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加坡為什麼沒有被吞併吃掉?反而獨立並騰飛?


謝邀!

  1. 新加坡的獨立是被迫的,是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後不得不獨立的。馬來西亞之所以「開除」新加坡,是因為新加坡是華人主政的州,馬來西亞擔心其會成為在馬華人的後台勢力,改變馬來西亞的政治格局,同時也擔心被我朝利用。李光耀的自傳里有提到過這點,說當他從電台里聽到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宣布放棄對新加坡的主權時,心裡萬分痛苦。
  2. 獨立後的新加坡,因為地理和政治因素,立刻被歐美各國承認,英國和澳大利亞甚至即刻照會李光耀說願意為他們提供有限期的軍事防務,可見當時形勢也不是很樂觀的。我認識的一個新加坡朋友也說80年代起,他們曾有過三次全國軍事後備動員,有兩次幾乎是接近開戰邊緣了。軍事威脅就是來自馬來西亞,而且他們其實心裡都明白,一旦開戰,不用兩個小時,新加坡就會陷落。而最終也是依靠英美等國的周旋,才最終解除危機。


樓上兩位的答案有個漏洞,如果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是因為華人佔大多數,那麼為什麼同樣華人占多數的檳城沒有被踢出呢?新加坡被獨立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當時新加坡是高度自治的。馬來西亞政府無法容忍一個高度自治,並且由華人掌控的州屬。

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檳城和馬六甲本來就是獨立的英國殖民地,稱為海峽殖民地。其他受各蘇丹統治的地區,並不歸屬英國管轄,而是受到英國保護。

二戰時期,馬來西亞被日軍佔領,後來太平洋戰敗,英國軍隊重新接管馬來西亞。

二戰後,英國本土經濟衰退,無力控制東亞龐大的殖民地,檳城和馬六甲併入北馬各蘇丹州屬,組成馬來亞聯邦。同意新加坡一直以來的自製要求,新加坡成為自製體,屬英聯邦管轄。

英國勢力逐漸撤出馬來群島後,遺留下許多殖民地歸屬問題懸而未決。經濟實力較強的新加坡、馬來亞有能力獨立,而沙撈越沙巴等落後地區依舊歸英國管轄。1961年,馬來亞總理東古提出馬來西亞的構想,拉攏新加坡、汶萊、沙撈越和沙巴建立馬來西亞聯邦。英國政府同意這一構想,並要求合併需取得當地民眾同意。李光耀支持合併計劃,並舉行公投。但是,公投並沒有給出不同意合併的選項,反對合併的政黨只能呼籲民眾投空白票。最後,有71%的人支持合併但新加坡享有高度自治權,26%的人投了空白票。汶萊蘇丹由於國內叛亂退出合併協議,最後馬來西亞聯邦由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沙撈越組成。

新加坡在馬來西亞聯邦時期,內部種族衝突不斷加劇,新馬政府在經濟政治等領域的隔閡也在不斷加深。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現國陣)在新加坡選舉慘敗,而新加坡的行動黨卻在聯邦選舉中贏得了一個議席。巫統在馬來西亞一直是一黨獨大,並且和馬華及國大黨組成執政聯盟,旨在建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李光耀領導的行動黨正好相反,他們希望馬來西亞是各民族平等的。在行動党參選之前,一直沒有形成氣候的反對黨。而在聯邦獲得一個議席之後,行動黨以13個議席(加上新加坡的12個)一躍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反對黨。這一事態導致原本希望拉攏新加坡的巫統轉而認為新加坡是威脅,試圖阻止新加坡行動黨的擴張,最後結果就是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

總結一下,新加坡的獨立或被獨立,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 華人行動黨執政。

2. 高度自治。

3. 馬來西亞種族衝突。

另外,中國、印尼、歐美等勢力也在其中攪渾水,就不展開說了。


新加坡是被迫獨立的。

19世紀上半葉,英國在馬來半島的西面一側建立起海峽殖民地,從新加坡到檳城,新加坡是海峽殖民地首府,所以人民概念里一直覺得新馬一家。新加坡萊佛士中學當時就是殖民地最高學府(大學就得出國讀了),彙集了新馬精英。新加坡第一任內閣里,除了李光耀自己是出生在新加坡,其餘八個部長都是在馬來西亞那邊出生長大的。新加坡宣布獨立那天(1965年8月5日),李光耀都哭了。

二戰後英國工黨上台,打算從殖民地撤離。1957年讓新加坡自治,1962年促成馬來亞的建立。馬來亞由三部分組成:英國直接管治的海峽殖民地(馬來半島西海岸+新加坡)、間接管治的9個蘇丹國(馬來半島其餘地區)以及隔了南中國海千里之外的沙巴和沙撈越(稱為東馬來西亞)。本來還有汶萊,結果建國前汶萊發現了大油田就決定自己單幹了。在這個新國家裡馬來人只佔1/3強、華人1/3弱、印度人和東馬土著也將近1/3。這樣在大選中,李光耀就喊出建設馬來亞人的馬來亞,積極聯合印度人、東馬人,以對抗馬來民族主義者馬來人的馬來亞的概念,把馬來民族主義者嚇得不輕(很多新加坡老一輩都相信,假如新馬不分家的話,早晚李光耀會領導整個馬來亞)。

一個新國家面臨整合,面臨多個互不買賬的種族,多種思潮(民族主義、共產主義,都不是和平的)激烈衝突,吉隆坡和新加坡經常對立。當時的馬來亞首相東姑阿杜拉曼決定乾脆分家,把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踢出去。作為一個城市,新加坡只有北京通縣那麼大,沒有經濟腹地,連飲用水都要靠馬來西亞這邊供應,到時候樣樣都要求著馬來西亞了。而馬來西亞這邊減去150萬華人,馬來人就成主體民族了。李光耀也不認為新加坡能獨立生存,而且他前半生致力於新馬合併,所以獨立這件事情非所願(也許他確實相當馬來亞首相呢)。

但並非所有馬來民族主義者都贊成東姑的主張,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的代表就是馬哈蒂爾醫生。後來借1969年吉隆坡種族騷亂,他們把東姑逼下台了。從此馬來西亞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

直到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領導人會面有時還會談談新馬合併的議題,雖然基本上是裝樣子了。

當時新加坡面臨的並不是一個和平環境。馬來西亞的馬來民族主義者對失去新加坡並不甘心。印尼也威脅過入侵新加坡。當時新加坡倚靠的是島上的七千英軍。英國一直想把這支軍隊撤回來,而新加坡努力把他們留到七十年代。在這段時間李光耀並沒有閑著,他請了以色列教官來秘密協助新加坡建軍,全體年輕男子都要服兵役,台灣也幫了很多忙。等英軍撤走時,新加坡已經有了能保護自己的武裝力量。建國50年來,新加坡已經擁有東南亞最強的武力了。由於本身地域狹小,它的軍隊也在美國、澳洲、台灣進行訓練。

新加坡的戰略也是半公開的——入侵!因為它面臨的最大威脅是馬來西亞切斷柔佛水源。當年日軍就是切斷柔佛水源,新加坡英軍只好投降。一旦這種事發生,新加坡軍隊就會進入馬來西亞奪取水源,並堅守兩周,等待國際干預。

希望以上能回答」為什麼新加坡沒有被吞併吃掉「。


大馬開了次會,一致同意把新加坡開出大馬。。。。。。然後大馬就分裂了,成了大馬和新加坡,新加坡當時不想出去來著,結果被踢了,說我們都是馬來人,你們華人搞什麼搞,所以就滾出去了。


1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踢出去的,這個大家都說了

2為什麼馬來西亞會採取踢出去這種方法而不是其他的方法(比如武力解散新加坡政權之類)

這個要從當時的環境說起,馬來西亞和印尼同源同宗,印尼一直想吞併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的體量在印尼面前又不夠看了,所以馬來西亞需要依靠英國人威懾印尼。

而英國在新加坡的駐軍,就成為馬來西亞繞不過去的坎,來硬的,和英國開戰么?別說打不贏,就算英國無心戀戰,一旦英國人為了安全撤軍,你是把新加坡吞了,新加坡也變成蘇丹國,可馬上馬來西亞就沒了。

所以,驅逐新加坡成了馬來西亞唯一的選擇,不動刀兵,英軍繼續駐守,當安全屏障。

君不見葡萄牙人荷蘭人一撤走印尼馬上吞了東帝汶和巴布亞


當時馬來西亞40%的人口是漢族,40%是馬來族,結果馬來族長期被壓制。

李光耀想呆在馬來,馬來族不讓


過去數十年來,新加坡的官方口徑都是新加坡是被馬來西亞聯邦驅逐,被迫獨立的,李光耀在宣布獨立時聲淚俱下的表演更在新加坡深入人心。

然而新加坡第一大報,算半個官方喉舌的海峽時報在2015年12月22日刊出這篇文章。

Secret documents reveal extent of negotiations for Separation?

www.straitstimes.com圖標

簡單說,從已展出的檔案來看,新加坡獨立是PAP和聯邦的協商結果, 而不是聯邦單方面的決定.


同樣比例,竟然被壓制,不理解


補充一下,當時印尼蘇加諾對馬來西亞公開表示野心(本來就同文同種只是不同國家殖民地)。吉隆坡的最嚴重威脅之一就是索性加入(當時赤化傾向嚴重,排華屠殺大起的)印尼,加上爪哇那麼多人口你坡島的人口優勢蕩然無存了,李光耀只好退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周星馳做廣東政協委員4年無1提案」?
蔡英文和洪秀柱兩個人當選後對陸態度會有什麼區別?
為何日本產生了與中國中央集權制度不同的幕藩體制?
昂山素季稱「不論誰最終當選總統都由其主政」,「凌駕總統」執政是否是違憲?是民主的進步還是民主的退步?
如何看待美國一父親寫公開信譴責「新納粹」兒子?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