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長胳膊人士翻站困難引發的思考
1. 我們直言不諱地指出:在非專業教練群體中(甚至包括部分專業教練在內),有關挺舉翻站階段中發力的傳統觀念,普遍來看,是具有誤導性的。本文一方面將以肯定而確切的態度談論這種具有誤導性的觀念(尤其是長胳膊人士翻站時這種觀念帶來巨大誤導),另一方面,以試探性的態度對翻站階段中的發力環節做出澄清。需要放在首位聲明的是:詞語濫用是造成那些誤導性觀念產生誤導效果的原因(很多時候人們在錯誤地使用一個詞)。
2. 一個需要被消除的詞是「中式舉重」(或者說這個詞的使用方法中的謬誤成分需要被消除)。舉重技術,從原則上來看,只能指的是在滿足舉重規則且不損傷運動員健康的條件下的某種特定動作模式(或者說最佳動作模式),因而一個額外的前綴「中式」被用來形容「舉重技術」,從原則上來看就已經包含了偏見成分(甚至可以說就包含了具有誤導性的成分)。
3. 另一個需要被消除的詞是「發力點」(這個詞本身來說是正確無誤的,只不過業餘圈對這個詞的用法太過錯誤)。發力點在業餘圈中多是通過指明人體的解剖結構來確定的,但是「發力點」這個詞是用來服務於「發力」的,通過解剖結構確定發力點進而確定發力動作模式實際上是刻舟求劍(這個比喻極其貼切),在下文中也將暗示:「發力點」要麼不用,非要用則一定要知道這個詞實際上指的是發力起始時機而非具體位置(但這麼一來,還用發力點這個詞就顯然詞不達意了)。
4. 現在我們再步入正題,討論一個常見的,被業餘圈視為「沒帶到發力點就發力了」或者是「發力發早了」或者是「動作不對頭,杠鈴軌跡錯了,沒用腿帶」,因而不符合「中式舉重」,進而被批判,而實際上確恰恰是正確舉重技術的一個例子。
5. 所謂「中式舉重」里常見的優美的翻站是這樣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1939641458688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2838002663424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4668267016192再來看另外幾個所謂「中式舉重」運動員的動作: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6691603345408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6765616164864最後我們來看幾個顯然的「非中式」舉重運動員的動作: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7168290238464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7477058195456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8137052884992 https://www.zhihu.com/video/943518362538610688
6. 總共給出了三類動作,第一類(圖1,2,3)是最適合「中式動作」的人使用著「中式舉重」技術。第二類(圖4,5)實際上是不太適合「中式動作」的人使用著「中式舉重」技術。第三類(圖6,7,8,9)則是不太適合「中式動作」的人使用著不是「中式舉重」技術的技術。這裡的適合不適合包含了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臂長,第一類運動員手臂短上半身長,而其餘兩類都是手長(或者上半身短),而這一關鍵性因素導致的區別如下顯示:
第一類運動員在杠鈴處於發力點時膝關節仍然有很大伸展餘量,髖關節也有足夠的伸展餘量,膝髖伸展至極限時的姿態如下:
再來看第二類:
杠鈴還沒到發力點,上半身已經後仰
上半身已經後仰到極限,而腿部仍然有很大伸展餘量
同樣的也有:
第二類有別於第一類在於,髖關節伸展明顯早於膝關節伸展,顯然,這是為了讓杠鈴在蹬腿之前儘可能的靠近發力點(石智勇,林青峰都是手長比較明顯的人)
最後,我們來看看第三類:
四個運動員分別是瓦爾達尼揚,瓦爾巴諾夫,茲拉特夫,伊利亞伊林。我們僅以瓦爾達尼揚的動作為例:
在第二張圖時瓦大娘就直接以均衡的比例發力伸展膝關節和髖關節(而按照中式技術,他至少也應該先伸髖再伸膝)
7. 中式強調先伸髖,後伸膝(當然了此時髖也繼續伸)。在發力階段,伸髖比伸膝要早半拍。這樣固然很妙,但對於長胳膊人士呢,如果還要他們帶鈴到發力點再全力蹬伸的話,他們做出來的動作是伸髖比伸膝早了幾乎快有一整拍了。而那些所謂「東歐糙哥」「就是靠力大,技術糙的不能看」的選手們難道發力效率就差了嗎?其實並沒有:手長而腰好的選手恰恰就適合這種動作,因為手長所以杠鈴難得帶到發力點,而膝髖並伸時髖所承受的功率輸出其實要大於前後錯半拍時髖關節的輸出(儘管瓦大娘看起來髖伸展幅度不如石智勇,但其實瓦大娘這種動作腰力借的更多,事實上發力過程中哪個關節伸展幅度越大,這個關節所承受的力越小。借腰力多的後仰幅度反而小,用腿力多的伸膝幅度反而小)。
8. 大家可以做個實驗,用兩種方式原地縱跳,第一種(通常地):伸膝蓋早過伸踝關節半拍(即蹬腿接著提踵)。第二種:同時伸膝伸踝(蹬腿和提踵同時進行)。大家好好體會一下不同節奏的伸展關節模式帶來的不同感受(在這個類比試驗中,踝關節類比為膝關節,膝關節類比為髖關節)
9. 事實上,手短的用所謂中式舉重更合適,而手長的用那種中式舉重所批判所排斥的「東歐糙哥」技術更合適;腿越強的,伸髖越要在節奏上早於伸膝,腰越強的,伸髖越要在節奏上靠近伸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