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安嶺的深處,白山黑水之間,有首關於「獵神」鄂倫春族的動人歌謠

在東北大小興安嶺的深處,除了有森林狍子兔子狗熊野豬山貓,還有歌謠里傳唱的一群神奇民族——鄂倫春族

聽聽,歌謠是這樣唱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519480579477504

高高的興安嶺

一片大森林

森林裡住著勇敢的鄂倫春

一呀一匹烈馬 一呀一桿槍

獐狍野鹿滿山滿嶺打呀打不盡

……

這首歡快的歌謠名為《勇敢的鄂倫春》,它說的就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之一鄂倫春族的故事。我借著來黑河的機會,特地跟著別克新昂科威組成的探險車隊,向著大興安嶺深處馳騁而去,在白山黑水之間跟中國最著名的「遊獵民族」,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獵神們住在哪裡?

如今黑河的「獵神」定居在大興安嶺深處,名為「新生鄂倫春鄉」。它位於黑河市區西北方,距離80公里,基本沒有公交系統可抵達。寒冷和山林像利刃,切斷了普通城市裡最簡單的出行方式。有趣的是,百度地圖裡根本看不到該地的衛星圖,谷歌地圖還能看到模糊一點的衛星圖,但那綠油油的畫面一看也不是現在白雪皚皚的實時畫面。

80公里在城市高速一跺腳一小時多就到,這裡可不行

這80公里道路所經之處人煙稀少,開個十幾分鐘可能會有一台對向來車。風雪來襲時,道路中斷並不罕見。很慶幸的是我們的出行時間正值晴空萬里之際,而且有別克新昂科威和專業團隊保駕護航,還有我們熟悉的國內專業領航老師五哥坐鎮頭車,基本一路無虞。

別克新昂科威的車隊行駛在雪原林海中

別看冬季的景觀料峭空寂,這片土地也有春暖花開、夏涼清爽、秋色無邊的四季美景。此刻瞭望四周,銀裝素裹的山麓有著北國獨有的壯美,棕黃的森林在遠近的視野里都自帶漸變色,洋溢一股詩意的風土之情。千百年來,大部分時間不管外面的世界風雲變幻,山林里的鄂倫春人依舊我行我素,逍遙自在。他們靠大自然的賞賜吃飯,也為大自然守護著這片森林。

這條通往鄂倫春鄉的路是斷頭路,盡頭只有鄂倫春鄉一處地點

這群活在深林里的神秘獵人們源自哪裡,說法眾多,較為認可的一種是來自兩千多年前的舜、禹年代,東北三大基本族系之一的肅慎人——這是後來滿族人的祖先之一;到了元代有人稱他們為「林中百姓」,明代更直白說是「北山野人」,聽名字就能想像他們的生活面貌,很狂野啊。

直到康熙年間,「鄂倫春」才作為統一的族稱固定下來,還曾被併入八旗組織,而鄂倫春三字則指「使用馴鹿的人們」或者「打鹿人」——我覺得「打狍人」更為準確,哈哈。時過境遷,鄂倫春人打獵的獵場在縮減,1950年開始,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鄂倫春人分別成立自治鄉,正式擁抱社會主義新生活。

在這樣的林海雪原里開車,我也是生平第一次,畢竟冰島只有雪原

即便覺得某些路面無雪,在這開車一定要換雪地胎,安全至上

一個博物館,包藏了鄂倫春的歷史

車隊抵達新生鄂倫春鄉的入口時,鄂倫春族的老鄉們早就候在那裡,寒風裡端著「美酒」在迎接我們的到來,並唱起他們當地的「贊達仁」山歌。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頓時被一股淳樸熱情的氣流沖開,讓人驚喜又感動。他們身後的大門,乃是鄂倫春族標誌性的帳篷——「仙人柱」——的搭建方式,只是放大了而已。

在鄂倫春的風俗里,遠方來客須飲酒兩杯方能入室,嘿,這風俗我喜歡。當然,照顧到我們都開車,美酒改成紅莓汁。我也來兩口悶~~~~他們並不多言,但並不妨礙他們散發的熱情。事實上,從看到他們的微笑開始,鄂倫春人的好客、淳樸、真誠,就始終縈繞在這次旅行的記憶畫面里。

瞧我喝「酒」的樣子把人家姑娘樂得。可惜他們不玩走親啊

一段小視頻讓你更直觀看看這迎賓的小儀式: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521584027095040

老鄉們驅著馬拉雪橇領著我們進村,動力參數咱們就姑且算1馬力吧!放在古代,他們還會用馴鹿作為雪橇的「發動機」,那是不是可以說是「1鹿力」?哈哈,開玩笑啦。但要是告訴鄂倫春老鄉們,後面緊跟的新昂科威是260匹馬力,他們會否心生羨慕?一路上,旁邊蹦蹦跳跳著數條獵狗,比主人還熱情地歡迎著我們。我們的到來,儼然敲響了冬日寂靜的小村莊歡快的鑼鼓。

鄉里中心位置有一座嶺上人博物館,這是了解當地鄂倫春族文化和生活變遷的最佳地點,別看它不大,但應有盡有。

入口有一塊巨大的銅雕,上面刻畫了鄂倫春人古代遊獵生活的全貌,策馬搭箭,逐鹿追熊,捕魚捉狼,好不歡快豪邁。在正式進入館內介紹展品前,我想請動物保護主義者迴避下,畢竟這不是你們能理解和接受的領域。

鄂倫春人自古獨居狩獵,所以他們的生活智慧就是取自大自然,衣食住行都靠大自然的材料和饋贈。首先給大家看看最著名的鄂倫春「狍頭帽」。這頂用真正狍子做的皮帽又稱密塔哈,2013年兩會上鄂倫春族人大代表就戴了這種狍頭皮帽而引發轟動。戴它除了保暖,主要還為了狩獵時偽裝用,你想想,戴著它躲在灌木和樹林里,宛如一隻狍子匍匐在地,能引來其他野獸,然後出其不意獵之。

除了帽子,還有手套、皮包、鞋子,都是用狍子皮毛製成。

解說員是館長弟弟,長相圓嘟嘟,戴著大毛帽子,給我們講解狍子皮的製作工藝。

1,剝皮。他們這些遊獵民族有非常嫻熟的剝皮手藝,能將一整張狍子皮剝下來。

2,晾曬。早期是綳成一個平整的皮風乾,後來簡化了,或者說懶了,就放在一根橫杆上晾曬。

3,發酵。這裡咱們說的可不是麵包。晾曬後狍皮無毛面會殘餘一些硬肉筋膜,為了去除它,鄂倫春人發明這道獨特工序。他們將生狍肝兌熱水搗爛,用烏拉草蘸著狍肝漿水均勻抹在無毛面上,然後將狍皮卷緊,放在陰涼處,1-2天後開始進行鞣皮工序。

4,鞣皮。皮子放到皮板上,先用刮刀「克得熱」反覆刮揉,待皮面上殘存的皮膜和污垢暴起,再用鞣皮刀「皮丹」將其刮掉。反覆進行,直到皮板雪白、柔軟、富有彈性。

5,抻拉。將腐朽木塊放在瓦盆里點燃,四個人分別拉著皮子的四角在火上烤,一邊烤一邊向四周抻拉,使得皮子變得平整、柔軟、更有彈性。

館內一件衣服引起了我的注意,總覺得眼熟,看介紹竟然這就是《九州牧雲記》里提到的薩滿的服裝!嘞了個去,沒文化的我一開始還以為《九州牧雲記》都是虛構的角色。

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多神的薩滿教,他們認為萬物皆有靈,自然界之山川樹木、雷電風雨、星辰日月均有神靈所在。當出門打獵之時每遇古樹、高山、洞崖都會以山神供奉。而薩滿教的巫師(薩滿)也曾被認為有控制天氣、預言、解夢、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獄的能力。

鄉里後山深處就有一棵他們祭拜的神樹

除了狍子皮,樹木和樺樹皮也是鄂倫春人造物的材料。最經典莫屬樺皮船了。其狹窄細如柳葉,用於渡水、捕魚和捕獵。以樟松木為架,外包為樺樹皮,並以松油塗灌縫隙防水。如此製作的船體小巧輕盈,適合在林中攜帶。鄂倫春的人刮樹皮一直秉持著不傷及樺樹,來年再生長的原則,這也是對自然敬畏的神聖。狍皮和樺木的手工製品,都是鄂倫春人傳統的風情和文化精髓之一,代代相傳。

古用弓箭後用獵槍,他們是國家少數允許可配槍民族之一

這些野豬、熊和狍子的標本都是實物做成。據說他們曾打過一隻800斤的野豬,那簡直耗費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狗力才完成

當一回射鵰英雄

鄂倫春人在解放前依舊是原始氏族社會晚期,他們氏族裡的基本單位叫做「烏力楞」,一個「烏力楞」包括一父所生的3-4代子孫和他們的妻子們,為一種基於血緣關係的家庭公社組織,所以通常一個「烏力楞」有幾個或者十幾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住一間「帳篷」——那就是斜仁柱,又叫仙人柱。

樹林深處影影綽綽就能看到尖頂的「帳篷」仙人柱

仙人柱是用木杆插在雪坑四角,冬天外覆獸皮,夏天覆樹皮,裡頭鋪野豬皮為卧榻,屋內可燃篝火,再帶60度白酒可在冬日暖身。

這張純屬無意中發現的角度,趕緊按下快門

後來也出現更高級的架空木屋,防禦猛獸偷襲效果最佳

老鄉們還特地為我們示範他們在野外生活居住的樣子。男子添柴,女子捧雪入鍋,一鍋清澈熱水滾滾而出。其實鄂倫春人的薩滿教對火也有崇拜,認為火能烹制烤肉,賴以生存,還認為火能驅邪去污,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祈福迎新——聽起來就是放孔明燈。

自古遊獵的他們養成了騎馬射箭等多項生存絕技,身體素質非常人所及。拉弓能射大雕,入林能尋蹤隱跡,一直都被各個大部族征為戰爭時的「特種部隊」或者「突擊隊」,像滿清使用過他們對抗沙俄,平定過叛亂,甚至南下征討過緬甸,遠征了尼泊爾,後來他們還參與抗日等等,在大小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

現場特地設置了射箭的體驗環節,雖然弓已經是現代化的弓,但這樣的情景之下,依舊吸引大家紛紛躍躍欲試。

看看人家鄂倫春老鄉拉一滿弓多簡單輕鬆的表情

再看看我……靠,拉不到滿弦啊,因為拉不動!

梁叔還是更適合背包去拍照吧,這也是我的長槍短跑

當然到了現代,大弓換獵槍,對他們來說狩獵距離更遠,擊殺獵物的難度也更低了吧。

兔兔兔兔,當然不能打那麼可愛的兔兔

永遠的獵神

矮大緊曾說,其實古代的游牧部落過得還挺幸福自在,取之自然,勁之自然,喜歡去哪就去哪。倒是後來發現了可栽種種植莊稼糧食的秘密後,大家開始定居耕作。表面上進步了,但也丟失了很多樂趣與自由。

我不知道鄂倫春人50年代起開始經歷這樣的轉型時,也會否有所陣痛和不舍。90年代興安嶺全面禁獵以後,鄂倫春族不得不放下了世代相傳的武器,關鍵是這一下改變了他們整個生活的模式,包括文化藝術的承繼。而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很多東西的保存更有難度。據悉,政府每年還會給當地獵民3個月狩獵期,此時「獵神們」會立刻變為林中獵者,再展世代雄風。

萬萬沒想到這片偌大的興安嶺里,蘊藏著一個如此悠久歷史的神奇民族。聽著他們講述自己祖先英勇捕獵的歷史,能感受到他們作為森林之子的驕傲與自豪。但更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們淳樸直率、豪邁大方、熱情好客的性格,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那顆虔誠敬畏之心。

不管怎麼看,我覺得他們才是真正意義上活在天地之間的人,看似渺小,實則浩瀚。


旅行的貼士

最後給大家一點旅行的提示。

1,鄂倫春族並非只有黑河才有,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都是鄂倫春人聚居的地方。只是並非每個地方都有對遊客的開放和接待,去之前先做攻略吧。

2,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眾多,除篝火節外,還包括拜火神、抹黑節等,分別於每年的6月18日、臘月二十三、正月十六。你還可以試試來此看看極光,指數高的時候還真有可能有機會看到。但鄂倫春鄉里住宿的農家樂選擇不一定多,來之前必須先問詢好。

3,交通是個問題,如果不跟團只能自駕,而冬季自駕更需要注意安全,一台裝備雪地胎的四驅SUV是最佳選擇。

4,服裝。對於第一次來零下二三十度地方的朋友,務必要將寒冷想得嚴重點,其實只要防寒服飾足夠,室外待著騷浪賤還是問題不大的。

5,器材。電池忽然掉電是寒冷里最怕的事情,我本來準備了暖寶寶來暖電池用的,結果我的尼康D810電池竟然一天才用一塊電,也是無敵了。手機不貼暖寶寶則很快卡頓關機。無人機我也沒敢飛太久。腳架不建議帶碳纖的,容易變脆,遭遇切力會容易斷,鋁合金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再次感謝別克品牌提供了如此難忘的鄂倫春之旅。


關於我,荒梁大叔 /

曾在汽車PR圈朝九晚九12年,2017年裸辭,成為自由攝影師和旅行體驗師。

目前是視覺中國/全景圖片/站酷海洛簽約攝影師,攜程/飛豬/去哪兒簽約旅行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騰訊百家號原創認證作者

微博:荒梁大叔

微信公號:荒梁


推薦閱讀:

vsco調色向旅行特輯/禪意境地
黃石開啟工業旅遊盈利新模式
春來鳥語花香
有暖氣的北方冬天就一定好過嗎?屋外凍成狗,屋內又熱成狗!
想去張家界?先看過這篇攻略(武陵源景區線路玩法大解析)

TAG:國內旅遊 | 鄂倫春族 | 中國少數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