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營養過剩,一面營養不良,素食主義的印度日常突破你的想像
本文共計:1603字,6圖
閱讀預計:4分鐘
去過印度的朋友都知道,在印度的餐館裡菜單分為veg和non-veg,還有一些餐館是純素食主義的(pure vegetarian restaurant)。
因此,印度也被譽為素食主義王國。
據調查,82%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的教義以「不殺生」為尚。
素食主義作為「不殺生」教條的一部分最早見於《吠陀經》。
聖雄甘地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甘地認為,吃肉雖然會使人強壯,但也同時會喚起兇殘的獸性,進而傷害到其他人。
所以,即使很多素食主義的印度人,在接觸過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後,還是依然保持著吃素食的習慣。
可是,在印度的街頭,你會發現很多體型肥胖的人。
那麼,在素食流行的印度為何人們的體型偏胖呢?這大抵離不開以下幾點原因。
一、飲食結構
印度料理中以米飯和蔬菜為主,蛋白質與菜葉類的成分相當少,大部份都是根莖類與麥麵粉類等含有大量澱粉的食物,烹飪方式更是由大量油脂和香料燉煮而成。
而在外觀上,印度料理基本上也都是同一個土棕色的色調。
即使是非素食主義者,每周吃肉的頻率也不會很高,大概在2-3次左右。但是,因為沒有攝取足夠的肉類,印度人需要其他的補充方式。
比如,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會有下午茶的點心或者奶製品。吃過印度點心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的甜點甜度偏高,加上食物大部分以油炸、燉煮為主,這些很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
再者,印度用餐的時間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
印度用餐時間大概分為:上午七點早餐,十點早茶,下午一點中飯,四點下午茶,晚上九點晚餐。這樣的飲食時間,導致人們在晚飯後可能很少運動就直接去睡覺了。
二、缺乏運動
印度人普遍不愛運動,這和天氣等原因有關。
初到印度時,發現很少有人運動或者去健身房。大多數人在午飯或者晚飯後選擇睡覺。
對於上層階級的人來說,出門有車送,回家也有傭人做家務,導致這一類人更加缺乏鍛煉。
飲食結構的不同,加上缺乏鍛煉,導致了印度人的肥胖。
三、社會對於肥胖的態度
印度是人口大國。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只有擁有豐厚家底的人才有機會獲得充足的營養。
因此,在印度傳統觀念里,肥胖與社會經濟地位有正相關的聯繫。
在印度,地位的高低有時候可以用肚子的大小來判斷。一群人中的領頭者有可能就是肚子最大的那位。
二十世紀末,慢性營養不良一直都是印度最大的人口發展議題之一。
諷刺的是,當臃腫與肥胖變成街頭隨處可見的景象時,另一個指標代表營養不足的貧血,並沒有隨著過重人口比例的上升而有所下降,快速竄升的肥胖率並沒有使得營養不良情形改善。
根據調查,印度53%的女性有貧血癥狀,這個比例在十年前是55.3%,而印度男性的貧血比例則是22.7%,亦與十年前的24.2% 相去不遠,使得現代印度社會同時承受著體重過重與慢性營養不良的問題。
最近幾年,印度街頭冒出了許多健身房,寶萊塢明星也早已以身作則,視壯健苗條為美。
但印度人仍然普遍缺乏運動,再配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使得印度平均余命僅68歲,全世界排名125名,遠在中國75歲、美國78歲和台灣80歲之後。
近幾年,由於肥胖而引發的糖尿病,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可見,印度人的肥胖問題的嚴重性。
政府對肥胖採取的措施
根據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發表的一份研究數據顯示,就總肥胖人數而言,印度肥胖人口總數排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在印度,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肥胖或超重者。
因此,印度衛生部和城市發展部11名高級官員會見了莫迪總理,並提倡對鈉含量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飲料和包裝食品徵收「脂肪稅」。
據知情人士稱,印度政府會將該部分稅收收入用於國民醫療花費上。
而通過徵收「脂肪稅」,政府也將不僅改善人們不良的飲食習慣,同時還節省了用於治療肥胖症的支出。
此外,2016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就已經率先對快餐店出售的漢堡、披薩等食物開始徵收14.5%的「脂肪稅」。
有評論稱,今天的印度就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人們對垃圾食品和煙酒的消費需求急劇上升。
印度人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保持傳統宗教信仰和傳統食物等方面不變的情況下,希望印度人民在將來以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
歡迎戳一下鏈接閱讀編輯部往期精彩文章~
【2017年度文章總結】——印度通陪你走過的這一年
我打賭這五個地方即將成為2018印度熱門景點
2017秒殺泰國的創意廣告我只服印度
2017印度發生了這些驚為天人的大
http://weixin.qq.com/r/l0NgeO3EbbASrakb9xa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印度蠻牛和後雨果時代的小米如何拓展國際版圖?
※為什麼落後的印度有這麼多人上 quora, GitHub 和 Stackoverflow?
※Facebook在印用戶數超過美國 一加小米榮耀手機在印度亞馬遜促銷中賣的最火爆
※小澤的土澳日常(二):聊聊悉尼大學IT院印度老師「分裂中國」事件
※莫迪旋風再起,海外投資三月湧入印度,該看看這個市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