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而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對於中國人而言,過年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在這個古老民族留下的歷史遺產中,以團聚為第一要義的節日並不算少,而春節無疑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
這一點從一年一度的春運中便不難體會到,似乎在世界上,很難再找到一個像中國人春運一樣的人類大遷徙運動了,任何人都能夠看出全國發送旅客數量30億人次之於這個13億人口的國家意味著什麼。
這樣大遷徙背後帶來的則是城市服務的供需矛盾,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大多都會選擇在這個時點回到家鄉,無論職位、工作、收入的高低貴賤,回家總是每年晚冬不變的主題。而當人潮退去,像打車這樣原本就容易出現需大於供的城市服務業,矛盾便也越發突出。
對於大多數司機而言,無論是家鄉在哪裡,春節期間往往也都像有著出行需求的乘客們一樣的心情,希望能夠多一些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於是在滴滴對春節期間城市出行供需的預測中,一個明顯的供需空檔自2月開始變開始顯現,打車難成了很多用戶抱怨的事情,甚至將這種情緒發泄到了最終接單的司機上,亦或是滴滴平台上。
只是,在大家抱怨的時候,可能他們並不知道眼前將他們安全送到目的地的司機是做了多麼大的心裡鬥爭,才會選擇堅守在崗位上,更不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
記錄片導演范立欣曾花了3年時間拍攝了一部講述外出務工人員春節回家的故事,這部講述普通人故事的紀錄片曾經打動了無數人,並獲得了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大獎。陳凱歌導演也曾在這個冬天用iPhone X作為攝影設備講述了一個「3分鐘」關於家人團聚與堅守崗位的故事,一度成為朋友圈熱點。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863514011348992而同樣是一個發生在冬天的故事,滴滴也同樣用視頻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愛、善良與親情的故事。
在滴滴平台上一個「奇怪」的司機老拾,他總是在距離目的地還有最後一公里的時候提前結束訂單,並對乘客說一聲謝謝。有人擔心老拾不會把自己送到目的地,有人以為他是在作秀,有的人則不以為意地收下這份善意。但老拾從未停止,默默堅持。
正如大多數司機與乘客的關係一樣,萍水相逢,再無故事,司機並不知道乘客的身份,乘客也看不到司機們身上的那些故事,而老拾的故事是這樣的:
當2年前作為滴滴專車司機的拾景海在冬天的雪夜裡接到滴滴平台電話時,那一刻他原本的熱血或許也涼了些許,因為按照滴滴以及網約車新政的規定,他的車即將超過年限,不再符合專車運營資質。
因為對於這個已經進入暮年的漢子而言,開專車的收入是他幫女兒看病的希望,為了給女兒治好克羅恩這一罕見病,老拾賣掉了畢生積攢下來的房產,全部花在了女兒看病的事情,而開專車則是老拾當時唯一的收入來源。
在了解到老拾情況後,滴滴平台為老拾專門借調合規車輛供他使用,讓老拾能夠繼續留在他專車司機的崗位上。但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感恩的老拾在這之後2904次提前一公里為乘客結束訂單免去費用,或許這一公里的費用對很多乘客而言並不算什麼,但對於老拾而言,這是他內心裡的堅持——哪怕一公里,也要澤善而行。
這便是滴滴根據平台上的專車司機拾景海真實故事拍攝的短片內容,但或許這只是千千萬萬個滴滴司機的故事中的滄海一粟。
或許當司機們將自己身上背負的故事講給乘客們聽時,乘客們心中的不滿就會消減許多,但他們都沒有,因為處於職業道德他們並不會這樣做,哪怕他們與乘客們一樣急切地希望早一些見到家中的親人。
同樣,也有乘客會將這種急切的心情發泄在滴滴平台上,但對於滴滴而言,作為一個商業組織,從事著一項頗具社會服務屬性的業務,其實滴滴也一直在努力地尋求司機、乘客和平台利益之間的平衡。
當春節前後,供需矛盾迫使平台需要依靠經濟槓桿來調節時,滴滴選擇的是將收取的「春節司機服務費」和專車動態調價全部交給司機,平台則分文不取,甚至還自掏腰包來獎勵那些堅持在一線的司機。
正如司機們身上背負的那些故事一樣,很多乘客其實並不知道這些。
滴滴曾很多次澄清「所有加價均完整用於補貼司機以激勵服務意願」,這一點在經濟學上來看再合理不過,但當人們並不知道其背後真實的情況時,滴滴也只能默默地去承受這種不理解,他們依然在努力地想讓乘客們能夠去理解平台上堅守在一線崗位的司機師傅們,於是才有了像《擇善而行-最後一公里》這樣的短片。
滴滴希望能夠讓平台上的每一個司機得到他們應有的尊嚴。這種尊重是相互的,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誰與誰之間是相互虧欠的。
當我們坐上每一輛車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種選擇,可以將等待的煩躁、生活的不順發泄在司機們身上;但同樣也可以心懷善意,擇善而行。
推薦閱讀:
※滴滴為什麼要跟 Lyft 進行戰略合作?兩者的正式合作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真相:打車軟體拼優惠,到底哪家強?
※滴滴順風車的使用體驗如何?
※7.20暴雨襲城,為什麼打車這麼難?
※乘坐滴滴順風車是怎樣的體驗?
TAG: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