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商業半月簡報(18年1月下)

ifc

ifc持續擴大化妝品布局,商場B2層LANCOME開業後,同集團下另兩個品牌YSL和Atelier Cologne也陸續開業,兩者均是繼興業太古匯後在購物中心的第二家專賣店,化妝品布局標杆購物中心的趨勢顯著。加上此前已經開業的LADYM和ZAKUZAKU兩個網紅餐飲品牌,商場B2層的聚客效應愈發強大。

悠邁生活廣場

五角場東方商廈整體調整後,改名為悠邁生活廣場,業態也由原先的精緻或者說傳統百貨轉為城市奧萊,這個定位理應是符合五角場客群需求的。在城市奧萊的打造方面,不得不提到百盛優客城市廣場,這家店樹立了成功案例,但優客在新店的開拓上步伐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五角場東方商廈原先也是選址之一。如今百聯自己操盤,業內勢必會將其與優客類比,在悠邁,能看到某些類似優客的設計元素,但似乎也並沒感受到對原東方商廈的顛覆。

相關閱讀:UMAX悠邁生活廣場探班簡報

一百商業中心

一百商業中心東樓對外開放,比起先期開業的老樓,原東方商廈這棟樓主打年輕業態,與調整前的定位大相徑庭,內部主要以年輕時尚潮流零售品牌為主,但從現場來看,顯然太倉促了,目前還只是半成品。

商場對外開放時的海報很有意思,此畫風比較容易引起80後一代的童年共鳴,但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年輕潮流定位走向?80後已經不年輕了吧?最大亮點可能就是me more cool和me more say,但這卻又顯露出情懷元素,所以……年輕潮流到底是什麼樣子?

萬象城

近日,微信開設了一家線下快閃店,主打「無人」概念,通過微信支付,實現整個購物過程的自助免密無感化。品牌首次線下活動選址在上海萬象城,並未在公區搭台做活動,而是拿了一個邊廳專櫃位置進行打造。總體而言,免密無感支付的宣傳目的是實現了,但線上品牌做線下嘗試,關鍵的內容和體驗層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相關閱讀:萬象城微信支付·無人快閃店探班圖報

世紀匯

位於世紀大道上蓋的世紀匯近日已有地下部分區域對外開放,品牌商戶也陸續開業,從現狀來看,餐飲品牌方面對比百聯世紀有特色,同時主題街區也已能基本看到全貌,只是該區域仍在最後趕工中。據說項目將會於4月底軟開業,如今開放地下連通地鐵和辦公樓的部分,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政策原因,或是開發商希望儘快盤活客流,並給現有已確認租戶帶來收益吧。

LCM置匯旭輝廣場

浦東今年另一個新項目——LCM置匯旭輝廣場幾乎將會與世紀匯同期開業,該項目在交通便利性條件上遠不具備後者的先天優勢,但有困難就解決困難,商場甚至在洋涇港上架起了一座彩虹橋,以期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進店前體驗」,同時也是為該片區的整體形象增色。該項目開發商的整體質素是好的,但不能獨立於環境之外,商場對周邊環境的打造甚至是改造同樣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點。

K11

近日商場陸續進入到「新春」狀態,各自都開始布置起春節主題裝飾。相比起絕大多數以鮮紅為主色調、民俗為主風格的主題,K11此次另闢蹊徑,以千禧粉為基調,打造全館粉紅氛圍,在場景上追求極致體驗。據悉該活動將持續到3月,期間會呈現更多粉紅元素甚至是核心的藝術作品,值得期待。

相關閱讀:K11 PINK LOVE 粉色拯救世界主題活動圖報

寶龍

1月,寶龍正式對外宣布旗下「創想實驗室」項目開啟,該「實驗室」位於七寶寶龍城,拿了獨棟兩層建築,內設產品展示和共享辦公兩大空間,同時提供商業相關的創業孵化機制、資源共享、聯合互動等服務,之後會為大家帶來相關單篇報道。

瑞安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改造項目之一,瑞安收回太平洋百貨後的自我改造,如今淮海中路沿街腳手架已拆,外立面初顯。悉數瑞安在上海的幾個項目,除了新天地已是城市地標外,其餘幾個品質有佳,但都不在核心商圈。而這裡,將與K11直接對抗,同時,它也會為淮海中路除了K11和iapm後帶來又一優質購物中心,這是淮海中路所欠缺的,也是瑞安所欠缺的一張沿街名片。

GENTLE MONSTER

淮海中路上的GENTLE MOSTER旗艦店重裝開業,由原先的兩層擴張為三層,店內藝術裝置也進行了更新,此次主題命名——THE SALON PROJECT。三個樓層又分別有各自主題概念,延續品牌一貫風格,並推出最新系列產品,勢必成為時尚前沿人士又一必到打卡地。

ecco

依舊是淮海中路,不遠處老牌鞋履品牌ecco在此開出了首家STUDIO STORE,這是品牌進行創新再造後重新立足一線商業街的嘗試,同時偏時尚運動的產品風格,也與淮海中路如今的整體定位契合。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圖ecco右側的空鋪,即使是沿街,也對其進行了「櫥窗化」設計打造,這是購物中心慣用的方式,也體現出如今沿街商鋪也開始注重形象維護了。

野獸派

野獸派在新天地裝修許久的專店終於開幕,這裡品牌打造了一個全新概念小店——LITTLE B。以「便利店」的概念,涵蓋食品飲料、家居生活、生活方式、個護香氛、花材等多個品類,跳脫原先野獸派以花店、家居產品以及配飾為主的基調,更向買手店形式靠攏,也是品牌又一突破性嘗試。

美羅城

美羅城1層在去年進行了整體改造後,又陸續進行著調整,如今能看到增加了更多偏「硬」的品類,例如比較有號召力的音響品牌BOSE,而原先該位置的歐包品類則經營沒多久黯然撤出,這是商場在轉型過程中的摸索、吸取經驗後的再調整。好在美羅城在客流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不缺品牌號召力,要做的只是找到適合自身定位的那個「舒適點」,之後會帶來單篇報道。


推薦閱讀:

新零售?舊零售?
Dan Plan 與達芬奇的蛋
職場雜談:要不要提離職?
文身之前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 一小時get

TAG:商業 | 商場 |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