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窗

窗子,是四季的畫框。那裡面畫著一年四季的光與影。春日的微風,夏日的細雨,秋日的落葉,冬日的陽光。

正午的陽光,從窗帘的各個縫隙擠進房間,散漫在地面上。倚在窗前,我們便懶懶的化在了這和煦里。「伴明窗、書卷詩瓢」,合上窗,能望得見屋外的風花雪月,又守得住屋裡一片寂靜。

在飄動的窗帘的陪襯下,窗子讓我們與自然景象之間變得生動起來。通過窗的剪裁,讓我們在房間里,也能享受這世間的風物。

窗戶是建築的一部分,為我們引入空氣和陽光。門供人進出,窗子,是自然的入口。每天早晨,拉開窗帘,清晨的陽光,從窗子里透了進來,生出了光與影的變化。在不同的空間里,因為光,我們感知著自然與時間的變化。朝朝暮暮,年復一年,窗子見證了生活的流轉。「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有這窗前的景緻相伴,又何必在意屋子的大小?

古時,「窗」被稱為「囪」,《說文》有載,在牆曰「牖」,在屋曰「囪」。從最早的十字方格窗發展出斜方格窗,漢代出現的直欞窗可謂是一次質的飛躍。漢代織物製造發達,窗上開始使用了一種叫「綺疏」的素織物,既能透光又能遮風擋雨。至唐宋,價格低廉、透光和防水性能更好的油紙,讓直欞窗的使用更為廣泛,至今在日本很多地方還經常見到。明清時期,門窗發展日趨成熟,隔扇、檻窗、支摘窗成為主流,窗戶的裝飾、紋飾等工藝更為繁盛。

清末,歐洲的彩色玻璃經廣州進入中國,富商、官員們把這些彩色玻璃用在自家的窗戶裝飾上,既能很好的採光又達到美觀大方的效果,被後世稱為「滿洲窗」。

玻璃,這個四千多年就已經出現在兩河流域的,一種薄而緻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它可以阻擋空氣,也可以讓光從容的透過,說它神秘也不為過,幾千年來,它們也各種各樣的形態,一直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

逐漸地,玻璃工藝日趨成熟,普通家庭也開始用在自家的窗戶上。1917年,鐵質窗進入中國,逐漸的,玻璃和金屬窗框的結構,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形式了。

窗子區隔了空間,又連接了空間。生活中的窗,構建了我們與自然與生俱來的聯繫,連接著家與自然。心靈的窗,讓我們傾聽這世間的風景,在「我」與的世間的交互中,尋找生活的本真。


推薦閱讀:

請問能麻煩大家推薦幾本關於法國文化、法國文化精神、法國音樂之類主題的書嗎?
非常羨慕和嫉妒日本古代和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怎麼樣才能復興中國文化?
儒家為什麼能在中國立於主流兩千多年?
單立人可喜歡《詩經·檜風·隰有萇楚》了
賓士C級,九速和七速有什麼區別?

TAG:文化 | 設計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