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三種聲響——范仲淹《漁家傲》(陳可抒講座實錄11)
陳可抒/文
陳可抒:今天是系列講座的第十一講,范仲淹《漁家傲》: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昨天講了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晏殊,今天來介紹范仲淹和他的「邊塞詞」。
一,未能開宗立派
范仲淹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過,在詩和詞這兩方面,他都算不上有很高的建樹。水平肯定是比較高,但還沒到獨樹一幟的境地。
宋初詩歌有三大流派,尊奉白居易的白體,尊奉李商隱的西昆體,尊奉賈島姚合的晚唐體,都很成氣候,范仲淹的詩歌固然也不錯,不過,還是沒能從這個重圍中殺將出來。
范仲淹的詩歌還是很有氣魄的,「白虹下澗飲,寒劍倚天立」,「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雲開瀑影千門掛,雨過松黃十里鋪」,好句子總是不缺,但整體上總是差點意思。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國古代歷來重視文官,像司馬光、寇準、宗澤這些人,仔細翻翻,總能找到一些佳作。
不過,文學就是如此,不能夠在當時的環境下寫出自己獨到的風格,就註定無法躋身一流選手之列。
而對於詞,也是如此,上一講我們講到了,北宋初期三家,晏殊、張先、柳永,只有晏殊真正達到了開宗立派的位置。范仲淹在晏殊的光芒籠罩下,確實也沒能形成一股可以匹敵的力量。
范仲淹,其實比晏殊還大兩歲,但因為受到了晏殊的提攜,所以對晏殊以師長來對待。
而——順便說下——柳永呢,比范仲淹還大幾歲,但因為自己的父親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所以又比范仲淹降了一輩。
那麼,明明比晏殊還要大幾歲,柳永卻足足低了兩輩,也是比較悲催了。
范仲淹的詞作,今天只流傳下來五首,倒也經常入選各種詩集。
像我們今天要講的《漁家傲》,就頻頻被人提起。畢竟,這也是北宋初年少有的不那麼鶯鶯燕燕的作品。
而這首詞的藝術水準究竟如何呢?我們接下來就詳細地解讀下。
二,詩詞解讀
下面我們來講一下這首詞: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塞下秋來風景異」,這個「異」字,用得很妙,既有原義「不同」的意思,又有新鮮、別樣、異域之感的隱含義。
唐人倒是早也用過這個詞,比如皇甫冉就寫,「轉念關山長,行看風景異」,不過,范仲淹專門以此來寫「塞下秋來」,讀上去還是很能顯示出別樣情緒的。
「衡陽雁去」,相傳大雁南飛,到衡陽而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四面邊聲連角起」,這句話需要注意了:邊聲,即是邊地之聲,一般也可指羌管、胡笳、畫角等等這些具有邊塞風格的樂器的聲音——不過,後面又有了個「連角起」,角便是畫角,難道是重複了嗎?
不是的,概因為「邊聲」包含的內容很廣,所有具有邊地特色的聲音都可以稱為邊聲,聯繫上下文的語境,此處的邊聲應當指邊塞處的風聲、沙聲、樹葉聲甚至人聲等環境之聲。
畫角就是那種吹出來很低沉、很像是「哞」的一聲的樂器,常用來報警戒嚴。
這句話的意思是,隨著畫角的聲音響起,四面的邊聲也隨之喧鬧開了。
「千嶂里」,嶂就是又高又險的山,「長煙落日孤城閉」。這是一個從很遠處看孤城的視角。
整個上闕的邏輯關係是:塞下秋來—>雁去無留意—>角聲起—>邊聲隨之而起—>長煙落日千嶂之中,孤城緊閉。
長煙落日,也是化用了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不過,這裡的重點是一個「閉」字。
全世界已入秋日,雁去也無留意,角聲又響起,又已是日暮,孤城又有何法可想?只得緊緊閉上。整個這一段的氣氛渲染得非常好,層層推進,到了最後,孤城閉,也儼然是對外的通路已經閉上了:又過了一天,今天是沒什麼指望了,晚上,唉,忍著吧。
這就引出了下闕。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泛指邊境。喝酒想家,仗還沒打完,又無法回去。
「羌管悠悠霜滿地」,注意這裡面出現了第三種聲音,羌管。
羌管是相對比較悠揚的,能夠吹出心曲的樂器,更能夠勾起人的心事。前面的角聲,就似一聲宣告,邊聲,就像是整個環境被動的慣性的回應,而此處的羌管,則是個人的心曲小調,吹出了心事悠悠。
這首詞裡面,這三種聲音的運用,非常講究,很合適。
最後的「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就是羌管悠悠的內容了。
北宋初期,西北方在和西夏對峙,當時范仲淹和韓琦就在前線,商定出「屯田久守」的策略,鞏固西北邊防,試圖以牽製為主。
所以,北宋初年應該是一個朝代最朝氣蓬勃的時候,可這首邊塞詞卻寫得老態龍鍾,將軍白髮、征夫淚,就像是久經戰患似的。
這種感覺,在盛唐時是絕對看不到的。
我們都熟悉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而他還有另一首,如下: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王翰《涼州詞》
看,也是季節變換,也是思鄉,也是聽到邊塞的樂曲,但唐朝人寫的是「教人意氣憶長安」,想家也想得蕩氣迴腸。
范仲淹的詞卻是如此苦悶,果然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象,個人在其中,很難突破。
總之,這首宋初的「邊塞詞」,表現的是宋初的精神,似乎也預示出大宋朝兵力積弱的走向;它的整體氣氛渲染很好,每個鏡頭的推進銜接都非常舒服;其中三種聲音的應用很有妙趣。
三,再談節奏
借著范仲淹,我們再來略談一談詩詞的節奏。
都知道範仲淹有一首很有名的詩: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
這首詩寫得很棒,而他還有另外一首詩,正好可以拿來比較一下:
小艇破濤去,旁觀亦損神。
他年在平地,無忽險中人。——《觀競渡》
詩歌,其實就是倆人在聊天,就是作者和讀者在聊天,而往往又是陌生的讀者。所以,一句話能不能把對方的注意力抓住,這是很重要的。
第一句若是寫「江上往來人」,那麼等於話只說了一半,聽者自然就會升起「怎麼樣?」的念頭,於是,話就接下去了,「但愛鱸魚美」。
第三句也是同樣,「君看一葉舟」——「怎麼樣?」——「出沒風波里」。一下子就給人留出思考的空間。
這首詩,開頭有懸念,結尾有餘味,所以是好詩。
而《觀競渡》呢,其實立意也很高,說理也很深,只不過,讀起來太「頭重腳輕」了一點。
「小艇破濤去」,開篇第一句,有主語有謂語,意思已經說全了。再補一句「旁觀亦損神」,便沒什麼懸念,也沒什麼味道。
「他年在平地,無忽險中人」,意思是:以後在平地之上的時候,可不要忘記了險中之人啊!
這番寄語倒是沒錯,只是,現在明明眼前有一隻破濤的小艇,非要寄語他年,未免使人覺得渙散,教育意義恐怕也沒那麼深。不如「出沒風波里」這個結尾,有懸念,有想像空間,使人心裡揪著,使人老惦念著這事,這才是一個好結尾的妙處。
——既然說到了范仲淹,順便就把這一段講一講,相信是比較有啟發的。
四,結語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1,欲為文學大家,當要結合時代做出突破。
2,范仲淹《漁家傲》,寫出宋人氣質。
3,《漁家傲》,氛圍寫得好,鏡頭用得得當,三種聲音有妙處。
4,寫詩,要給讀者留空間。
今天的講座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全文完)
《中國古典詩歌28講》,以中考必考28首詩為基準點,系統串講傳統詩詞。
講座入群:公眾號後台回復「寒假抄詩」,會獲得入群二維碼。(如果群滿了,請耐心等待刷新)
招募抄詩群群主,及工作志願者,詳情請聯繫藤小瓜(微信:tengxiaogua)。
抄詩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