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雨餘粘地絮

陳可抒/文

【玉樓春】(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

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陳地絮說,

1,

人世間最通情的,就是橋。

人之命途,往往如兩岸相隔,若有了橋,便能彼此相見,各訴衷心。

所以,西川說兩個人的握手就如橋樑相仿。

所以,謝燁對顧城說:「我們好像只是在河的兩岸玩耍,為了有一天能在橋上相遇,交換各自的知了殼和秘密。」

所以,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會讓遺夢發生在廊橋。

所以,白娘子和許宣偏要安排在斷橋上相會。

現實之斷,難阻愛戀之橋,一部白娘子寫得好,光是斷橋這名字聽來就很動人。

所以,周邦彥「當時相候赤闌橋」,橋畔會佳人,以此岸通得彼岸,豈非人間極其美樂之事?

然而,極樂便有極悲。當日是橋,今日卻是路。

2,

橋是有端點的,路是無窮盡的。相逢之橋只須要在此相候,難捱之路卻還要苦苦探尋。

更不必說赤闌橋之快意興奮,連石頭橋闌都泛著微微紅光。

又不必說黃葉路之幽閉蕭瑟,連促狹曲徑都被黃葉填塞。

凡此種種,無非是說:情人之離別最痛。

過去時光太美,而今現實太殘酷,如此之落差,相信大多數人可與周公感同身受。

當然,橋和路、相候和獨尋,這些都是通俗的意象、尋常的修飾,有力氣,卻不免淺顯,是個失戀的人都差不多能寫得出來。而平心而論,周也並未寫出極特別之處。

以上之解讀,當然是我個人的過度闡釋和借題發揮。真正說起來,黃葉遍地都飄,此二字並不算有多少妙處,獨尋到處都有,此一事也算不得有更多凄慘。但是,一番鋪墊之後,下面還有真正厲害的文字:「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3,

入江雲是沒有性格的,它可能緩顧而行,也可能掉頭便去。

而「風后入江雲」便不只如此——彷彿有人鼓氣一吹,一大朵雲彩捲入江心就像被吸入黑洞,待你反應過來,看到的只是餘下的片尾。

粘地絮也是夏天常有之景象,楊花柳絮飛在地面,原也輕浮有趣。

只是「雨餘粘地絮」卻不然——潮乎乎,糾不清,和泥水一起在鞋子上纏成一團都尚且使人難受,更何況鋪天蓋地,整個世界被它佔滿。

人,已如風后入江雲,掉頭不顧;情,還似雨餘粘地絮,千絲萬纏。

扶額無力,感慨無端,又殘忍,又漫長。不是深情之人,怎能願意把感情偏偏定格在這一刻呢?

這首詞上闕寫此時之人,下闕寫此心之情,其實真正正面寫情,只有最後七字而已。此七字寫得自是恰當,道出了情之苦悶,但它的感人,也是因為前面的鋪墊得當,引而不發,淺嘗輒止。

所謂深情正應當如此。

4,

真正的情,不明寫,卻滲在字句之間。不硬寫肝斷愁腸,只默想而今過去。

情在黃葉路,也在赤闌橋,在雁背,也在青煙。

未曾有直接的點染,卻有無法脫離的感受。

就像一個人抱著一隻珍愛的殘碗,決不會放縱地再摔碎它——已經沒什麼可失去了,只是不願再去把剩下的一點消費乾淨,只是幻想一切還能重現。

所以只是寫青岫、寫夕陽,不寫自己,這卻比「執手相看淚眼」這種恨不得動用所有悲情的句子,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情如絮的人用克制來保持信念,內心的傻勁兒一定是無敵的。

所以,真的是「秋藕絕來無續處」嗎?

恐怕是秋日已絕,冬日還有念想,藕絲已斷,心中還有情絲。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單向度人】奧森的春天來的比別處早......
腳踏兩隻船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戀愛中應該要經常想一想會分手嗎?
哪一刻讓你覺得你的另一半真的有在認真對待一段感情?
一個典型的中國女人怎麼找個歐美人做丈夫?

TAG:詩歌 | 宋詞 | 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