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丈量世界》之高斯篇——他們只希望得到別人的善待,思考則免談
(2018.01.30日在七分鐘悅讀會上的分享整理,文中圖片為演講時所用PPT)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德國小說,叫《丈量世界》,作者是丹尼爾.凱曼。PPT上簡單的羅列了這本書的幾個榮譽。梁文道說:"我們畢生追求的事業到最後都會衰退、會消亡。只有一樣是真的,那就是追求知識的樂趣,它值得我們為它獻身。像《丈量世界》里的洪堡和高斯"。
梁文道說出了我們這本書的兩個男主角,高斯和洪堡。數學王子高斯,用腦袋來丈量世界;而探險家洪堡,用腳步來丈量世界。故事的開端,是兩個牛人都已經功成名就了,洪堡邀請高斯到柏林開一個重要的學術會議。高斯是個離不開媽媽的大宅男,堅決不想離開家鄉;洪堡是個探險家,最拿手的就是固執與堅持。高斯拗不過洪堡,踏上了前往柏林的行程,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這本書我分兩次分享,這一次分享高斯,下一次分享洪堡。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他有多牛,大家自己百度吧,我就不讀了,讀這些很枯燥。這本書里的高斯,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特別逗,特別幽默,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哲學思考。
隨便說一個:高斯的父親是一個園丁,高斯是個苦出身,按理說,高斯小學畢業之後應該子承父業當個園丁的。奈何這個傢伙是一個天才,所以就有人資助高斯去讀書。臨行前,父親給了他兒子一個忠告:不管發生什麼,一定要挺直腰桿。這就話多感人呀!可是高斯不是這麼想的。書里是這麼寫的:高斯很早以前就觀察過園丁的工作,他知道父親擔心的並非人類道德的淪喪,而是自己職業帶來的慢性背痛。這本書里全是這種味道怪怪的描述,可能這就是德國的幽默吧,永遠帶著理性的味道。
這本書的各種美妙,大家只有自己讀了才能感受到,我今天的分享,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主要談三個感觸最深的點。
1.關於善待
咱們說過,高斯的父親是一個園丁,高斯關於父親的印象死板而乏味的。他更多的記憶都和母親有關,小時候,摔倒的時候,是媽媽在安慰他;哭泣的時候,是媽媽為它抹去淚水;睡不著覺,是媽媽為他唱歌;挨揍的時候,是媽媽攆著那個孩子跑,逮住他,幫他報仇。總之,高斯愛著自己的媽媽,愛的無法言說。如果媽媽不在了,高斯也就活不下去了。總而言之,高斯是個不能沒有媽媽的孩子,三歲的時候離不開媽媽,三十歲也一樣。
不過,天才很小的時候就發現,媽媽體態豐滿、生性憂鬱,除了做飯、洗衣服、做夢和哭泣之外,什麼也不會。寫字和閱讀,就更不會了。高斯的媽媽只是一天一天衰老,增加皺紋而已。高斯知道所有人都是這樣的,但是自己媽媽也這樣,讓高斯無法忍受,但是也無能為力。他想幫助媽媽,所以就有了下邊這個小故事。
他們家只有一本書,有一天無聊,他就問父親這本書里的符號是什麼意思。父親說,你琢磨這些做什麼呢?然後就隨便和高斯講了一下。隨後,高斯自己琢磨了幾頁書,陌生的內容自己就連貫起來了,他當天晚上就讀完了這本書,然後給出評價:無聊乏味,總是在講基督的眼淚,還有罪人因愛而生的悔恨。我們能猜到,這本書應該是聖經。我覺得,在西方的作品中,吐槽聖經似乎是一種特有的幽默。當然,這也說明基督教足夠的寬容,寬容的宗教才是好的宗教。問題是,當高斯弄懂了聖經這本書,拿給媽媽看,給媽媽講這些符號的含意,媽媽卻苦笑著搖搖頭。
在那一刻,高斯意識到,沒有人想要真正的使用自己的大腦——他們想要的只是安寧。他們希望自己吃飽,睡足,得到別人的善待。思考則免談。
善待這個詞,就這樣就入了我的腦袋。我一直在思考善待這個問題。通過觀察,我發現,包括我在內,每一個人最期待的事情是,被善待。而每一個人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思考。大家都喜歡,傾訴、抱怨,當個祥林嫂多輕鬆呀!
我就想,為什麼大部分人都不喜歡思考呢?最典型的,就是減肥。現在誰要是說自己不在減肥,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我問過很多人如何減肥這個問題,最經典的回答是:就是少吃、多動。可是,關於減肥,你讀過幾本書?研究過集中方法?自己又試驗過幾種?哪種能堅持下來?效果如何呢?人到底有沒有可能減肥?為了減肥,你又失去了什麼?我猜想大多數人沒有想到這個深度。
比如大家那麼喜歡拜觀音菩薩,給寺廟送錢,為什麼就抽不出時間學習一下佛教知識呢?比如大家拚命賺錢買學區房,怎麼就抽不出一點時間學習如何教育小孩呢?比如大家天天八卦,有一個渣男出軌了,哦,對了,現在流行女明星出軌,可是怎麼就沒有人想去學習一下如何處理夫妻關係呢?有些女人喜歡抱怨老公,每一次老公都置若罔聞,老婆為什麼還抱怨的樂此不疲呢?還有很多人把這些包裝為幸福,或許這就是不思考帶來的幸福吧。
我們再深入一個層次,就會發現,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更不要去說教別人,既然大家都期望被善待,那我就要拚命的善待每一個人,善待這個世界。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有道理的。我善待的每一個人,都能給他們帶來幸福。幸福會一層一層的傳遞,這個世界會因此而美好。但是,同時,我不再要求別人善待我。如果別人對我不友善,我就會調動思考,而不是調動情緒。不善待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我這裡終止。
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善待這個世界,善待每一個人,但是別太在意別人是否善待自己。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人生的樂趣更多。
2.關於苟且與遠方
高斯的小學老師,喜歡體罰學生。高斯怕被體罰,所以一直裝成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有一次,老師布置一道題目,將1到100的所有自然數相加,答案是多少。高斯那天有天神志不清,沒控制住自己,直接說出了答案5050。這套題如果大家不會做,那就需要惡補一下數學了。總之,老師驚呆了,放學留下了高斯,給了他一本書,說借給高斯看。有點難,得慢慢看,但是要是膽敢有一點損壞,有一點手指印,我都饒不了你。第二天上學,高斯就把書還給了老師。老師說,這麼快就放棄了。高斯說,謝謝老師,這本書挺有趣的,我看完了。這本書就是《高等數學》。
類似上面這樣的故事,書里有好多,我隨便拿了一個,只是用來說明高斯是個天才。可是,天才也需要吃飯。高斯最開始想學拉丁文,可是資助他讀書的人,只希望他讀數學。高斯博士畢業後,還想繼續研究數學,可是畢業了就是畢業了,沒有人給你發津貼了。博士也得吃飯呀,這個時候,高斯就轉行去做了天文學。因為大航海時代,天文學能賺到錢,所以高斯就去研究星星月亮去了。又過了好多年,航海技術已經十分完善了,天文學也不怎麼賺錢了,一家老小都指望高斯賺錢呢。這個時候,高斯接受了對自己來說十分折磨的工作,土地測繪。這個時候,普魯士完成了德國統一,急需測繪土地,高斯這個大宅男,為了五斗米,也需要風餐露宿的去做測繪。今天,很多人說,這不是我的興趣,我要如何如何。如果天才如高斯,都沒有這個資格,我們又有誰有這個資格呢!
所以,關於苟且和遠方,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過上幸福的生活,就需要和時代契合。
3.關於希望
還記得故事最開始的時候,是洪堡邀請高斯去柏林參加學術會議。陪同高斯一同前往的,就是高斯的兒子歐根.高斯;我們剛才還聊到,高斯為了賺錢,接受了一份為德國測繪土地的工作,這個工作的助手也是自己的兒子,歐根.高斯。有一個天才父親,歐根算是倒霉到家了。
沒辦法,高斯看誰都笨。他小時候的記憶,大多和人類的遲鈍有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總是認為人們在演戲,或者在遵循某種風俗習慣,否則為什麼總是那麼慢,說話辦事很慢,反應特別遲鈍。他長大了,明白了自己是天才,別人就是太笨,可是他依然受不了。他尤其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女兒又笨又難看,一直嫁不出去。兒子沒有一個是聰明人。他喜歡的是德國下一輩的的天才,那是他的忘年交。他從不喜歡自己的笨蛋兒女。
歐根跟著父親去柏林開會,不小心捲入了一場學生運動風波,被警察抓了起來。當時,歐根是要判刑的。不過洪堡想辦法,讓歐根坐上了一艘船,開往美國的船。在船上,他第一次和外人接觸,因為無聊,就和別人一起打牌。剛開始只是贏一點,後來越贏越多。大家都覺得他抽老千,他不得不趕快離開。歐根覺得大家都太笨了,他根本就沒有抽老千,只是用了父親交給自己的喬爾丹諾.布魯諾法,就輕易的記住了32張牌。在船上,歐根還碰上了一個女人,他經不住女人的誘惑,第一次就這麼失去了。醒來的時候,發現值錢的東西都被偷光了,恨的直跺腳。在船艙里,歐根的室友是一個愛爾蘭人。愛爾蘭人發現歐根很有文化,就邀請歐根到美國後合夥開個公司,還說自己的妹妹雖然人不算漂亮,但是會燒菜,可以嫁給歐根。歐根隨自己的父親高斯,就喜歡被女人照顧,於是說:會做飯,很好。
這本書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歐根把最後一點煙絲裝進煙斗,走向船頭,海風吹得他流出了淚水。他一直站在那裡,直到暮靄中有東西閃現出來,開始是透明的,不怎麼真實,但後來漸漸清楚起來。船長笑著回答了他,這一次,既不是海市蜃樓,也不是雷雨閃電,這是美國。
當然,我知道,那個時代,美國就意味著新的開始,意味著希望,可是還是平淡了一點。我覺得,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有歐根的存在,應該還有點別的意思。於是,我去查了一下誰是歐根.高斯。歐根高斯去了美國後,經過奮鬥,當上了美國銀行的行長。
從高斯,到歐根,這個父子詮釋的就是一句話,這句話對天才管用,對普通人也管用。這句話就是:知識就是力量,奮鬥就有希望。
2018年,我要做一個系列分享。我分享的第一本書是《丈量世界》,所以乾脆東施效顰一下,我的系列分享就叫「丈量自己」。為什麼要丈量自己呢?我的靈感來自希臘德爾菲神廟最著名的一句箴言,叫「認識你自己」。我讀書的目的,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為了認識我自己,我也想把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感悟。我初步設想,大概分享這些書目,分享頻率是兩周一次,我會用一套自己的邏輯將這些書串起來,詮釋我的分享主題:丈量自己。
推薦閱讀:
※創造財富的100種方法
※筆記:印刷術與德意志宗教改革【1】
※睡眠革命
※初識BTC:讀 <精通比特幣>
※給施展《樞紐》道歉,以及歷史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