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在學校開設「社會公德」課程,能讓我們成為日本那樣的高國民素質國家嗎?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大體來說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三個部分。

與大多數人以為「學校教育」是萬能的相反,很少有人真的意識到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家庭教育。

而更進一步的,教育只是社會進步的結果,而不會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因。

無本之木難為春。


謝邀,不能。

首先社會公德不是靜態的,它在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又因為個體差異而存在對公德的認知差異。我不認為有哪一套公德準則是適用於任何時代、不同情境、所有人的。

其次社會公德是需要自制力和同理心的,開課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題主,我想給你點個贊 。建議知乎提供 「給問題點贊」功能。

(因為很多問題本身就提出了觀點啊,答案可以贊同,問題一樣可以贊同。 )

題主的問題是 「假設在學校開設「社會公德」課程,能讓我們成為日本那樣的高國民素質國家嗎?」

很不幸,我覺得這是做不到的,甚至我都會懷疑這樣的做法有沒有絲毫的意義。

無論你承認與否,現在 笑貧不笑娼,已經成了這個社會的主流。

目前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戶的答案已經說了,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的因素。我先在他基礎上補充一下:

如果真的開設「社會公德」這門課程,放在大學是不合適的,因為大學生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完整和完善是兩碼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這個階段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這門課程只能放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其中越早接觸,對學生的影響越大。

但是我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我們小學是有思想品德這一門課的呀。 教導我們愛家鄉,講衛生,不給陌生叔叔開門,垃圾分類,等等。

家長呢?拿這門課當笑話。

如果真的有一個班的家長,去找到校方說這個課程非常重要,我覺得你們在「社會公德」這門課的進度太慢,或者需要換教材,我覺得校方會同意的。

但是現狀並不是如此。家長們倒是希望學生多上一節語文課,多上一節體育課(可以增強體質),甚至直接改為午休。小學生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這是不是重要的,家長就成為了教學的主體,家長覺得重要的,學校才會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校方不會重視這種思想品德的教育。

所以繞來繞去,又回到了原點:

因為中國人並不重視社會公德這一塊,所以光靠官方的教育,是不行的。你要明白,很多人是從來不明白「從我做起」是什麼意思的,他們真誠的希望,「改變這個社會現狀,從別人做起。」

題主如果想的話,可以從我做起,言傳身教,給孩子一些示範作用,告訴他/她老師說的那些是對的,那些不對。

強迫學生上道德課,幾乎是授人以柄的事情。 比如以下截圖,是我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的另一道題

你敢說道德,他就敢跟你說洗腦。 所以相對來說,反正也要「洗腦」,比起虛無縹緲的道德課,還不如上法制課。


謝邀,不能。

就如同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生活著跟我爸我媽同名同姓的兩個人,那個地方也叫hbyx,但是,不大可能生出跟我一模一樣的孩子來。


不能。

音樂課解決不了跑調,美術課解決不了鑒賞。數學課解決不了邏輯,語文課解決不了文章。體育課解決不了體魄,思想品德解決不了誹謗。物理課解決不了防輻射,生物化學解決不了感冒了不用打點滴吃藥。

謝邀。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假設在學校開設「社會公德」課程,能讓我們成為日本那樣的高國民素質國家嗎?修改

看到「日本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的突發奇想 是不是我們缺乏一種社會道德規定?個人來說很多時候並不是不想遵守社會公德 而是無所適從 比如自動手扶梯有的國家是靠左邊站 有的是靠右邊 而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 導致有的靠左有的靠右?拿公交車讓座來說 前幾年都沒有見過讓座的 當讓座這種觀念人人都知道後 現在讓座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 是否能說明這個問題?

我們(70年代生人)小時候,都上過「思想品德」課,幾乎是從二年級開始就一直沒有聽過,只是課程名字逐漸變成「政治思想」「政治經濟學基礎」「政治」而已...

--然後各位覺得70年代生人給中國國民素質的現狀帶來了多大和什麼方向的貢獻?

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表現,不是由學校教育單方面決定的,雖然學校教育的確重要,但是主要是由日常社會生活來塑造的。假設說課堂里大家讀著「四要四不要」和「五講四美三熱愛」,出了教室就看到老師在跟其他同學攤派「送禮任務」,走出校門看到公務車隨意變道甚至逆行,回到家看到父母在商量怎麼辦假離婚來多拿點拆遷賠款,打開電視或者上網看到前幾天還在市裡大會上痛斥腐敗分子的某領導被雙規了...誰還會真的把課堂上念的當回事兒?


謝邀

上了這麼多年思想品德你們聽過么?


斷然不能。社會規範主要是由社會博弈的需求造成的,最終人們一定會採取儘可能接近其角色地位力所能及的最優解的選項,哪怕對整個社會並不是最優解。


一般來說,樓主所謂的日本人的素質是由一種信仰給逼出來的,看看日本人『『我們大和民族是高貴的種族』』,當然幾十年前加一句『『所以我們要統治亞洲,殖民亞洲人』』,現在至少表面上沒有了第二句話,但第一句話,絕對不會丟掉。但這和信仰有啥關係呢?其實民族主義本身就是一種宗教信仰,也是這樣的有著共同宗教信仰的人才更容易聯合一致(日本人的集體主義,不麻煩別人,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才更容易受到上層建築的調動。而美國人的素質則不同,那是一種發達時間久了,數代人積累下來的所謂素質,試想想,你可能是隨地吐痰者,但從小居於高樓之上的你的孩子肯定比你強,你的孫子肯定比你孩子在儀錶素養方面表現的好,久而久之,自然就好多了。試想想,你從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直到半輩子後進城生活,你的習慣能改多少?對自己的要求能提高多少?所以,經濟發展基本上是樓主所謂的素質的決定性因素,當然這是對正常人來說的。

當然了,說幾句題外話,近年來,總有些人莫名其妙的放大所謂的中國人低素質,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你們窮時,我們有優越感,證明我沒選擇錯,但你們富起來時,我就要從別處找優越感了』』,『『發達國家乾淨,公民儀錶不錯,難道是公民的這種面貌導致他們比我們強?』』,『『發達國家人面貌好,環境好,我也喜歡好的環境,但我不願意經歷環境不好換來好的環境『』(和工業化污染環境一樣,每個國家工業化都會破壞環境,可是有些人苛求中國去工業化保護環境,然後導致的唯一結果是,經濟上不去)當然,還有另一個版本『『只有不斷的放大中國人的低素質,才能越來越讓國人感覺到,這群人真的不適合民主』』。前幾種觀點,我彷彿看到了一群自怨自艾的怨婦在感嘆『『我為什麼沒有出生在已經高度發達的國度,我為什麼不是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其實這種人就是一群毫無建設精神之人,你憑什麼不努力,讓你的後代實現你的夢想?你憑什麼配享有比你父輩好很多的條件,你這樣的想法是在罵你的父輩做的不夠嗎?當然了,對最後一種想法,我得說,中國人是否適合民主,我不敢保證,但持有此觀點而罵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在我看來,就是大腦里缺東西。


【疼痛的記憶可能更深。】

我覺得不能,很多事情用嘴說,我覺得沒什麼效果。還是得讓孩子自己感受後果才好。如果你怕他被暖氣片燙著,那就讓他隨意去摸吧,他自己被燙了以後會產生深刻記憶,這輩子也別想讓他燙自己第二次。

我的弟弟一歲左右的時候,有一次我抱著他去吃拉麵(我真能頓頓吃拉麵),讓他坐在了我左邊的大腿上,左手抱著他。右手正在剝茶葉蛋想給他吃蛋白,正在這時候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拉麵端上來放在我的面前。

我根本沒想到接下來會發生這樣的事:

可能是拉麵的紅油辣子、翠綠色的香菜、棕白相間的牛肉片,還有騰騰生起的蒸汽,使弟弟感覺這東西分外精彩。

他在我根本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手速極快的抓起一把露在湯外面的麵條。

我正好剝完茶葉蛋,見到這景象大腦一片空白。只見他的手在抓起麵條不到四分之一秒的時候就開始猛烈的顫抖起來,突然放下,整個臉先是憋的通紅,然後嚎啕大哭。

我首先當然是在心裡責怪自己,同時也著急的看他的小手有沒有事。索性沒有事兒,他哭了一會兒就不哭了,可是眼淚汪汪的不斷給我指著拉麵表達:「ke……ke……」

這是一種只有他自己才講的語言,燙,溫度高,是「ke……」。糖叫「達嘎」。還有很多只有他自己神秘的辭彙,我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他會很有規律性的使用那種語言。後來他學會蒙語以後就慢慢遺忘了那些語言。很像西方的一個嬰兒喜劇電影里的事情。

問題是不管蒙語還是漢語還是爸爸會的日語里,都沒有這些辭彙啊。

話歸正題,他眼淚汪汪的不斷給我指著拉麵表達:「ke……ke……」

我也懂了他的意思,說:「是啊,這個東西ke……以後不能隨便碰了」。

我能感覺到他聽懂我的意思了,後來他遇到新事物都是很小心的,先拿大人的手碰著試試,然後才自己碰。如果發現什麼東西是燙的,就專門把大人叫來,然後拿著大人的手往燙的東西上貼,同時一臉壞笑的看大人的面目表情,看有什麼變化。

我到底想說什麼呢?我想說,實實在在的痛楚比你用嘴說二三十遍有用的多,只銷一次,終身難忘。

為毛80後比90後聽話的多?因為他們小時候大人們還沒有什麼開明的教育觀念,簡單粗暴:這個事兒能幹,那個事兒不能幹。能幹的事兒做了沒事,不能幹的事兒做了要挨打。

原始的秩序意識就這樣被簡單粗暴的鐫刻進幼小的心靈中,當他精神思想上有一個「違背秩序必然有所損失」的概念後,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學校,基本不用打都遵守秩序。

而我們90後,呵呵,我覺得很有一部分人從小沒被收拾過。任何事情在他們的眼裡只有能做和暫時做不了的區別,而沒有做了沒後果和做了有後果的區別。壓根兒沒有做錯事有後果的概念。

那好嘛,小時候欺負女生,被班主任批評教育,家長來學校反倒護著孩子,沒後果嘛。

初中把同學打出血了,學校要處分,家長到校三下五除二,擺平,給被打的孩子家賠些錢,沒後果嘛。

高中因為爭風吃醋,和臨校學生打起來了,打不過就動刀子把人攮了。基本接近重傷。學校處分是肯定有,在社會上的後果是進不進少管所的問題。家長託了托關係,送了錢,找了人。孩子嘛!一時衝動!再說對面也動手了,孩子一時氣不過。好,沒進少管所也沒被拘留。還是沒後果。

可上了社會呢?成人了!各種朋友更多了,膽量也越來越大了,正常談戀愛找對象做愛覺得沒意思,嫖還不屑於,就喜歡找那拒絕他的糾纏。冷不丁有一天覺得某陪唱公主不錯,一問還是個賣藝不賣身的,好,就喜歡有這種挑戰性的。酒勁兒一上來就給強辦了。

這下怎麼辦?天上捅多大窟窿他老子也能給補上?他爹是女媧啊?

有多少90後、00後都在父母的庇護下挑戰父母的社會能量?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膽子大。這還行,知道試探,有的傻蛋直接開始殺人了,以為他老子還是擺得平。

那擺不平就是個死嘛。父母害了孩子。

如果父母儘早可以使孩子明白「做錯事必須自己承擔後果這個概念」,那中國得少生產多少李天一?得少生產多少校園暴力?

得虧有個法律擋著,否則溺愛孩子和社會能量大這兩個事物集合在一些大人物身上,平民老百姓就別活了。

我到底想說什麼?

我想說,社會道德根本就是扯蛋。這只是簡單模仿的結果,良好家風的孩子學他們家大人而已,如果有一天他上社會發展其實摒棄良好的道德也無所謂,又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人就會誕生了。

你們記不記的日本人鞭子的故事?就是說日本人看到不好好兒排隊的就用鞭子抽。後來秩序非常井然,當地老百姓形成了特別守秩序的習慣。最後,還問道:「中國人就真的需要那一鞭子嗎?」

要不要,是個大多數比重的問題。一個秩序,如果有大多數人來遵守,小部分人就會跟隨遵守,因為誰也不想當個異類。古代中國靠什麼建立和持續一套秩序?靠宗法綱常。他們依靠控制官員來控制一方望族,依靠望族來控制一大片區域的族長,再靠族長來控制各個家族的血緣成員。由此,大多數被控制在皇帝的手中,少部分人喜歡儘快融入進去,懷有異心的人也不敢站出來逆反整個秩序體系。

那日本人的抽鞭子算是什麼辦法呢?就是簡單的直接影響大多數啊,誰不排隊就抽,不管是被抽的還是看到別人被抽的,馬上就排好隊了。後來才來的人一看,我了個去!排隊排的好整齊啊,我不排隊不合適,索性就排上了。這是靠一套暴力建立的秩序體系。

說穿了,道德也是一種秩序,如果需要使這個秩序被所有人遵守,就需要有大部分人來認可和服從。大部分人認可服從,才有剩下的的少數派妥協和遵守。

中國想把社會的道德重新打造堅實?幹嘛?擦邊球太多啊?法律秩序系統的壓力很大啊?哈哈哈哈。然後想靠思想品德課來扭轉?

好天真啊。

當他們的不良秩序分外堅固的時候,你在公民道德課上飛多少唾沫星子才有用啊?

那到底該怎麼辦?

我覺得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鞭刑挺不錯,超速什麼的,罰單開好,接著抽十鞭子。一鞭子其實就可以皮開肉綻了,十鞭子,那是記憶相當深刻的事情啊!

我們能不能擴大法律的管轄範圍和施刑力度?亂扔果皮紙屑,抽十鞭子。吐痰,五鞭子。拒絕奉養父母,三十鞭子。

能不能把一些道德實在管不了的事情給法律干?針對這些道德瑕疵具體行為來進行處罰。

如果真的這樣,我覺得中國人的禮貌程度,道德素質,會絕對比日本人高。

打一頓永遠比說幾十遍來的實在。

(事實上前些年派出所兒都是先打一頓再說,最近幾年罕見了。)


謝邀。不能,題主說的好像咱們小時候沒有思想品德課似的。我們有,並卵用。社會風氣不是靠從小多增加一門課程就可以改變的。這相當於朝鮮號稱宇宙強國,口號如此,但是人民面對的是溫飽問題。

日本國民素質高,是因為經濟發展百年,而法制也跟上了,思想道德是輔助。

舉個栗子^_^

質量安全問題,電梯,生產廠家為什麼敢如此至法律於不顧?因為罰得不夠狠,罰的跟生產廠家(因為用低等材料)所得到的利益沒有可比性。質檢部門負責檢查,不合格生產廠家負責維修。不是生產完了,賣出去就跟你沒關係了。現在是買方負責,為了少花錢,買方大多本著能湊合著用就行的態度。能不出事嗎?日本電梯出過事嗎?出過,一個品牌,企業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經濟賠償,政府罰款的程度企業可以倒閉。幾十年過去了還不允許這個品牌出現在日本本土市場(據說這個企業來神州做的風生水起)。

食品安全,你罰款罰到小作坊傾家蕩產,外加刑事責任。誰還敢用蘇丹紅、三聚氰胺、吊白塊、洗衣粉、皮鞋(尼瑪,這是在做食物嗎?)、止瀉藥、罌粟粉。


謝邀。

大學通選課《世界文化地理》教材中有一句話。地理是決定文化的唯一要素。

地理上的因素可以直接決定人類的心理狀態。島國不是素質高,是為了在多災,不穩定的地理條件下求生的集體無意識反應。


不能。

小學還有思想品德課呢?但是沒有什麼用。

一個人公德心的形成不能僅靠學校,最主要的還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媒體的影響,最後才是學校教育。

而且我國現在的教育普遍呈功利化,應試化,把社會公德寫進書本,搬上課堂,對於學生,大多數老師來講,就只是及格與不及格能否結業的區別。

公德心的培養,是家長老師言傳身教,社會的媒體的正確影響,慢慢潛移默化形成的。緊靠一周一兩節課的教育,當時他們是學會了(這還僅僅指小學初中,高中生更多是關注怎麼應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得不到強化那慢慢就忘記了。


沒用。 講得再怎麼有道理 沒有以身作則啊。

告訴我們不要隨地吐痰的老師 自己就在吐痰

不要罵人 他們自己就在罵 罵得比誰都多。

制定各種霸蠻規則甚至違法校規 卻告訴我們 要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學生一切

大人們 都在為一毛錢撕的頭破血流 臉都爛了

怎麼令人信服?

潛移默化 有什麼樣的環境 出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的公德心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形成的。所以你說學校開設公德課有意義嗎?

一個國家的社會公德不在於學校,不在於學習,而在於這個國家主流社會價值觀。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