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蛙啟示錄

微弱的屏幕光亮下,打開熟悉的界面,

空蕩蕩的小家裡,不見那個平常都不和我說話的小蛙。

嘆了口氣,

「唉,這小蛙,去旅行都不帶和你媽說一聲的」

「嗯,門口的三葉草又長出來了,快去收一波」

「給蛙買點吃的吧,出門在外,得吃飽點」

把蛙的行囊裝滿之後,感覺心裡踏實了許多。

「希望明天可以收到小蛙的明信片...」

......

這些內心戲十足的自我對話,就是養蛙人的日常。

而小蛙們的日常,基本上就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蛙媽們」基本沒辦法決定青蛙去哪裡旅行、多久回來、要不要寄照片,於是一堆操心的「老母親」在發尋蛙啟示,唯一能做的就是幫蛙打包行囊。

這個寒冬里,這隻萌萌的小蛙讓「蛙媽們」過了一把「做父母」的癮,滿腔熱情:

想要蛙活得好;

想要蛙「不輸在起跑線上」,有精良旅行裝備;

在蛙出門浪的時候心中又充滿挂念、期待收到照片.......

與之形成大反差的是,平日里,我們冷淡的「佛系生活」:

能宅在家裡就不出去;

還沒浪夠不想早早生娃;

打開手機通訊錄,從上翻到下,發現幾乎都是朋友圈裡的「點贊之交」

「人情味」這種熱騰騰的窩心感,離我們似乎越來越遠...

可這隻神奇的小蛙,究竟有什麼魔力,讓我們只要看著它大口大口吃飯、安安靜靜地看書,就會心生一種踏實的「窩心」呢?

01

「無論如何,我的蛙都會回家。」

我和蛙之間,是充滿安全感的依戀關係

在中國這個重視「關係」 的國度,旅行青蛙和同類的養成類遊戲,滿足了人們對於關係的需求。

人是社會的動物,活著就需要關係,但生而在世誰沒被關係傷害過呢?

我們對關係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在現實生活中開啟一段關係通常會伴隨著各種擔心:

他會不會不喜歡我?

是不是厭倦了?

他在不高興?

最近好像比較疏離?

在這些擔心中,我們焦慮、會迴避,會不自覺透過滿足對方的期待,「討好」對方,來填滿自己被不安佔據的心。

我們患得患失,逐漸沒有「安全感」。

但跟青蛙的關係,充滿安全感:無論如何,我的蛙都會回家。

蛙不在家?沒事,做點自己的事吧!

過幾天他就會回來的,說不定還會帶來一些伴手禮和明信片。

當蛙回到家的時候,它不會說太多的話。即便我們在它身上寄託了「情感期待」,偶爾對它發個牢騷。小蛙也不會齜牙咧嘴的鬧脾氣,或是說些傷心的話。它只會...

沉迷學習:

沉迷做木工:

或是心無旁騖的大口吃飯:

我們不用擔心被傷害、不用擔心失去、不用擔心自己不符合對方的期待,這段關係讓人感到穩定又踏實,蛙成了生活中少數「安全型依戀」的對象。

02

「談戀愛不如養娃,養娃不如養蛙」

活在當下-沒有負擔的未來

「談個戀愛,心好累。」

越來越多的單身狗們,發出了哀嚎。

戀愛的程序,像一套固定的代碼,封鎖住了單身狗們對愛的「渴求」。

從第一次單獨出去吃飯,在心裡就已經腦補了一場「8點檔情感大戲」。

從兩個人的交往、結婚到雙方家人、三觀...等,發現哪個環節不太合適,根本懶得多花時間經營一段沒有未來的關係,付出與投入不成比例,心裡的這把「戀愛算盤」就已經把對方甩出「視線之外」。

內心回蕩的聲音一直在提醒自己:跟這個人在一起可預見的未來會比較快樂嗎?必須找個對象結婚到底是在滿足誰的期待?不如養蛙。

而那些被「催孕」的大齡青年,一聽到小孩就心驚。

先不提養孩子得花多少錢、生活品質立刻下降,光想想自己都快30歲了都還需要受家裡照拂,生了孩子豈不是要開始往未來30年操心?不如養蛙。

旅行青蛙給我們提供了一段只需要「重視當下」的關係,這和冥想的理念不謀而合,只需要關注當下的呼吸,不帶任何評價。

在和小蛙相處的日子裡,我們不用擔心未來,專註於當下,焦慮自然也減少了。人們不需要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麻煩卻步,也不需要為了長遠規劃而放棄現在的快樂,我們身上的包袱似乎又輕了一些。

03

「我不會過多干涉你出去旅遊,

只要你知道,我心裡有你就好。」

清晰的界限感

華人世界的人際網路普遍缺乏界限感,父母對你跟誰在一起「又」去旅遊的意見沒少過;你的上司同事老是要求你做些不屬於你份內的事;你的大姑二舅表姨媽三不五時對你的工作指手畫腳,你能開口說「不」嗎?

在旅行青蛙的世界中,界限感被清晰的設置。

跟常見的養成遊戲不同,玩家能做的事太有限了,除了採收幸運草、為蛙打包行囊,蛙想出門旅遊、想宅在家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蛙像是個有自我意識的個體,我們不能控制他。

蛙不干涉你、你不干涉蛙,不會過分的介入對方生活,在完全零對話的關係中,時不時捎來照片、帶回的伴手禮、有事沒事回家坐坐,我們知道這是重視,你心裡有蛙、蛙心裡也有你。

界限,不是要讓我們與人切開關係、保持警戒距離,而是為了創造連結。旅行青蛙透過遊戲設置划下清晰的界限,這樣的關係讓我們感到舒服、自在。

04

「我是養蛙能手,卻是社交菜鳥」

虛擬關係供養我們的,是矯正性人際經驗

「我能給我的蛙買最好的出行裝備,讓它出門開心,回家舒服。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和身邊人的關係卻草木皆兵。」

這是很多「蛙媽們」的內心獨白,我不禁回想:

遊戲可以代練,可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技能可以代練嗎?

虛擬關係能替代現實社交嗎?

可是遊戲中的關係是虛擬的,虛擬關係不能替代現實人際交往,從最基本的眼神交流、姿勢動作,到親密關係中的肢體接觸,都是不可替代的真實。

只是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工作家庭人際已經快把我們壓垮,如果可以不用付出太多時間心力,卻能擁有一段穩定、有安全感的關係,界限清晰健康,何樂而不為?

在旅行青蛙中,玩家與蛙的關係可以視為一種「矯正性人際經驗」,我們與蛙建立了安全健康的連結、學會在關係中自在獨立,在遊戲設置下用一種有界限的方式相處。

可能在過去的關係中從來沒有過這樣好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否移植到現實生活中呢?

遊戲中的虛擬關係無法替代現實社交,但可以作為一種額外的情感支持,像補充維生素一樣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增添一些營養成分,簡單方便又有效。

更重要的是遊戲可以做一面鏡子,投射出我們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如果你沉浸在與蛙的互動,是否意味著某些現實關係中缺乏的東西可以從蛙身上滿足?

在和小蛙的互動中,體驗安全又有界限感的互動,重新搭建回到現實世界的橋樑,認清:唯有清楚表達需求、設置界限,才能擁有健康的關係。

寫完這篇文章,我去小屋裡看了看我的「小如」,它正在大口大口吃飯呢。吃得很香,與世無爭的樣子。

看得我也餓了。出門買了一些新鮮的菜,煮了一段熱騰騰的飯菜給自己,胃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壹心理創作者:盧美妏

世界和我愛著你?

更多請點擊微信往期文章:養蛙啟示錄


推薦閱讀:

你不會是個例外,Ta也不會悔改|愛情斯德哥爾摩
如何有勇氣?
男生在戀愛極其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世界上有比戰爭更殘酷的事嗎?
如何提高膽量?膽子太小,晚上不敢自己一個人在家,上廁所也害怕,恐怖片光是聽聲音就嚇得不行了。?

TAG:心理 | 全球蛙 | 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