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智商感人的印度,北京決定給他上一課

我們從未進入中國的領土。即使在中國看來那是「有爭議」的領土,難道他們就有理由發動一場戰爭嗎?而在我們看來,那並不是有爭議的領土,那是我們的領土。

—— 克里希納·梅農 (印度國防部長)

印度這樣一個在軍事和經濟方面遠比中國軟弱的國家,真的會妄想對中國發動軍事進攻,進行侵略,這簡直開玩笑。

—— 蘇聯

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 毛澤東


前面幾篇文章:

和平從來都是稀缺的

印度高超的詭辯術

印度的和平天性是舉世無雙的

我們講到印度政府,尤其是以尼赫魯為核心的高層,不顧一切推進前進政策。

但印度的前線軍官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中國軍隊過於強大、難以抵擋,主張後撤,辛格還給新德里去信說明情況。

但參謀局認定前線軍官的說法並不真實,只是畏戰,所以派了以為高級軍官來到東段視察。

這位參謀局軍官對前線的軍官保證說:經驗已經證明,朝中國人開幾槍,他們就會拔腿跑掉。

進入九月以後,中國在抗議中加重了威脅的語調。北京在九月中旬寫道:

槍炮不是兒戲,玩火終必自焚。如果印度方面硬要以武力來威逼守土有責的中國邊防部隊,因而引起他們的抵抗,一切後果必須由印度方面承擔。

這場對撞遊戲中,雙方已經距離結局很近了。如果有一方是虛張聲勢,這時候就應該收手了,但看樣子雙方並沒有躲開的意思。

英國一新聞記者興奮地寫道:「國際社會很高興看到中國被印度挑釁,而印度已經做好了絕不後退的準備。」

但就這時,地球的另一面發生了一件大事,將世界的目光從中印衝突中吸引了過去:美國扶持古巴的流亡政府反攻古巴,被古巴卡斯特羅打敗,史稱豬灣事件。

蘇聯藉此機會在古巴部署核導彈,全世界都籠罩在核戰爭的陰雲中。

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後,尼赫魯先是譴責美國干涉古巴,但二十四小時之後,態度突然大轉彎,開始稱讚肯尼迪有魄力。

這可能有人曾警告過他,如果不取得大量的美援,就無法解決中印衝突的裝備問題。

中國對此譏諷印度:印度雖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經濟上仍然處於殖民地的地位。

對於印度一直聲稱自己愛好和平的做法,北京的座右銘可以解釋他們的態度:「不問其人,但觀其行。」

但國際社會的態度並非像北京那樣。由於印度在大小戰鬥中都輸得很慘,人們一般就很容易認為衝突不可能是由印度挑起的。

在中印的爭吵中,蘇聯一再勸說中國應該以談判的形式解決問題。這就說明俄國同西方的觀察家一樣,根本不相信中國所說的話。

西方和蘇聯一樣,不相信象印度這樣一個弱國真的會在地面上向中國這個陸軍強國挑戰。所以他們十分相信尼赫魯聲稱的印度渴望談判,而中國拒絕談判。

蘇聯和西方都鼓勵印度堅持自己的立場,其中蘇聯出動飛機幫助印度向前推進軍隊,西方則支援各式武器給中國。【評:果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由於印度繼續拒絕談判,並且印度軍隊向中國東段的前沿陣地不斷進逼。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是兩條道路:

1、屈從於印度的外交和軍事壓力,犧牲自己的尊嚴和威望,以及在西藏的戰略地位,同意從印度所要求的領土上撤走,並按照印度的條件,談判解決邊界問題。

2、戰鬥!

鑒於中國是一個高傲的民族國家,所以第一條路不可能選擇。所以,第二條路是中國必然的選擇。

面對智商感人,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印度。毛澤東開始決定:給印度上一課。

然而,面對越來越失去耐心的中國,印度國內則全然不知道危險在靠近,相反,他們還對印度軍隊前線居然不對中國發動進攻表示疑惑。

在前進政策推出後,輿論開始宣傳民眾愛聽的話,比如聲稱印度一個士兵能夠打七個中國士兵,中國軍隊不堪一擊。這些話反過來刺激了民眾要求尼赫魯政府對中國更加強硬。

在這種群情激奮,民族主義高漲的氛圍下,尼赫魯的前進政策只能更加激進地推行下去。因為一旦退縮,就意味著投降或者對民族的背叛。

然而,這就苦了前線的將士。

1961年,印度陸軍總部命令東部軍區推進哨所,該區高官指出把軍隊派在無法給養的地區是不切實際的。陸軍總部對此意見置之不理。

1962年2月,陸軍總部將軍考爾考察東部後,派出阿薩姆步槍隊去建立新哨所。中國派出一支約二百人的隊伍,把阿薩姆步槍隊的十至十二人「用武力推了回去」兩英里。

在西段,印度一直主張按照麥克馬洪線劃分邊界。

在東段,中國確實按照麥克馬洪線當作邊界。

但印度單方面修改東段的麥克馬洪線,並在東段也開始執行前進政策,實踐這條他們修改後的「麥克馬洪線」。

北京問道:「如果可以允許一方任意改變邊界,中印之間還有什麼邊界可言呢?」

這種質問合情合理,但印度置之不理。

印度軍隊開始執行前進政策:在中國的哨所後方建立哨所。

印度似乎認為,只要切斷中國的哨所後路,中國肯定不會報復。

印度國內媒體則將沒有撤軍的中國哨所渲染為入侵,並且宣傳印度在前些如何擁有巨大優勢。這種氛圍之下,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呼籲尼赫魯主動開戰。

事實恰好相反,印度在前線處於劣勢地位。

在西藏高原上,調動部隊和修築道路相對地說來是容易的,中國已經在雅魯藏布江河谷修了很多公路,有幾處通到距麥克馬洪線只有幾英里的地方。

而在印度這一邊,雨季經常大雨傾盆,很難修路,所以給養只能空投。而部分空投物品會落到中國的佔領區。

在民眾主戰的壓力之下,尼赫魯命令印度軍隊趕走中國部隊。所有部隊都要準備好投入戰鬥,「不應示弱」;如有可能應對圍困多拉哨所的中國部隊進行包圍。

可悲的是,這一命令正如印度普通人的作風一樣,只考慮目的,卻忽視了現實因素。

現實是:部隊補給跟不上;中國對手情況不明,印度對地形不明。

詳情敬請關注公眾號【戰略總局】,收看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毀滅與尊嚴:中印邊境的對峙風險
印共(毛)的兩起襲擊事件
我打賭這五個地方即將成為2018印度熱門景點
人物 | 連續100天100個100公里 印度超馬奇人辛格的不可能挑戰
如何看待印度驅逐三名新華社記者?

TAG:印度軍事 | 印度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