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家如何看待 Android 粉絲這種越來越猛的喜歡對比現象?

Android粉:我用Android. iPhone粉:我用iPhone.

A:我1.5G CPU. IP:我用iPhone.

A:我雙核CPU. IP:我用iPhone.

A:我1G內存. IP:我用iPhone.

A:我4.3寸巨屏. IP:我用iPhone.

A:我32G TF卡. IP:我用iPhone.

A:我可以換電池. IP:我用iPhone.

A:我跑分XXXX. IP:我用iPhone.

A:我有真正的多任務. IP:我用iPhone.

A:我刷XXROM. IP:我用iPhone.


蘋果的產品宣傳關注 結果/效果 而非 手段/工具。

比如 iPad2 的發布,蘋果告訴你這玩藝能怎麼分享照片,製作音樂,玩遊戲。但是,關於工具的細節都被隱藏了(比如 iPad2 內存有多少蘋果在發布時根本就沒有提過)。

最終這種宣傳會過濾出關注 結果/效果 的人購買。

這些人不管這個電鑽用什麼電池/鑽頭/外殼,關鍵是,他鑽了一個漂亮的洞。

這個漂亮的洞可以說明一切。


在IPhone的用戶群體中,更多的時候提到這個名字便足以作為喜歡她使用她的理由,因為用戶從蘋果的一些列產品中得到了一種產品精神的概念,而無需因為某一種特性作為選擇的理由。。

而Android操作系統的Phone或者Pad,鑽研在這個系統上的點比較分散,尚未形成一種品牌效應或者說升華為一種產品精神,去代表Android操作系統的設備,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有明確的點,硬體,軟體,系統工具,特性化定製,用戶視覺,觸覺體驗等等等。也許到某一天,Android依託的硬體載體能夠多樣化,那時候的粉絲所談論的點的劃分,可能更多落在不同類型設備的對比上。。


個人的一些偏見:

Android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免費的iOS,藉助開源的力量不斷完善。這個完善的過程大部分是讓體驗無限趨近iOS的過程:比如那個讓老喬憤怒不已的雙指縮放。還有一些廠商的UI定製,比如Moto blur那個移動游標時出現的放大鏡。

至於那些指標,也是為了在軟體同等讓體驗更趨近的一個硬體物質條件。既然是一個趨近的過程,用戶當然要炫耀一下我用更少的錢買到了配置更高的東西。至於體驗么,自己心裡清楚還是有差距,總算是要找另一種平衡。


我只知道,如果全世界只用一種手機,一種電視機,一種平板,世界將不再美好,那就是法西斯,不管法西斯能帶給我多好的產品,我都會拒絕法西斯,我追求思維的空間,我追求選擇的樂趣,我追求改變的快感,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它有多好多好,我自己判斷。

如果ifan喜歡apple,喜歡的是一種精神。那麼:

喜歡Android,喜歡的是自由。

說android會ios化的童鞋可以洗洗睡了。


很多人安卓蘋果諾基亞HTC都有,這個時候自己和自己比也沒啥意思。就是一粉絲現象,就像這個明星的粉絲群會和那個明星的粉絲群對比討論哪個明星更牛的道理一樣。

這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情趣吧。人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一個樣,那麼也不好玩了。那麼很多企業也都要倒閉了。


我覺得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廠商的宣傳與側重,提起iphone,就必然想到App Store,這就是Apple宣傳來的成果,Apple極盡所能滴發展這個東西並讓大家知道這個東西的好處,大家也自然喜歡談論他,所以果粉們往往互相比較App,比較用戶體驗;而反觀android的一陣廠商,他們則陷入了性能的比拼,誰的屏幕尺寸更寬,誰的鏡頭像素更高,誰的CPU主頻更快,誰的內存更大,甚至於比拼誰的系統版本更先進,如果我是一個android使用者,跟人討論機器的時候,我自然也要說起廠商所提供的這些噱頭,作為粉絲這本沒問題,就像今天一樣有一群Nokia的堅定支持者。所以問題出在廠商,還記得教主的那段話么,「他們把平板當做下一個PC來看待。軟體、硬體由不同的公司完成,他們喜歡談論速度,就像討論PC時一樣,我骨子裡的每一根骨頭都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不止平板,他們不是一直這樣對待著android的么?


個人認為,IP從價格、質量、用戶體驗等來說,算得上是一個不輕易能得到、比較優質的東西,就好比你能考90分一樣。

而android則只能算較好而已,沒那麼高分

所以當別人問你為啥沒拿高分的時候 你自然就開始狡辯了,我這題比第一名那人還高5分,諸如此類

曾經開玩笑說,你買android還要跟身邊的人解釋什麼是android

而你買IP,只需要說這是IP就搞定了

雖然我也是android迷,但也不喜歡攀比,相信機器人會越做越好


作為曾經的 Android粉,我自我剖析一下吧:

因為一些理念(開放)、口號(蘋果臭大街了)、以及價格(hence 較高的硬體配置指標)的感召,我選擇了Android,後來發現這東西實在是不好用的,刷ROM能把人刷瘋的。

但我不想承認自己的選擇失敗了,所以怎麼辦呢,當然是比技術參數了。


哲學完全不一樣,android用戶所關注的就是那些,而iphone用戶所關注的就是iphone。

從兩款手機的設計上也可以看出,android幾乎可以用不修邊幅來評價,而iphone在細節上幾乎做到極致。


據說Android手機有利於家庭幸福,自從買了Android手機後,男人因為要回家充電,再也不夜不歸宿了——某人妻如是說。


我覺得開源就會造成多元化,多元化就會導致用戶的對比慾望。蘋果的標準化確實為用戶帶了很多便利和舒適體驗,但是作為對自己的技能有點自信的人多半是會更喜歡android這樣能給自己多元選擇更多DIY空間的精神吧


問題不是出在android粉和果粉身上,東西之間一旦有了差異,自然有人會去比較。難道沒有果粉去比較IP1,IP2,IP3,IP4嗎?


Apple想要給消費者完美的使用體驗,所以選擇統一硬軟體,一年更新一次。與此同時造成了封閉,iOS,AppStore都只為之運轉。大家一提iPhone就會聯想到當代iPhone的工業設計,iOS,以及它之所以稱作iPhone的方方面面。

Google的Android是開放免費的。HTC,Moto,Samsung等手機產商都可以製造帶Android的手機。舉個例子,Samsung的Galaxy S2,除了要跟iPhone競爭之外,它的競爭對手還包括HTC,Moto等一票Android機子,那麼這就需要差異化競爭,於是有了自家設計的UI,有了4.3AMOLED,1.2G處理器等硬體攀比。這就是Android的自由造成的結果。硬體不統一,app商店不統一,甚至系統都不統一(2.2,2.3...)當然自由的好處也很多,這裡就不說了。


因為iPhone和Android Phone在軟硬體和用戶體驗上的確差別很大 我認為進行比較是非常正確和合理的做法 這正顯示出Android社區蓬勃的發展和無時不有的變化 這一點是目前的蘋果公司無法做到的 iPhone用戶(以及蘋果公司其他產品的用戶)不去比較是因為他們已經認為iPhone是最好的 當然關於這一點他們目前是對的 不過不會永遠正確


thinkpad和sony或者別的廠商一直在比較,任天堂和namco之類的廠商也一直在比較,寶潔和聯合利華依然一直在比較,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設定市場人群,比較的結果就是大家更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不是一件很正常而且對大家有有益的事情嗎


我引用孟飛的一句話:「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會出現很多新鮮的事,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去淡定」。 跟風成了種社會現象。很多商家抓住了這種消費者的心態。而這種心態確實種負面的心態。


蘋果一直在淡化硬體上的東西 更多的是宣傳用戶體驗的方面,就像喬布斯在ipd2發布會上說的: 別的廠商一直在強調速度,而我身體里的每一根骨頭都在說——這條路是錯的。

相反的,Android陣營由於系統的一致性(基本只是ui不同),廠商又多, 不可避免的只能在硬體配置和外觀上做文章宣傳,系統宣傳的風頭也被google搶去了,所以用戶在對產品的選擇和比較上不可避免也只能比較硬體,當然街機可刷的rom的可選擇性多!


我只用過G1,不敢 評論。只能說android1.6比塞班強的多,只是有點卡 p3和p4都用過,比較一下嘛,就是卡羅拉與卡雷拉的區別,硬體上上去很多。現在用p4白的


其實我覺得無所謂的~應該是國人的喜好吧~各有各的追崇者~


iphone代表了一大部分實際上對硬體和軟體不太關注的用戶需求。他們要的是「面子」,尤其是在安卓性價比已經超過iphone的當下,使用iphone成為了一個時代符號,往往代表了「時尚」,或者「有點錢」。我看蘋果有點技窮的樣子,明明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升級,如內存卡,攝像頭,電池。它就是死活不給升,往往在些花哨的東西上下功夫。我並不是很認同它的這些做法。。。。。貌似離體了。。。好吧。。。


對比又能如何嘛?這個和不同的系統沒什麼關係我覺得…

還是人和人的差異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ios和wp能在後台播放音樂和推送消息,聽說它們是假後台,與安卓的後台推送有區別嗎?
iOS 好用還是 Android 好用?各有哪些優缺點?
為什麼 Android 應用的平均質量相對比 iOS 的差?
Android 和 iOS 的狀態欄 (status bar) 各有什麼特點,哪個更好?

TAG:iOSvsAndr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