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OX對話橄欖山葉雄進
你好,這裡是BIMBOX。
BIM千人千語這個系列的節目,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投稿,我們自己也走訪了很多的軟體商或者BIM的實施者。
今天我們繼續在橄欖山公司,和創始人葉雄進老師進行一次關於BIM行業現狀和未來的對話,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參考。
下文B代表BIMBOX,Y代表葉老師。
B:能聊一聊您第一開始接觸BIM的情況嗎?
Y:剛進入這行業的時候,我以為是要去做AutoCAD上的開發和技術服務,去了以後Autodesk給我安排的工作是Revit。
2006年那個時候,在國內基本上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我當時拿到這個軟體的時候覺得很興奮,只要一個地方改了其他地方都跟著動了,全三維還是非常新鮮的。
但是那時候真是看不到未來,那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後來我就開始寫微博啊,錄視頻啊,做一些分享,慢慢就進入這個圈子了。
B:最早學二次開發的人一般大家都會說,你去看葉老師的博客去,到現在其實二次開發的人還在讀這個博客。
Y:後來,冥冥之中我心裡有這麼一個創業的想法。另外一個出來的原因是基於我的信仰。我是基督徒,基督信仰奠定了我的思想跟思考方式。
後來我希望自己的行為不僅是在教會,也逐漸開始希望對社會產生促進作用。
在當時,這是我很有動力去想做的事情,就出來創業了。直到現在,我們採用非常誠實的方式對待合作夥伴,用這樣的一個理念經營公司。
B:您在國內有一點特別著名,就是分享的精神。
不像很多人說,我要把好東西藏起來,有人說您把看家的本事全都免費的給大家公開出來了。
Y:我覺得使人受益這是我很想做的事情,寫文章可以使很多人得到益處,我錄視頻我也免費都撒出去了,做點好事是很愉悅的。
而且從長期來講,對公司也是有正向回報的。看似把東西分享出去,但是後來大家給我的回報是對我的信任,更加的無價。
B:作為企業來講,這個信任幾乎是唯一一項花錢買不來的資源。
Y:我們幾乎沒有市場人員,這樣的一個行為,帶給我們回報超過我們的想像。
B:其實這點也是能給現在的年輕人一些啟發,就是分享之後從長期來講,得到的可能比你分享出去的更多。
橄欖山的培訓一直很有名,這些年大概培養了多少這樣方面的人才出去?
Y:面授的有四五百人吧。
B:那培訓的這這些人有沒有,留在橄欖山工作的?
Y:橄欖山的員工基本都是參加過我們培訓的,只有經過這班以後,才覺得相應基礎的東西,需要掌握的技巧他都具備了,然後就直接可以到我們那工作。
B:橄欖山招人有什麼標準嗎?
Y:第一個就是喜歡編程序,另外一個就是對編程有基本的知識,當然基礎要求不用太高,計算機語言考試得到80分以上,就說明你有這方面潛能,我們願意來培養大家。
B:您回看BIM這時十幾年您覺得有哪些變化?
Y:第一是知名度是越來越大,理念上大家越來越能認可。
第二個它的應用的範圍也不斷的在擴大,在一些重大項目上,比如上海中心、中國尊、機場項目,在很多應用點上越來越全方位的使用BIM技術。
B:在很多的公司企業或者是一些項目上面,他高層的想法和底層的執行者有一些割裂,甚至會有一些矛盾,對那您對這個事怎麼看?
Y:這件事情在設計院是比較明顯。
設計院領導說我們想正向設計,這多好,模型建完就出圖。但底下的細節執行的層面,跟他想像的不一樣。
Revit在運行特別大的模型時,它的更新和繪製會比較慢,對工作的細緻程度要求也更高。
設計師第一個感覺就是我的活多了,以前多簡單啊,現在我要把那麼多細節都給他弄起來,耗了大量的時間,但掙的錢沒增加,他覺得不值當。
所以很多設計院最後搞不下去,不是領導不願意改,是設計師層面,他們說我不幹了,你把我調到其他部門去吧。
B:2017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焦慮」,建築行業里的人焦慮,不在行業里的人也焦慮,做開發的人焦慮,做項目的人也焦慮。有一群最焦慮的就是翻模的人,他可能在一些公司的專設的BIM部門,或者是一些諮詢公司。其實他們非常焦慮的就是自己的未來到底是在什麼地方?
Y:我能理解這部分人,確實很焦慮。
我認為工具的出現,能解決一些效率問題,如果把重複勞動的時間縮短,你就可以學習,建築設計啊,機電設計啊,參數計算啊等等。你把你會的東西加快速度,騰出時間來去做其他的事情。
就是說搞翻模的人千萬不要天天搞翻模,那真的是完了,你要預備你下一步做什麼事情,你要從知識上去儲備。
待在原地焦慮不如去行動去學習,你在任何的年紀任何的年代,把時間和金錢花在學習上都是不吃虧的。
B:剛才說的是個人,對於翻模,在企業層面有點問題想請教您。
有的單位比如說施工企業,翻模人員給你交付一個模型就到此為止,沒有下一步的工作了,那花錢買了這個模型的人下一步也不知道該幹嘛了,到下一個項目我可能就覺得,我花幾十萬塊錢買了一個U盤,不值得,就走不下去了。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Y:目前來講,在一些基礎項目應用中起碼實現了管線綜合,實現了空間的規劃,這個價值已經體現一部分了,但是還可以做更多。
現在有個模型在那放著,我們可以做的也有很多的內容,比如做運維,做輕量化的應用,放在雲端做協同,做信息的記錄,等等。另外BIM加上GIS的發展,也會有很多的商機。
人有70%的時間待是在建築物裡面的,建築物你不能只關心它的建造過程,還有人們後期在裡面的生活,比如物體的擺放,比如有的人租房子,租辦公室,提前能不能不去挨家挨戶的轉,先在雲端看看你的空間和裝飾,這都是它的使用用途。
還有就是,我覺得BIM在給人類的生活生存空間帶來另一個呈現方式。比如華為,把他的所有機房機櫃,用BIM模型做出來,然後他們遠程的去看,把一些數據也附在模型上面,直接用肉眼可以看這個裡面,哪個是好的哪個是壞的,不用到一堆數據裡面去找信息。
B:就是說模型代替excel的表格,作為一個新的信息的載體。
Y:對,一個新的展現方式。
B:以您的判斷,翻模這個市場、這個工種,應該還會存在多久?
Y:我還是很樂觀的看翻模這件事情。
因為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已經進入存量時代,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要翻新,翻新就會需要重新建模。一般這些建築15年至少要翻新一次,早期這些圖紙都交到建委那裡備案的,可以拿出來這些電子圖,把模型建出來,再做整改,做裝修。
建造就是一次性的,裝修它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所以翻模這件事情我覺得它還是會有一定的市場,尤其是從運維的角度。
B:其實在這些市場,翻模和正向設計,就不是對立的關係,房子已經在那了,他就沒法用正向設計再去翻新了。
Y:對,所以我覺得這塊市場還是比較樂觀,它還是會在一段時期內有生存空間。
B:剛才說到焦慮,還有一群人就是造價師,BIM來了是不是造價師的飯碗就沒有了?
Y:我覺得造價師的飯碗仍然會存在,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工具或者一個平台,人數可能會稍微少那麼一點,但不會消失。
造價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設計師他們是不關注的,這部分內容需要懂造價的人去管理。
就是一直說一模多用這個事其實也還是存在於理論里的,設計師做完了東西,造價師拿過來直接一鍵算量,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每一個環節還是需要人去做具體的工作。
B:對於一些企業的BIM小組,創業的公司,您覺得現在像Revit二次開發這個方向去投入精力和金錢,您覺得機會還多嗎?
Y:如果有些企業願意自己做的話,我覺得基礎設施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去做這件事情,比如水利啊,電力啊,鐵路啊,地鐵啊,機場啊,都有不一樣的地方,可以針對不同的行業去走不同的路。
但是普通工民建行業現在啟動的廠家比較多,而且都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已經開始在淘汰了。這塊市場可能生存起來不那麼容易,除非你有相當厲害的技術,一下子突破了什麼重大的技術,但概率很小。
B:現在大家聊模型聊得比較多,這塊也相對來說成熟一些了,但是信息,也就是Information這,大家聊得不太多,也不是很深,您對目前和未來BIM中的Information的應用有什麼看法?
Y:我前兩天看了你們的一篇文章叫《人家手裡的是BIM,你手裡的是BM》,我覺得說的很好。
現在國內一些項目因為涉及到很多敏感的地方,導致信息難以流通,為什麼?
比如設計單位,他不想把模型放出去,因為模型涉及到很多核心的東西在裡面。比如地鐵,還有一些PC設計,我不想把模型給你,我一給你,你一下學會了,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導致了我們的信息割裂,傳不下去,
那為什麼美國用的還比較好呢?美國人做總承包比較多,設計和施工基本上是一個利益體,不像國內各種單位分的比較開。
我覺得現在黃強院長,他在推動一個工作叫P-BIM。說的是,你不要把模型給我,你只要把信息拿出來,數據傳一傳就行了,這也許是一個解決的方向。
另外我相信就是隨著新一代的人,不斷加入到這個生產力大軍當中,這個問題會慢慢會提高,他們會越來越習慣雲端的工作方式,信息共享的工作方式,他們是新方式的原住民。
B:這兩年除了BIM,裝配式也特別火,這兩個技術的結合您怎麼看待?
Y:我非常看好這兩個技術結合的探索,為什麼裝配式用在BIM裡面很合適?是因為BIM非常好的解決了裝配式裡面尺寸確定的問題,節點搭接的問題,在生產過程當中實現數字化監控。
裝配式的設計單元很小,它從模型體量上講很容易實現,避開Revit慢這個問題,又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解決實體建造的問題,這是未來是一個很好的發展發展方向。
B:BIM過去十幾年了,如果再往後展望十幾年,假設BIM這個事能成,它應該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Y:我覺得那個時候啊,應該是真是叫信息能夠無縫的流通,解決現在這個信息割裂的問題,人們能設計出更好的房子,整個產業鏈的生產效率提高,管理更加規範,我覺得這是未來一個方向。
B:那您覺得BIM有沒有可能會消亡?
Y:我覺得BIM發展它絕對不會消亡,這個行業裡面,近五年之內,我們能達到什麼程度,我們只能討論這個問題。
因為它是一種新的技術,它能解決以前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BIM這個事其實已經在不可逆的往前走了。
今天跟葉老師聊得非常多,希望葉老師對行業的態度和觀點,能帶給你一些思考。
這一期咱們就聊到這,有態度有深度,BIMBOX,咱們下次再見。
推薦閱讀:
※翻模是體力工作還是知識工作?
※有哪些適合用來學習 BIM 的書籍?
※裝BIM(十六)
※BIM千人千語 | 從20年政策走向,窺探BIM未來
※人家手裡的是BIM,你手裡的是BM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