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保護你,我的同胞

——記戰鬥在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的日日夜夜

北京的冬天一旦颳風,寒冷就如同刺刀一樣,從脖子里穿過全身,留下如刀割般的疼痛,尤其是在加完班後的凌晨,拖著蹣跚的雙腿從外交部大樓中走出來,孤零零地站在二環輔路上,焦急等待計程車能如天使般戛然停在面前時。只是,天氣是寒冷的,身體是疲勞的,內心卻充滿暖意。每一次夜歸,都意味著,我們又一次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給海外遇到困難的同胞送去了祖國的溫暖。

我對伊拉克的了解,還得說起2003年電視直播的美伊戰爭。多年後的今天,再一次同伊拉克有了「親密接觸」,也是因為戰爭。

薩拉赫丁燃油電站項目,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北部120公里,由中資企業承包,是伊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在士兵和高牆守護下,承建該項目的1200多名中資企業員工雖工作忙碌卻也生活平靜。然而,2014年5月,落入項目營地的3顆流彈,像細菌一樣把不安和恐懼帶給了每一位員工。

2014年以來,伊西北部局勢突變,「達阿什」反政府武裝佔領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並長驅直下逼近巴格達。薩拉赫丁項目營地恰好位於交火地帶,不分晝夜的槍炮聲在營地周圍此起彼伏。在戰爭面前,生命何其脆弱。營地里的員工此刻已心急如焚,歸心似箭。部分工人兩次試圖撤離至巴格達,車輛行駛到半途被迫撤回,前方路段不斷遭受炮火炮火襲擊,十分危險。120公里的路程,成為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工人求助的電話很快就打到了領事保護中心。企業也多次找到我們,希望政府協助撤離。其實,在此之前,黃屏,這位當年直接指揮35860名中國公民從利比亞撤離的領事司負責人,以及他的助手,已多次開會研究伊拉克局勢。局勢不斷惡化,他們心裡十分清楚,「伊斯蘭國」來勢洶洶,一場嚴峻的考驗即將來臨。

撤離中國公民行動的戰鬥很快打響。外交部劉建超部長助理第一時間就約見了企業負責人,商定撤離計劃。「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這對很多人來說是那麼陌生,卻一次次在海外重大突發事件發揮重要作用的工作機制,再一次顯示出它高效的決策力和強大的執行力:從最危險的地方撤離我們的同胞一用最短的時間、制定最佳的方案,調動最大的資源。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每一位公民的安全。2011年利比亞35860名中國公民安全撤離,無一名中國同胞受傷。此次撤離所處環境的艱險,不亞於當年的利比亞。

電話成為我們同中國駐伊拉克使館最便捷的聯繫方式,電話中能感到身處戰火中的同事們的擔憂和顧慮。但聽到國內部署,前方「保證完成任務」的聲音又是那麼堅決。如果說在領事保護中心工作,是一次次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突發事件,是24小時不眠不休的奮戰,那麼在前方的同事,除了繁重工作壓力外,在汽車炸彈、恐怖襲擊、戰火連天的環境中,隨時還要面對生命危險。誰沒有親人挂念,誰不願平安歸來,外交官既有觥籌交錯的光鮮亮麗,其實更多的是默默犧牲付出的艱辛。

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一號車穿街走巷,王勇大使一次次叩開伊總理辦公室、外交部、內政部及軍方負責人辦公室的大門,要求伊方務必確保我人員安全,並調派武裝力量護送我人員安全撤離。在中方強烈交涉下,伊方調動兵力清剿撤離道路上盤踞的反政府武裝。6月24日晚,伊拉克方面傳來好消息,清剿行動順利,空中、陸地撤離行動的「機會窗口」已出現,撤離中國工人的「生命線」已經打通。

6月25日至28日,在伊拉克6架直升機、3輛武裝皮卡、4輛裝甲運兵車8輛軍用悍馬浩浩蕩蕩護送下,我1200多名中國員工分批次有組織乘坐大巴駛向巴格達。沿途是戰後遍布的汽車殘骸、倒塌的房屋橋樑,車裡是感慨落淚的工人兄弟。抵達巴格達,中國駐伊拉克使館早已派人在巴格達等待同胞。一看到使館的工作人員,工人們情不自禁地跑上去擁抱他們,並激動大叫,「安全了,安全了」。不少人忙著拍照留念,數月來的恐懼和不安一掃而盡。

然而,1200多人的成功撤離並未讓我們如釋重負。早在伊拉克局勢動蕩初期,黃屏就要求領事保護中心想盡一切辦法了解我們在伊拉克人員情況。2014年中國內地居民出境人次首次破億,在對外開放大潮流下,中國公民成千軍萬馬之勢湧出國門,走向世界。保守估計出的數字讓我們冒出一身冷汗,在如此動蕩的伊拉克,竟然有1萬多名中國員工在此堅守。

如何保護我們在伊拉克的上萬同胞?黃屏此刻並無太多成功撤離的喜悅。他眉頭深鎖,一臉嚴肅,「既然不能全部撤回,那麼就派人去伊拉克,指導他們做好安保工作!」黃屏有了新的想法,多年來親歷的各類重大領保案件讓他深知預防性領事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每年發生的數萬多起案件,一半以上是因自身原因或缺乏安全防範意識而造成,「海外有風險,採取措施能規避風險,避免或減少損失」,成了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即便是在伊拉克這樣局勢動蕩的地區,如果我們的企業能切實加強營地安保工作,提高員工安全防範意識,並做好當地政府工作,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安全風險的。」主意拿定,刻不容緩,領事保護中心立即組建前往伊拉克的工作團隊。郝寧,領事保護中心副主任;李鑫曄,中心優秀的阿拉伯語幹部,臨危受命,立即參加工作組奔赴已被戰火摧殘多年的伊拉克。

在領事保護中心辦公室的一角,整齊地放著一排行李箱,裡面是中心同事們緊急出差所需要的一些生活必需品,箱子上面貼滿的各航空公司小行李條以及在各個機場輾轉留下的印痕,記載了它們一次次使命光榮的旅途:東帝汶、黎巴嫩、葉門、查德、泰國、吉爾吉斯斯坦、埃及、利比亞、海地、迦納等等。

工作組從辦公室出發前往機場,大家都默默無語。郝寧副主任妻子剛剛懷孕,鑫曄的孩子不到3歲,他們一走,家人小孩無人照顧。多年來,領保中心的人出外執行工作任務,許多人都會習慣性的默默在辦公室抽屜里留下一封給家人的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使命在身,舍小家,顧大家,領事保護中心每一個人責無旁貸。而這,不就是領事保護中心每個同志們的工作生活常態嗎?

在領事保護中心工作,徹夜不歸是家常便飯。辦公室里每個人都備了張小行軍床,實在累得不行,就支張小床睡覺,一旦電話響起,又立刻滿血復活投入「戰鬥」。在多少個深夜值守的晚上,家裡老人生病了,不忍心打擾參加應急處置工作的兒子,自己悄悄地打120急救上醫院。妻子懷孕了,妊娠期高血壓高血糖,百般遭受身體和心理折磨,丈夫卻在領事保護中心參加24小時值守,一干就是2個多月。一位同事長期高血壓,不得不帶著血壓檢測儀堅守在工作崗位。一位女同事隨工作組赴前方工作1個多月,最後累倒在回國中轉的機場上,才知道已懷孕。這個集體,多年來有太多太多的付出和心酸。老百姓給領事保護中心送來的錦旗,放滿了整整一間儲藏室。

我想,很多年後,我都不會忘記「南迦帕爾巴特峰」這座南亞次大陸上屹立的雪山。雪山,本應是神聖美好的嚮往,但恐怖主義的暴行給神聖的雪山蒙上了場抹不去的陰影。2014年的6月,那本是一個難得的清閑周末,但一個求助電話,幾經中轉打到了領事保護中心,打破了周末難得的寧靜。

6月22日凌晨,雲南外辦緊急聯繫我們,一名雲南居民向當地公安機關110求助,說他的親友在巴基斯坦登雪山,遇到恐怖分子劫持,多名同伴被殺,他僥倖逃脫,通過衛星電話請親友趕緊向政府求救。

事發突然,即便是登山運動員在雲南的親友,獲得朋友求助後也是將信將疑,更不知如何是好。而此刻,我們所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事發地點及涉我人員情況不詳,倖存者所處方位不知。在人煙罕至的茫茫雪山中,如何找到我們倖存的運動員?要知道,登山營地在海拔數千米雪山上,天氣極其惡劣,即便我們的運動員能夠擺脫窮兇惡極的恐怖分子追殺,在如此天寒地凍的雪山上,也很難堅持多久。

時間就是生命,如果消息屬實,那麼我們的同胞此刻命懸一線,而他的親人必定心急如焚。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動用一切關係,儘快了解情況。領事保護中心成為緊急事件處置的指揮部,各方面的信息迅速在此匯總。案情很快清楚,包括三名中國登山運動員在內的10多名各國登山運動愛好者,夜宿「南迦帕爾巴特峰」登山營地時遭遇10餘名恐怖分子劫持,隨即被槍殺,我1名運動員趁歹徒行兇不備之際僥倖逃脫,此刻正在雪山某一山溝中躲避歹徒的搜尋。我駐巴基斯坦大使也第一時間通過衛星電話聯繫上倖存者,並獲知了更具體的方位和信息。

一場緊急救援行動迅即展開。營救請求通過我們駐巴基斯坦使館第一時間到達巴基斯坦政府、軍方有關部門。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誼是全天候的,在收到中國政府請求後,巴方營救行動高效迅速,3小時內巴軍方派出軍隊前往雪山救出我倖存人員,7小時內安排軍機將我人員安全轉移至首都伊斯蘭堡。

後來,事件唯一的倖存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動容說到,當時他一個人躺在山溝中,饑寒交迫,精疲力盡。雖然通過親友向我們政府求助,但他自己都不知道在離祖國如此遙遠的雪山之巔,我們的政府又能做些什麼。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體溫快速下降,他已感到生命岌岌可危。在即將陷入絕望的那一刻,衛星電話突然響起,接通後,電話里傳來一陣他輩子都無法忘記的溫暖的聲音,「你好,我是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他知道,他有救了。

此後不久,他聽到空中傳來直升機的轟鳴聲,那是他有生以來聽到的最美好的聲音。

一個寒冬早晨,領事保護中心的辦公室收到了一份厚禮。一個女同胞,執意從河南趕到北京,只為給她的救命恩人一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送上自家磨的香油、自家種的核桃和一面錦旗。

短短1個月前,她還在痛苦的深淵掙扎,曾經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獨生子溺水身亡,丈夫在海外慘遭牢獄之災已家破人亡。她四方求助,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偶然的機會,她得知了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一封沉甸甸的求助信就這樣靜靜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救救我的丈夫,他在遙遠的特立尼達多巴哥蒙冤入獄兩年之久。救救我的家庭,我已經失去了我的孩子,如果我的丈夫再不能回來,我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她的丈夫在特立尼達多巴哥務工時,因一起中國人打架鬥毆事件,被警方誤認為打架者,蒙冤入獄達兩年之久,案件長期未審。

每天,這樣的求助案子,通過電話、傳真或者書信,向我們訴說著一個個悲慘的故事。在非洲常駐4年,外交生涯開始的地方雖然很艱苦,卻也是研判地區形勢、深化雙邊合作,可以說是「高大上」,美如畫。回到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工作,一下子從人間天堂跌入悲慘世界。孩子國外留學精神出現問題,父母在電話中向你哭訴求助;遊客遭遇搶劫,在異國他鄉身無分文,不知所措;蜜月旅遊,海浪無情捲走新郎,留下新婚妻子傷心欲絕;電影里、小說中才能出現的各種悲劇變成現實,反覆衝擊著你的神經,每天都生活在如此痛心不已的情緒中,讓人變得消沉、不苟言笑。

讓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個可憐的母親、一個絕望的妻子重新擁有生活的希望和勇氣,我們再次出發。事情的處置有太多戲劇性,我們抓緊分析案情,與中國駐特多使館想盡一切辦法維護我們們公民的合法權益。最終特多法院對案件作出了公正的裁決,她的丈夫,當庭被宣布無罪釋放。

1個月後,丈夫歷盡劫難終歸來,一個曾經支離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見到我們的那一刻,兩行熱淚已掛在這位女士的臉上。那一刻,我的淚水也止不住跟著流下,聽不進去她所說的每一句感謝的話。

在領事保護中心工作,一晃已近3年。長期以來的工作,使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手機寸步不離,生怕哪一個緊急求助的電話被我錯過。慢慢地,腦子中就老會出現幻聽,總覺得手機在響。這些多年來,我很少在家過一個踏實的周末,春節國慶假期不回家已是家常便飯。看著父母漸漸老去卻不能在身邊盡孝,看著妻子年年期盼相陪伴卻年年失望,看著孩子逐漸長大,卻在你伸出手時倍感陌生的哭泣有時候會揪心的疼。

黃沙百戰穿金甲,忠誠、使命、奉獻,這是激勵每一個外交人員的理想,也是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寫照。每一次看到祖國同胞平安歸來,每一次看到同胞化險為夷,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我多麼想告訴我的父母、我的妻子、還有我未長大的孩子,這麼多年,我對家庭的虧欠,他們對家庭的付出並沒有白費。他們的兒子、她的丈夫、他的父親,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

——————————

本文來源:《外交官在行動——我親歷的中國公民海外救助》

本文作者:陳朝陽(時任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幹部)


推薦閱讀:

TAG:海外 | 外交 | 國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