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北京人的年夜飯,那叫一個講究!

北京人一進臘月就開始準備美食過年時食用,北京人稱之為年菜,臘月天氣寒冷,食物不易腐壞,提前做不僅是為了省時省事,還因為老北京有個老理兒講究初一不能動刀。

三十這頓年夜飯是老北京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又稱「團年飯」、「合家歡」。

早年間人們非常重視年夜飯,甭管活兒多忙,路途多遠,三十晚上都要趕回家裡,和家人團聚一堂,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團年飯。如果有人確實趕不回來,家人也要為他留出一個位子,擺上一雙筷子、一個碗,意為全家人聚齊了。

年夜飯是老北京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又稱「團年飯」、「合家歡」。

在過去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過去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

老北京除夕年夜飯講究四涼、四熱、四肉、四湯菜,「四四見底」席面。

四冷盤:炸咯吱、芥末墩兒、肉皮凍兒、五彩花生米

四熱炒:紅燒鯉魚、蔥燒海參、清炒蝦仁兒、燴魷魚菜

四肉菜:米粉肉、四喜丸子、紅燜肘子、回鍋肉

四湯菜:燴三鮮、奶湯乾絲、玉米全燴、八寶涮鍋

所謂「四四見底」,是討一個四平八穩的寓意。

而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家而言,多是全家人齊動手,各顯其能,而菜肴的品種要比平日多得多,一般講究「四碟八碗」,即四碟冷盤、八碗熱菜,多為家常菜。冷盤有炸丸子、豬頭肉、醬肘子、芥末墩、豆醬、肉皮凍等,熱菜有紅燒肉、糖醋排骨、清燉雞等等。

此外還有幾個講究,除夕夜一定要吃魚,魚還得是鯉魚,因為語最初是祭神的,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還要有一個火鍋,意思是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還有上一盤蘿蔔絲,俗稱菜頭,祝願來年有好彩頭。

最後多為一道甜食,以拔絲蘋果居多,祝福往後的日子平平安安、甜甜蜜蜜。

還有一個講究您得記住了,餃子不在年三十吃,而是在初一。吃完年夜飯,全家一起動手,一邊聊天,一邊包餃子,吃一頓素餡的接神餃子,也叫五更餃子。有的餃子里還要放上一枚小銅錢,謂吃到銅錢者為吉祥。

咱們先聊聊北京人常吃年夜飯,雖然普通,但是有濃濃的京味兒。

回鍋肉

在老北京年夜飯中的經典,寓意,回味去窮。回鍋肉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入口濃香。

酥魚

一進入臘月,老北京家家都要做一大鐵鍋酥鯽魚,一進入正月,就開始吃。在寒冷的冬天,一鍋魚能放十幾天不壞,魚骨肉酥爛,入口綿軟,老人、小孩都喜愛!

木須肉

是一道常見的漢族傳統名菜, 北京傳統木須肉以肥瘦相間的豬肉片兒、雞蛋、黃花菜、木耳為主。甘香鮮咸,甘松爽脆,要想做好老北京木須肉,一定要用大火爆炒,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美味的老北京木須肉。

麻豆腐

過去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黃醬加上黃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裡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綠色,炒好後,將炸好的紅辣椒油潑在上邊即成,呈紅、綠、黃色,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適口,別有風味。麻豆腐由於是用綠豆為原料,具有開胃口、助消化、清內熱等輔助功效。

丸子

北京的年夜飯少不了丸子,因為丸子寓意團團圓圓。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剛炸好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點「老虎醬」就更地道了,老虎醬由蒜泥、黃醬、甜麵醬、蝦皮、香油調製。過年時,抓把丸子稍微過下油,用鍋燒點高湯,勾上芡,下鍋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盤焦溜丸子就得了。

炸咯吱盒

這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小吃。咯吱盒是也是常有的一道年菜。京杭大運河通航後,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人將煎餅捲成卷切成段下油炸,吃著又脆又香,之久不變質。過年時,咯吱盒不僅可做點心用來招待客人,亦可做湯、做餡、焦溜、爆炒,也可葷可素。

炸咯吱

咯吱切略大的方塊,就像大點的醬豆腐那麼大小吧,放油鍋里炸。因為厚,不可能全炸焦了,所以外焦里嫩,蘸著蒜泥醬油吃,是個酒菜。

辣菜

辣菜是用芥菜頭切片,及大蘿蔔切絲,煮熟後,連湯傾入壇中,不可透氣。食時加香油、生醋,雖辣味鑽鼻,人皆嗜食。此菜不僅成本低、製法簡單,且有清內熱、開胃的作用,脆爽清口。新年大肉後,吃上一口辣菜,絕對解油膩。

肉皮凍兒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盆。做好了,盛在大盆里,放在室外,外面天寒地凍,吃的時候,切一盤上桌,三兩分鐘。盤中物,顫顫巍巍,晶瑩剔透,配點蘸料,佐餐下酒,入口即化,涼絲絲,清爽爽。

豆兒醬

過年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那可是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食,臘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開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幾天才能吃完。

芥末墩兒

北京人大都會做芥末墩兒,芥末墩兒吃起來辣味躥鼻,恨不得眼淚都流出來,嘴裡卻爽脆甜香,叫人慾罷不能。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炸藕合

炸藕合味道香酥嫩爽,適於家庭烹飪,沒有固定風格。將藕去皮切片,每兩片不完全切開而成一藕夾,中夾蔥姜肉餡,兩片藕合在一起而稱藕合。而後掛一些麵粉糊,過油之後即成。

鹵炸豆腐

鹵炸豆腐可是一道地道的老北京清真小吃,歷史悠久,有著獨特的味道,豆腐嫩滑,湯汁鮮美,是北京普通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加上高湯及調味料,使得湯汁香辣可口,豆腐外焦里嫩,而且炸過的豆腐有些韌韌的。

五彩花生米

年前將花生、胡蘿蔔丁、芹菜丁煮好,放在屋外凍著,作為下酒的小菜,隨吃隨取。

炒醬瓜丁

炒醬瓜丁,醬瓜是醬漬老菸瓜,最好的是甜醬瓜。切絲、切丁,加生蔥炒之,用豬裡脊或精緻豬肉伴炒,如能用山雞肉,就更好了。要用香油,肉須先用滾水焯過,蔥須炒熟後再加。炒時加些白糖或冰糖,更是別具風味,可以下酒。

醬肘子

醬肘子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酥爛香醇,色濃味厚。北京的「天福號」醬肘子遠近聞名。

炸松肉

炸松肉是由牛肉餡、豆腐、胡蘿蔔、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黃的松肉,看上去誘人,聞起來饞人,吃到嘴裡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紅燒鯉魚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紅燒鯉魚,還有紅紅火火之意。

雜拌兒

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酒水

茶,必須得是茉莉花茶,老北京人就愛喝這一種。

喝酒,最能體現北京人的性格,來兩瓶茅台、五糧液咱們能品出滋味兒來,弄瓶二鍋頭咱也能喝出味道來,這酒不論品牌種類只要自己喝的舒坦,和家裡人喝的高興就行。過年喝酒不就為烘托氣氛嗎!

新年來臨之前要把「隔年飯」放進飯櫥里。

老北京的年夜飯一般從掌燈時分(大約是晚上六點左右)入席,一直要持續到午夜,即夜裡十二點,或至天明,故有「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之說,因此年夜飯又叫「隔年飯」。

吃飯之前要在門前或院子里拉上一掛鞭炮,表示喜慶,只有放完鞭炮之後,才能把飯菜端上桌。

對於大戶人家來說,有的一家十幾口,吃飯時,其座次於平日吃飯相比有很大的講究。若為八仙桌,且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為家中最年長者之座。兒女們坐在其左右,而兒媳婦和隔輩人(孫輩)一般不能上席,另設小桌。

吃飯時長者不起筷,其他人不能動筷子,用餐後長者不落筷,其他人也不能離席。

向長輩或德高望重的人敬酒時,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要右手拿杯子,左手墊杯底,要讓自己酒杯位置低於長輩的酒杯,然後碰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您還得說一句,我幹了,您隨意。如果您和長輩相距太遠,為表示尊重您可以離席到長輩身邊敬酒。

吃年飯時還有一些忌諱,主要是忌諱說一些不吉利的話或提到不吉利的字。

早年間吃年夜飯時還有個習俗,就是子時前,也就是十二點之前,家中主婦要專門盛出一碗飯,放到飯櫥里,俗稱「隔年飯」或「接年飯」,意為家中有餘糧,一年到頭吃不完,預示著年年有餘,圖的是個吉利。

這碗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俗稱「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做「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至今還有一些上了年紀的家庭主婦保持著這種傳統習俗。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沒那麼多講究了。

至於現在的春節,餐桌只能用「奢侈」一詞所概括了,什麼川魯湘粵、海鮮料理,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很多人家還會到大飯館裡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

但總覺得春節還在,年味兒淡了!


推薦閱讀:

歲末年初
春節發紅包,是未來的「投資」還是「賠本的生意」?
這種傳統街頭美食,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有很多人從來沒見過
醉美鬱金香,多彩九龍溪——第三屆江西於今晚文化節盛大開幕啦!

TAG:春節 | 年夜飯 | 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