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疾病的「魔爪」正在伸向卒中、冠心病、高血壓!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牙齦疾病越嚴重,發生中風的風險越高,尤其是心源性、血栓性卒中,而定期的牙科護理能夠降低這一風險。
前段時間,一個新詞「佛系」在網路上突然走紅。
所謂「佛系」,即一種「怎樣都可以」的隨緣心態。相信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看牙很「佛系」的叔叔阿姨:牙蛀就蛀了吧,反正早晚要補;松就鬆了吧,反正能吃就行。
但國家重點學科、全軍心血管中心研究所長海醫院心血管科徐志雲主任有話說了,口腔問題絕非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牙好,血管就好
2017年3月,美國加州大學學者對6700位受試者隨訪1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顯示,牙齦疾病越嚴重,中風風險越高。
研究顯示,即使校正了年齡、種族和其他中風危險因素,有牙齦疾病的人中風風險還是高。輕中重度牙齦疾病分別可增加1.9倍、2.1倍和2.2倍的中風風險。
這項研究中約有300人在隨訪期間發生中風。研究顯示,牙齦疾病和卒中
與兩種類型的血栓形成強相關:其中,有47%的人是由於腦部血栓栓塞所致;26%的中風,是由於心源性血栓所致。
「以前我上學的時候,老師說中風是60歲以上的老人得的病。現在不一樣了,三四十歲的越來越多。」上海長海醫院心血管科徐志雲主任說,現在該院收治的中風病人里,約有1/3是中年人。
在最新一期《卒中》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也顯示:牙齦疾病越嚴重,發生中風的風險越高,尤其是心源性、血栓性卒中,而定期的牙科護理能夠降低這一風險。
研究者解釋,一般認為炎症反應是牙周病和缺血性卒中的共同發生基礎,PPC-C者的牙周破壞雖處在早期,炎症卻較為嚴重,相對應地,其發生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牙齦炎症N宗罪
常言「心腦不分家」,由於兩者有著類似的生理基礎,談卒中就不免要提到冠心病。
目前已有不少關於牙周病與冠心病相關性的論述,我們不妨通過圖片來了解一下大體的過程:
牙周炎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一方面,牙菌斑生物膜所致的牙齦炎症,誘發局灶及全身性的細胞因子反應;促炎細胞因子引起急性期應答,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髮展。
另一方面,細菌經由牙齦直接遷移入血,產生菌血症,成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另一「推手」。
致炎因子到底有什麼神通,能夠讓血管壁「毀於蟻穴」?
有學者進一步揭示了其中的機制:原來,致炎因子藉助炎症損傷、分子模擬、表位擴展、氧化應激等手段「花式」誘發血管的急性炎症。炎症發生後,如果自穩能力較強,則炎症可期消退;但若修復功能不足,急性炎症就會轉為慢性,引發內膜巨噬細胞聚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泡沫細胞形成,長此以往,將導致斑塊的形成甚至破裂。
牙周炎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可能機制
那麼,細菌又是如何通過牙齦這道「保護牆」的呢?
實際上,健康的牙齦組織能夠與牙齒表面緊密結合,形成「天然屏障」,致病菌無法通過;但發生炎症時,這種結合變得鬆散;同時,在牙齦表面可出現暴露的潰瘍面,加上吞噬細胞等的介導作用,致病菌得以通行無阻,直接侵犯袋壁上皮進入循環,進而到達作用位點。
作為不折不扣的「壞分子」,牙周病對心血管的影響可不止於此。
有學者回顧文獻發現,除了冠心病和卒中,牙周病的「魔爪」還伸向了高血壓和周圍動脈疾病。
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結果顯示,牙周出血量和相關血清標記物水平與收縮壓升高或高血壓發生率顯著相關:在45~65歲區段,牙齦出血量每增加10%,平均收縮壓升高0.5 mmHg,診斷為高血壓幾率增加10%。
就外周動脈疾病而言,美國學者Mendez認為牙周病是其重要且獨立的危險因子;日本學者Chen則在52%的病灶標本中發現了牙周致病菌。
追蹤口腔致病菌
前面提到,有研究者通過比對齦下和斑塊處的菌種,明確了牙周致病菌與心血管病變之間的聯繫。因而有這樣一種聲音,即通過監測口腔菌群、追蹤其活動的「蛛絲馬跡」,來判定全身疾病的狀態,包括發生、發展及預後。
這一思路源於一系列從屬於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的研究。
眾所周知,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著眼於人類自身細胞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也稱為「第一基因組」;而HMP則針對「第二基因組」,也就是個體所攜帶微生物的所有遺傳信息,重點研究口腔、鼻腔、陰道、腸道、皮膚五大部位。
專家基於已有的HMP研究,列舉了幾類典型疾病的病灶區檢出菌:
這些細菌都是口腔內環境中的「老面孔」了——牙周病、齲病、牙髓根尖周病少不了它們從中作祟,許多不安分的致病菌,還不遠萬里,參與了某些系統疾病的病程。據此可以考慮將它們作為預警標誌:通過追蹤口腔致病菌,達到監測系統疾病的目的。對於尚無臨床表現者而言,這或許是比傳統指標更為敏感的手段。
別讓小牙壞大事 !
在我國,牙周炎的患病率還要更高,相當一部分患者仍被口腔保健的誤區所困擾(比如最大的誤區:洗牙會損傷牙齒、加大牙縫)。對於患者來說,一旦發現牙齦出血、牙齒鬆動,就應及時就診,這並非所謂「上火」,而是牙周病的表現。此外,臨床工作者也要擔負起宣傳教育的責任,叮囑口腔衛生不佳的患者定期隨訪,別讓小問題壞了大健康。對於預防牙周疾病,乃至及早發現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現,口腔保健都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從長遠來看,規律的牙科護理能夠有效減輕全身健康的負擔。
附:《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要點:
1.每天至少要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還要記住飯後漱口。
2.做到每人牙刷口杯不混用;個人可根據自己所需選用牙膏和牙刷,提倡使用含氟牙膏預防齲病。
3.提倡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牙刷一般每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如果刷毛髮生彎曲或倒伏,需立即更換。
4.提倡選擇牙線或牙間刷輔助清潔牙間隙。可適當使用漱口水和口香糖。
5.盡量減少吃糖次數,少喝碳酸飲料;晚上睡前刷牙後不能再吃東西。
6.吸煙可使罹患牙周病風險增高5倍;孕婦吸煙或被動吸煙,還可引起胎兒口腔頜面部畸形。
7.提倡每年洗牙一次。洗牙過程可能會輕微出血或短暫牙齒敏感,但一般不會傷及牙齦和牙齒,更不會造成牙縫稀疏和牙齒鬆動。
8.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如果口腔出現不適、疼痛、牙齦出血、異味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9.及時修復缺失牙齒。
10.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口腔保健和治療,以防發生交叉感染等。
推薦閱讀:
※你真的了解嗎?Lp-PLA2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關係
※冠心病患者在冬天需要注意什麼?
※心臟支架手術後一定會發生再狹窄嗎?
※我為什麼要推廣Omega-3和高純度魚油?(1)
TAG: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