後,這個女知青被扣上了「腐蝕解放軍,拉幹部下水」的罪名接受大批判。

事件十二:公審

1、一九七四年的某一天,雲南建設兵團第十六團進入了空前的戒備狀態。在方圓十九里地內的所有交通路口都安設了路障,有手持步槍的民兵和端著衝鋒槍的解放軍戰士站崗。

2、隨著一聲汽車喇叭,一輛汽車開進了公審大會的會場,十幾名現役軍人被押上會場,被審判的是解放軍軍官幹部!在解放軍威信和地位處於巔峰的年代中,在說解放軍一句壞話就會被扣上「毀我長城」的歲月里,這是不可思議的!

3、山腳下已經搭好了一個簡易的主席台,幾個雲南省軍區的領導和軍事法庭的負責人臉色鐵青地坐在上面,十幾個犯罪者站在台上,低垂著頭。

4、在一種沉悶、肅穆的氣氛中,一個領導在主席台上拍案而起,大聲宣讀公審結果,與此同時,武裝的戰士們衝上去,憤怒地撕下了被審判者的帽徽和領章。

5、 XXX,解放軍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第十八團副參謀長,利用職權姦汙女知青八人;XXX,解放軍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第十六團保衛科長,利用職權姦汙女知青六人;XXX,連長,姦汙女知青;XXX,政治指導員,姦汙女知青;現役軍人連長,姦汙四名上海女知青……

6、在這次大規模的審判之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六團的兩位團級軍官被槍斃了。雲南生產建設兵團一師的一個獨立營長和一個連長也被槍斃了。

7、而後,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以及陝西省、山西省、安徽省等有大量插隊知識青年的地方都舉行了大規模宣判會,對姦汙上山下鄉女知青的罪犯進行了嚴懲。

事件十三:遺恨

1、揭露出來的姦汙女知青的手段之惡劣令人髮指。

2、被姦汙的女知青身心受到嚴重傷害,有的留下婦女病,有的終身不育,有的成了色情狂,有的成了性冷淡……所有被姦汙過的女知青的心靈上都會一輩子有一塊無法痊癒的傷痕。

3、這些賬僅僅記在那些色狼身上嗎?難道沒有其他的責任者嗎?日軍佔領南京時姦汙了兩萬名婦女,成為震驚世界的慘案!而數萬女知青慘遭姦汙,不應該讓歷史和人類記住這悲劇嗎?

4、當時為了使那些已經被眾人知道的被姦汙過的女知青們不因屈辱而難以生活,上面又下了一道命令:可以讓她們在全師範圍內自由調動。但是,調動的結果也並不佳,因為凡是單位新來一個女知青,大家立刻就明白她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5、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無論是被姦汙還是與人亂搞,吃虧的都是女人!那些由農村上大學、提干、入黨的女知青們,不管她們如何清白,也會被人聯想到是付出身體代價換來的,尤其是那些比較漂亮的女知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共號:魔都夜食堂

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為了解決城市人口膨脹,政治鬥爭嚴峻,紅衛兵政治活動愈演愈烈等一系列問題,中央一聲令下,開始了建國後最大的一次城市人口遷徙,提出了一個現在快被忘記的名詞:上山下鄉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 毛澤東

這創造了世界現代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這一年,全國所有的初高中生,共計6屆學生同時畢業,直接一刀切全部下鄉當了知青。

知青還分兩種,農場(含建設兵團);插隊落戶。

這剛好涉及到三屆學生,這1966、1967、1968三屆學生,後來被稱為老三屆。

這批人的命運,也間接影響改變了整個中國現代史的進程,和社會結構的變革。

老三屆人數多達1600萬人,占當時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加上其他下鄉知青,知青總人數多達2000萬人。

這三屆學生的教育中斷,直接導致了中國現代科學和傳統文化長達10年的斷層,其影響直到現在。

這些來自城市的少年學生年齡在13~16歲,基本也就是TFboy的年紀,卻離開父母家鄉,去到遙遠的鄉村,邊疆,原始森林,戈壁草原。

回憶

紅薯(地瓜)和肉

我現在一聞到烤紅薯的味道就要吐,當年一年我們有9個月靠紅薯干紅薯稀飯過日子。

偶爾去知青辦開會,能開一次葷。做大肉,食堂為了顯示公平,將肉都切成半盒香煙大小的,用長線綁好,直接紅燒,然後把線的另一頭搭在鍋沿,一人只能拽一次,拽到哪塊是哪塊。

我們拽完了肉,都圍在邊上,等後面的人都分完了,搶那個鍋底剩下的湯,泡飯吃。

這樣的待遇一年一次。後來我才知道,我們班上有的同學分到的地方偏,土地貧瘠,一年到頭連紅薯干都吃不上幾次,天天吃糠吃黑豆(鄉下拿來餵豬的),後來回城第一次吃紅燒肉,腸胃已經不適應油膩,吃了一塊直接吐了一地。

北大荒

去北大荒(黑龍江北部荒原原始森林)之前,課本上說棒打狍子勺舀魚,想著那裡肯定不會餓肚子。

到了兵團駐地,發現連房子都沒有,幾個窩棚還是給兵團領導住的。

我們在早來的同志的指導下給自己收拾過夜的地方,在地上刨一個坑,然後在裡面生火,把地烤乾烤硬,然後鋪上雜草,再在上面支幾個樹枝堆點樹葉,穿著衣服就睡了進去。

那可是冬天,白天正午的溫度都是零下15度。

到了夏天,凍土化了,冬天鐵鍬都砸不開的地面成了一堆稀泥,一腳下去能陷到膝蓋。

我第一次知道成群的山蚊子是什麼樣,秋天草原上的蚊子成群的進入了駐地,黑壓壓的,像烏雲一樣就朝著人撲過來,用力眨眼睛都能用眼皮夾死一隻。還有草爬子(俾蟲),一不小心著了道,要死人的。

喝水和餓肚子

陝北山區缺水,我們知青點的那口井水都是苦的,只能去鄰村打水,一來一回要兩個鐘頭。糧食半年領一次,平均下來,一天每人3兩粗糧,大家都是少年長身體的時候,後面兩個月鐵定斷糧。我們跑到十幾公里外的土坡上挖草根野菜,吃到大便都拉不出,互相用小樹枝幫著刮。就這樣,還是每天餓的兩眼昏花,四肢浮腫。

鮮魚湯

在雲南的時候,我一次去更加靠南深山裡的一個農場看我同學,搭了長途車還走了兩天山路才到,吃飯的時候看到他們用臉盆裝了一盆湯,問是啥,說是鮮魚湯,我一嘗腥臭撲鼻,一問才知道,農場斷糧,周圍野菜都挖光了,只能用溪水裡長滿青苔的石頭,用熱水煮開,大家稱之為鮮魚湯。

同學會

90年代的時候,我父親找母校幫忙搞了一次同學聚會,一個班30幾個人,最後只找到了5個人,有的是病故,有的當知青的時候就死了,還有不少乾脆失蹤了。

去西北邊陲,南部邊疆的知青更加苦,後來回城的時候,爹媽基本認不出,生理心理受到的折磨一生也沒有恢復過來。

到了七十年代末,上山下鄉政策官方已經實施了十年,再加上五十年代末就小範圍下鄉的,有超過2000萬知青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鄉村、山區。

國家形式逐步變化,這些少年不少已經進入了青年,十多年現實的苦難生活早已經磨平了他們的激情,他們現在只想干一件事情:

回家,我們要回家!

於是各地都開始爆發小規模的偷偷返城事件,但在那個政治鬥爭激烈的年代,這基本屬於掉腦袋的行為,是不可能成功的,

往往還沒進家門,就被居委會帶領的政法幹部抓住強制遣返了,很多根本是半路上就被機警的沿路群眾給抓住了。

回家之路

直到1978年,一個偶然的事件,引發了一個必然的結果。

那年中央針對知青問題頒布了一個《四十條》,其中有一條:

今後農場(兵團)知青一律按照國營企業職工對待,不再列入國家知青政策的照顧範圍。

而當時插隊落戶的知青,還有希望通過剛剛重啟的高考、當兵等政策回到家中。

而新政策的頒布,意味著那些遠在邊陲,農場(兵團)性質的知青,被剝奪了知青的身份,不再有任何返城的希望。

不久後,雲南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知青因返城問題引發的衝突。

爆發點,是在一個地圖上都沒有標記的小農場,在雲南西雙版納一個叫橄欖壩的地方。

一個叫徐玲先的上海女知青,因難產而死。

原因一個是當地惡劣的醫療條件,唯一的村醫生是一個只上過十幾天培訓班的赤腳醫生,衛生所只是一件茅草房;

第二是人禍,這個醫生居然在生產過程中離開,回家吃午飯了,當女知青難產大出血死後,趕來的知青居然在衛生所附近的窩棚找到了他,他喝的爛醉正酣然入睡。

知青壓抑已久的情緒爆發了,消息傳出,附近的知青紛紛趕來,有的甚至走了幾十里的山路趕來,他們阻擋了要強行掩埋屍體的村幹部,抬起了死去姐妹的遺體,走上了西雙版納州府景洪的大路,一時間引發當地居民圍觀,數千人聚集。

當地政府緊急協調,答應了知青提出的改善醫療條件,嚴懲肇事醫生的要求,知青才撤回。

而就在他們撤回的路上,他們驚奇的遇到了另外一撥更加龐大的隊伍,這是另外一隻知青隊伍,他們更加乾脆果斷:

罷工

要求只有一個:

要回家(回城)

領頭的是一個叫丁惠民的上海知青,他已經聯絡了12個農場的知青集體罷工。當地政府和知青接觸溝通,態度比較強硬,丁惠民據說當場問了領導一個問題:各位領導,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需要你們回答,你們是不是可以向我們交交底,你們的家裡都有幾個子女在鄉下當知青?

談判當場決裂,知青代表集體離場。

知青情緒激動,最後決定前往北京請願,幾百名來自北京,上海,重慶的雲南農場知青通過各種渠道趕到了昆明,在與雲南當地領導談判破裂後,做出了一個不留後路的決定。

他們來到了距離昆明火車站幾公里外的一個叫羊方凹的地方,

集體卧軌絕食,要求北上與中央領導請願。

卧軌行動持續三天三夜,雲南昆明方向的鐵路完全中斷,甚至連此時正秘密開往越南邊境的軍用列車也被堵了。

此事震驚中央,最後同意知青派出一個少於30人的隊伍前往北京。

30名衣衫襤褸的雲南知青抵達北京,可是卻沒有人搭理,見過世面的丁惠民,立即明白了怎麼回事,立即組織隊伍,打出了一面「雲南農墾知青首批赴京請願團」的旗子,浩浩蕩蕩的走進了北京城,走上了長安街,最後直接坐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下。

一坐就是兩天,最後引發了北京居民的圍觀和同情,紛紛給予食品衣物援助,並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中央再次震動,立即開始了與代表團的溝通。

會議上雙方都很理性的溝通了情況,答應了部分條件,知青也對自己過於魯莽的行為進行了檢討。

事情似乎完滿的解決了。

元旦後,中央幾次派出了工作組,前往雲南,向農村知青宣傳新的政策,企圖說服大家接受現狀,由於前來的工作組成員大多生活在北京,沒有這樣的農場兵團生活經驗,使得矛盾進一步激發。

最後耿馬孟定農場等多個農場向中央發電,宣布集體罷工,並開始絕食抗議。

幾天後中央巡視組抵達了現場,這次領隊的是一個在文革中被迫害,剛剛平反啟用的老幹部,並且他有兩名孩子也是知青,他用平和的方式與知青溝通,逐漸的得到了知青的認可,事態逐漸平息。

79年初,一份《關於雲南省國營農場知青鬧事問題的調查報告》遞交到了中南海,中央針對這個情況緊急溝通,在鄧小平的干預下,政策進行了調整。

各地根據新的政策調整了知青問題的方向,全國各地的其它知青聞風而動,知青返城的浪潮瞬間就傳遍全國。

原文:

回家!我們要回家! ( 改變父母和我一生的歷史事件

另外推薦一篇

三線!三線!(改變父母和我一生的歷史事件,長文慎入)

歡迎關註:魔都夜食堂


造成不實的原因是一來人的記憶自帶美圖秀秀功能,甚至可能斯德哥爾摩;二是關於那段歷史,太寫實太悲慘的都無法完整匯總出版,散落在各種回憶錄各種文學故事裡。

我老家農村的,見過聽過太多知青的故事。

城市青年、知識分子,被逼迫丟下更擅長的行業,發配到去農村種地、養牲口、建設水利工程甚至掏大糞,運氣好點的可能會得到老師、保健員、村會計等等這樣還不錯的活。

伴隨知青生活的是無法回家,親人骨肉父母兒女常年分離,刻骨的思念,飲食不習慣,生活方式差異,剛開始還新鮮幾天,過不了多久就是痛苦不堪的適應過程。伴隨他們的是各種暴力和性犯罪,女知青被強姦甚至懷孕生孩子的事太多太多了,都是血淚。

回城無望,那個年代,沒有組織的批准,你根本不可能逃走,也不可能有人接收。於是,很多人絕望,想著可能有生之年都回不了城。

於是,知青丈夫放棄城裡的妻子兒女,在農村另外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知青妻子放棄城裡的家庭改嫁。很多知青都有兩個家,城裡一個,鄉下一個。至於未婚青年男女,基本上大部分都在無望中成家落戶農村,以為就這樣過一輩子了。

多年後,突然得知可以回城,丈夫再次拋棄家庭,妻子再次丟下兒女,不顧一切想辦法逃離農村。至於剩餘未婚未嫁的知青,想得到一個回城的名額都得付出各種代價,陪睡,各種交易。回不來的凍死餓死被打死都有。

可能美好嗎?可能嗎?那段路,那段歷史,回望滿是血淚和苦難,是無數人用青春歲月用深重苦難用血肉屍體堆積起來的。任何對那些年月的美化和消解,都是對歷史對人類對苦難的背叛。


父母都是知青,今天特地問了他們,然後跑過來回答啦

父皇這邊

Q:是多大下鄉的呢?為什麼要走呢?不走可以嗎?

A: 17歲知青下鄉的,當時是每家都要有人下鄉,響應號召必須要去,不去的話街道就到家裡找麻煩。

Q:去哪裡下鄉呢?那邊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A:下鄉到了內蒙的呼倫貝爾。

那裡分農區和牧區,爸爸去的是農區,20多戶人家只有5戶是蒙古族,其他人都是漢族,語言基本沒有問題。

住:土房,火炕,每間屋子6個人。

吃:知青下鄉都有一筆安家費,每月6元,第一年去隊里買糧食,那時候白面是1毛8分5,一斤,第二年就開始用公分換糧食了。

穿:家裡帶去的衣服。

行:走著。。。

因為是農區,知青們自己種菜,還可以從隊里買,大家輪流做飯吃,不管會不會,不會也得學著做,要不吃什麼。

Q:在那邊做什麼呢?

A:種地。天亮就一起去田裡下地幹活,中午吃飯,下午繼續幹活,直到天黑回來。

Q:有什麼困難呢?

A:最大的問題呢,是糧食不夠吃,都是大小夥子,乾的又是重體力活,因為那時候沒有零食,菜也不像現在這麼多這麼豐富,肉也很少很少吃,基本上每個人要吃6-7碗飯,有限的錢買的糧食根本不夠吃,只能先找隊里或者老鄉借糧,下月再還

生活水平比當地最差的老鄉家裡還要差,畢竟人家是有家底的,知青什麼都沒有。

3年時間,然後選調到東北某村,進工廠上班。

母后這邊的情況就好得多了

Q:是多大下鄉的呢?為什麼要走呢?不走可以嗎?

A:媽媽是學校的先進分子,思想積極要求進步,家裡不讓去但是她一定要去,最後是偷了戶口本去報名的。是當時的第一批知青,還不到17歲。

Q:去哪裡下鄉呢?那邊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A:內蒙呼倫貝爾。同樣是分農區和牧區,媽媽這邊去的算是半農半牧區,偏牧區多些。

當地是40多戶,只有2戶是漢民,其他都是蒙古族,而2戶漢族一戶是地主一戶是富農,組織是不允許知青和他們說話的,蒙古族老鄉基本不會漢話,溝通就是比劃。。。

住:10個人,5間房,有火炕的有板床的(我說您這是雙人標間么)

吃:那邊沒有水稻,就是各種大碴子,小米,高粱米之類的,菜類都有,牛羊肉管夠,鹹菜管夠,家家都有奶牛,牛奶羊奶隨便喝。餓了就去廚房熱塊肉吃。

經常殺頭豬放那,每天割一塊做菜。

小米飯拌羊油吃的嗷嗷香。

也是第一年有安家費,然後是賺工分,好在媽媽這邊女孩多,飯量小,糧食足夠吃。

Q:在那邊做什麼呢?

A:也是下地幹活,天亮就走,天黑就回。開始語言不通,知青姑娘們把種的苗全拔了,給老鄉心疼的喲。

但是農活不管怎麼說都是辛苦的,尤其是知青們從小沒接觸過這些,手上劃的都是口子。

媽媽在那邊算是個小幹部,一半時間幹活,一半時間開會,相對輕鬆而且工分還特別多。

那邊屬於沒人管的狀態,老鄉們也是挺善良的,不影響他們利益的情況下對知青都很好。

每年有2-3個月可以回家鄉過年。

3年時間,然後選調去東北,結束知青生活。


知青和知青區別大得很:

去插隊的地方不同——中國太大,知青去什麼地方插隊,那差別大了;

家庭出身不同——據我所知,雖然下鄉是很苦的事情,可是對於相當一部分知青來說,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不見得比之前降低,更有些人的出身決定了,下鄉不過是他們人生一小段蹉跎歲月,不影響他們的未來(甚至可能是避禍,比如今天的大Boss);

知青和知青也不一樣——人和人差別大得很,有些人後來出人頭地,年輕時的苦難他覺得是磨礪,有些人則被毀掉了一生的前途,而且每個人的承受力不一樣,下鄉後的境遇也不一樣;

所以知青不是一個單純的組織和群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大到沒有辦法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


閻連科的 《我與父輩》,從一個農村孩子的角度看知青,吃的比農民好的多,乾的工作也比農民輕鬆。幾年後回去了就寫傷痕文學,農民呢,一如既往的無人關注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天浴》,看完就知道了


大部分,絕大部分和艱苦聯繫在一起

我長輩中間不乏知青

其中一位現在還不吃筍子,因為當年吃太多 吃傷了

筍子是沒有什麼味道的,跟現在配在肉食里吃不同

他們當時是當主要的菜吃,沒有多少油,經常吃 跟吃草差不多吧


出自陳凱歌回憶錄 少年凱哥


知青,給披甲人為奴!


知青的痛苦是真實的,

但對比留在城裡的同齡人,

和對比農村身邊的同齡人,感觸一樣嗎?


推薦閱讀:

《天浴》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有多高?
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知青」題材影片?
跟著老爸回憶知青的青蔥歲月,吃得其樂無窮
知青下鄉,兩邊都別鬼扯了
那些年?驚喜驚喜中大冰哭泣的眼淚

TAG:歷史 | 生活 | 情感 | 社會 | 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