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年輕的教皇》(The Young Pope)?

The Young Pope


--- 強烈建議耐下心來看完全劇,或者至少看到第八集,會發現有明顯的轉折,真正的精彩和點題都藏在最後三集。---

一句話評價:這是年輕的教宗 Lenny Belardo 的追尋與尊重的成長之旅,權利爭奪和宗教爭議都只是陪襯。

---下文內含細節分析等強烈劇透--- ---奉上桌面壁紙一張,還有撤退的時間---

Keywords: Search, Respect.

Abstract: The life
is a journey of searching and growing. Lenny searches for his parents, along
the way he grows, from a child to an adult. As a priest, Lenny searches for God,
along the way he grows as the Young Pope.
Sister Mary searches for accompany, especially with children, first young Lenny
and Andrew, and finally the kids in Africa. Voiello searches for power, and so
do many of the cardinals in the Vatican City. The faithful searches for the
God, hoping he can comfort or cure them.

Pius XIII』s Stance:

「Absence is presence.」

God is
nowhere yet everywhere. He cannot be seen unless one searches for him. He is
always there, waiting for one』s initiative to comfort oneself, with his power
and love.

Conclusion:

「When an orphan matures, he may discover a
fresh youth within.」

Mind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age. A child can have an old soul, yet an old man may
discover a fresh youth within.

-------------------------我是很多英文和很少英文的分割線--------------------------------

建議認真讀完引用的下文

S01E09 Pope』s Love Letters

What is more beautiful, my love, love lost or
love found?

To find or
to lose?

People
don』t stop yearning. Did they lose or did they find?

An orphan
has no way of knowing. An orphan lacks a first love, the love for his mama and
papa.

You said to
me, on that desert beach in California, 「You can touch my legs」.

But I
didn』t do it. It was love lost.

Where have
you been and where are you now?

Did you
lose or did you find? I don』t know and I』ll never know.

This is how
I like to imagine it, the answer: In the
end, my love, we have no choice. We have to find.

Lost or found?

失去愛還是尋找愛?迷惘還是堅定?這就是主題

---------------------------------我是英文和中文的分割線-----------------------------------

一、追尋(Search)

生命是一段追尋與成長之旅,特別是對年輕的教宗而言。

親生父母

對於 Lenny 而言,他面對的從不是什麼信仰的危機,一直都是童年陰影的自我心結,也就是對親生父母的追尋,這伴隨著他的成長,也伴隨著他對上帝的思考。

對父母的追尋貫穿了 Lenny 迄今為止的人生,也貫穿了整劇。他始終帶著他父親留給他的煙斗,也始終記得他母親身上的氣味。他去看他祝賀他成為教宗的禮物,獨獨留下了印著威尼斯字樣的打火機並一直使用它,因為他的父母在遺棄他後去了威尼斯。他的記憶片段出現了他和父母在科羅拉多河畔共度的美好時光,出現了他父母將他帶到孤兒院並轉身離開的場景,出現了他父母乘船離開他卻追不上他們的場景。在前半劇中,Lenny 因自小被父母遺棄而少年老成,只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他說他「不相信上帝」。他覺得上帝不偏愛他,讓他父母遺棄他,留他一人獨自承擔孤獨與苦痛,所以他內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對父母和上帝的怨恨。

無論是幼時的執意出走,還是成為教宗後的心結,童年父愛母愛的缺失讓他從小就希望自己「是個孩子」,從小就希望找到親生父母,這成為了他一直以來的執念,這也貫穿全劇,串聯起了他的追尋和成長。童年遺失的煙鬥嘴失而復得可以讓他心神恍惚;後半劇中反覆出現的記憶中科羅拉多河畔他和父母玩樂的場景讓他魂牽夢縈;他熟悉母親身上的氣味,所以能一下子戳穿假父母。

在經歷了好友 Andrew 的死亡後,Lenny 身心疲憊,開始反思自己,迷惘該如何拯救教會的命運、自己的命運。Spencer 告訴他,去威尼斯埋葬兩個空棺材吧。只有放下自己的心魔,才能撥開未來前行之路上的迷霧。袋鼠的死也意味這 Lenny 向過去的告別,他,真的放下了。這才有了他的第一次教區訪問,有了他對虐童案的處理,有了他私人秘書的更換,有了他作為教宗的成長。

在他放下了一切之後,Voiello 又點醒他,讓他重燃再見父母的希望,於是他直接到威尼斯,用古斯塔斯送的望遠鏡看到了自己想念了一輩子的父母,縱然他們最後還是選擇轉身離去。他對父母的追尋圓滿結束了,他從依戀父母的孩子終於成長成為了獨當一面的男子,他的成長就是如此。

總結:童年的孤兒經歷讓 Lenny 的心提前蒼老,看破了世間種種。但在最後,在經歷了所有事後,他見到了夢中思念已久的父母,縱然他們不願與他相認,提前離場,他還是放下了過去,解開了枷鎖,讓衰老的心重新迸發出青春的活力。

精神父母

父母一稱,除了親生父母,還有他的精神父母,瑪麗修女和導師斯賓塞。

Sister Mary —— Spiritual mother

她也是個孤兒,她所追尋的不過就是孩子們的陪伴,除去對主的忠誠之外。Sister Mary 陪伴 Lenny 成長,無論他長到多大,他的內心都一直是個孩子,對瑪麗修女有著對母親般的孺慕之情。雖然修女有過對 Lenny 的陰謀,但他原諒了她,因為她是無可替代的瑪麗修女呀。

P. S.: Lenny 必須叫 Sister Mary 而 Andrew 必須叫 Mun,這就給出了一個明顯的區別(雖然我仍不知道這個區別的內在含義)。

Spencer —— Spiritual fater

太長不寫 內容太豐富,等醞釀好了再補上

同 Andrew,Voiello

二、尊重(Respect)

這個最像「魔鬼」的人,才是真正虔誠的聖徒。

Lenny 的立場

「Absence is
presence.」

倘若與現實的時間軸對應,Lenny 面對的世界是一個科學高度發達、宗教地位極速下降、話語權減弱的現代。經過各種反戰、性解放、自由、人權思潮和運動,教會的立場也隨著時代在變化,這對於宗教來說好壞參半。墮胎、同性戀,這些在現在被視作人權和自由的代表。女性有決定是否生育的權利,性取向由基因決定、不可人為更改等等,這些確實是思想和科技的進步,但與基督教(天主教)教義相悖。這又引出了本劇另一個主題,尊重

大毒梟對 Andrew 如是說道:

Violence, per se, ought not to exist. It does exist when there is a
lack of respect. If you simply have been doing your job, I would not feel
disrespected.

要尊重遊戲規則,站准自己的立場,應該怎樣就怎樣,堅持自己的準則,而不是所謂的「另闢蹊徑」。前者或許艱難,但是會受到尊重;後者或許會有一時的順風,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天主教的教義是它的立身之本,無論思想怎麼變動最終還是應該回歸其本身,即便有變化也應是自然漸進而不是人為強推的結果。

Voiello 原本認為 Lenny 是個妥協的產物,但很顯然他並不是,甚至是保守派的代表。開放和親和或許是大勢所趨,但是過度如此會讓人對宗教和上帝少一分尊重與敬畏之心,畢竟宗教的開端大多是神秘主義。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才是驅使人類去不斷探尋或者虔誠向心的原因。宗教發展到現在早已過了靠人數多取勝的時代,信徒的質量和虔誠度才更令 Lenny 在意和看重。

P. S.: 一個概念——聖人與封聖

按天主教傳統,若出現禱告或儀式後治癒他人疾病的神跡,經審查通過可以封聖。Lenny 早在十四歲就治癒了好友 Billy 瀕死的母親,現在又使不孕的 Esther 懷孕生子、使做盡壞事的 Antonia 修女因果報應,這些「神跡」足以讓他封聖。這樣的先例有之前去世後封聖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他於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被封為聖人。劇中熟悉他的人又重複感慨他是個聖人,看樣子封聖指日可待。

三、有趣之處

1. Lenny 處置主教們的方式

常規套路為:拉到地球儀前 --&> 打算讓你去美好的美國,來指個地方吧 --&> 主教們竊喜地指向陽光海岸 --&> 好,就去阿拉斯加吧,我很熟悉那個地方,8000人的小鎮很適合你balabala ?_?

2. 辦公室的生殖崇拜雕像

Lenny 的惡趣味...... 能判別主教們的性取向?Maybe. ?_?

3. 會見莫斯科總主教

相對無言,默。。。(注意力全在裘花的表情和金光閃閃的衣服上了)

BGM和最後告別時總主教想吻手禮但 Lenny 想貼頰禮,最後 Lenny 成功了一半的喜劇感。 (→_→)

四、留疑與期待

1.
托尼諾·皮托拉(Tonino Pettola)的結局

最後一集中 Voiello 對 Girolamo 的告白(淡定,中性詞)依然沒有說出 Pettola 的去處,讓人好奇他會不會也被扔去了阿拉斯加(笑)。

2.
Lenny倒下的原因

Sister Mary 的離開和與親生父母的相見讓 Lenny 真正成長,也讓他出現心痛,甚至在演講後不支倒下。這或許會在下一季中給予解釋,或許是作為一個可治癒他人疾病的聖人的代價。

3.
對第二季的展望

年輕的教宗已經長大,但教會的命運還不可知,第二季或許會真正開始他的改革,更側重 Lenny 作為教宗的角色和作用。

總結

The Young Pope 有教廷內部對權力的爭奪和教宗對教會的控制,但其背後之意,還是回歸到天主教教義乃至人性本身,去闡述和思考生命的意義,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尊重,生命追求和探尋的到底是什麼?

——"Are we dead
or are we alive? Are we tired or are we vigorous? Are we healthy or are we
sick? Are we good or are we bad? Do we still have time or has it run out? Are
we young or are we old? Are we clean or are we dirty? Are we fools or are we smart?
Are we true or are we false? Are we rich or are we poor? Are we Kings or are we
servants? Are we good or are we beautiful? Are we warm or are we cold? Are we happy
or are we blind? Are we disappointed or are we joyful? Are we lost or are we found?
Are we men or are we women?"

——"It does not
matter. God does not allow himself to been seen. God does not shout. God does not whisper. God does not write. God does not hear. God does not chat. God does not comfort us."

——「Who is God?」

——「God smiles.」

S01E10 Popes Public Speech in Venice

(如果有空回看一下的話會發現那一連串問題中每個問題對應的畫面正好是那一類人群,很是呼應。)

所以他問 Antonia 修女「Are you a good person? 」好人的定義有很多,好壞真假,善惡美醜,道德上的評判都具有相對性,無絕對不變的尺度,而其中永恆不變的普世價值便是上帝。他不言不語,不主動關懷人,但他一直在那裡,只要你笑。

當 Lenny 最後一眼看到天上雲顯映出聖母瑪利亞的樣子,當最後鏡頭放遠,一切景物人事都慢慢縮小,直至縮到地球在宇宙中的樣子,才讓人真正感受到人之渺小、人事之無常、天主教所追求之永恆。

Lenny 失去了親生父母的愛、愛人的愛,但得到了精神父母的愛、上帝的愛、信徒的愛,他迷惘過、懷疑過,最後堅定了,也成長了。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 Amazing Grace

以上,真·知乎處女答 花痴·真·第一生產力 (?′ω`?)

附:嚴正抗議該觀點?? TYP 不是紙牌屋

《年輕的教皇》:用盛世美顏就能俘獲信眾嗎?

答曰:能


教皇Lenny早餐只喝一罐可樂,可能是以前過窮日子沒飯吃留下的習慣。

可樂也是純種美國造,他是來自美國的教皇,用可樂可以畫出made in USA的輪廓。

Lenny刻意與公眾和媒體保持距離,營造神秘感,可能是想得到愛,或者這是他對愛的理解。

他在意識流的時候,看到父母坐船離去的畫面,他想得到父母和導師的愛的,但是他們對他都是遠離和冰冷,所以他對於愛的理解就是保持距離,才能被愛。

當然,神秘感來自於源於不安的自我保護意識,但也可以製造威信並吸粉。

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大家就開始腦補,這比給看圖寫話、命題作文發揮的空間更大。

受到原生環境的影響,Lenny對於上帝的看法也是冷漠、沉默和遠距離(當然實際上並不是)。

他在第四集為不懷孕妹子禱告的時候,狂喊:

"You must!You must!You must!You must!You must!You must!"

他跟聽人懺悔的老牧師聊天的時候講到,投票選教皇的時候,他就是如此禱告:

"Not him,me!Not him,me!Not him,me!Not him,me!Not him,me!"

這個表現像個發脾氣的熊孩子。

林書豪他媽說,林書豪小時候想要什麼,得不到就把頭往門、牆上撞,得到為止。

也像個揭牌過程中的賭徒,賭大小,賭大喊大,賭小喊小。

Lenny在賭自己的命,也在賭上帝的真實性。

Lenny這輩子可能一直都是這麼賭過來的。

如果沒開出想要牌,以後怎麼辦,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呢?

我想這可能是Lenny心中最大的恐懼,以後也會繼續恐懼下去。

他那麼賣力的禱告/喊,看得出來他是真心希望這妹子懷孕。

原以為老牧師的陰謀會得逞來著。(嘿嘿嘿)

可見Lenny想要的不是飲食男女這種初級追求,除了被尊重、安全感和權力之外,具體要什麼咱以後繼續追看。

這位老隱士,在這當了一輩子門房,原來是為了和這位天使妹子在一起。

他跟Lenny聊天時候講,看到一道光所以選擇」出家「,其實是看到了她。


充滿了強烈個人風格(zhong er)的劇集,尼采式的教皇離經叛道,充滿凡人的困惑與憤怒,和超人的狂妄和自信。台詞深邃警醒,每個人物都有嘲諷式的邊緣變形。

但總體上還是氣力不足,象一個神思蕩漾的懶洋洋的白日夢。


這是一部對《聖經》的現代重述,短小中蘊含巨大野心。

一點愚見:Lenny是耶穌/主,Sister Mary是聖母瑪利亞,Esther是抹大拉的瑪利亞。


看到第一季結局就會感嘆,這個不信上帝的男人才是最虔誠的信徒。十小時的索倫蒂諾式長電影,終於告一段落。

如果給第一季單獨起個名字的話,應該就是這個了。That baby pope has gone,with his birth parents and spiritual parents.下一季大概就是他熟練地玩轉教廷與梵蒂岡城,大刀闊斧開始改革吧。懂得為什麼會有人講震撼,不是大開大合的那一種,也不是刷新三觀的那一種,就只是很安靜的美著,微笑著,最後震撼到認真對待它的觀眾。不評論感覺對不起,評論再多也概括不了,總之,享受一個安靜的周末或夜晚時,選擇這部劇沒錯。

萊尼是一個防禦性格的人,將隱秘藏於心中而不是房間的縫隙,內心深處相信只有自己才會找到生存和救贖之路,既不將希望寄託於看似親密的朋友,也不寄託於上帝。

因此在樓頂「上帝的房間」前懺悔中,他吐露自己不相信上帝會拯救他。上帝的房間其實是他那急躁報復不願妥協的內心。

我猜他在成為教皇之前,曾不斷地在順從和謀求獨立的夾縫中生存並成長,導師Spencer保守並且控制欲很強,sister Mary恐怕也對他寄予厚望並要求甚高。片中有一個細節很有趣,Mary在迎接萊尼時要他不要叫她ma,而在迎接Andrew時則要求他不要叫她sister,也許這個對比揭露出兩人性格迥異之因的冰山一角吧。


看到這串戲了……這不是西部世界裡Lawrence 的老家么……


根本看不下去的爛劇,拿教皇作為炒作的噱頭。

看看電影『教皇誕生』一群老爺爺那演技吊打『年輕的教皇』。


超級好看啊! 台詞寫得太棒了! 充滿智慧。 本劇把宗教的神聖特徵和語言的藝術完美地融在一起。教皇這個角色的幾段演講真的美得讓人心都醉了(比如,他拒絕Esther的那段,在泳池底為為死去的朋友祈禱的那段,以及向上帝祈禱懲罰作惡多端的非洲修女的那段)。很少看到美劇以語言本身打動人的。

不過有一點沒看懂,他的袋鼠是怎麼死的?太過分了,袋鼠居然被人殺死了!!


想嘗嘗

櫻桃零度可樂


這是一部讓我不明覺厲的劇。不懂宗教,但男主神經病一樣的矛盾和高深莫測深深的吸引了我。等待大神的解讀。


看了前幾集有點拖 又有點捨不得

這部劇更多是對宗教和世界的思考吧

最棒的是整部劇的配樂 贊到極致


一開始看到有介紹說是教宗如何駕馭權術就感覺這立意實在不高,畢竟對於教宗來說,政治鬥爭應該在其次,真正重要的還是展現上帝的神性並且適當使用其身為教皇的權柄。直到認真看完才發現那種介紹根本就不負責任,這部劇要展現的正是神性與權柄,政治鬥爭什麼的只是個噱頭並且在劇中經常被教宗一眼看穿了。

先來說神性。索倫蒂諾通過這部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與神關係十分親近的虛構的教宗。與神關係親近不是隨口一說,而是要有依據的,這部劇里最有說服力的依據就是教宗禱告以後,許多神跡發生了,這說明神垂聽了他的禱告,他與神的關係是親近的,而聖經中說明了神並不是誰的禱告都聽:

「我們知道 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 神、遵行他旨意的, 神才聽他。」

(約翰福音 9:31 和合本)

「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

就是你們多多地祈禱,我也不聽。

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

(以賽亞書 1:15 和合本)

「耶和華遠離惡人,

卻聽義人的禱告。」

(箴言 15:29 和合本)

這裡要強調一下,禱告的結果都是來自於神的,而不是禱告的人本身,是神成就了義人的禱告,神凡事都能成就: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 」

(馬太福音 19:26 和合本)

如何禱告也很重要。在第四集中,教宗引導了Esther如何禱告。禱告並不是列一個願望清單,神也不是一味滿足人願望的機器,況且你所需用的,神早已知道。禱告也不要以炫耀自己多麼屬靈為目的。禱告的初衷是單單仰望主,愛著主,是不求回報的: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馬太福音 6:5-8 和合本)

再來說權柄。歷任教宗對於自身權柄的使用,對於一些問題的態度都是不同的。劇中Lenny對於多個問題嚴格而強硬的態度正是對於現實中的教宗們妥協態度的正面回應,當然這種態度是很主觀的。

現任教宗方濟各所持的觀點對應了劇中Spencer的觀點,」Tough in principle, soft in practice」,即堅持原則,但也給予現實寬容。2013年9月19日,方濟各表示,希望天主教會寬容慈悲對待墮胎婦女、避孕和同性戀人士,但教廷反對墮胎及同性婚姻的立場維持不變。這種妥協的做法正是劇中Lenny所不屑的。在兒童遭受虐待方面,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UNCRC)曾批評方濟各領導下的羅馬教廷未能將教廷手中的兒童性虐待的相關信息提供給他們,並有效地處置性侵者。在劇中,Lenny把性侵兒童的神職人員扔到了阿拉斯加。

第264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作為第一位出訪英國、波多黎各等國的教宗,他修補了天主教與其他宗教的關係。對比來看,劇中Lenny恰恰最討厭出訪,這種你們都得來看老子,還輪不到老子去看你們的態度的確強硬,霸道總裁啊。

由於種種堅決不妥協,劇中的許多信徒感覺被拒之門外,教廷遇到了財政危機,這正是對於現實中有些教宗不敢太強硬的原因的闡釋。題外話,教廷多麼有錢,財政危機那得是多麼大的損失……

羅馬教廷的教宗,作為天主教中基督在世的代表,在梵蒂岡這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在宗教方面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這樣的權柄確保教宗的意志得以實施。

劇中Lenny總是一半戲謔一半認真地說自己不相信上帝,然而他的作為說明了他的確是神合格的僕人。他這樣說是因為他尋求並承認絕對的真實,這一點他自己表達過,真實的情況便是,即使他是教皇,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每個人都是罪人,都有一半是魔鬼,當魔鬼的這一半左右你的思想時,誰又能說自己絕對地相信上帝呢。事後他為說了不信上帝而懺悔的那段禱告也是挺可愛的。同時這又引申出一個問題,現實中缺乏了上帝視角的普羅大眾,又如何辨別教皇是否信仰上帝呢?也許他只是作出了一幅信仰的樣子,沒人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相信上帝,沒人知道你們把一個什麼樣的人選為了教皇,只有上帝知道。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賦予教皇在宗教方面至高的權力是否可取呢?

劇中Lenny對義大利總理表達了可以利用讓天主教徒不幹政的方式讓他下台,因為他提出了與天主教教義完全相違悖的無恥要求。教皇的權力讓其擁有了與惡勢力抗衡的可能。

然而現實中的教宗們是否真的能做到對惡勢力徹底宣戰呢?曾經的庇護十二世對墨索里尼無可奈何的縱容一度讓教皇至高的權柄在罪惡面前黯然無光。

羅馬教廷的管理逃不開人治,是人治就會有紛爭,政治鬥爭不可避免,然而如何在人治的環境中尋求與神的關係始終是每一個信徒的必修課,這也就是信仰中常說到的,即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 12:2 和合本)

至於在尋求主的這條道路上,比如Lenny這樣,一切劇中所描述的成長、別離、不安與攪擾都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不是嗎。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

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路加福音 2:14 和合本)

2018年了,神的孩子們,新年快樂。


片頭曲一直是早上的鬧鈴,裘德洛踏著節奏走過梵蒂岡的長廊,倍提神!

至於這個劇優秀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可以先挖個坑嗎?


對嬉皮士時代的緬懷和質問


梵蒂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名利場,人人都戴假面具,言不由衷地說著沒有人相信的漂亮話,宗教似乎只是一頂粉飾權利的花環,所以教皇這個看似至高無上的位置竟然還變成了燙手山芋——聰明人都知道站到暗處,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利益。

此劇確實沒讓人失望,油畫般的畫面,聖靈充滿的光影,無處不在的背景音樂,而片頭堪稱傑作,每集開頭以走紅毯的氣勢穿過那條霸氣長廊,導演時不時地安插一些自己的惡趣味,教皇本人帥得彷彿基督再臨。


第一集一直在擔心裘德洛的束腰也掩蓋不了的一挺就凸出來的肚腩和那頂看起來隨時可能掉下來的帽子真的掉下來了露出的謝頂。


歐洲多國合作的一個劇。正在追。目前我看到的是歐洲精神世界(教宗)的反政治正確,或者說,向右轉。有意思的是,這位教宗還是美國人,還是前紐約總教區主教。


劇怎樣不知道 反正這個chalk用的我魂審難受 (細節啊細節........)

關鍵這還是個長鏡頭....看的時候簡直了

電影或電視劇中有哪些常識錯誤? - 知乎


感覺第二集開始有點用力過猛了。 當做學習如何委婉講話的教材也是很好的。


感到有信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很喜歡本劇的長鏡頭,對於愛好攝影的我都很動心想研究以下攝像了...

剛看到呆盟的袋鼠被殺了 此處暗喻年輕的教宗對於自己的revolution plan的質疑吧 本劇略奇幻.. 多次拍到把一個石膏獅子鎖在原本關袋鼠的籠子里 木有看懂啥寓意。


Jude Law的角色從神性上跟每個人一樣吧~ 就是聰明一點~ 幸運(maybe)一點~ 帥一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至今未與梵蒂岡建交?」千贊回答備份
梵蒂岡是否真的培訓驅魔人?
天主教里有關於煉獄的觀念從何而來,有什麼聖經上的依據嗎?
中世紀天主教會擁有大量的土地,請問大量的教會土地是如何失去的,從教會所有變成私人所有?
做一個反對梵二的天主教徒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美劇 | 天主教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