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FinTech生存環境:人多,錢貴,監管友好
今年2月伊始,市場上傳來京東金融的「印尼版白條」內測成功的消息,這被認為是京東消費金融業務在東南亞的首秀。
去年4月,螞蟻金服也與印尼傳媒巨頭Emtek集團(Elang Mahkota Teknologi)成立合資公司,並於同年12月取得了電子貨幣業務執照,計劃在2018年推出電子支付服務。
去年也有很多現金貸公司組團去印尼考察當地市場情況,更是有國內老牌的P2P公司直接建立了印尼事業部。
本文試圖解釋的是:為何無論是金融科技巨頭,還是想賺快錢的現金貸公司,都同時瞄準了東南亞這一群島國家。
印尼的FinTech行業主要是兩塊業務比較活躍:支付(花錢)和借貸。
先說支付。
來看看在印尼花錢有多不方便。目前15歲以上的印尼人有64%的人群沒收到銀行服務,信用卡滲透率不及5%,遠低於中國水平。
印尼的支付市場還遠沒有形成像中國這樣幾家支付巨頭的多足鼎立支付格局。印尼的支付主要分為三個派系,銀行系(Banks),電子錢包系(eWallets),運營商系(Teleco operators)——總得來說,都不怎麼好用。
- 銀行系。印尼的當地銀行很少會給用戶發16位卡號的全球標準借記卡。即便16位卡號的標準借記卡發布了,用戶也要通過繁瑣的操作才能使卡有在線支付的功能。用戶在支付時還需要使用一個外部密碼器進行二次校驗,體驗極差。
畢馬威201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尼(下圖中紅色環形)在信用卡、借記卡和網路銀行的的使用率,相比東亞和OECD高收入國家,相差了一大截。
- 運營商系(Teleco operators)。運營商支付基本通過實現充值來實現,就有點像香港的八達通。雖然這種方式不用再幾個頁面中來回跳轉,用戶體現燒好,但這種支付方式一般只能用作支付虛擬商品。而且每家運營商都在建立的自己的eWallet,培養自己生態圈的用戶。所以目前沒有壓倒性跨平台的運營商類支付方式。
- 電子錢包(eWallets)的使用體驗總體來說也一般,一來,如上文所提,目前印尼各大運營商平台都「各自為政」,目前印尼沒有跨平台的電子錢包或支付渠道;二來,用戶在消費之前必須往賬號里充值。
這點或許也是為什麼京東的「印尼版白條」可以施展拳腳的地方。
再來說借錢。
借貸市場雪梨醬會分析得比較細,結合印尼的地理特徵和宏觀經濟構成,分析傳統借貸和網路借貸在印尼是一樁什麼樣的生意,以及還有哪些待解決的問題。
2014年8月,Financial Times對印尼的借貸市場有過一篇報道,開篇是這麼說的:
現在全世界人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在網上辦理各種金融業務,各銀行也是爭相推出了手機APP(Mobile Banking)。但是,在印尼,「mobile」 有著不同的含義:它表示把信審人員,銀行出納和保安「裝進」一個小貨車或小船,再把他們送到偏遠的地方 ……
來張圖體驗一下:
印尼這一金融業務開展方式看起來著實有些原始,其背後原因要從印尼的地理特徵說起。印尼由一萬多個群島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島嶼分散的國土特徵為金融機構開展借貸業務帶了來兩個障礙:
- 獲客。分散的地理結構使得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極高。有能力在較偏遠地方布點的基本都是大型國有銀行。上述FT報道中提到的BRI(Bank Rakyat Indonesia)就是印尼當地最大的銀行,政府持股佔比近六成。
- 主要核心地區的運營和人員成本也很高,這進一步使得提供借貸服務的成本增加。
上述兩個障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印尼主要的金融活動高度集中在幾個中心地區島嶼。據諮詢公司Oxford Business Group披露的數據,截止2016年年末,印尼有74%的貸款來自該國的政治、經濟中心Java,貸款量第二高地區是緊鄰Java的Sumatra(12%)。
在印尼,借貸利潤有多厚?
雖說困難重重,但借貸在印尼確實是門好生意:印尼是亞洲地區凈利息收益率(Net Interest Margin,NIM)最高的國家之一。凈利息收益率是利息凈收入與總生息資產平均餘額的比率,數字愈高,表示金融機構獲利能力愈高。
最新數據顯示,印尼(Indo)的NIM高達5.6%,而中國的這個數字僅為2%。2017年後半年,曾有媒體報道稱,國內多家現金貸公司前往印度調研,你我貸、拍拍貸也專門成立了印尼投研部,可能看中的就是這樣的高效益。
這是適合FinTech公司生存的市場環境:實體門店進入市場門檻高,市場參與者少,貸款利率居高不下,外加傳統銀行申請貸款流程繁瑣。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印尼政府鼓勵FinTech行業發展,也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兒。
印尼是農業大國,農業對GDP的貢獻率約為14%,國家三成左右的土地被用於農作,四成國民的就業與農業有關,但在偏遠地區的農民要取得基本的金融服務是十分困難的。
印尼FinTech的主要監管機構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Otoritas Jasa Keuangan,下簡稱OJK)副主席Nurhaida就曾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態,印尼對FinTech的態度是「規範並鼓勵」。OJK 希望P2P 能為印尼的四千萬農民提供更好的貸款服務。
印尼 FinTech監管環境友好的另一個註腳是:2016年12月,OJK剛發布網貸監管規定,明確P2P平台不能用自有資金參與借貸業務,但在兩個月之後就表示,正在籌備相關條例,或將允許Fintech公司直接借錢給客戶,也就是為業內常說的on-balance-sheet model開綠燈放行,這在世界範圍內看,都是比較罕見的。
數據顯示,2016年印尼的可替代金融市場出現井噴式增長。可替代金融市場是相對於傳統金融服務市場而言的概念,指的就是基於FinTech的新金融業態。
繞不開的信用評估
整個線上借貸市場要持續健康發展,最重要的一關可能還貸款者的信用評估。
類似中國的人行徵信系統,印尼也有一個類似的信用信息系統,叫做SID(將會更名為SLIK,Sistem Layanan Infomasi Keuangan),其中包含了從銀行借款者的信用資料 。
歷史上,只有銀行有權查看SID數據,也就是說印尼大量的小額貸款是在歷史信用信息極其有限或壓根沒有的情況下作出的。
SID原先是屬印尼央行主管的,但現在已交至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運行。
市場在期待,這樣或許未來FinTech企業將有可能接觸到這些金融數據。
以上。
*本文大部分內容來自於雪梨醬的一篇職務作品,首發於:品鈦研究院:研究 | 京東螞蟻忙搶灘,一文讀懂印尼FinTech為何欣欣向榮?,本文在其基礎上作了些許擴充。
(學習,交流,請聯繫雪梨醬本醬:zhangxian494011)
---------------------------------
參考資料:
Fintech and Islamic segment stimulate Indonesian finance sector, Oxford Business Group;
CULTIVATING GROWTH: The 2nd Asia Pacific Region Alternative Finance Industry Report, Cambridge Centre for Alternative Finance, Sep. 2017;
Retail payments in Indonesia, KPMG, Jan. 2017
Leveraging Fintech to Achieve Financial Inclusion in Indonesia, microsave.net, Aug. 2016;
Indonesias fintech lending boom exploits shortfall in bank loans, Reuters, Jan. 30, 2018;
Indonesian bank BRI takes microcredit on the road, Financial Times, Aug. 24, 2014
推薦閱讀:
※中國金融科技十大趨勢,來自畢馬威的預測
※美國p2p鼻祖跌去七成多,宜人貸為啥一年多漲了15倍?
※2017年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自動報告+金融問答,這裡有一種更快的資訊獲取方式
※凡普金科董祺將出席博鰲論壇 探尋互金髮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