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師比賽Barista Competition系列之一
一年快過去了,又將來到令人興奮緊張的中國咖啡師比賽,我將會分幾個系列說說我這幾年作為評委的感受!
作為WBC認證感官評委,從2016年開始,我就與王旻旻、魏凌彭老師開始負責感官評委的考核工作,萬事起頭難,我們希望一年一年將評委的素質、評分基準慢慢的拉平。
去年,在面對160多位報名者的大軍壓境下,主辦方博華特地將考核以及培訓拉長至三天,這讓我們得以有機會從規則的講解、校正練習、筆試、實際打分考核等各方面都得以涉獵到,所以那一屆評委的素質,我們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為整齊的!
2017/3/28是正式比賽日,早上8:30,我們六個主審先集合,進行濃縮分數的校正,接著再跟彼此的組員們進行校正。比賽集結了全國各分賽區的冠亞軍,總共45位選手。
自2013年開始,我就參與了CBC(China Barista Championship中國咖啡師大賽)的感官評委工作,2016年才轉為主審,在這五個年頭裡面,見證了咖啡師技術的提升,也看到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大家用的豆子越來越貴!
但,這樣的組合在評分表上並沒有取得非常好的分數,大多是1.5~2.5的區間,就是上不了3分。
生豆一公斤一千多甚至兩千多的豆子,為什麼不是分數的保證呢?
或者說,選這些很貴的咖啡豆的選手,應該就是奔著高分來的,但最後的結果卻跟預期有著巨大的差異,為什麼呢?
我只能說,選手以及教練們對於評分表的認知跟國際評委,在資訊上有著極大的不對等。
怎麼樣,才能得到三分以上呢?
我們從生豆、烘焙、萃取,這三大塊來談一談。
在這三大板塊中,為的,都是要符合評分表所需要的。就跟高考一樣,叫你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中國夢,然後你用英文寫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內容是對的、但表達的方式錯了,這樣有可能進北大清華嗎?
首先是誤區最大的生豆:原則上,選擇了Geisha,你就死了半條命了!為啥?
我先聲明喔!Geisha是可以做出好喝的咖啡的!但是為啥我說選了Geisha就死了半條命?讓我們看下去~
濃縮的評分表當中,有均衡感、風味描述的精準度、以及口腔觸感。
均衡感是由酸、甜、苦所組成的,這三個味道能不能和諧、彼此協同作用,讓這杯咖啡喝起來是舒服的,是得高分的重點。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甜!有再多的豐富果酸,沒有甜,是沒有什麼卵用的.......
而Geisha,有三大特點
1.豆子大
2.果酸豐富
3.風味獨特
第一跟第二點,剛好戳中了均衡感的死穴:酸。豆子大,豆表豆心烘焙值會有一定落差,也就導致有部分會比較淺烘焙,濃縮就會硬生生的把那丁點兒果酸給放大、在口中爆炸!然後就拿了個2分....
但如果你在烘焙、萃取的這兩大板塊中,有很好的理解,那麼,你是很容易用Geisha拿高分的。
濃縮咖啡的濃度是杯測的6~10倍,酸甜被等比例放大的同時,酸甜的感受並不是被同比例的放大,兩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為什麼濃縮咖啡的烘焙曲線,要跟黑咖啡不一樣,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贊成用杯測來確認濃縮咖啡的風味以及烘焙程度,因為味道完全不一樣啊!
當然,如果你把烘好的豆子拿去做杯測、然後再拿來幾濃縮,重複這個動作一萬遍,我想你就可以用杯測來想像濃縮的風味,因為你對於這款豆子杯測的認知程度,已經超越絕大多數的吃瓜群眾!如果你像我一樣,做不到一萬遍,那就乖乖擠濃縮吧!
講了那麼多廢話,到底要怎麼烘呢?
一個字:拖!!!
相較於手沖的烘焙程度,濃縮的曲線要整個再拖長一些,我個人的經驗是,轉黃前的曲線不動,一但轉黃了,要想辦法稍微拉長梅納反應期,進入一爆之後,發展期也需要稍微的拉長,拉長、但升溫幅度不能太多。這樣可以很好地將果酸稍稍的磨平、會更加的圓潤,而拉長的梅納、焦糖畫反映,可以增加更多的甜香氣物質,讓我們的鼻子感受到這些甜香之後,大腦會以為我們喝到甜的飲料,而自動提升這款飲品的甜度!但要拉多長?擠濃縮來確認吧!
萃取面呢?風味是由三個變數影響:萃取時間、粉水比、研磨刻度,其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肯定是研磨刻度,但是決定均衡感以及風味的延展性的,則是粉水比!
粉水比的設定,我一般會從粉:濃縮=1:2開始,濃縮的萃取越少,酸度會越高,反之酸會越少。而找到均衡的酸甜感,粉水比有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怎麼樣可以獲得相對來說好的分數呢?
我將在接下來的系列中慢慢地說明!
推薦閱讀:
※【豆叔隨筆】文化是需要生根的
※2017年元旦有感
※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奶類來製作咖啡呢?
※他將廈門的一處民宅改造成烘焙咖啡館,每周邀請100位陌生人喝一杯精品咖啡
※說到瑰夏,我們不得不提起的地方——巴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