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EA還是V社?有錢任性的微軟將把Xbox帶往何方?
零售商之「死」
「從本質上來說,它毀掉了我們的Xbox業務。」這是英國一家遊戲實體零售店Extreme Gamez的老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的情緒。上個月底,世界三大主機廠商之一的微軟對外宣布了旗下的Xbox Game Pass服務升級。這個每個月收取10美元,然後為玩家提供一定數量Xbox遊戲的服務,在升級之前只支持以往的一些過氣的舊遊戲。但在這次升級後,微軟將所有的自家第一方遊戲加入了服務當中。也就是說,購買了Xbox Game Pass服務的玩家,在今後都可以第一時間玩到像《盜賊之海》、《除暴警察3》、《腐爛國度2》這樣的微軟最新大作。
這樣的全面升級對於玩家來說當然是喜聞樂見的好事。原本略顯雞肋的Xbox Game Pass最大問題就是遊戲陣容不夠吸引人,而如今微軟下了決心要好好的通過真正的實惠政策來推廣這一服務,玩家自然是最大受益者。但是此政策一出,歐美遊戲產業發達地區實體遊戲零售商徹底懵圈了:10美元就能玩到新遊戲,那誰還來買我的實體版?原本在數字化潮流中已經頗受衝擊的零售商們又一次感到自己正在被時代拋棄。
「既然我們都沒錢賺了,那為什麼還要去支持他們(微軟)?這樣的數字化策略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像英國這家Extreme Gamez零售店的情況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店主們下架了大部分微軟的Xbox主機、配件以及遊戲軟體。他們表示他們也不想這樣做,但是他們已經對售賣微軟的遊戲產品已經嚴重缺乏動力。微軟的態度的轉變令這些靠遊戲產業為生的人感到心寒:「最令人沮喪的是,微軟看起來根本就不在乎零售業。去年我們店收到了微軟送來的一個小匾,寫著『微軟官方零售店』,但是今年轉眼間我們就被拋棄了。」
不過一些零售商對微軟的「背叛」並不那麼在意,在他們看來,微軟這項政策最終吃虧的還將是微軟自己。因為在本世代的主機戰爭中,索尼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而作為陪跑者的微軟推出這樣的政策只能讓零售商更加的向勝利者索尼傾斜。「說句實話,我們公司的主要銷售產品是PS4,Xbox one和PS4的比例大約是1:5的樣子。軟體方面賣出去20個PS4遊戲,Xbox one遊戲才賣出去一兩套。所以說,微軟的政策對他們的遊戲產品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對我們公司的影響有限。」美國肯塔基州一家遊戲零售公司Insane Games的高層說道。在許多零售商看來,微軟的拋棄零售商的結果就是線下的Xbox one產品從此也將零售商被打入冷宮:當一名顧客走進遊戲店時,店員肯定再不會向他推薦Xbox one了。
雖然Xbox Game Pass讓措手不及的零售商感到不滿,並且開始抵制微軟的產品,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行為其實並不會對財大氣粗的微軟造成太多實質上的影響。只要玩家想要購買實體產品,零售店終究不會藏著掖著。但是Xbox Game Pass的另一大問題還是引起了一些擔憂,那就是這項每個月10美元的服務對於一款一線大作來說,顯得實在是太「低廉」了。
有些媒體表示Xbox Game Pass已經開始讓微軟自家的第一方遊戲軟體開始貶值。原本60美元的最新一線遊戲,現在只需要10美元就能玩到,那麼如何說服玩家去購買60美元的版本呢?還是說像《盜賊之海》、《除暴警察3》、《腐爛國度2》這樣的作品應該修改原本的定價,變成2、30美元的產品?畢竟一款最新大作對於一般玩家來說最多一兩個月就打完了,那麼買個60美元豈不是如同血虧了一半的價格。
不過有些人卻看到很開,他們認為雖然微軟的Xbox Game Pass對第一方遊戲有著較大的影響,但是「Xbox第一方遊戲陣容」恰恰是微軟最薄弱的一環。「如果微軟的遊戲產品線十分強大,或是像育碧這樣的大型開發商也開始推行這樣的服務類,那麼我是應該感到十分擔憂。不過現在我感覺還好,畢竟Xbox第一方遊戲陣容既弱小又稀少。」一位英國遊戲實體零售商Seedee Jons老闆毫不留情的嘲諷了微軟如今最大的軟肋。
多年未愈的頑疾
的確,遊戲陣容稀薄已經成了Xbox最大的問題,可能沒有之一,這一點微軟當然知道。本世代的主機戰爭Xbox幾乎在遊戲陣容上毫無招架是微軟落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更可怕的是這種趨勢完全沒有任何好轉,甚至有更進一步惡化的跡象。今年PS4上的將會有《戰神4》、《蜘蛛俠》、《底特律:化身為人》、《往日不在》等一批獨佔遊戲備受期待;而不確定今年發售但是依然萬眾矚目的《最後的生還者2》、《死亡擱淺》、「宮崎英高的新作」等重量級作品則是屬於那種「只要開啟預購就是幾百萬套」的壓軸存在。
於是當看到Xbox第一方遊戲陣容中的《盜賊之海》、《除暴警察3》、《腐爛國度2》時,難免有種寒磣的感覺。就算是加上毫無音訊應該正在開發中的《光環》新作、《戰爭機器5》,以及每年穩定輸出新作的《極限競速》系列,還是必須得承認,雙方確實不在一個量級上。《龍鱗化身》和《神鬼寓言》續作的取消,對Xbox第一方遊戲陣容的打擊不小。
在去年9月份,微軟Xbox主管Phil Spencer晉陞為微軟執行副總裁,成為了微軟的高層。這對於Xbox遊戲部門來說當然是一個利好消息,Phil Spencer在上任後也在第一時間對遊戲產品匱乏的問題做出了回應:「內容創造必須成為我們的一大優勢。我們之前的投資行為水平參差不齊,經歷了一些起落。」
Phil Spencer的看法不無道理,微軟在遊戲產業投資收購方面的歷史並不順利。在投資和收購遊戲工作室上,財大氣粗的微軟反而一直在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自從在2006年收購了《上帝也瘋狂》之父Peter Molyneux陷入財政危機的獅頭工作室後,2014年收購擁有《我的世界》的Mojang工作室就是微軟在那幾年裡唯一的投資動作了。而獅頭工作室已經在2016年關閉。
此外,於2002年就被收購的Rare工作室自從來到微軟後就一直不溫不火的做著一些Kinect遊戲,很難承擔起「微軟第一方工作室」這樣的名號。直到今年的《盜賊之海》,Rare工作室才有了真正走向一線的機會。而Rare工作室被微軟收購之前,可是能製作出《大金剛國度》、《班卓熊大冒險》、《星際火狐大冒險》以及《黃金眼007》等經典作品的任天堂強勢第二方。
「索尼有著非常多的內部工作室,這就意味著他們能推出比微軟更多的獨佔遊戲。」一位證券公司的分析師說道,「索尼的第一方遊戲陣容是微軟一直在模仿的,但是微軟卻一直讓獅頭和Rare這樣的工作室慢慢沉落甚至消逝。」
微軟在收購方面最大的成功自然是在2000年收購了Bungie,《光環》系列成就了Bungie,也讓Xbox成功崛起。但是如今Bungie早已脫離了微軟,在動視旗下製作新的太空科幻遊戲《命運》系列。在和動視的十年合約結束之後,不知道微軟是否會有意再續前緣。當然了,微軟還有Mojang工作室,還有賣到爆的《我的世界》。但《我的世界》可是一個真正的全平台遊戲,對於幫助Xbox品牌擊敗對手的意義並不如想像中的大。
在獨立遊戲方面,2018年微軟即將推出的《灰燼(Ashen)》、《深岩銀河:下潛(Deep Rock Galactic Dive)》、《達爾文計劃(The Darwin Project)》都是一些看起來很不錯的獨立遊戲,但依靠這些小規模小成本的遊戲是很不可能對索尼這樣的龐然大物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的。畢竟像《茶杯頭》這樣高質量高熱度的獨立遊戲可不是經常都能撞大運似的遇到。
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
軟體陣容上的缺陷是微軟Xbox部門最為頭疼的問題。不過儘管升職了的Phil Spencer在許多公開場合透露出想要拓展自家第一方遊戲陣容的意願,但是遊戲的製作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微軟想要迅速的在遊戲軟體陣容上有所突破,收購新的有生力量就成為了最現實最快捷的途徑。
得益於2017年軟體、雲業務等方面的優秀業績,以及近期對大公司有利的減稅政策,微軟如今擁有1300億美元的現金流在手。而像EA這樣體量的大型開發商市值也不過是350億美元左右。同時在微軟的高層,新任執行副總裁的Phil Spencer也不缺少援手和支持,當年為25億美元收購Mojang工作室一路開綠燈的正是現任微軟CEO的Satya Nadella,他可是要比他的前任更為關心Xbox的遊戲業務發展。所以如今微軟傳出怎樣的收購傳言也就都不為過了。
除了EA以外,G胖的Valve以及藍洞也都捲入到了微軟的收購流言之中。同時一些中等規模的獨立遊戲廠商,例如出品了《饑荒》的Klei工作室、出品過《我的世界故事模式》的Telltale社、運營EVE OL十幾年的冰島CCP公司、剛剛被SE拋棄的《殺手》系列開發商IO工作室等都被認為可能成為微軟的目標。只不過一來這些優秀的工作室並沒有強烈的被收購意願,二來單獨的一個獨立品牌也不會對Xbox和Sony的戰爭起到什麼關鍵的影響。
EA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三方遊戲廠商之一,《戰地》、《死亡空間》、《質量效應》、《龍騰世紀》等等都是擁有無數簇擁的優秀遊戲作品系列。能夠得到DICE和Bioware勢必將讓微軟的遊戲陣容得到相當大的擴充。但是事實上,幾乎大部分的國外分析師和數據專家表示都表示微軟收購EA是不太可能的提議。
首先是EA是一家體育遊戲發家的遊戲公司,公司的價值有相當一部分是來源於各種體育賽事如FIFA、NFL(橄欖球)、NHL(冰球)、NBA等的授權執照,而這些大眾遊戲是不太可能成為Xbox的獨佔遊戲資源的。其次,收購如此一個大型的發行商註定是件困難重重、隨時可能失敗的事。「雖然EA只有350億美元市值,但是如果微軟透露出了確定的收購意向,那麼它的股票肯定會飆升。」一位國外權威數據分析機構的高層表示,「然後微軟還要面對反壟斷的問題。整個收購會相當花錢,而且更花時間。」同時對於EA自身來說,被微軟收購也是這個高度商業化企業高層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為在如今EA的遊戲業務中,索尼業務的比重佔據了大頭,一旦被微軟收購之後這部分的收益就消失不見。對於一切向利益看齊的EA來說,沒有一份令他們都無法拒絕的高昂報價,收購在各方面都是是不能夠接受的。
那個搞不定的男人
微軟對於Valve的收購,在很多角度上來聽起來像是圈內八卦多於正式傳言。的確,收購了Valve的微軟將會成為PC平台不可一世的霸主,CS:GO和DOTA2將為微軟帶來千萬級的用戶。一些分析家也對這項收購保持一個相對開放的態度,他們認為這非常符合微軟一直以來發展個人PC以及雲計算服務的願景:「將PC和WINDOS作為一個主要的業務發展策略比在主機市場繼續追趕索尼更有價值,所以Valve對於微軟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一位權威分析師說道,「當初微軟推出WIN10的時候,他們就有意將其打造為一個遊戲平台,然後我們就看到了一些Xbox和WIN10可以同步的遊戲。這些都可以看出微軟的PC平台策略和優先順序。」
但是和EA不同的是,想要收購Valve,擺在微軟面前的並不是錢的問題。作為一家未上市的公司,Valve的所有戰略決策只能也只有一個人能夠決定,那就是加布?錢都是大風刮來的?紐維爾。雖然也算是曾經在微軟工作了13年的前任員工,但是G胖可沒少在公開場合奚落過自己的前東家。他曾經直言Windows 8「對於所有PC用戶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也曾在Xbox ONE推出前表示如果微軟不做出改變,就「只能面對慘敗。」
除此之外G胖當年脫離微軟就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去開創自己想做的事業。而如今醉心於VR領域的G胖早已不太在意遊戲軟體的數字銷售情況,連遊戲都不太想做了。想要說服G胖讓Valve投入微軟懷抱,難度實在太高。所以即使收購Valve對於微軟來說有很好的戰略意義,但是也僅僅是停留在紙上談兵而已。
世界上其它的大型遊戲公司也有可能成為微軟的收購對象,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都是難度頗大。藍洞雖火,但是打它主意的人可不止一個,必須得有激烈競爭的準備;育碧好像比EA更適合微軟,但是在反對威望迪的收購過程中,這家法國公司已經表現出了強烈的獨立精神;動視暴雪是不太可能了,500多億的市值和強硬的CEO可夠任何人喝一壺的;Take-Two是一個選擇,但是其最有價值的Rockstar公司已經習慣了按照他們自己的節奏製作遊戲,強行收購很可能導致Rockstar的分崩離析;Bethesda近幾年一直傾向於高質量的單人3A遊戲,但是想要收購它首先得搞定它的控股公司ZeniMax Media。
當你擁有1300億美元的時候,想要收購一家公司總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但是對微軟來說,他們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有價值的公司、有吸引力的遊戲產品,時機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很顯然,2018年並不是一個收購遊戲公司的好時機,這些事可能在10年前做會更好。
不破不立
「微軟的確一直對潛在的收購目標保持著關注,但是我覺得他們最終不太可能收購一家大型的遊戲發行商或是平台。」全球著名數據分析公司IHS的研究主管說道,「我認為他們會尋找機會為那些特別有才華和潛力的工作室或者遊戲系列提供他們的資源。」這位主管的觀點獲得了許多分析師和公司高層的贊同,他們認為雖然微軟有著足夠的金錢和動機,但是最終很可能微軟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從大型開發商的收購傳言中走出來。
去年Phil Spencer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出了對服務類遊戲濃厚的興趣:「假設有10個年輕人擠在車庫裡,想要開發一款服務類遊戲,我們該怎麼去幫助他們?」無論是《流亡黯道》、《戰爭框架》這類獨立遊戲,還是像《彩虹六號:圍攻》這樣大型開發商製作的3A遊戲,都是服務類遊戲成功的典型例子。與其花費大價錢、大力氣去爭奪獨佔資源然後再和主機市場的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不如緊隨時代的潮流,扶植一些有潛力的服務類遊戲製作廠商去拓展新的商業模式。
雖然微軟如今手持1300億美金「虎視眈眈」,不斷傳出各種的收購傳言,但是很可能最終什麼都不會發生。玩家媒體們在期待著的「微軟收購大廠推出眾多獨立遊戲和索尼火拚下一代」的場面怕是難以發生了。Xbox Game Pass服務的升級也反而更像是微軟進一步弱化獨佔遊戲IP戰略意義的行為。不過無論如何微軟想要進一步發展Xbox遊戲業務的決定是不會有假的,只是大家都好奇財大氣粗的微軟下一步究竟會走怎樣的棋子,會對整個遊戲產業有多大的影響呢?
本文資料來源:Polygon、Gamesindustry
作者:wayaway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