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道—年畫

年畫也許是年的標記吧。

買了年畫就買了希望、貼了年畫就貼了期望,這樣,家才是家,年才是年,日子才有了奔頭和盼頭。沒有年畫的五顏六色,年的味道兒似乎就淡了。在每年買年畫、貼年畫的輪迴中,我們也逐漸的長大了。

還記得小時候的家裡,年三十,大家一起虔誠的貼著福字、對聯。爸媽負責貼,我們負責指揮:高低位置,是不是對齊,歪了沒有,一切好像不僅僅是貼年畫那麼簡單,而是在把自己和全家明年的希望全部貼在那一扇扇的門上,一面面牆上。

馮驥才先生說過,一個時代像一隻只歷史的大鳥,大鳥飛去,只有那些美麗的羽毛散落四處。

傳統的年畫也像這散落的羽毛吧。那曾經載有年味的,固有的質樸與生活韻味也隨著時代的大鳥倏然而逝了。

現今,越來越難找到原來的那些質樸的年畫和與之相關的美好回憶了。隨之而逝是那年畫上面的美好傳說。

再次遇到的時候,它默默的躲在一個角落裡,雖然線條依然鏗鏘雋秀,色彩依然絢爛。

年畫的種類和題材很多,最常見的是門神、財神等神仙與吉祥物,還有表現現實生活和故事傳說的。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從這門神童謠來看,門神被區分為騎馬和步將兩類,在張貼的習俗上,騎馬的門神要貼在外門,而步將貼在內門上。貼門神的風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以前,紅紅綠綠的門神畫貼在大門上,為的是鎮宅平安,平添喜慶氣氛。而門神人物還有好幾種:神荼、鬱壘,秦瓊、尉遲敬德,有的地區還有常山趙子龍。

【神荼、鬱壘】

《山海經》里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音伸舒),一個叫鬱壘(音鬱律)。神荼一般位於左邊門扇上,身著斑斕戰甲,面容威嚴,姿態神武,手執金色戰戢;而鬱壘則位於右邊門扇上,一襲黑色戰袍,神情顯得閑自適,兩手並無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輕撫著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

【秦瓊、尉遲敬德】

傳說唐代宮中鬧鬼,太宗夜不能寐。太宗將此事告訴諸臣,秦瓊奏報說:「願同敬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准其奏,夜果無警。因此唐太宗令人畫二將形象貼於宮門左右,自此鬼魅邪崇以息。秦叔寶、尉遲敬德原是馳騁沙場的戰將,他們守衛皇宮,連鬼都害怕,於是成了門神。後來又流傳至民間,平民百姓也以他們的畫像鎮邪。

陝西鳳翔地區

山西絳州地區

四川綿竹地區

廣東地區

北京地區

四川灘頭地區

河北武強地區

山東楊家埠地區

河南朱仙鎮地區

江蘇桃花塢地區

文門神

【燃燈道人 殷郊】

在《封神演義》原書中有一章名為「燃燈議破十絕陣」,十絕陣正是他主持破的。燃燈道人的原型為佛教之燃燈古佛,是縱三世佛之過去佛、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被稱為萬佛之祖,地位極尊。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殷郊是紂王之子,有斬妖之勇,曾在摘星樓上誅妖狐妲己。收付溫良、馬善,還在陣前生擒黃飛虎、黃天化,打傷哪吒,雖然有悖誓言,但其敢於妖、神對峙令人敬畏,故繪有其形以震懾妖魔。

【鍾馗】

傳說唐明皇李隆基到驪山講武,回宮後瘧疾發作,病了一個月。一天晚上忽然夢到一大一小兩個鬼在打鬥,最後大鬼捉住小鬼,把其吞掉。明皇問那大鬼是何人?大鬼說自己叫鍾馗(音葵),願為陛下除天下妖孽。夢醒後,明皇的瘧疾頓時痊癒,便命畫家吳道子將夢中所見到的鐘馗畫影成像,懸在宮中。後來民間也競相效仿,從此鍾馗就成為民間捉鬼驅邪之神。

【財神】

財神的來歷頗為難考,因所祭祀的神明因地、因時不同,所供奉的財神亦不同。一般認為「正財神」為趙公明,「文財神」為比干、范蠡,「武財神」為關羽,但是人們最熟知,供奉最多的還是「正財神」趙公明以及「武財神」關公。

「正財神」趙公明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有功,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他們的職責都與財有關,所以民間百姓奉趙公明為財神。

「武財神」關公可為是影響力最大,信奉地域最廣的財神了。關帝廟遍布全球各地,世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在全球的華化群族中,都信奉關公財神,東南亞,港、澳、台地區幾乎所有的公司、商鋪、家庭、官方都敬拜武財神關公。

俗話說:「人間福祿壽喜財,天上五吉駕凡塵。」五星神的形象每個都和藹慈祥,所以使人覺得可親可近,民間百姓都親昵地稱他們「五星老兒」或者專稱「福祿壽」為「三星老兒」。除了門神,「福祿壽喜財」也是年畫中常見的神仙題材。 「五福」、「九如」、「三星高照」等說法,飽含了富足、長壽、尊貴、安樂、多子孫等寓意,表達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全部想法和願望。

福星原為歲星,為福祿壽喜財眾星之首,民間觀念中,福星是掌管世人幸福、希望的神明。《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漢之時,官方有專門建造廟宇供奉福神。對於福星的另一個說法,是出自《新唐書》,唐朝時期,陽城任道州刺史後,冒死上書給當朝皇帝,拒絕上貢太監,為當地百姓免除了災禍。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大詩人白居易寫進《道州民》詩中。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也稱賜福天官,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史記·天官書》中所載,北斗七星正前方這六顆星統稱文昌宮,裡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祿的祿星。進入隋唐時期以後,科舉制度的興起讓祿星開始走紅。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

壽星即「老人星」,亦稱「南極老人」,由古代星宿崇拜之南極老人和壽星演變而來。《史記·天官書》曾記載,秦朝之時,在首都咸陽就有壽星祠。宋、元時代,壽星已成為高壽者的代稱,「老壽星」「壽星」「壽星老兒」等稱呼,既充滿對高壽者的敬意,同時也寄寓著人們對長壽者的祝願。

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個虔誠女子,修道成仙時,北斗星君詢問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誤以為她祈要鬍鬚,就賜了她長須,因為她笑時呈喜像而封為喜神,因長須,不再讓凡人看到她的形象,從此喜神專司喜慶,卻不顯神形。後世人也有將祖先畫像或商紂王視為喜神進行奉祀。對喜神的敬奉在各種禮俗活動中均很常見,尤其在婚禮中。

中國傳統神仙體系里,最常見、最有趣的要數「灶王爺」啦。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習俗,糖瓜,用糯米做成,既甜又有粘性,灶王吃了嘴可變甜抑或被粘住,目的是讓灶王嘴甜說好話或不致說壞話。

灶王爺也叫「灶君」、「灶王」、「司命真君」、「灶神」。灶神的職責是「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在一年裡,灶神會隨時記錄一家人的言行,每年臘月二十三上天彙報,為玉皇懲惡揚善提供依據。臘月二十三燒灶王畫像祭灶之後,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要把灶神接回來。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灶神像就可以了。

在小小畫幅的方寸之間,年畫飽含了一種寓意,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深入人心的「神明」,這「神明」,不是迷信中的鬼神,也不是西方人的宗教、神話之神,而是中國人對自然、對生命的信仰,以及對道德與倫理的敬畏之心。當下,我們寧可選擇相信聖誕老人帶給我們的幻想,為何不重拾我們對根土文化中那奇妙的記憶?再次審視傳統文化的遺產,找回屬於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精神信仰。


推薦閱讀:

設密碼搞得這麼反人類,想用機關槍突突設計師 #035
文案不懂設計,設計不懂文案
關於一個音樂生產項目的思考總結
神保町散步
聊一聊設計師面試的潛規則

TAG:設計 | 文化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