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懷疑自己有病?該怎麼辦?——看看這個案例

摘要: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稱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指對自身感覺或徵象作出患有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心身因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佔據的一種神經症。以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和持難以消除的成見為特點。

在門診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特殊的"病人",他們主訴很多,自感癥狀很重,但各種檢查均正常,藥物治療也不見效果。他們由於身體"癥狀"的存在而焦慮不安,擔心可能存在某種疾病(通常為一些疑難雜症。如癌症、傳染病,某種恐懼症,強迫症等) ,四處求醫,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嚴重的可導致自殺。

其實,這種無病自憂也是病,不過它不是什麼軀體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往往是對因心理挫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轉移,是自我因素防禦機製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患者的現實生活中有著讓其焦慮的事物,而其又無法解決。於是通過關注身體狀況來緩解現實的焦慮。


案例:阿芳 ( 化名) ,女,34 歲,建築承包商。兩年多以前被丈夫家人打過之後半月開始出現 「復視」、「鼻樑側偏」、「腦組織移位」等感覺,在北京多家綜合醫院和精神病專科醫院就醫兩年,均無持續好轉。一周前在本文作者所在醫院某科做了「修補術」後,仍無效果,故被轉介本文醫生治療。

結果:

諮詢師:你完全可以把頭部的不適感,當做你生來就有的生理缺陷而接受它,然後重新投入生活,關注生存與發展,開始新的人生。

患者:謝謝醫生的開導,我想我是應該去掙錢了,否則快要吃不上飯了。」說完,留下娘家地址,告別離開了。

半年後,醫生按照地址寄了一封信,詢問阿芳 「癥狀」有無變化,但是沒有迴音。大約兩年後接到阿芳回信,稱出院回到娘家後發現沒有發展的條件,於是與一位好友去沿海某市開了一家小飯館,兩年後稍有積蓄,回娘家探親,發現了當年醫生來信,因此複信。關於 「癥狀」,阿芳說,「一直都有,但是我已經習慣了,不在意了」。

治療關鍵:在治療中,疑病症患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於自己的感覺「癥狀」,又因為 「癥狀」的持續或波動而影響情緒,不良情緒使患者減少對外界的關注,又導致對 「癥狀」的過度注意(心理活動的交互作用)。如此惡性循環,這是疑病症難以治癒的心理機制。因此能否成功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是治療是否有效的關鍵。


解析: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焦慮、抑鬱人群存在著認知偏向。表現在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是指:相比正常人更難抑制對負性情緒的加工偏向,他們在日常中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有關負性情緒的東西。

而人類身來就有一種本能,「在人受傷的時候,人就會去關注自己的傷口」

內心的創傷亦如身體的創傷那樣,受到你本能的關注。這其實是一種進化帶來的生存本能,它會讓你變得更加敏感,更易情緒化。但其目的不過是迫使著你去恢復自己的軀體

疑病症患者存在著注意偏向,過分關注身體身體不舒服感覺不處理好不舒服。

正因為如此,諮詢師說,把這個問題當做你生來就有的生理缺陷而接受它。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即所謂的森田療法,森田正馬在幼時體弱多病,不得不常常吃藥,可是身體卻沒有因此好轉,他一氣之下,不再吃藥,而是順其自然,不再在意自己的疾病,該吃的吃,該學習就學習,認真生活,疾病反而好了。

森田先生在自己切身體驗中發現"放棄治療的心態",對治療神經症(如強迫症)具有較好的作用,因此發明了順其自然的森田療法,其療法的核心觀點就是「順其自然」,帶著疾病生活。

參考資料:中國全科醫學


推薦閱讀:

我是一個典型的疑病焦慮症患者,兩年半了,一直很痛苦。很怕死,獨生有父母孩子。如何看透生死而活在當下?
特別害怕狂犬病影響到日常生活了怎麼辦?
得了疑病症該怎麼破?身體不舒服總會太敏感,不去想又擔心會不會是很嚴重問題,想吧越想感覺身體越不舒服?
【疑病症】
非常擔心自己得病,非常焦慮,要去醫院嗎?

TAG:疑病症 | 焦慮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