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關注馬斯克獵鷹,中國SpaceX在哪?商業航天我們不能缺席!
前不久,SpaceX成功試射了獵鷹9重型火箭,這讓它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SpaceX本次發射之所以萬眾矚目,在於獵鷹9重型火箭已經在運力上趕超傳統大多數國家的能力。
以SpaceX為代表的個體太空探索企業正在改變傳統的以國家為主導的太空力量。
SpaceX為什麼能獲得成功?
一、純商業化運營模式,極大的提升了效率和優化了成本
獵鷹9倍受人們關注的是它的強大運力。那麼何為運力?就是火箭把物體從地表運送到太空軌道的能力。只有火箭的運力足夠強大,我們才能把各種功能的事物送入太空軌道為我們服務。一直以來,大型火箭就是彰顯國力的最有力說明。
歷史上,特別是在冷戰期間,美國(土星5號)和蘇聯(能源號)火箭都曾擁有過超過百噸的近地軌道運力。冷戰結束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美、俄、歐、日、印等國都在大力研發運力在10-30噸之間的火箭技術,並都大有斬獲。
我國自1970年4月24日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進入太空大國行列以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鬆過。載人航天實現多人多天在軌運行、航天員太空系留行走、太空軌道對接,嫦娥工程實現機器人登月行走探測,多型新型無毒無污染火箭成功發射,在航天項目表上,我們的航天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激動的滿意答卷。 然而,中國航天在重型火箭這個硬指標上總是有些差強人意。
直至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大型火箭交付使用,中國火箭運力才終於跨入了世界第一梯隊的行列。然而,就在我們剛剛追上世界步伐不久,就被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給超越了。
SpaceX獵鷹9重型火箭不只是在運力上超過了長征五號火箭,更重要的是它的效率更高,價格更有競爭優勢。
SpaceX獵鷹9重型火箭的發動機和箭體都是以21世紀頭十年的技術開發的。和許多沿用了幾十年的冷戰時代的技術和當前的大多數火箭技術相比,獵鷹9在技術指標,製造工藝,飛行控制上都領先與競爭對手。除此之外,快速迭代的開發模式、先進的生產標準、先進的成本控制等,都使得獵鷹9在效率上大大高於同行。接近30的干質比、極小的發動機體積,讓獵鷹9隻用500多噸的重量,3.6米的直徑,一輛大卡車就能運輸的體積,最大運力就接近了傳統的大直徑捆綁式火箭。
不僅於此,獵鷹9的開發模式是由成本驅動的,先進技術和創新很大程度用在了降低批量近地商業運用成本而不是提高單發性能上。這樣做的好處在於,spaceX的研發運營精力能夠集中於同一款火箭和同一款發動機上,對不同的任務也通過調配同一款火箭完成而不需要定製。並有利於簡化流程批量流水線生產。這還意味著spaceX在實際生產時可以大批量生產發動機和火箭。
批量生產就意味著標準化和規模化,規模化之後,成本自然就下降了,價格當然就更具競爭力。這個從獵鷹九64噸的運力,報價9000萬美元,實際發射只需要6500萬美元的價格就知道了。而可回收技術的使用,則讓SpaceX的發射價格更具競爭力。
獵鷹9不僅運力強、效率高、價格實惠,在可靠性上也是高,獵鷹9系列火箭一共49次發射,47次成功,成功率95%以上,比長征系列的94%+還要高,屬於全球發射成功率最高的火箭家族之一。
二、SpaceX的遠景是征服星辰大海,當下則在創新商業衛星市場
馬斯克的目標是征服頭頂的星空!
獵鷹9的成功不僅僅表現在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能力有增強了,更在於它在商業衛星市場的價值。在商業領域,人們對衛星的要求並不在於拍攝清晰的照片,而在於它能否提供持續高效的指定事物追蹤反饋能力。在過去,無論是軍用還是商用衛星,其造價都是昂貴的,動輒上億美元、十億美元的衛星比比皆是。
對於商業領域的需求,造價昂貴、數量少的衛星顯然是無法滿足的。而獵鷹9強運力、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則很好的滿足了商業領域在衛星上的需求。微小衛星發射、批量微小衛星發射、定製衛星發射都已不在話下。通過發射更多的低軌道衛星進行組網,以實現對指定目標的連續追蹤、高效反饋不在是商業難題。
SpaceX帶來的,是充滿了巨大誘惑空間的太空市場。
三、中國的SpaceX在哪裡?
以SpaceX為首的美國個人航天公司的蓬勃發展,取得的成功讓我們為之喝彩。在國內,也有不少公司在進行航天探索,並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比如何璽下面提到的這幾家:
1、零壹空間(OneSpace)
北京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One Space)成立於2015年6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公司專註於低成本小型運載器的研製、設計及總裝,主營業務是為商用微小衛星等小型航天器提供專享發射服務。2015年,零壹空間獲得由春曉資本領投,聯想之星、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跟投的逾千萬元天使投資。目前,零壹空間對外提供M系列商業運載火箭、X系列高超聲速運載器、電氣和動力產品的配套及定製服務。
2017年12月,零壹空間的首台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預計將於2018年6月發射第一枚名為OS-X的亞軌道火箭,而第一枚真正入軌的OS-M火箭,則預計最早在2018年底發射。
除此之外,零壹空間還規划了OS-M4型號火箭,其近地軌道運力為400kg,和2006年首飛的獵鷹1號火箭類似,都是一枚小型火箭,主打微小衛星市場。
據悉,目前零壹空間已獲得了5億融資。可以預見,如果零壹空間今年的發射取得成功的話,它的未來發展將是一片光明。
2、星際榮耀
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際榮耀)是由業內資深人士響應國家軍民融合號召,順應商業航天發展趨勢,立足商業小衛星發射市場而投資設立的企業。公司專業從事運載火箭的研發,以低成本、高可靠、快響應的小型運載火箭作為近期主打產品,為國內外小衛星發射市場提供低成本進入空間的系統化解決方案,致力於把商業發射服務做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星際榮耀於2016年10月11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註冊資本100萬元。2017年5月上旬,註冊資本金增擴至1000萬元。2017年10月上旬,註冊資本金增擴至1340萬元。公司主要經營範圍:航空航天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檢測;運載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設計、開發。
3、藍箭空間(LandSpace)
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主要面向國內外微小衛星製造商、運營商、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商業發射需求,研製藍箭系列運載火箭,提供包括運載火箭、發射場和測控協調、商業保險安排等發射服務的系統解決方案。 藍箭致力於成為中國航天創新技術的試驗平台,成為國家安全和保障體系新產品的試驗平台,為國家航天相關服務提供平台。
藍箭預期在2018年起為市場提供高頻次發射機會,整體發射能力將實現近地軌道2000~4000kg左右。
4、翎客航天(LinkSpace)
翎客航天(LinkSpace)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胡振宇是一位90後。他從中學時代就沉迷於火箭設計,是一位真正的「極客創業者」。
從2014年到現在,翎客航天從搭建一輛卡車上的測試台,到有了自己幾千平米的發動機及飛行試驗場。現在變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已經累計10000+秒的點火測試記錄,探空火箭也打了(有失敗的),懸停火箭也做了(3枚不同方案,飛了200多次,全箭的控制系統、伺服機構、演算法、上位機、一系列的地面配套設備,安全保障系統)。
翎客計劃中SZ的「新幹線一號」可回收火箭,計劃於2020年發射,運力為200kg / 500km太陽同步軌道。
以上幾家航空探索公司雖然在實力還遠不能和SpaceX相提並論,但他們的探索精神值得我們鼓勵。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開始鼓勵軍民融合、鼓勵資本進入航天領域的當下,他們將會打破桎梏,發揚國人的聰明才智,極力趕上SpaceX的步伐,在未來的商業衛星市場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推薦閱讀:
TAG:伊隆·馬斯克ElonMusk | 商業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