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個關於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

以青黴菌為例,青黴菌分泌青黴素就是用來殺死生存環境中的細菌,以獨享繁衍資源。也就是說青黴菌用青黴素殺菌這個事已經存在了億萬年了,而青黴素依然對細菌起效。人體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有它的科學解釋,但是是否言過其實了?

希望能得到解答。

題主只是一個對生物與醫學比較感興趣的普通大學生,若哪裡理解有誤歡迎指出,感激不盡。


嘛,好問題

首先糾正個小錯誤 不是人體對抗生素有耐藥性,而是體內細菌。

題主注意一下,人類對於青黴素的利用和研究經歷了重要的一步----改良青黴菌。簡單說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提高青黴素產量。要知道,美帝大概是在45年左右(沒記錯)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有能力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的國家。而青黴素在此之價格堪比黃金就是因為產量太低。

天然青黴菌產量極低帶來的結果就是對其他細菌「篩選」的過程很緩慢。在自然中你說有沒有奈青黴素的細菌?肯定有,只是少而已,因為青黴素和青黴菌也不多,自然壓力太小,從而導致細菌的進化(變異)緩慢。

但在青黴素這樣的抗生素得到大規模量產時,青黴素對細菌的篩選速度變快了,尤其是在人體內。我們使用的青黴素,別看只有一針管那麼點,其中包含的量相比自然的,高了很多很多。「高濃度」青黴素固然對人體殺菌效果好些,但也給了細菌一個壓力,加速了耐葯細菌產生的速度,尤其是在醫院這樣細菌多,抗生素多的地方。而細菌的繁殖又是迅速的,一旦產生耐葯菌,如果不及時採用其他辦法,最後一般很難處理。

抗生素固然好,但其也會加速抗藥細菌出現的速度。雖然現在有多種抗生素,所謂超級細菌也暫時未發現對人體有害品種,但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抗生素濫用問題,遲早會禍從天降。


沒有言過其實,一定要重視細菌耐葯的問題。

在臨床實習,看到太多病人死於感染性休克了,他們一方面是本身的基礎疾病,另一方面即便用上了最頂級的抗生素(替加環素,萬古黴素,利奈唑胺,達托黴素等),仍然控制不了感染。

血培養結果:多重耐葯的銅綠假單胞菌,廣泛耐葯的鮑曼不動桿菌。。。。。。。

我們醫院運用抗生素的方法是根據各種體液引流液甚至導管尖端培養結果,確定菌種,再結合葯敏試驗,謹慎選擇抗生素。

時常見到的結果是這些菌種對青黴素,頭孢類甚至氨基糖苷類的大部分抗生素——耐葯!

最便宜最好用也是最早上市使用的抗生素耐藥性最高了,怎麼回事呢?(除去天然耐葯)

你問青黴素,我就以青黴素為例。

青黴素殺菌的作用機制是:β-內醯胺環通過競爭細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抑制細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細菌細胞壁缺損,大量的水分湧進細菌體內,使細菌腫脹、破裂、死亡。

然而細菌為了不被殺死,慢慢開始產生滅活酶,這些滅活酶可由質粒和染色體基因表達。比如有些細菌可以產生β-內醯胺酶使β-內醯胺環裂解而使該抗生素喪失抗菌作用。

一些細菌與抗生素接觸之後產生一種新的原來敏感菌沒有的靶蛋白,降低與抗生素的親和力,使抗生素不能與其結合,導致抗菌的失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比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青黴素結合蛋白組成多個青黴素結合蛋白2a(PBP2a);靶蛋白數量的增加,即使藥物存在時仍有足夠量的靶蛋白可以維持細菌的正常功能和形態,導致細菌繼續生長、繁殖,從而對抗抗菌藥物產生耐葯。如腸球菌對β-內醯胺類的耐藥性是既產生β-內醯胺酶又增加青黴素結合蛋白的量,同時降低青黴素結合與抗生素的親和力,形成多重耐葯機制。(這一段引用自百度)

還有的細菌能生成生物被膜,顯微鏡下觀察厚厚的一層包裹著菌體,抗生素不能到達菌體,或者達不到有效濃度使細菌不能被殺死。

有的細菌還可以產生外排泵(一種功能蛋白),將抗生素主動泵出菌體外。

你問以前有沒有這些耐葯機制或突變的存在,肯定有的!

為什麼幾千幾萬年了,那些被青黴菌殺死的細菌沒有耐葯?

你怎麼知道沒有耐葯?!哈哈。

我覺得肯定有耐葯菌株的產生的。只是極少極少及其的少。

我們必須看到,青黴菌能產生青黴素的量有多少?少得可憐,1943年,青黴菌產生青黴素只有20單位/mL,是後來用x射線、紫外線等照射青黴菌,結果大部分青黴菌死亡,少量生存下來。在存活下來的青黴菌中,有的青黴菌株產生的青黴素的量提高了幾百倍(最高達到20000單位/mL),而後,人們已經不滿足這樣的產量,開始工業化,合成青黴素了。

那我們用多少劑量呢?靜脈滴注一日200~2000萬單位,分2~4次給葯。

青黴菌每ml只能產生20單位的青黴素,只是為了把它周圍的細菌殺死,獨佔生存資源而已。

我們為了控制感染用量達到了200~2000萬單位的青黴素。

這就像是原始人本來每天只接受極微小紫外照射,他們也許有人產生變異,極少極少。近幾百年,全球變暖,臭氧空洞,慢慢的一部分人接受大劑量紫外照射,後來甚至讓極大部分人接受比原來高100萬倍的照射,越來越多的人變異,不奇怪的。

耐葯機制變異突變肯定從以前就存在的,但是沒有外界影響或是影響極小的情況下大部分是穩定遺傳的,突然變異因素提高到原來的百萬倍,還是長時間持續性的提高,甚至大面積廣範圍的提高,也就不難想通為什麼變異的個體也成倍,成百倍的出現了。

不僅青黴素,其他抗生素耐葯也是濫用的結果篩選出了多重耐葯,甚至泛耐葯的細菌們。抗生素嚴格管制,真的有必要。

當然現在有些矯枉過的情況正是另外一回事,就不細細說了。

希望接答了你的疑惑。


講道理,人類需要超級細菌來控制人口。能控制人口的外因:外星人、自然災害、細菌病毒。第三個效果最佳。


問題問的暴露知識水平,知識水平差太多了

糾正:

耐藥性是人體對藥物的靈敏度越來越差

抗藥性才是微生物對抗生素產生的抗性

高票兩個說的挺對的,廢話就不重複了


因為給藥方式問題,青黴素是肌肉注射,而很多耐葯很嚴重的藥物是口服給葯。Ohio有個老師的研究發現,耐藥性的產生與給藥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並沒有誇大,有機會到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看看就知道多重耐葯菌是多麼普遍了,治療起來也是非常棘手。


一切拋開濃度談耐藥性都是耍流氓

細菌對抗生素有個閾值叫mic 大概過了這個濃度會死 低於這個濃度細菌可以苟活

吃藥會導致身體里很多位置抗生素濃度是sub mic狀態(不要告訴我多吃,體內很多地方藥物轉移效率不一致,而且吃多了可能就不止是耐葯的問題了……)這個狀態相對於自然界的高濃度抗生素相比,不但提供了選擇力,還給了細菌更多的突變機會(因為活著的個體更多)。其實這個問題挺嚴重的 因為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排放 環境里現在很多地方也都是submic的狀態,很多這些抗性基因都是從養殖場最先出來的。給人吃了說不定就水平轉移了。現在基本上所有抗生素的抗性質粒都出來了16年最後粘菌素的都在豬裡面出現了。

不知道這個問題會在多長時間內爆發問題 不出事一般不會有影響 真出現具有高傳染性的多重耐葯菌 怕不是又是一次非典事件甚至更嚴重嘍


推薦閱讀:

幾首實用的抗生素使用口訣
如何解讀江浙滬兒童背負沉重抗生素負擔的報道?可能原因是什麼?
科學貓?醫學:抗生素的危害可以遺傳下一代
抗生素是否具有致癌性?
為什麼要慎用抗生素?

TAG:醫療衛生 | 抗生素 | 醫學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