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哪怕字面意思。

孟子為什麼選擇魚和熊掌,而不是小麥和玉米?

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根本沒有玉米。

那為什麼不是狗肉和貓肉?

為什麼不是鹿角和虎鞭?

為什麼不是雞肉和鴨肉?

當孟子在說魚和熊掌的時候他在想著什麼?

首先他必須舉個例子去和生死對比,讓讀者明白這個道理。

常見解釋是要熊得去深山老林,要魚得去湖邊,一般這兩個衝突,無法一次都得到。

但是我覺得這個解釋比較牽強。

難道就沒有在湖邊的熊么?

或者再添加一個條件,古時候技術條件,無論打熊還是打魚都不容易,所以只能打一個。哪怕它們同時出現。這個好像有點能說通。

而我個人的意見是,可能魚和熊掌在這裡替代了其他事情(廢話,生和死唄)。

我們知道司馬遷記載黃帝又稱有熊氏,說明熊在遠古是一種圖騰,而魚也是古時候一些部落的圖騰,比如現在出土的一些魚紋陶器。

而孟子時代距離遠古肯定要比司馬遷近,可能更多的保留了這些圖騰得故事,因而孟子說到了魚和熊,這兩個當時代的人覺得永遠無法調和的圖騰,比如這兩個圖騰的部落常年征戰不休,所以流傳下來魚和熊不能共存。

好吧,腦洞有點大 。輕拍~


因為吃鯊魚翅和熊掌均屬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之缺德行為,不能兼得,只能減德。

英文有句類似的諺語: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但我認為是謬論。雖然eat完了就不have了,但吃完了這一個總能利用再生資源重新做一個蛋糕嘛。這叫「可持續性發展」--兩全其美的事還是可遇可求的。


這問題問的。小學語文木有學好。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裡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為了引出後文的生命與道義發生衝突時應該如何抉擇的核心思想。

咱們說道理的時候,經常會習慣打個比方再說,這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所謂旁敲側擊,也可謂舉一反三。

所以,並非是說,魚和熊掌這兩樣東西始終不能兼得,而是說,如果有兩樣你很喜歡的東西,你只能選一樣,你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可捨近求遠,捨本逐末,舍大我而取小我。

如果這些東西都不明白,只能說,中華傳統文化不管好的壞的,都特么的廢了。


某學生作文:我早上吃魚,中午吃熊掌。

孟子這句話,本身並沒有問題。「二者不可得兼」是「(假如)二者不可得兼(的情況下)」的意思。不然的話,後面的生和義也不能共存了。


不要深究字面意思。就是說,好事不能全讓你一個人佔了


做人不能太貪心。


比喻兩種不同的目標一般不可能同時達到,比如捨生取義還是貪生忘義


我第一次學這篇文章的時候,腦補的是這樣的場景:

主人養了一隻熊用來捕魚,有一天主人想吃熊掌了,但是想了想,吃了熊掌就沒有熊去給自己捕魚了,想吃魚的話,就不能吃熊掌了。

所以二者不可得兼(′?ω?`)


這句話是在提醒人們該怎麼抉擇:不要在抉擇的時候什麼都想要而猶豫不決,到時候反而什麼都得不到


就像冬天,眼鏡和口罩不可都戴的感覺一樣。


熊好吃魚。

它捕魚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拍擊河裡的魚,

使他被擊到岸邊。

設想一下,

一隻熊剛好抓到一隻魚的時候,有個獵人出現。這時他有兩個選擇:

1.把熊趕走得到魚。

2.趁熊吃魚時,襲擊並捕獵它。

熊兇殘成性,捕獵它並不是件容易事。

要得到熊掌必須以魚為誘餌。要得到魚,就得趕走熊(失去熊掌)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這是上網搜到的其中一個解釋。還有一種解釋類似「你不能同時踏入一條河流」,不能既上山又下河;還有一種解釋,是加入熊掌和魚只能選一個呢,那就選熊掌。。。。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是對「薛定諤的貓」的另一種描述:在你做出選擇之前「得到魚」和「得到熊掌」兩種狀態糾纏在一起,為了解除這種不確定性就要做出選擇,而選擇之後只會有一種結果。


要得到一些東西,就會相應地失去另外一些東西,魚與熊掌從來就不可兼得。這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太貪心,告訴我們做了選擇就不要後悔。否則後果更難堪更尷尬,而且在這兩個選擇里最後一無所有!選擇好了就堅定下去,風景不同而已,其實都可以很美,到底選哪一個自己心理還是有一個定向的。


這是個簡單的類比。

原句內容: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原句是這個邏輯:

魚和熊掌,如果不可以都得,就取(更美味更貴的)熊掌。

生和義,如果不可兼得,就取(更重要的)義。

熊掌比魚更好所以取熊掌,

義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取生命。

吐槽一下,

經常看到各種神奇的解釋:熊掌和魚一起吃會死掉;孟子沒錢同時買所以買貴一點的吃好點;其實這是古代人用熊捕魚所以……

人家用了個簡單的修辭手法而已,不要這麼開腦洞。


得看說這話的人是在什麼情況說的,很多名言名句引用的時候都會自相矛盾。這個「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是教人學會取捨,但是如果天時地利人和這類條件都具備的話,魚和熊掌還是可以兼得,逮只會抓魚的熊,比如會用尾巴釣魚的北極熊。


要有所取捨。有得必有所不得。


做選擇是做取捨

做完選擇必然帶來得失


@大山 侃大山了~~ 有彈性的追求兼得是可以的嘛,在邏輯互斥的情況是不可的(現在只得一樣魚或者熊),但是當隨著時間推移,外界環境(邏輯條件)改變了,就可以得到熊或者魚了(如果這個時候你還是喜歡熊和魚的愛好還在的話,其實這個時候,還是有可能遇到熊和魚的邏輯互斥情況,看你的判斷與選擇了)。


推薦閱讀:

上聯:弓雖強,順勢昌,雙曰重疊美猴王。下聯怎麼對?
曹操殺呂伯奢背後的惡人
讀《月亮和六便士》,你讀到了什麼?
竹子一般可以長到多高?
買不起800萬的北上廣婚房,不如8萬去越南買個新娘?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