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人間有白頭——辛棄疾(陳可抒講座實錄13)

不信人間有白頭

解析辛棄疾《破陣子》

陳可抒/文

陳可抒:首先祝大家小年快樂!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繼續講特別的辛棄疾,今天是系列講座的第十三講,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一,長袖善舞

昨天我們講到,辛棄疾是個很神奇的人,而且,他的作品,總有神來之筆,也絕不是「豪放」二字能夠概括的。

確實,辛棄疾為人豪爽,史書中形容他:「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

非常有魄力。而我們知道,長袖才能善舞,凡事光有一顆熱情的心是不夠的。而辛棄疾也確實是非常靈活、很會想辦法的人,可以說有勇有謀。

有一次,辛棄疾要造營壘,連續下了幾個月的秋雨,有關部門向他稟報:「瓦不夠,一時也很難造出來這麼多。」

辛棄疾問:「需要多少呢?」答:「二十萬。」辛棄疾便輕輕說了聲:「這種小事不必擔憂。」

於是他便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官舍、神祠,所有的居民都要捐獻出兩塊溝檐瓦,兩天不到就備齊了,下屬們都非常嘆服。

對於每個人來講,獻出兩塊溝檐瓦很容易,也不會影響家裡的營生。

這個辦法,確實非常非常聰明。

從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辛棄疾也並不是有什麼神力、奇力,不過是善於在規則中想辦法罷了。

前些天還講到蘇軾寫詞「不協聲律」的問題。其實,並不是蘇軾不懂音樂、不重視樂理。

各種資料中記載,蘇軾對音樂也很精通。

之所以有「不協聲律」的批評聲在,恐怕是因為蘇軾、辛棄疾等人不落窠臼、常常突破的一個結果。

這種突破在辛棄疾的詞中比比皆是。我們今天就來結合《破陣子》這首詞,來看看辛棄疾是如何突破的。

二,詩詞解讀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宋】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的語義也比較淺易,簡單過一遍。頭兩句不必講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八百里是個典故,是晉代王愷的一頭珍貴的牛的名字,五十弦,指樂器,李商隱有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把美味的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翻動起塞外的聲響和士氣。

的盧,名馬,曾經救過劉備的命;霹靂,便是響雷。馬都像的盧一般飛快,弓弦都像霹靂一樣發出震天的聲響,可謂是君威雄壯。

這首詞在字眼上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十分特別之處。那麼,它的突破在哪裡呢?

我們仔細讀全詞,會發現,它的結構其實是這樣的:前兩句和最後一句,是一氣貫穿的意思,而中間所有其它詞句,都是夢中事。

所以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我的夢balabala)

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然後就恍惚地夢回吹角連營,在恍惚中暢想了一大圈,最後回到現實,自知是幻夢而已,所以不由得感慨:「可憐白髮生!」

這樣的結構,完全打破了通常的作詞法

大部分的詞都會寫成上下雙闕,通常而言,詞人們都會利用上闕下闕之中的停頓,造成節奏的變化。

比如前些天提到的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上闕最後一句,「長煙落日孤城閉」,之前全部都是景色的渲染,此處做一個小小的餘味,下一闕一開始,便從新起頭寫人的心理。

這是一個典型的寫法:下闕以上闕為基礎,進行翻新

不過倒也十分可以理解,一首詞既然分為上下兩闕,這種寫法便是最簡捷的利用方式。

而辛棄疾這首詞,完全是開頭+結尾+中間一大段神遊,非常地打破常規

而這首詞之所以這樣寫,也絕對不是為了出新而出新。

它的題目是,「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陳同甫,即陳亮,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

陳亮比辛棄疾小三歲,也同辛棄疾一樣,為了國家的現狀而痛心疾首,但是,常常獻策卻很少得到理睬,並且還遭人陷害。

陳亮一直是布衣名士,51歲那年好容易中了狀元,已經被授官,卻沒等到一展雄才,便於52歲病逝了。

也是十分鬱郁不得志之人。

辛棄疾給陳亮寫這首詞的時候,兩人心中都不免有萬般無奈的情緒,雖然說是要百折不撓,說是要屢敗屢戰,但誰又敵得過時間的摧殘呢?眼看著年華老去,給他們留下的時間並不多了。

所以,題目說是「賦壯詞」,壯志自在心中,現實卻又是如此無奈。

對於這樣的一對知己,多餘的話便不需要多說了,所以,辛棄疾只想對陳亮說:同甫兄,我喝醉了,挑燈看劍,恍惚中回到了軍營,然後兵馬雄壯,收復失地,建功立業……唉!可惜只是場夢,可憐我白髮叢生!

對於身世彷彿的知己,不需要有更多的解釋,只需要一同享受幻想的片刻,也只需要一同感慨現實的無力。就夠了。

這就是這首詞獨特的結構。

三,辛詞的豐富

辛棄疾的詞,總是這樣,並不是硬要為了創新而創新,很多時候,情之所至,恰有神筆相助。

而更主要的前提,剛才提到了,辛棄疾是一位善於在規則之內飛舞長袖之人,他非常靈活,非常多變。

很多人提到辛棄疾,便說他的題材多樣,生活諸般無不入詞。——而這並不是根本。

根本在於,辛棄疾的思維活躍,思想豐富,他本身就是一個極有趣的人,那筆下的諸般素材還不是手到擒來么。

我們熟知的辛棄疾,首先當然以豪放而著稱,如「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再如「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也善於心理描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還不時幽默那麼幾下,「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在紛紛擾擾的生活面前,他自己就常常表現出各種面孔以應對,那麼,他在詩詞里的表現,當然千姿百態了。

卜運算元·齒落

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

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

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

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他是一個極為豁達的人,「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這首詞他以此來調侃牙齒。

善於自嘲的人,生活總不會很沉悶,總會是積極向上的。

他還賣萌,對朋友寫道:「君如無我,問君懷抱向誰開?

——問得好有道理。

對於自身的狀況,也只是淡淡地說,「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談笑間讓人心疼不已。

而最後我想再舉兩首詞,大概能顯示出他既樂觀又痛苦的內心:

鷓鴣天 其二 代人賦(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這首詞的三四句,比較繞,說的是:如果能使人的眼底都沒有離恨的眼淚,那麼人間也就沒有變老的白頭了!

因為人間不能沒有白頭,所以也就不會沒有離恨。

這兩句為什麼這麼繞呢?

我們先看第二句,「柳塘新綠卻溫柔」,寫得確實好溫柔啊!如果僅僅讀此一句,你很難想到這是一首離恨詩。

寫極恨之事,又要寫出極樂之景,這便是辛棄疾的筆力所在。

而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不自覺地,用自己的樂觀來對所有悲觀的情緒進行消解

「鷓鴣天」是辛棄疾最愛用的詞牌,翻翻他的全集,這一個詞牌便佔了十分之一。

「鷓鴣天」語調輕快,有點像山歌謠曲,辛棄疾喜歡這個詞牌,還是性格所致。

所以,很悲切的事,他也會寫得極為輕快,「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他在你面前念這首詞,等你參悟透了,他可能都已經走遠了。

再來看一首詞:

菩薩蠻 其四 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人說頭上的白髮,總是因為發愁才變白的。——於是我拍著手笑那些沙鷗,你們一身都是白毛,你們一身都是愁!

辛棄疾愁嗎?當然愁,據傳他臨死之時還大喊三聲,殺賊!殺賊!殺賊!

這麼一個壯志難酬之人,心中的苦悶,恐怕用黃河水也沖不盡。

而他卻反愁為笑: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讀到這個句子,總有種特別的感觸,好像所有的句子都表達不出這其中的情緒了。這就是王夫之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

這就是真正的辛棄疾,豪放、詼諧、哀痛……等等這些,都只是他區區一面而已,也只是他藝術表現的區區一面。

最重要的是,他有天神的豁達,菩薩的智慧,神仙的彩筆。他的詞,就像一個百寶袋,裡面的珍寶,彷彿怎麼掏也掏不完。

四,結語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1,辛棄疾長袖善舞,善於利用規則並打破常規。

2,《破陣子》有結構之妙。

3,辛詞體裁多樣,是因為他的性情豐富。

4,辛棄疾為人豁達,更偏愛語氣輕快的詞牌,如「鷓鴣天」。

今天的講座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全文完)

《中國古典詩歌28講》,以中考必考28首詩為基準點,系統串講傳統詩詞。

講座入群:公眾號後台回復「寒假抄詩」,會獲得入群二維碼。(如果群滿了,請耐心等待刷新)

招募抄詩群群主,及工作志願者,詳情請聯繫藤小瓜(微信:tengxiaogua)。

抄詩區:


推薦閱讀:

TAG:詩歌 | 講座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