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法醫常林:只有鑒定人獨立,才能保證鑒定結果中立(下)

編者按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尋找法律的印跡。

我們希望能找到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律人,逐一做貼近訪談,聊業務,話學養,侃人生,談理想……

成功者的經驗雖不可複製,卻可以借鑒;雖無法模仿,卻可以汲取。

聽大咖們分享快意人生,與所有愛學習的法律人共同進步!

本期推出法醫常林專訪——《法醫常林:只有鑒定人獨立,才能保證鑒定結果中立(下)》,以饗讀者。

為理想前行,常林的「鑒定」人生

(時長554,建議Wi-Fi下打開)

—本文長約5600字—

—閱讀需時11分鐘—

——————————————————

—— 常林 ——

原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醫技術室主任

原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院長

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迪安診斷副總裁

第三方鑒定機構,不是洪水猛獸

抱柱:說到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您現在做的事業比較符合形式上的獨立?

常林:我們說要建立獨立的第三方,特別是有一些案子,偵查機關能不能拿出來給第三方做?誰是第三方?第三方到底由誰做?我們看國外,有一些部分完全是由政府購買服務。但我們國家想得更多的是監管是否到位,怎麼保證它的科學性?比如收費標準、徵稅標準?出了問題怎麼處罰?我們老覺得放出第三方可能問題更多。其實很多發達國家,政府購買服務,通過法律的形式去保障它,比如通過保密制度、處罰制度保證第三方非常好地運行。

如果我們把這個制度建立了,誰做都是做,反而他的身份會更加獨立。公安局長你管得了我?管不了。

抱柱:到這個理想化之前,肯定會經歷很多放開以後帶來的陣痛和亂象。

常林:我倒覺得主要是理念上的問題,不是操作中的問題。首先是政府和國家頂層設計能不能從理念上改變這個認識,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理念上都無法接受,就很難去實施。一旦接受了這個理念,方法和措施其實非常多,並不是必須經歷一個很大的過程才能拿到最佳的方法。只要你理念上認為可行,我就可以很規範去地做。如果理念上沒有想通,又適當開展所謂的試點,可能就會有一些利益糾葛出現。

抱柱:作為法醫鑒定專家,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些您精彩的案例?

常林:我工作了31年,無論是在北京高院還是在中國政法大學,我們的團隊確實做了大量的案子,曾經統計過,有幾萬件,就我們機構就有五六萬件。作為媒體他們經常問,您印象最深或者您哪個案子最有名,我們會告訴他,一個是某某名人、某某著名事件等等。從職業規範角度,我不好提具體的案件,這些案件很敏感。但我可以和你說,我們在做鑒定的時候,不會因為是名人的案件就當一回事,老百姓的就不當一回事。

從業這麼多年,我最大的一個感觸就是,當我們發現某個案子之前做錯了,我們給改了;或者某個死因解釋比較有爭論,最後我們把它更正過來了,即使是很小的案件,都可以感受到職業的真善美,就是在做善事。每一個案件,看起來是為某一個公民,為司法機關提供專家意見,其實也算是為社會,為社會公義做出一點貢獻。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感覺內心是充實的,會有職業的自豪感。

當然,有一些案件當時就是說不清楚,因為案情、檢材、條件就這麼多,這個時候綜合各種信息,可能最終我們也給了一個意見,但可能不是很踏實。這種案件在我們一生中有幾個,印象蠻深刻。另外,由於科學的局限性,有些鑒定目標還不能實現。第三,有些案子裡面有很多偽裝,需要我們仔細去斟別。

抱柱:有沒有一些偽裝很多的案子,在你們的鑒定下實現了質的突破,最後柳暗花明的呢?

常林:就只能講一些細節了。比如說在涉及到看守所內死亡的案件,關於死者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包括涉事機關都不會給你提供更多的線索。最後我們發現不是這樣的死法,有的屍體已經放了很長的時間,有的僅有火葬場上的照片,我們根據屍斑的拼排倒推他的死亡方式,有可能是坐著而不是站著死的,這些就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包括我們的DNA檢測,有的公安提了半天沒有提出來,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犯罪嫌疑人,我們就能提出來,我們這樣一幫人真的很努力。

打造「品性評估」,檢測幹部忠誠度和品行

抱柱:測謊是不是屬於你的工作範疇?

常林:測謊技術在我們國家直接作為證據或者作為鑒定意見,還是有看法和爭議的。在法大研究所的時候,我們也做過測謊,在民事案件當中確實採用過一部分。現在到了迪安診斷,我建了一個心理測試基地,也就是中國第一家測謊學校。我們團隊重點做的是品性評估,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對一些大的幹部、政府官員,測出你的忠誠度和品行上的問題。這是我們現在先開的一個學校。

抱柱:那挺新潮的,它是不是會結合很多大數據?

常林:不是,我們就是利用很多技術手段,包括測謊的技術手段。現在我們建了一個品性評估師的培訓項目,專門為一些部門培養品性評估師,然後教他去測。

抱柱:是為了發現問題,還是為了未來培養更加優秀的幹部?

常林:兩個方面都有。

抱柱:有沒有通過這個手段挖出一些大老虎什麼的?

常林:這個肯定也是有的。其實在企業的高管,還有保險公司高額投保的時候,都要做這個測試,他要考慮你填的這些表是否真實。還有在民事訴訟當中也會用一些,必須原被告要同意。比如這個錢是不是欠你的,原被告雙方都可以去做一下。測謊技術在我們國家沒有被太重視,它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好的。

抱柱:我看過一個冤案,當時就是用測謊手段把這個人抓了,判了十幾年,後來辯護律師發現那個測謊專家的理論是相互矛盾,這個人最終被改判無罪。測謊在很多人看來並不是科學的手段,現在公安機關或者鑒定機構還用這種方法斷案嗎?測謊在案件當中能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常林:測謊技術從美國研究到現在百年了。我們國家有一些錯案,也未必是理念上的問題。我不是搞測謊的,但我個人覺得,對案情了解比較多的人,是過不了測謊的。換種說法,過不了測謊的有很多人,但他未必是罪犯。

比如一個學校發生了食物中毒事件,懷疑有人故意投毒,我作為副校長主管食堂,那麼就要協助警方進行調查,包括公安局進行命案調查,這時測謊一般你是過不了的。

抱柱:為什麼呢?

常林:因為你跟警察說每一頓飯誰吃,吃主食的出問題還是喝湯的出問題了,還有整個情況,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的?什麼背景?你只要參與了,你測謊就肯定過不了。我也看過一些錯案,就是因為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可能很多人都過不了。

測謊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認為犯罪嫌疑人是最清楚案情的,而設立的問題肯定是在偵查過程當中已經大致梳理了基本案件才確定的。過得了的人不見得是罪犯,但如果一個看似無關的人員測謊結果沒過,那他就有最大的嫌疑。現在測謊技術還是在運用,基本上只是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有很多重大的事件發生後,事發區域有20個人能進來,一般就測這20人,而不測他的領導或者主管。

專家輔助人常態化,前提必須是鑒定人經常出庭

抱柱:在現實當中,我們國家的司法鑒定確實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我看您曾經寫過很多著作來揭露司法鑒定的亂象,現在到底有多亂呢?

常林:2005年全國人大通過了司法鑒定的的決議,其主旨是法院不要再設立鑒定機構了,所以我們要到政法大學,也是這個意思。法院不設,從理論上來說是對的。因為法官要公正裁判,如果用自己機構做的鑒定結論,不合適。但是這十多年來,我發現問題很多,個別問題甚至令人髮指。我看到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頂層設計上有問題。主要是不能統一一致的觀念,更多的是站在部門利益上去看待問題,老考慮部門的得失,跟我關係不大的,我不管它變好還是變壞,只要不影響我就行了。一個制度的出台,頂層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出於國家利益、出於公信力制定具體的落地方案。

第二,這十幾年來,整個中國出現不少貪污腐敗、司法不公的現象,司法鑒定也不例外,它也在整個環境裡面。

第三,司法部作為司法行政機關管理了司法鑒定,他自己也沒有太釐清這個問題,沒有出台相應的必要的政策。

我們現在正在推行司法改革,司法體制肯定會有所改善,但改善有一個過程,司法鑒定亂象的整治,也需要慢慢的一個過程。

抱柱:我們國家有司法鑒定專家輔助人制度,這個制度實施起來效果如何?有哪些可以反思的地方?

常林:專家輔助人制度是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規定》中提到的,可以聘請1—2名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到法庭上就鑒定意見提出意見,類似於英美法系、義大利法系的專家證人。專家輔助人庭上跟鑒定人對抗,對律師和當事人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這個制度目前有點叫好不叫座,在實踐過程當中並不是特別理想,大家都不當回事。究其原因,法官是一個很主要的問題。

首先,我們的法官願意不願意讓他產生這樣的一種對抗?這會讓法官駕馭法庭的能力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讓專家輔助人出庭,相當於多了一質證的過程,法官會想著,這個庭本來就可以開了,你一來對抗,我們還得多準備半天時間。

第二,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專家輔助人的中立性、科學性會不會受到影響?

第三,對方當事人認為專家輔助人是不是來攪局的?那個鑒定挺好,是我委託做的,你幹嗎來挑我委託做的鑒定的毛病?

還有就是,我們鑒定人出庭還沒有常態化。你想要鑒定人出庭,經法院允許才可以出庭。鑒定人如果不出庭,專家輔助人跟誰對抗?

如果在英美法系,只要一開庭,鑒定人就要出庭,這就是一個好的制度。

建鑒識專家庫,做科學、中立鑒定人

抱柱:您自己作為鑒定人和專家輔助人出不出庭?

常林:出庭。

抱柱:做鑒定方面的專家庫、服務庫嗎?

常林:做。我現在出來專門做一個鑒識專家,最近也在收一些案子在做。建了一個鑒識專家網站,其實就是專家輔助人的平台。

抱柱: 通過這個平台把有需求的當事人和能出庭的專家輔助人聯繫起來,進行專家輔助人制度常態化的建設?

常林:對。前一段時間有律師請我去做專家輔助人,我也出庭了。作為專家輔助人,你提出的問題以及證據排除問題,對犯罪嫌疑人,包括律師,作用都非常重大。當然不可能每個鑒定人的結論都是有問題的,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司法鑒定就會有大問題。

做專家輔助人,首先要有良知,不能胡說八道,不能忽悠律師和當事人,要有科學依據。所以我們經常一個月看了十個案子,只能收一個,鑒定有缺陷的,才收。

其實有一些案子真的是有重大問題,依據上、檢驗上確實有缺陷,甚至證據都有缺陷。按照英美法系的論點,這樣得出的結論就不能用了。但是我們國家的司法環境,包括老百姓的法律意識,還沒有發展到那樣一種程度,你能把他徹底翻案了嗎?包括整個社會怎麼看?我們還是「殺人償命」的觀念,出事了,你政府總得要有一個交待,不可能把張三放了,他不可能真正考慮疑罪從無或者是證據不紮實。我們學法律的才追求法的精神、法的理念,疑罪從無,無罪釋放。

抱柱:中國現在還不可能出現辛普森這樣的案件?

常林:對。不過,由於輿論和社會公眾的影響,現在大案件還比較講究疑罪從無,小案子就很難說它處於什麼狀態。專家輔助人證據的採信,包括偵查機關的鑒定,他們為什麼不積極改革?就是有壓力。十年前這麼出,我現在還這麼出。如果公安不主動地改革他的鑒定中的問題,那就標誌著專家輔助人制度、鑒定人、律師的證據審查,可能還有一個過程要走。

抱柱:怎麼樣才能改變公安鑒定當中固有的傳統思維和做法呢?

常林:很簡單。美國的鑒定人職業道德,不需要有很多條條框框的東西。因為你每個案子都要出庭,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特別是法醫,有很多案子都不能辯訴交易,都要開庭。你要出庭,辯方律師就要對鑒定人查個底朝天,你就是一個透明人。你所有的專業領域,包括你生活中有任何不檢點的問題,人家都可以調查你,可以指出來挖出來。所以他的鑒定人職業道德不用寫你必須做到什麼,不知情,不怎麼樣……根本就不用寫。你看我們公安的司法鑒定規章制度還寫不能知情,這些還得寫進去。

抱柱:這些本身就是不應該的。

常林:對。英美根本就不用寫,鑒定人只要有任何的問題就承受不了,他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去履職和做事情。所以職業倫理和職業道德就看一個環境。

話說回來,公安鑒定應該怎麼改?你讓他出庭,老提問題老提毛病他就受不了,他就得改,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去改。如果不出庭,不質證,以前很舒服,他為什麼要改?

我們要改的話就有很多利益糾葛,現在公安的力量夠不夠?需不需要增加人?我們現在把鑒定人都當警察使了,根本就沒有當成專家使,這就有很多問題了,這個路很漫長。

抱柱:你們經常要跟律師打交道,「打官司就是打證據」,但對於中國律師來說,取證並非易事,甚至一不小心就觸犯306條,您覺得律師如何破解這些取證中的困難?或者說能夠更容易獲得一些真實的證據呢?

常林:我們以前都有討論過306條,這個本身就不合理。但是不拿掉怎麼應對?這確實很難。我們整個的調查取證,不僅僅是律師,還有社會鑒定人都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範,在這個問題上,我當然沒有什麼好的方法給律師建議,因為我們都面臨這個問題。

其實,就是兩個問題。第一,沒有法律規範,法官去調查的時候人家就不理你,不要說律師了。很多老百姓誰都不怕,就怕警察。他對法律沒有敬仰,沒有敬畏之心,你一點轍都沒有。

第二,我們的政府還有一種非常傳統的思維,只要是官辦的都好,只要是私人的,老覺得你有問題,你律師是私人機構的,你鑒定機構是私人的,包括私企,那不行,包括做什麼活動都是這樣。

我最近感覺就是這樣的。比如說,我現在是迪安診斷的副總裁,主管鑒定事業部。前兩天某電視台採訪我,問我的頭銜寫什麼?我說寫迪安診斷副總裁。過兩天跟我說不行,有個領導說不行,得說是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或者是別的頭銜。他老是覺得你如果是私企的話,你就是不靠譜的,然後就不給你權力,不讓你這樣,不讓你那樣。如果你是官方的,只要有一個介紹信,怎麼著都行。我們國家這種思維不改變,你怎麼賦予他權力。

再往後說,我們有很多的數據的信息,到現在都沒有立法,信息的保密制度非常差。你想要什麼信息,只要花錢都可以買到,但是正常查詢信息的途徑又堵得死死的。我們怎麼樣既能夠合法去查,又不能亂查?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正常的制度去規範,怎麼都辦不好事。

目前的怪現象是,非法的是完全放開的,合法的關得死死的。我們現在的隱私已經越來越少了,大街上全部都是攝像頭,通過你的微信、簡訊都可以找到你這個人,你的電話,別人恨不得天天打電話給你要不要買房子?要不要賣房子等等。但是我們查一個證據又那麼難。這個制度需要研究和構建,不簡單。

抱柱:對,就像您剛才所講的,官辦的就好,私企好像就好像被「二等」,現在您離職一年多,有沒有感到失落和反差?

常林:主要是心態問題。失落和反差在於一些極特殊的環境中肯定會遇到,因為身份不一樣了,所處的位置、地位都會發生變化,所以心態要做調整,要低調,要去做。從其他角度來看,好像也沒有機會去思考反差啊什麼的,更多的是壓力特別大,很多新東西必須要學習,把時間也佔得很滿,所以有時候也覺得很豐富。一個是心態,一個是每時每刻都需要去學習去奮鬥去努力,這樣就把很多空間和時間都佔滿了,也就不太在乎什麼反差不反差了。


本文為抱柱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編輯:石心 版式:阿聰兒 視頻:阿牛

特別申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抱柱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布後的30日內與抱柱聯繫

weixin.qq.com/r/sDo4IB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人物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