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騙」父當宿管,男子無蘋果燒家園,父子溝通遭遇中國式癥結
在浙江大學,一個叫做熊興鵬的2012級浙大的博士生今天火爆網路,原因就是他在3年前將父親從湖北老家「騙」到浙大當了一名宿管;如今爺倆每天午餐和晚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與他們爺倆相反,今天網上還有一個消息,說是在安徽蚌埠一名男子因為父親沒有讓他騎電瓶車,也沒有給他買蘋果手機(iPhone),就一怒之下燒了自己家,結果被刑拘,估計等待他的一定是牢獄之災吧。
把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疊放在一起,我們能看得出父子間的家庭矛盾,以及父親和兒子在處理家庭矛盾是的尷尬和無奈。早些年,大家都知道有一首日本歌曲,名字叫做《北國之春》,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家兄酷似老父親,一對沉默寡言人 可曾閑來愁沽酒,偶爾相對飲幾杯 。」大約都是東方人的原因吧,在日本和中國大多數的父子之間關係並不那麼「融洽」,我所說的「融洽」不是關係不好,而是交流起來總是感覺不那麼順暢,或者說很多感情都是深埋在心裡,寧可做出來,也不大願意說出來。
安徽蚌埠的這個小夥子我相信一定不是一個壞人,他與父親的交流也一定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礙,我們先不受他買蘋果是不是出門裝臉面的事情,只說他與父親的交流,一定非常不順暢,看圖片他們家住在高層的單元房裡,家庭條件也絕不是買不起蘋果手機,但是父親沒有給他買,他只是「記恨」在心裡,並沒有與父親實現有效的溝通。而他的父親也沒有從他的表現中看出極大的不滿,這種父子溝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很多中國家庭都遭遇過,是中國式家庭父子關係「不好」的癥結。
浙江大學那個博士生能夠把父親成功「騙到」學校當宿管,可以陪自己度過美好的校園生活,而在6年前,他父親的一句「上吧」,實際上也是實現了父子溝通中「心心相印」的一面。兒子深刻地理解了父親的希望,父親「被騙」當宿管也一定是深深理解了兒子的心情。他們父子如今能夠把「每天一起吃午晚餐」看成「最幸福」的事情,說到底還是這對父子實現了有效的溝通。他們的溝通也許不是像西方很多父子那樣通過語言,但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加上彼此間信任的行動,順利實現了父子的溝通。這才是中國式父子溝通的可貴之處。
有人說東方人實誠,不喜歡花里胡哨的說話,把想說的話都體現在行動中,造成很大的溝通困難,這是缺點;安徽蚌埠那對父子就是明顯的例證。但是這種缺點只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我感覺倒是省時省力的優點,關鍵是雙方取得信任,這就像戰場上里互相打掩護的戰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的家庭關係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根基就是信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