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葡萄酒瓶底坑的深淺和品質、味道有關?怎麼看?
這個問題真的是那些年葡萄酒江湖傳說中的一個王者。無數酒界小白靠著靈活的手指在瓶底那個神秘坑中一探究竟,並以此從玲琅滿目的貨架上挑選屬於自己的那一款。我覺得以後酒商可以考慮開發一款坑深長達10cm的酒,豈不是可以滅拉圖干康蒂了。
玩笑歸玩笑,到底坑的深淺對酒的品質有無關聯。我的想法是,有一定關係,但是並不是好酒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說,坑的作用有這麼幾個:
1. 收集酒渣:凹槽的最大的作用就是收集的沉澱物。很多葡萄酒經過存放運輸,特別是較大的冷熱變化後,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沉澱物。裡面包括色素、單寧以及酒石酸結晶等。酒體偏重的紅葡萄酒和甜酒尤為明顯,白葡萄酒不太多見。使用深坑酒瓶收集沉澱物質最典型的例子應該是香檳,香檳在瓶中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酵母菌沉澱物會掉落到瓶底,通過特殊的架子慢慢講瓶底收集的沉澱移動到瓶口,最後去除。這種瓶子已經成為香檳生產工藝的一部分。而對於非氣泡酒而言凹槽的作用就是聚集沉澱,即使緩慢醒酒或者倒酒的時候,也不會使葡萄酒輕易混濁。
2. 對於起泡酒和白葡萄酒,更深的坑還有助於在冰桶中更快速的降到適飲溫度。
3. 裝逼: 侍酒師為客人倒酒時,拇指扣坑,其餘手指握持瓶底,這樣做可以使瓶子不易滑落的同時逼格爆棚。
4. 欺騙顧客:有的生產上可以把坑做深一些,瓶子在裝同樣750ml的前提下,做得比別人家的酒高,鶴立雞群的感覺。也有很多酒商知道很多顧客靠坑深淺判斷品質,故意做深。
5. 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釀酒師會加入蛋清或牛奶到發酵桶中,之後顆粒物質很快就會被粘在一起沉到桶的底部,之後廠商再把雜質過濾掉。這個也是波爾多比較傳統的過濾方法。(傳說每年到了要過濾的時節,波爾多都會出現大批以蛋黃為原料的甜點。)即使這樣,很多物質也沒法完全去除,釀酒師也根本不會為了去除這些物質而去動用更複雜的過濾機械從而破壞酒的風味與複雜度。反觀很多小廠,會投消費者所好,去使用過濾網去除儘可能多的雜質,酒的味道反而受到影響。
最後一條可能就是江湖傳說的來源,確實很多酒廠因為不願抹殺酒的潛力而寧可留下日後的沉澱。所以這些廠商選擇的深坑瓶作為彌補措施。因為這些牛廠的酒品質十分優秀,陳年能力極強,名聲大造,價格一飛衝天。其他酒廠紛紛效仿,酒瓶當然也是效仿的一部分。作為普通消費者拿這個作為選購標準,自然是不客觀的。
首先說明跟味道是無關的。至少上個世紀說的確與好酒的品質有一定關係,但也不絕對,主要作用還是用於非過濾葡萄酒的沉澱,有些會有印碼作為標記。現在已經成為通用了,所以不作為重要參考標準。
沒有
沒有
沒有關於瓶底凹不凹
類似個心理作用遙遠的以前,好的酒庄因為各種原因所以瓶底凹一大塊現在早就不需要了順便想起個有趣的事
我記得去年vinoexpo我遇到一個有趣的酒商他知道我不是來下訂單的,但是依然請我試喝很不錯的雪莉
他也有低端路線的酒
簡單易飲進價20來塊酒標做得漂亮,瓶底特別凹其中 瓶底特別凹
是他的一個賣點「20來塊錢的酒,瓶底這麼凹,只有我」說起來非常自豪的感覺,對得起市場對得起渠道那個酒我也喝了
的確簡單易飲,性價比高
我想了想
那個酒被放到終端用戶在選擇的時候同樣價格也許的確會選這瓶「凹一點「的酒說到底現在的 瓶底凹多是賣家希望,你更滿意自己得到的商品外觀決定不了內涵。人是如此,就更是如此了。瓶子而已...如此完整的供應鏈你想買多貴的瓶子裝多便宜酒都可以。
可以這麼認為,但不絕對,我覺得評價一款葡萄酒的品質、味道還是的綜合了解酒的相關信息,品嘗酒的味道,才能給出酒的答案,單憑這一點很難說明。
http://weixin.qq.com/r/BzshOYfEhdr6rcNa924V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這還不好回答!看心情啊,瓶子幾塊錢一個的東西么,你還不是想要什麼樣子就買下去就是了 作為生產商就是這樣啊啊,看大家心情啊!也見過用1kg以上的深底重瓶,錫帽,酒標能印多花印多花,金箔銀箔加厚紙,浮雕亮色什麼爽來什麼,然後用便宜的1加1塞子,因為從外面看不見啊!一套乾貨下來反倒酒是最便宜的部分……然後賣的很貴,服不服?就問你服不服?這個,開心就好么……果斷匿了,回頭寫一個大腕體來玩玩
推薦閱讀:
※空加瓜谷,天生麗質難自棄
※什麼珠寶可以溶於葡萄酒中?
※一瓶紅酒好還是不好?看了這張圖就明白
※哪裡能買到靠譜的葡萄酒?
※這些酷炫的香檳神器,看完驚了...你們感受下
TAG:葡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