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四大要素「價量時空」中,各個要素尤其是「價」與「空」如何有效界定?

題主的出發點是系統學習市場,全局性遠觀交易這個迷宮。

技術分析是系統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不想一知半解。按題主粗淺的理解,技術分析指標描述的四個要素中,「量」是成交量在時間軸上的投影,「時」是不同K線周期的多指標(價、量、空指標)互驗,從而提升預測勝率,文藝地說就是「時間共振」。

但是一直厘不清「價」、「空」的使用意義。個人理解「價」就是2種:限制性價位(支撐位壓力位)和趨勢指標趨勢線(如BOLL、MA),「空」是一些空間輔助線比如角度線黃金分割斐波那契等,當然所有這些指標都是以概率或者更準確地說以盈虧比取勝,沒有確定性的東西。

我的想法肯定不全面,尤其是「價」與「空」一直比較迷惑。那麼問題來了,技術分析的四大要素「價量時空」中,各個要素尤其是「價」與「空」如何有效界定?希望各位知友能補充說明,同時也能系統梳理腦海中的技術分析理論體系,教是最好的學。


各有各的打法。

潘兄走的是系統之路,根本不需要分析,直接堅守系統即可。但是系統要是正期望值,而且不能有重大缺陷

劉股神我從他的文章之中沒有看到系統的蹤影,他需要用技術分析來完成開持平的過程

沒什麼,能穩定賺錢就好,一點愚見


瀉藥哈,第一次聽說有人這樣定義技術分析!

首先要先要根據題主的觀點定義下什麼是價和空。

價,是不是就是可以理解為,那一些根據技術指標所得出的有特殊意義的某一個價格,比如樓主說的阻力或者支撐位。

空,是不是就是由觀測而發現存在於市場中的常數或者自然規律,無法解釋,就好像為什麼光速是一個恆定的物理常數,同樣無法解釋,只是一種普遍存在。

我先說結論:對於價和空,都是人為造成的某種在特定情況下的共識。

以價為例,我相信很多時候大家第一個學的技術分析就是,支撐阻力位,因為它太明顯了。隨便挑出一個市場,只要是智商沒問題的人,都能找到所謂的那些level...如果市場上大家都這麼想,都在用同樣的level,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支撐阻力位也就是顯而易見了。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說,支撐阻力位的技術分析不是畫線這麼簡單,考找到支撐阻力位來賺錢根本就不是技術分析,而是貪婪和懶惰。

再者,空,也是一樣。千萬別以為發現了幾個市場常數就能賺錢,也不是根據黃金分割畫幾條線就是技術分析,還是人的貪婪和懶惰。因為,你看到的別人也看到了。

所以,如何考價和空賺錢?當你知道市場里有一群貪婪和懶惰的人在夸夸其談所謂的level和技術分析,而這TM就是機會...

以上只是單純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出發,不討論資金管理,基本面和其他種種。我只是覺得太多人過分依賴"神奇"的技術分析,而忽略了市場很本質的東西。

以上,祝大家好運哈!


別想得太複雜了。一切都如字面意思一樣簡單。

  • 量就是成交量,是衡量市場流動性強弱的一個維度。

  • 價就是某一時點的價格共識。
  • 時就是時間,時間的作用是源源不斷的信息會輸入市場中,表達觀點,時間長短本身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只是時間越長,累積的信息量越大,信息的作用越複雜,越有可能改變當前的市場氣氛。

  • 空就是價格的想像力,是人們願意用多少錢投票。

這個市場中有各種各樣奇葩的方法,關鍵是能賺錢的方法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但有一點是相同的,虧得少,賺得多,就這麼簡單)。因此不要糾結技術分析具體的細節,而要關注技術分析的使用是否有一致性。這種一致性並不是什麼真理,而是讓人的操作行為可以預測(不是市場行為可以預測),你能預測自己在各種市場狀況下採取什麼行動,也就不會陷入混亂中,也就控制了情緒。

比如纏論是一種方法,它並不是市場真理,但是它精確建立了一個簡化,一致,自洽的市場描述模型,使用這套方法的人,他們的買賣點其實和某些交易系統隨機開倉的方法相比並不更高明,但是使用的人知道自己這麼做是有「依據」的。

比如市場中做趨勢交易的人很多,以前看過一位叫鹿希武的作者寫的《趨勢交易法》,他在書中明確定義了趨勢線的畫法,各種限定和條件,如何判定都寫得清清楚楚,而且只用一條趨勢線,當時看來不免覺得迂腐,後來才明白這是使用技術分析的關鍵(或許他自己也沒意識到)。他批評某些人的技術分析圖表畫得跟蜘蛛網一樣。比如我曾看見 @何子垠貼上來的就是這種蜘蛛網一樣的圖表,其實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無論使用一根均線或者幾根均線,使用一根趨勢線或者幾根線,使用蜘蛛網一樣的線,使用時間之輪,使用波浪理論,使用數列的方法,只要他能找到自己的一致性,不使自己陷入混亂,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

有些人就是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買賣(這也是一種一致性,把如何買賣外包給隨機的硬幣,你不能今天拋硬幣明天就擲骰子),依然可以在市場中存活(當然賺大錢是困難的)。有些人就用一條簡單的規則(比如第二天開盤價比前一天高就多,比前一日低就空)依然可以賺錢。

傳統的技術分析方法中談到的量價時空,其實也是一種對市場的觀察手段,它們並不是市場本身,而是從市場中抽離出來的特徵。人的大腦天生是建立模型,發展框架的利器,腦補的能力十分強大,以至於任何一個玄之又玄的理論都可以發展出一個龐大的系統。對此沒有感受可以去搜一些周易預測,星座的書籍圖片,可以見識一下我們的大腦發展完整荒謬理論的能力。

如今寬客們使用各種高大上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市場,建立模型,思路本質上和傳統一樣,但是工具上更加先進,可量化,數據更龐大,參數更多,參照系更複雜,似乎更符合科學方法。我們平時看到的k線也是一種描述市場的模型,而不是市場本身。

以下是一個比特幣期貨市場的k線圖,這張圖揭示了k線這個模型在何種情況下變得失去意義。請問這個市場中你用什麼均線,boll,macd來作為自己買賣的依據,量價時空在哪裡?這個市場流動性極差而且有刷量的痕迹,比某些交易所債券糟糕百倍,你可以真實感受到對手盤的存在和舉動。最好的建議是不參與。見識過更多奇葩的市場,你會對市場是如何形成的,市場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果僅僅是每天觀看A股或者外匯那種流動性巨大的市場k線,會想當然以為市場就是一般人熟悉的樣子。

那麼是否在市場中買賣一定要有一致性呢?也不一定。有很多對微觀市場心理把握出神入化的手工交易者,每天成交幾十數百筆,似乎全憑盤感,也可以存活發展。他們的交易勝率並不高,唯一恪守的原則就是虧得時候虧得少,賺的時候賺得多。而且據了解他們的風控的關鍵在於不斷出金,正所謂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的大道在於市場之外。如果你炒股,擁有源源不斷的自由現金流(像巴菲特一樣),那你的資金管理策略和那些只有一筆本金的人完全不一樣。

12月9號上證指數暴跌的時候,雪球上有個叫利弗莫爾一平的,操作渦輪牛熊證,實現了在幾乎最高點賣空股指,精準扣動扳機,兩個小時翻倍,凈賺100萬港幣,不能不說是藝高人膽大,這一切的基礎,是他過去十幾年,從十幾歲開始,進行了數十萬筆實盤交易,累計成交額數百億的結果,大腦中估計建立了複雜多樣的市場識別模型,實現了特定的神經突觸連接的結果。

瞎扯了一會,好像跑題了,我也是個在路上的學習實踐者,一些想法較亂。


別從技術上看,容易走火入魔,要從宏觀的層面看:

量:流動性

價:估值中樞

時:看大級別介入

空:盈虧預期比


自問自答總結一下。首先感謝所有回答的人和@sanfa@拔蘿蔔。

問這個問題之前我腦子裡對於【策略/風控/心態/理念】這一個完整三角大系統的具體細化已經有一些獨立的粗糙思考了,特地問出來是想讓體系脈絡清楚一些,具體細節再清晰一些,尤其是關於策略這塊的。可能是我問題提得不好,大家沒有關注這塊,都把注意力往大系統里引了。

下面是我的思考流程,就是按策略/風控/心態/理念的思路寫的一種市場生存可能性。

0、【策略】先不談,這是我提問的目的所在,想要細節的東西,目前還沒什麼有建設性的回答。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理解中盤感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它就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個性化策略而已,沒什麼神奇的,多練多想多試錯多總結就是了。

1、答案中不少人都在強調【資金管理】,關於這個我想大多數人都認同其重要性,但真正深刻的、獨立的理解並不會太多,即便有些老操盤手,關於資金管理的認識我相信也停留在【我去虧了一大筆要注意風險、如何注重品種相關性分散風險、注意及時止損】這樣的感性半定量的層面上,取得共識的也就是「及時止損」、「讓利潤奔跑」這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其實這個我是專門做過賭博模擬和蒙特卡洛檢驗的,我的理解是資金管理的大原則是不錯的(比如止損,滾動利潤,分散風險),但是所有這些都必須協同具體策略,尤其是策略的勝率、盈虧比、單位時間機會次數都很重要,不同的配方使用的風控手法天差地別,有的時候【分散風險】就是對自己認知力的完全否認,有時甚至【及時止損】也是錯誤的甚至止損概念也是不需要的。

2、至於【心態紀律】,我的理解就是對策略適用選擇及其具體執行保證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3、最後配合一下【交易理念】,比如價值投資、比如行情趨勢、比如抓波動、比如刷單,whatever you like,所有這些所謂理念,本質上都是市場在具體投資者頭腦里的一個投影、一個側面。而投資者在某類市場的某段時間發現這個具體的投影有一定規律(幾率形式的)。真正的市場沒人能捕捉全景,幸好要穩定盈利也只需盲人摸象——但你得一致性、可追溯性地摸,不然你不能回溯性地知道是摸的方法有問題還是僅僅摸到了不該摸的地方,改良、成長、吸取經驗也就無從談起。

4、額外說說我對盤感的理解:盤感的否定式定義——「不是技術分析的一致性分析」,簡單說盤感就是用技術指標描述語言所不能準確表達的一致性規律(能明確表達的、獲得廣泛共識的一致性規律就是技術分析;當然了,不論技術分析還是盤感都是靠幾率生效的,沒有確定性的規律),而且是個性化的。但是在一個特定的專業投機者腦袋裡,某套特定的盤感也一定是一致的、可追溯的,也僅僅是複雜市場的投影,它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僅僅足夠在該投機者的自洽體系(市場的一組一致、可追溯的投射面)內部與技術分析、投資原則一併保證盈虧比(注意僅僅是盈虧比,戴什麼顏色的有色眼鏡選擇哪套投射面,以及如何一致可追溯地執行要依靠心態紀律,將盤感策略所造成的理論上的盈虧比化為真實財富則依靠資金管理)。也就是說盤感最終還是歸於【策略】。

至於整個邏輯是這樣的:【心態紀律】用一組探針按一套一致性原則探測市場狀態,你「覺得」今天的市場大象更多地把鼻子還是腿還是耳朵露出來了?——【理念+策略+資金管理】在腦海中過濾存儲的市場側面,選擇匹配當下這個具體市場狀態有效側面的一套一致性方法(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盤感,易經金剛經纏中說禪。。。whatever),該方法要能儘可能高效地,至少是穩定地摸到今天大象露出來身體部分的褶皺(獲利窗口)。選定方法後確定資金管理——【心態紀律】堅定執行策略,同時注意貫徹確定好的資金管理——【策略】做好交易記錄,保證其可追溯性,並據此回溯操作過程、評價策略效果、改良具體方法。

十分贊同 @Ragnar Lothbrok回答中對於「一致性」的重視。我拓展一下,一致性不僅在策略上重要,在資金管理、風控與策略的聯動上也同樣重要,這種對一致性的執著才能成為專業投機者的進步之源。

先想到這麼多,我也還在學習中,以後有想法有經驗添加的話,會不定期更新。


這個問題呢,自問非常好,拉出來問呢有點偷懶的性質了。

無論是價量時空,還是到趨勢分析,再到周期切換,技術指標的輔助,他們的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確立操作點。換言之,買入。

那麼基於這個目的,延生而來的假設如下。

1.買入的這個點近期不會破,如果破位,下一步怎麼做是其他問題了

2.買入的這個點近期有爆發的潛質

3.買入的這個點上漲的空間

有了上面那些假設通過一些訓練和經驗就可以得出一些規律,用價量時空各方面去分析就增加了有效性(請注意:增加有效性並非一定有效,成功率90%,失敗率也還是10%)

那些覺得扯談的人呢,首先沒有研究到這裡,其次對技術分析的成功率失敗率的認知不是特別深,所以對這種人來說,自然也就不會有效。

價:

說白了,無論是上漲強勢期還是盤整期又或者是下跌期,價格不能單一的拿出來說,它必定對應空間形成一個參照位置,價格即當下K線在空間中的位置。

有了位置,就有了趨勢定義,有了趨勢定義就有了操作定義,有了操作定義就有了倉位管理定義。

一個套一個,清晰明了。

量:

打仗,你沒子彈,那誰會把它當回事,這裡對於量的定義就很簡單了,劉大對量只做了1次拋磚引玉的解釋,即在行情從緩-》上升期 成交量的演變為縮量-》溫和放量。溫和放量那叫技術圖形,從人性上去分析,就是主力控籌已經穩定,主力一穩定,就要做事。

時:

時間的看法我特別深了,由於很久之前學習不少關於時間上的判斷,例如「高級波段」 「反轉的魔力」 這幾本書,最後到K線大師的時間戰法,結合起來就可以有效判斷當下行情所處的階段在哪裡,時間是用來判斷現在行情處於哪段,你的切入點對應的未來時間還有多久。

從纏論上我通常是結合時間來輔助判斷的,沒有一段日線走勢類型會少於7根日K線,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纏論延伸出來的定義可以確保你對於當下切入點的相對判斷。

總而言之,時間可以讓交易點對於未來的時間的預期。

空:

空間是對盈利的預期,大多數人是沒法說你買進去就一定會漲的,但是有了空間的預期,例如站如大級別站穩BOLL中軌後的空間就打開了,向下只需要承受BOLL的中軌的止損,那麼這樣的一個風險就具備了一次大倉位的操作。

有的人會說

它們全都是扯淡的,技術分析一點都不重要,不要浪費時間!!!

請仔細鑽研資金管理,以及磨練你的心態。

第一句話是對也是不對,第二句話肯定是對的。

為什麼說第一句話不對呢?引用劉大哥的話就是說「技術是第一道關卡,客服它你只完成了第一步」,要花多久?再引用劉大哥的話「我花了3年時間」,有的人可能開始得瑟了,你花1星期夠了。那麼這樣的人通常會在第一道關卡就被淘汰了。

第二關卡,就是心態了。

戰勝股市並非技術上的勝利,你不僅要克服技術的難關,同時要磨練心態。如果你一天虧了20%,那你回家能睡的香,第二天有再戰割肉的勇氣,那麼你早晚都會從死屍堆里爬出來的。抓著那根繩子不要放手,就算斷了就當此生無悔吧。

最後還請 @劉鵬程Sai.L 點評一下。望不吝賜教。


價:價格

量:成交量

時,空:時間與空間應該是對形態和箱體的詮釋。

覺得用趨勢,位置,形態來定義技術分析更合適一些。


已刪。


把價格的變動想像成一個質點的運動好了。「價」可以表示其目前的位置,「空」可以表示其未來位置的一個概率分布。


價量時空:價,價格;量,成交量;時,均線;空,關鍵位置。


只有「量價時」三要素。

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由於個人精力、能力有限,比起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更具有可行性。

選擇技術分析的投資者,其實運用的是一種「卡位」思維。卡位,是足球常用戰術,雙方搶球時,不是先忙著追球,而是先搶佔對手的追球位置和路線,從而讓自己獲取有利位置。從卡位的角度看,不管基本面如何變化,任何一筆交易都必然要落實到圖表上,體現為量、價、時三元素(成交數量、成交價格、成交時間),這是交易的必經之路、關卡所在。那麼,投資者無需花費太多精力,只需以逸待勞,專門研究量、價、時三要素就可以了。


價就是價格,當前賣買雙方所達成的動態共識。

量就成交量,有多少股份(股東)認可這價格。

時就是時間點,從時間維度(年、月、周、日、時、分)上達成共識,主要用於跟蹤共識的達成。

空就是空間,從歷史現在未來找出共識發展的趨勢。

這些其實都是對混亂市場進行觀察總結的手段而不是股票行為本身,更不是本質。

股票的買賣有時更炒的是人性。


外匯看不到成交量怎麼破?所以我不看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人生中錯過的很多機會?
是什麼讓我們放棄了思考
想必下雨並非雨的本意,太陽也並非自己想要升起,那為何又有日升雨下之說?我又為什麼要思考這個的問題?
如何鍛煉結構化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時更清晰且完整?
所有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TAG:思考 | 交易 | 技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