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的海外電影業 | 第二期 · 發展趨勢之營收與融資
對於一個產業而言,投資、收入、利潤等是其經濟活動中的一部分核心要素,因此在介紹電影產業發展趨勢時,關於項目經營情況的內容是不可缺少的。
一部好萊塢電影的收入來源是多樣化的,一般包括:
影院上映的票房、家庭娛樂(如DVD、藍光、以前的VHS及在線流媒體)收入;付費電視頻道(如英國的Sky Cinema和美國的HBO等有線電視網路)收入; 免費電視頻道(如英國的BBC和美國的ABC)收入;視頻點播(VOD,如iTunes、Netflix和AmazonPrime)收入; 很小部分按次付費節目(如同以往的VOD舊形式)收入。
而在投資領域,除了好萊塢八大製片公司,還有相當具備實力的獨立電影公司。在介紹了一些基礎知識後,讓我們共同關注海外電影市場營收與融資領域所發生的一些變化。①
數字收入超過實體收入
2016年,數字視頻總支出(即零售和出租)首次超過實體支出。電影行業慢慢改變對實體的依賴,部分原因在於過去十年DVD產生的巨額收益以及行業對於新事物或看起來存在風險的事物的排斥。
不過,消費需求以及對無法控制新型數字經濟的擔心迫使電影公司接受新的數字現實。未來幾年,家庭娛樂方面的影響力與利潤爭奪戰將在數字領域打響。
實際上很難獲得確切的數字,因為與實體市場不同,數字市場很廣泛、多元,往往對數字保密。在上圖中,實體支出來自官方榜單公司(Official Charts Company)的報告,數字支出是HIS對多種視頻點播服務(包括EST、電視視頻點播、網路視頻點播及訂閱型視頻點播服務)的綜合估測結果。
好萊塢避免了預測中的主力大片「內爆」
每一部好萊塢新片都力求比上一部片子更大,幾乎成為一項要求。這裡的「更大」是指製片成本規模及花在全球電影營銷上的數額。這種「主力大片」理論意味著,如果一部大片能獨霸院線及新周期數周時間,就能克服阻礙較小規模電影的因素,如影片質量等,而且回報豐厚。《侏羅紀世界》這部成本為1.5億美元的電影雖然並非五星影片,但僅院線的全球票房就超過了16億美元。
「主力大片」理論存在一個固有缺陷。如果每部電影都要比上部電影更大的話,就會開始出現通貨膨脹。另外,隨著更多電影公司的涉足,在發行檔期數量不變的情況下,競爭加劇。最終,為了有資金支持這些大電影,電影公司在小規模影片上的投入減少,從而意味著更加依賴於每部主力大片的成功發行。
過去幾十年,電影成本不斷上漲,遠超通脹。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製作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發行數量來了解這個問題。1995-2004年這十年間,發行了60部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好萊塢電影。接下來的十年(2005-2014)里,這一數字增至197部。
2010年代初,很多業界觀察人士曾指出這個周期有多麼不可持續,普遍觀點認為大崩盤就近在眼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預測行業的「內爆」)。不過,好萊塢看來已經控制了投入,2014年和2015年分別只有21部電影,遠低於2011年34部影片的高位。
好萊塢依然在少數電影上下著很大的賭注,結果風險越來越高。《Variety》用《過去十年最糟糕的暑期票房》的標題來形容2017年的暑期票房成績。不過,2010年代初所預測的內爆劇烈程度比預期小得多。
眾籌成為獨立電影融資的主要渠道
獨立電影人總是要向支持者尋找電影資金,但是近年來,由於網路眾籌的興起,獨立電影融資變得容易得多。2008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推出的IndieGoGo是第一個主要獨立電影眾籌平台。僅僅一年後,目前的市場領導者Kickstarter就推出了網站,隨後其他網站相繼問世。
第一批電影眾籌項目中有很多感覺製作粗糙,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專業化規模及水平都有所提高。這些項目的融資金額也有所增加。迄今為止,最大的眾籌電影是《美眉校探》,融資規模達570萬美元。
因此而出現了一個由眾籌顧問、專業市場商及中間商組成的服務行業。眾籌活動仍然可以由幾個人在他們的卧室里來運作,但最大的眾籌活動是大型專業化運作,類似電影節上或院線上映期間的電影營銷。
出於多種原因,眾籌很適合獨立電影人:
- 他們不必花一分錢。
- 他們不必為所籌集的資金支付任何利息或溢價。
- 沒有人能控制他們的電影。
- 電影人能保留100%的電影利潤(一般要分配給投資人)。
- 眾籌活動能在電影拍攝前就發展出一批忠實的粉絲。
- 對所有人開放——唯一無法避免的成本是眾籌活動成功後平台所收取的傭金。
好萊塢很快就會開始效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近期的一項變革意味著,電影製片商將被允許通過眾籌來尋找投資。這與傳統眾籌略有不同,因為這些投資人有權分得一份利潤,但由眾人湊錢的核心想法是一樣的。
現在電影人最大的收入來源是電視
1990年代,電視交易曾是電影最大的收入來源。2000年代,DVD大行其道,實體視頻超過電視,成為電影最大的收入來源;2004年高峰時,實體銷售與租賃合計佔到英國電影總收入的51%。近年來,實體視頻價值跳水,2016年只佔英國電影收入的15%。
這意味著,電視授權收入再次成為電影最大的收入來源,現在幾乎佔到電影收入的40%,這個比例比過去20年的任何時候都高。
相比之下,「電視」這項收入縮水不少,僅為好萊塢大片帶來的平均收入則為8690萬美元,但基本沒有任何直接成本。電影公司一般仍會收取發行費,來補償他們的時間和支付律師費,但這與「影院」和「家庭娛樂」的營銷和製造成本相比微不足道。②
儘管從整體來看,電視是影片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以投資規模為標準進行劃分後,情況出現了變化。以好萊塢大片(投資額1億美元以上的影片)為例,排在第一的收入來源是家庭娛樂。「家庭娛樂」這項收入,給好萊塢大片帶來的平均收入,為每部電影1.343億美元。利潤高於影院窗口,「家庭娛樂」平均營銷支出為2190萬美元,扣除營銷成本後剩下84%的利潤。顯然,家庭娛樂的製造成本更高,但這類成本平均為3050萬美元,從而使家庭娛樂比影院更賺錢。
這張圖所顯示的情況,比首次出現時還要樂觀,因為這些數字是毛收入,也就是扣除成本前的收入。在院線發行一部電影的成本很高,因為要將數字拷貝運到影院,還要舉行大規模營銷活動。同樣,實體視頻發行的成本也很高,因為要製作和運輸DVD或藍光影碟,還要處理退貨(另外廣告也要多一點)。電視涉及的主要成本是處理相關事務的法律團隊以及一些母帶的運送。因此,利潤率要高得多。所選用的圖表是有關英國電影業的相關圖表,但研究表明,美國電影業也經歷了類似的發展歷程。
某些片種的成本嚴重縮水
馬特·達蒙去年在採訪中曾說過一句話,對劇情片性質的變化表示嘆息,說道:「1500-6000萬美元劇情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他們不再拍那種片子了」。研究表明,一方面,他是錯的(即,這類影片仍在製作,數量與過去差不多),但是,他的大觀點是對的(即,目前劇情片的商業環境更加艱難)。
通過該項研究發現的有趣事情之一是,研究顯示出多年來各主要片種成本的變化情況。經對1997-2016年這20年間在美國院線上映的所有電影的公共預算進行研究。發現愛情片製作成本的降幅最大,2016年平均為2310萬美元,而1997年則為5230萬美元。
其他成本下降的片種有恐怖片、驚悚片和傳記片。魔幻片的成本增幅最大,儘管下圖所示極端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1997年異常低的平均水平。
儘管某些片種的製作成本出現下降,但是近幾十年,電影預算的增速遠超通貨膨脹,兩相對比更突顯某些片種製作方式及運營模式上的變化。在1995-2004年這十年間,有60部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好萊塢電影發行。之後的10年(2005-2014年),這一數字增至197部。成本增加的速度,在近幾年有所放緩,好萊塢似乎控制了開支,2014年和2015年分別只有21部億元級影片,遠低於2011年34部的高紀錄。不同片種之間,投資額差異巨大。③
結語
經濟全球化的加深,令不同領域的電影市場呈現出更多的共性情況,上述變化在我國市場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如何拓寬融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控制製作成本,豐富收入來源,緊緊抓住「互聯網+」的發展機遇,看來是全球電影人為了生存和發展,都必須交出及格答案的問題。國內互聯網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為電影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如果僅從這點來看,國內同仁應該抱有一份自信與樂觀。在下期研究院文章中,我們將聚焦海外電影製作領域的發展與變化,敬請繼續關注。
(圖片、數據及有關資訊源於網路,歸其權利人所有)
附註
原文的數據來自各種渠道,包括IMDb、Box Office Mojo、The Numbers、Wikipedia、comScore、BASE、Official Charts Company、Attentional、ONS、HIS、FilmDistributors Association。如果想了解有關某張圖表的更多情況,那麼建議您查閱原文的「延伸閱讀」部分,其中會提供有關數據來源的更多背景及詳細資料。
引用及參考資料:
①譯自http://stephenfollows.com:48 trendsreshaping the film industry: Part 1 Development and Finance
http://u6.gg/c4BCx
②參見:http://stephenfollows.com:How moviesmake money: $100m+ Hollywood blockbusters
③http://u6.gg/c4B8Y。相同出處,不再另注
轉載須知
本文系華誼兄弟研究院出品。轉載須在文首署名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公眾號:HBresearch)。如有侵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採取相應行動的權利。
推薦閱讀:
※驚艷了2017、溫暖了寒冬的劇情片還有這樣的影市變化
※踏山尋虎———我們不曾面對過自己
※北美實體版電影的秘密 —— 實體版送電子版
※《教父》都只能排第二 影史最偉大的十個劇本
※烏瑪·瑟曼:"拍《殺死比爾》的時候,昆丁真的想殺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