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徽州為什麼要改名黃山這麼土氣的名字?


這個問題我本是沒興趣回答的,但是看到前面幾位說的都有點問題,沒有認真回答,為了不讓別人誤解,我來稍微說一下。

就名稱而言,「黃山」較之「徽州」也算不上什麼土不土的。志書中說,由於傳說軒轅黃帝在此地煉丹得道,故後人將黟山改名為黃山。如此說來,黃山這個名字還挺大氣的。如果說黃山名字土,難道像張家界把「乾坤柱」改成「哈利路亞山」就洋氣了嗎...

徽州是個寬泛的概念,包括皖南、贛東北等有徽文化的地方都能這麼說,徽學亦如此。當然,題主肯定是說狹義上的,狹義上徽州地名應該是指古代的徽州府,是指休寧(包括屯溪),歙縣,祁門,績溪,黟縣,婺源這六個縣,被稱之為徽州的一府六縣。即這張古徽州地圖:

自從宋代將歙州改名為徽州後,上述的一府六縣的區劃維持的時間長達800餘年,且中間雖然朝代更迭,卻也沒發生過什麼變化。可以說,徽州這個名字和它的區劃長期以來深入人心,為人們所習慣。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家想把名字改回徽州的原因之一。

然而近代以來,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徽州的區劃在建國前也遭到了挑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婺源兩次脫皖事件」。婺源即徽州府的婺源縣,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有兩次曾脫離安徽,第一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蔣介石為「剿匪」曾劃婺源歸屬江西,卻遭到社會各界、婺源人、徽州人的反對,最終迫於壓力,於1947年將婺源重新劃歸徽州;第二次是解放戰爭時期,百萬雄師過長江,其中二野和三野分別控制了婺源和徽州其他縣,最終二野在行軍中把婺源管轄權交到四野手中,四野又轉交到江西方面,徽州方面派人來接收時已經晚了,從此婺源歸贛,不再屬於徽州。具體情況可搜索婺源回皖_百度百科和婺源隸贛_百度百科

新中國成立後長達幾十年時間,安徽的行政區劃變動特別大,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搜索「安徽歷史地圖冊」,那段時間的行政區劃完全能讓你耳目一新,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是五十年代的」超級大蕪湖「和」超級大蚌埠「。我們就從改名事件的前後說起好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設有「地區」這一行政區劃(介於省和縣之間,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地級市),其中在安徽南部就有「徽州地區」。見下圖:

請忽視安徽其他市縣,直接看最南邊的徽州...從圖上看,這個徽州地區比古徽州大得多,除了原徽州五個縣(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縣)和屯溪市(當時的徽州地委所在地,在休寧和歙縣之間,歷史上曾屬於休寧縣)外,還包括一些周邊其他縣,有:石台縣(過去的石埭縣)、旌德縣和太平縣。順便說一句,這些周邊縣雖然歷史上不屬於古徽州直接管轄,但也屬於徽文化的覆蓋區域。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登黃山後,又在「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口號下,於1983年,將歙縣的黃山鄉(位於原歙縣和太平縣的交界處,是黃山的南大門,也是黃山風景區的主要承載地之一)改名為湯口鎮,並將其劃給太平縣,同時又將太平縣改為黃山市(縣級市),即下圖:

仔細看圖中歙縣和太平縣(縣級黃山市)的交界處,並對照前面1980年的那張安徽地圖就可以發現,湯口鎮此時已被划到太平縣(縣級黃山市)了。(圖中給縣級黃山市另外塗了一個顏色,實際上當時縣級黃山市理論上依然屬於徽州地區管轄)

後來由於種種利益與現實之爭,縣級黃山市、縣級屯溪市於1987年同時被撤銷,設立了大黃山市(即地級市)取代了徽州地區,原縣級屯溪市改名為屯溪區,縣級黃山市改名為黃山區,同時將原歙縣西部的岩寺鎮等四鎮三鄉單獨划出來,成立了徽州區。不過這次改名為地級黃山市後也失去了石台縣、績溪縣和旌德縣。這樣一來,地級黃山市面積縮水,只包括古徽州的四個縣、屯溪區(黃山市委所在地)和一個黃山區(太平縣)了。見下圖:

此圖中將市屬的三個區沒有區分,而是劃在了一起,實際上地圖從北到南依次為黃山區、徽州區、屯溪區,黃山全境在黃山區內。即下面這張圖所示:

上述事件的過程極其複雜,加上由於將徽州、黃山的地名的濫用,導致地級黃山市、縣級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徽州、徽州地區、徽州市(最初徽州地區改名後的設立目標,後未成功)、徽州區等等這些稱呼把人搞得稀里糊塗。具體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徽州改名事件_百度百科

下面要單獨說一說現在黃山市中唯一一個不屬於古徽州六縣的地區,即黃山區(太平縣,縣級黃山市)。即使黃山區設立已有幾十年,但是在民間,大家仍將其叫作太平縣。太平縣在唐朝設縣,古代多數時間屬於寧國府,宣州等管轄。由於黃山在過去屬於徽州和宣州的分界,有徽宣邊界之稱(其中主體在徽州),所以太平一直與徽州交界,受其影響極深。建國後,太平縣多數時間隸屬於徽州地區。1983年,在成立縣級黃山市時,考慮到以後黃山的統一管轄,將歙縣的湯口鎮(黃山鄉)划到太平縣,成立一個縣級黃山市,太平的名字從此在官方不再有。到了1987年,縣級黃山市撤銷,成立地級黃山市,縣級黃山市改為黃山區,地級黃山市的治所在屯溪區。

總而言之,徽州改名黃山無非是爭奪黃山管理權的問題。改名後,從此徽州不復存在,所謂徽州區,其實只是之前歙縣的幾個鄉鎮而已,徽州區是代替不了徽州的,它的作用只是將屯溪區和黃山區連在了一起,同時把徽州的名字苟延殘喘了下去;

近年來徽州複名的呼聲很高,尤其是婺源回皖,績溪回徽。其實這是有問題的。我們就說婺源,婺源在江西手中,打造的相當不錯,旅遊發達,人人皆知,但是我們相比一下休寧,祁門,歙縣……會發現遠遠不如婺源,回皖也變得沒什麼意義了。同時黃山最興旺的南大門湯口鎮,我想大家去過都應該知道,其管理、交通是很糟糕的。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實在對不起這個名字。

有點偏題了,我記得有句話叫「皖人治國,無人治皖」,事實如此,安徽的行政上存在很大問題,不僅是徽州文化,其他地方如桐城文化、宣州文化都被肢解的破碎,近年來的「三家分巢湖」、「亳州脫離阜陽」、「壽縣劃歸淮南」、「樅陽劃歸銅陵」等事件都是對其行政區劃的調整,但結果卻不是很理想,有些甚至是適得其反。希望安徽能夠有自己更好的發展,不要辱沒了安徽這個詩意的名字,與其去和河南爭什麼曹操墓,還不如珍惜自己正在失去什麼……


首先,糾正一下各位的概念,今天的黃山市市區並不是明清時徽州府的府城,當時的府城就是今天的歙縣縣城。

明清時代的「府」這一行政單位相當於地級市,被劃分了很多縣。並且當時沒有區的概念,府台治所所在的下轄縣,稱為附郭縣。一些較大的府,比如蘇州府(平江縣、長洲縣),江寧府(江寧縣、上元縣)有不止一個附郭縣,為的是平衡下轄各縣的實力。徽州在明清時代總人口並不多,所以只有一個附郭縣,就是徽州府歙縣。

今天的黃山市市區是在清末民國時期,因為鐵路、公路較早通車而興起的,原屬徽州府休寧縣的屯溪鎮基礎上建成的。按照改革初期的習慣,今天的黃山地級市如果不是領導人賞臉,很有可能就叫「屯溪市」了。當時安徽省的習慣,是把新興的工業城區和原有的舊縣城分開,這樣,財政、人事分開,以便施行當時的城鄉剪刀差政策。蚌埠和鳳陽,馬鞍山和當塗,兩者距離如此近,文化也相同,硬是被拆成了兩個城市。而因為這個原因,當時的屯溪不可能歙縣合併,也就不能冒用別人的舊稱了。

然後徽州文化熱,那是後來的事了。


對全國而言黃山比徽州更有名


轉自微信公眾號:心動工場 王處一的回答。非常精彩,供參考。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這裡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迴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猶如一幅山水畫卷。多少文人墨客對它產生了念慕之情,而「愛其山水清澈,遂久居。」 於是,愛山者以「黃山」代之尚文者依然稱其為「徽州」,我顯然屬於後者。

新安江山水畫廊猶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

可是為什麼叫徽州呢?徽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划出現在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此時,距離北宋滅亡僅僅6年。

徽宗在位時,適逢方臘起義,席捲今天的蘇、浙、皖、贛四省五十二州,並建立了永樂農民政權,後方臘等兵敗被俘,徽宗即改歙州為徽州,有牽強附會者據此稱,宋徽宗以其帝號為州名震懾叛亂之民。可是,徽宗為帝王廟號,廟號為宗廟祭祀時尊奉先帝的謚號,也就是說宋徽宗生前並無此號,只有在後人敘述歷史時才稱「徽宗」。因此,以宋徽宗帝號名徽州的說法顯然不成立。徽派建築斑駁的牆面默默訴說著徽州古老而滄桑的歷史

於是又有人從徽州的「徽」字入手。考據出「徽」有善良、美好之意,《爾雅·釋詁》載:徽,善也。徽州,意為美好之州。可是宋徽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鎮壓了方臘起義,怎麼會稱徽州之民善良,徽州之地美好呢?由此,可見「徽」字可能另有深意。《說文》載:徽,三股繩也。徽繩為捆綁俘虜、罪人的繩索。這樣看來以「徽」字命名新平之州似乎更為合理。不過,文字考據之說,自相矛盾也難以令人信服。

這種古代懸案咱們不必細考,單從一個「徽」字來看,卻已然「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了。

把「徽」字拆開,裡面有山,有糸,有人,有文。

先說「山」享譽世界的黃山以其耀眼的光芒掩蓋了山下深厚的文化

古徽州四面環山,西邊黟山即黃山,東邊歙縣發祥地,白際山脈主峰擱船尖。黑白兩山,龍飛鳳舞,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北方是障山,主峰清涼峰,南邊是聳立在祁門縣境內的牯牛降,位於婺源與休寧交界處的大鄣山、橫亘在婺源西南部的鳳游山、拔起於休寧西北部的白岳齊雲山,共同組成了壯麗神奇的天造畫境。戲聖湯顯祖的千古名句「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說的便是黃山與白岳齊雲山。

再說「水」「糸」代表了這裡的溪流遍布,向北經青弋江,歸入長江;向西進入洞庭湖;其它大部分則匯合進入新安江,經錢塘江,最終流入東海。遍布徽州的溪流,回清倒影,構成了一幅幅水墨山水畫卷。

徽州人戲稱水源地在新安江下游的某山泉是他們的洗腳水

徽州人說到「徽州人」,是所有當地人最為自豪的話題。古徽州鍾靈毓秀,積澱深厚,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有人把這裡比作誕生了孔孟的山東曲阜和鄒城稱徽州為「東南鄒魯」

無論是被稱為「徽州第一偉人」的越國公汪華,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享受孔廟祭祀的「理學聖人」朱熹,「前清學者第一人」大思想家戴震,《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清朝金融學家王茂蔭,還是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岩,中國鐵路第一人詹天佑,「晚清名妓」賽金花,「新安畫派一代宗師」黃賓虹,被稱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的胡適等等——對了,還有中共前領袖江澤民和胡錦濤——數不勝數的歷代名流,都為徽州這兩個字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徽商慣以徽駱駝自稱期許能有正義奮鬥、寧死不屈之性格

徽州文化至於「文」字,自不必多言。徽人尚文,民間流傳著「養兒不讀書,不如養只豬;全家不讀書,猶如一窩豬」的諺語。徽州歷代共出了二十五位文狀元,居全國前列。而「新安理學、新安志學、新安醫學、新安樸學、新安建築、新安教育、新安畫派、新安詩派、新安藝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藝、文房四寶、徽劇、徽菜」等等,構成的徽州文化,作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徽派建築中冰裂梅花紋樣是常見的題材傳遞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勸學思想

經過黃山的高鐵都紛紛自稱「最美高鐵」

好了,旁人都說我,一提起徽州,便滔滔不絕無盡頭。確實,作為安徽人,提起徽州實在是值得自豪。現如今,徽州依然保留了青山碧水、粉牆黛瓦,和說不完的傳奇故事。從北京乘高鐵,看不了半本書便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把這裡當做理想的周末度假勝地,再也不會有湯海若「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遺憾了。


鄧小平同志當初是在徽州地委的領導陪同下上的黃山,他指示的「徽州要有點雄心壯志,要把黃山牌子打出去,把黃山建成全國最富的地方」是對徽州地委同志說地,而太平縣在鄧公1979年登黃山時(1974-1980年)屬於徽州地區。

鄧朴方在紀念鄧小平同志『黃山談話』三十周年大會上的書面講話中說「黃山果然給了父親許多新的思考。7月15日下午,父親在黃山觀瀑樓聽取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負責人彙報後發表了重要談話,即「黃山談話」。他說:黃山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是你們發財的地方。你們要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廣開門路,增加收入。要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你們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轉瞬之間,30年過去了。父親當年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物產很豐富,這個地方將來會是全國最富的地方。」我不知道,今天,父親對黃山人民的這個美好祝願實現了沒有?如果已經實現了,我替父親祝賀你們!如果暫時還沒有實現,就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更上一層,父親的祝願一定能夠實現。」[1] 現如今小黃山市變成大黃山市。

出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FGAmN41nQ7-4wNu052VM9OJ0Mv0vr8KvhQD-Dq5ObQ376x-Qk9eznm_AEGb_UQU_7OKrbQxwHzHjAQTJQfNYq


那皇帝豈不是更土


是時候轉一波了:

大家好,我是包頭的呂布(九原)

大家好,我是石家莊的趙雲(常山)

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張飛(幽州)

大家好,我是臨沂的諸葛亮(琅琊)

大家好,我是駐馬店的袁紹(汝南)

蘭陵王現在叫棗莊王

黃山土不土是個主觀感受,但是說起來五千年文化,能成系統流傳下來有鮮明特色的屈指可數,徽州文化就是屈指可數中的一個。看到騰訊新聞上好幾次說改名沒有必要,有10個億的成本。這一點確實是現實的阻礙。但是下面引論壇評論說民間也覺得沒有必要,都是老傢伙吃飽了沒事幹瞎折騰,不想著改變民生來點實在的云云,我就覺得挺可悲。

黃山我去過,山清水秀,走進民居都是古裝片里那種對聯字畫。普通建築上也有雕龍畫鳳,到處隱約可見文化遺風的痕迹。但就吃午飯的當兒,主人說出去河邊倒個垃圾,我有點吃驚。後來看到田邊的草叢和水渠里到處是生活垃圾,可能還有農藥瓶。廢舊日光燈管和廢電池大概也都躺在河邊的垃圾堆里等待著時間與流水慢慢帶走吧。水渠里是潺潺流水,但是沒有魚。當地人說以前小魚小蝦很多,後來有人常來電魚葯魚,不久就絕滅了。我不知道說什麼好。

徽州地處皖南,東邊就是杭州,當是安徽條件最好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了。想到過去的徽州文化和徽商在江浙的輝煌,農村如今只是這樣,人口素質也一般(不過確實都很精明,普遍精打細算,很有做生意的能力),覺得是很可惜的。


黃山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徽州文化只是文人比較了解。改名沒毛病。

什麼事情讓文人一摻和,就要壞事。

何不食肉糜


為了吸引遊客啊


因為要掙小錢錢,站著還能把錢掙了的那是張麻子,那畢竟是少數


因為隔壁省有個喜歡合併這合併那的高貴的省會城市,看中了徽州的地名,我說的不是徽京,是自命不凡的徽州,當然它還有個別稱叫豫杭


鄧爺爺當初說的沒錯,把黃山牌子打出去。但是就有SB拍馬屁拍走了大徽州的文化。


作為黃山人,覺得只要見過黃山,就一點也不覺得這個名字土。

當然徽州很有感覺~


當初是想以黃山景區為主弄個小黃山市,結果越弄越大,成了現在這樣。


為了發展所謂的旅遊。


鄧爺爺:怪我咯。︶︿︶


打好黃山牌,做好徽文章。只做了前一句,後一句估計沒戲了。


你才土!


雖然黃山不如徽州聽上去那麼有歷史文化氣息,但也不土!主要是,有多少人知道黃山是因為黃帝(對的,炎黃子孫的黃帝)在這裡升天得名呢?


鄧爺爺說要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推薦閱讀:

地圖投影的科普向 ( ?◇?)?
中國跨越五個時區,如果使用最中間的東七區時間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時間,會不會比使用東八區時間更合適?
讀地理學(自然地理,人文地理,GIS)碩士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條河流是怎麼產生的?

TAG: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