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單管理工具江湖:8年廝殺死掉上百家,存活者盯上場景和生態

自古以來,記賬就是社會生產活動及日常生活的必須,古有結繩記事,到了現代社會,則衍生出了各種記賬規則。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及消費金融的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網貸賬單,加上房貸、車貸、信用卡等傳統賬單,單靠個人記憶已不能滿足賬單管理的需求,於是各種賬單管理工具也應運而生。

如今打開App Store,搜索「賬單」兩字,光評分過萬的APP就超過了20個。

根據賬單性質的不同,清流Club將市面上的賬單管理工具分為兩大類:負債管理工具和記賬管理工具,前者對應借貸、信用卡等前置消費,後者對應日常普通消費。

從2009年到現在,近9年時間冒出了超過200家賬單管理企業,但囿於盈利困境,絕大多數都已經銷聲匿跡,存活下來並且活得不錯的,都是成功尋找到適合自身變現路徑的企業,他們有的與金融機構合作,實現了流量變現,有的則在賬單管理這個入口下,挖掘出了多樣的場景,成為了fintech企業。

浪潮中的不同選擇

2009年應該算是中國記賬管理行業真正萌芽的年份。彼時,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中央為了提振經濟,推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舉措,按初步匡算,實施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需投資約4萬億元。

巧合的是,也正是在2009年,中國居民儲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儲蓄超過1萬元人民幣。在這樣兩項大背景之下,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成為全國上下耳熟能詳的熱詞,出現記賬管理工具也毫不奇怪了。

2009年6月,挖財率先推出基於移動端的個人記賬應用挖財記賬理財;2010年6月,隨手記上線蘋果應用商店,成為第一款iOS平台手機記賬應用。

不論是挖財還是隨手記,一經推出都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挖財對於自身的定位是個人財富管理,在當時我國居民高儲蓄率的現狀下,挖財想通過從記賬開始,培養全民的理財觀念;而隨手記則把記賬這件事做到了極致,推出「多賬本」功能,每個賬本對應一個生活場景單獨管理,讓記賬更融入生活。

很快,市面上冒出了形形色色的記賬工具,但都沒有撼動挖財和隨手記的地位,隨手記更是從推出當年的7月份開始,一直蟬聯蘋果應用商店財務分類榜的第一名。

直到2012年,51信用卡另闢蹊徑推出了「51賬單」(後更名「51信用卡管家」),主打銀行信用卡賬單管理,減少手動記賬的繁瑣。到了這個階段,國內消費市場的大環境發生了改變,信用卡人群開始增多。

「51賬單」剛上線的時候,其實還是一個未完成的產品,但是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的當天,就湧進來了幾百個註冊用戶,讓CEO孫海濤認識到,這個產品是滿足剛需的。上線一個月後,51信用卡管家註冊用戶數突破了10萬。

此後的三年時間裡,賬單管理行業再沒有標誌性的公司誕生。挖財、隨手記和51信用卡都在一邊夯實用戶基礎,一邊嘗試變現模式。

挖財的重大改變發生在2013年,挖財與大數據驅動的金融數據諮詢公司信策數據合併,正式將理財與記賬一起納入公司的並行業務線,挖財也從此前的記賬平台轉型成為個人綜合財富管理工具。

截至2015年上半年,挖財理財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完全不遜於當時火爆的各種P2P理財平台。

隨手記則通過與不同機構合作的方式在APP中引入借貸、理財、證券、保險、投資等金融服務,即一般說的「流量變現」。

就在去年年底,清流Club還曾報道隨手記與中原消費金融合作推出了一款名為「隨手微利」的信貸產品,據中原消費金融方面反饋,隨手記導流效果很好。

51信用卡則通過為銀行推廣線上信用卡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即和宜信合作推出了純線上的借貸產品「瞬時貸」,同時布局了自己的網貸信息中介平台「51人品」,這也是51信用卡發展的關鍵節點,從賬單管理衍生至金融服務領域。到了2015年,51信用卡在90天內完成了B輪和B+輪巨額融資,一時風頭無兩。

那麼,賬單管理行業還有新的機會嗎?

有。

2015年,此前兩年間如火如荼的P2P行業趨於冷靜,消費金融的熱度開始上升。當年年初月,恰逢京東白條上線一周年,螞蟻花唄也開始上線,同時,上百家分期平台正席捲全國,一種全新的賬單體系出現了——網貸賬單。杭州雲兔科技看到了這一需求,推出了網路分期賬單管理工具「分期管家」,兩三個月間註冊用戶數就突破了十萬。

創始人兼CEO潘豪傑告訴清流Club,「我們的第一批種子用戶來自於各個分期平台的代理,他們特別有積極性幫我們推廣產品,因為能幫助客戶及時還錢嘛。」

當時分期管家迅速推廣的另一個原因是它還提供比價服務。比如同一款手機,在不同的分期平台上是什麼價格都有顯示,當時分期管家接入的平台超過20家。

至此,賬單管理行業的領地被瓜分完畢,並且各家都在保持自己優勢的基礎上向全賬單模式擴張。挖財、隨手記這樣從記賬工具起家的平台,開始涉足信用卡、網貸賬單領域,51信用卡開始將網貸賬單、水電煤、房貸車貸一併囊括,分期管家則另有想法,除了走出網貸賬單接入信用卡、房貸、車貸賬單以外,還試圖進入徵信領域,推出了信用工具。

賬單管理行業競爭的下半場,現在才剛剛開始。

理財向左,金融向右

從賬單性質上來分,挖財和隨手記可以算作記賬管理,側重的是用戶的收入與支出記錄,同時培養的是用戶的理財意識;而51信用卡和分期管家則是負債管理工具,幫助用戶歸集負債,提醒用戶及時還款,培養的是用戶的信用意識。

但不管是記賬管理還是負債管理,這幾款產品在走向盈利的道路上均遇到了一些挫折。挖財在成立的頭幾年內,就一直苦於找不到商業變現模式。

儘管在現在看來,記賬工具憑藉「記賬+理財」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不同的理財產品是理所當然的變現方式,但是在2009年,我國居民的理財方式還非常保守,也沒多少理財的意識。挖財的產品迭代也一直停留在提升用戶記賬體驗上。整整4年,挖財一直靠著自有資金撐著,創始人曾一度覺得公司大概要不行了。

2013年,挖財的天使投資人李治國加入挖財,擔任CEO,隨即收購了信策數據,至此挖財有了「流量」和「大數據」兼具的雛形。同年,餘額寶上線,用戶第一次發現,原來零用錢也是可以生錢的,理財還是很重要的。借著這股東風,挖財率先推出了類似的貨幣基金產品,代銷5隻基金,幾個月內,銷售量就突破了10億元。截至2015年上半年,挖財理財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完全不遜色於當時火熱的各種P2P平台。

找到盈利方式後,挖財繼續深入挖掘用戶賬單數據,一方面夯實用戶基礎,推出了語音記賬、導入淘寶等功能,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理財社區,增強用戶黏性,此後發展一路順風順水。

雖然隨手記跟挖財同屬記賬工具,但在商業模式上跟挖財確略有不同,走的更多是流量變現的路子。隨手記一經推出兩個月內,就成為了記賬領域的龍頭,連續佔據蘋果應用商店財務類榜單第一名。根據易觀2017年第二季度統計的數據,隨手記目前已有註冊用戶數量3億,月活用戶數量超過2000萬,成為僅次於支付寶的流量入口。

或許是因為隨手記的創始團隊來自於金蝶,嚴謹的個性使他們選擇了更為保守的變現路徑,即以第三方服務平台的方式,跟不同機構合作在APP中引入理財及借貸服務,即俗稱的「賣流量」。在這種合作模式中,隨手記既不提供資金,也不提供產品,更多的是起到一種產品超市的作用。

51信用卡的誕生比挖財和隨手記稍晚幾年,在尋找變現方式的時候市場已經發生了改變,消費金融站上了風口,於是它開闢了負債管理入口下的新場景。孫海濤認為,大部分的信用卡客戶就是潛在的信貸客戶,為什麼不能為他們提供真正適合他們的金融產品呢?

2015年,51信用卡正式接入金融服務,推出「51人品貸」和「給你花」兩款在線借貸產品,在51信用卡管家的流量和數據基礎上,依託於51人品這一平台構建金融閉環。此後,51信用卡的業務規模迅速增大,成長為科技金融獨角獸企業。

分期管家的變現路徑跟51信用卡類似,不同的是,在推出在線借貸撮合產品之前,它先切入的是賬單代償服務。2015年10月,在APP正式上線運營半年後,分期管家觀察到了用戶的還款需求及還款能力的不同,順勢推出了「幫你還」功能。

潘豪傑認為,負債人群的場景擴展性會更大,因為「一個記賬的人,如果不想負債,那就只能讓他理財,他對產品的要求會更高,而負債人群,首先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其次是好不好,場景也更多元。」想通了這些問題,分期管家推出了小額在線借貸撮合產品和信貸產品信息中介服務,前者為用戶提供信用貸款,後者為用戶提供各種在線借貸產品的信息。

就這樣,賬單管理行業的幾大玩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商業變現方式,並發展壯大。而同期很多同質產品,或是由於用戶基數不夠,或是由於找不到盈利模式,絕大多數都銷聲匿跡了。

同時,還有更多的記賬工具、負債管理工具還在不停地冒出來,但市場也又一次發生了變化。

場景or生態

從2008年到2017年,是賬單管理行業萌芽、發展、壯大的8年,同時也是中國金融監管演變的8年。

2015年1月,銀監會進行了成立近12年來的首次組織架構改革,首次明確了P2P行業監管將由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執行,2015年也由此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元年。

2017年4月,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及現金貸,明確要求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為正火熱的在線小額借貸產品潑了一盆冷水。

從2015年到2017年間監管的數次動作,影響的是整個中國金融行業。標誌著行業至此步入有序、合規的同時,也給P2P、消費金融、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全領域帶來了震蕩。

挖財是最早受到影響的平台。2015年11月,李治國特別給用戶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出要通過大數據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金融服務。隨即,挖財跨界與運動社交平台咕咚達成戰略合作;12月,挖財上線全資產管理功能。種種舉動均表明,挖財正在試圖轉型,從原先依賴的「記賬+理財」的模式中擺脫出來,轉型成為個人用戶的資產管理專家。

轉型有沒有成功現在尚不好說,但可以明確的是隨著P2P資金成本越來越高,監管越來越嚴,挖財的產品布局需要減少對理財的依賴。今年1月,挖財又有了新動作,對個人記賬平台「圈子賬本」、「貝多多」進行戰略投資,並收購智能手機應用「微記賬」,或許表明,挖財正通過收購各個細分類別的記賬工具的動作,完善自己的產品矩陣,挖掘更多場景,進行新一輪的用戶積累。

隨手記作為相對單純和專註的記賬工具,則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產品迭代上,並於2017年9月獲得由全球頂尖私募KKR領投的2億美元C輪融資。

在新聞稿中,隨手記將自己對標美國的Intuit公司,而Intuit公司在自助財務管理軟體市場擁有統治地位。從這裡我們得以一窺隨手記未來的發展路徑,仍將對金融保持克制和距離,將記賬這件事做到專業和極致。

相較而言,51信用卡和分期管家的轉型路子則更為有趣得多。

經過5年的發展,51信用卡已經衍生出負債管理、金融服務、科技服務三大業務板塊,擁有四款核心APP,在自有體系內形成了產業閉環。但值得注意的是,51信用卡的布局遠遠超出了自身的產品。

從2016年開始,51信用卡就開始投資互聯網金融項目,包括淺橙科技、機蜜、我愛卡、財魚管家、鯊魚記賬等,裡面不乏賬單管理工具,分期管家也是51信用卡投資項目中的一員;還有在線借貸產品,電子租賃平台,互聯網財稅服務平台等,外界將其稱之為「51兄弟連」。

所以,在自有業務形成良好的生態閉環以外,51信用卡還在外部構建了一個網狀生態系統,其業務範圍也早已超脫了賬單管理領域,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分期管家則在2017年11月將公司由原來的杭州雲兔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了浙江錢粒科技有限公司,原有的「分期管家」APP也升級為「錢粒賬單」APP。更名背後是其業務思路的轉變。

「錢粒賬單」支持網貸賬單、分期賬單、車貸賬單、房貸賬單和信用卡賬單在內的多種類型賬單。同時,錢粒科技還相繼推出「錢粒信用」、「優借」等核心產品,其中,錢粒信用為用戶提供徵信查詢、在線解讀、綜合測評、信用管理和應用等服務,優借為用戶提供金融產品智能化搜索和推薦服務。

潘豪傑將此解讀為品牌升級。在新的產品服務布局的背後,顯示出錢粒科技正在構造的一個更為豐富和開放的金融生態。「我們推出的所有產品與服務都是互相聯動的,目的就是做好用戶和持牌金融機構之間的連接」,潘豪傑說,「未來我們會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對接更多的金融機構,不斷深化、拓展新場景,成為一個大的新金融生態體系。」

目前來看,尚無法判斷哪一家的轉型之路會走的更順更成功,但賬單管理行業的競爭進入更為激烈的下半場是不爭的事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場景、大數據、人工智慧必將成為爭先的關鍵詞,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挑戰也不容忽視。賬單管理行業也會出現更多精彩的產品。

阿里、京東、持牌消金瘋狂「搶食」車險分期,盈利點和風險點在哪兒?| 深度


推薦閱讀:

TAG:消費金融 | 電子賬單 | 記賬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