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育給我的啟發講座:成功

成功是什麼?前幾天曾專題撰寫了拙文《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討論這個問題。

如我在文中所寫,「以前我沒想明白時,希望孩子長大做醫生、律師、商人、IT這些收入好的職業。但是現在告訴他,『將來做你喜歡的、又有益於社會的,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就好。』」

觀念的改變都是潛移默化的。最早給我觸動的是迪迪上的各種課外班中老師、教練、其他家長的態度。在國內,孩子們上課外班一般是為了補短板,比如開發某種潛能、補習不足等。而在這裡,則常常是按照孩子的興趣來。

迪迪在國內學過兩年電子琴,之前我的文章中寫過,練琴一般的狀態是他磨嘰,我嘮叨,繼而是我吼他哭,最後以他爹的憤怒結束。這樣的局面肯定不利於迪迪對音樂的喜好。剛來時,迪迪說什麼也不想再學琴了。我想買或租一架二手鋼琴誘導他學。打電話給琴行,賣琴的不肯賣給我。他說,「如果您不是虎媽,就別逼孩子了。讓孩子享受一下這邊自由的成長環境吧。過兩年他看到同學都在學樂器,自然也會想學的。」

迪迪從四年級時自願去學打鼓。周圍幾位學打鼓的孩子學習速度都比迪迪快,樂感好,晉級也快。我也著急過。問過老師。老師對我著急晉級的想法很奇怪,他說:「迪迪不是學得很開心嗎?不考級並不會影響他對打鼓的喜歡啊。為什麼著急晉級呢?」是啊,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孩子學得快慢與能力、下得功夫有關。如果孩子已經努力了,能力一時達不到,著急也沒有用。我們常說希望孩子快樂。孩子真的快樂地慢慢地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時,為什麼我們又著急呢?

迪迪的運動技能也不突出,水平總是在隊里倒數的。但是在「have fun」的精神的鼓勵下,迪迪很喜歡體育活動,他在隊里也從未由於表現不好而受冷落。教練、家長們從來不會指責孩子們,無論訓練、比賽中對表現好與不好的都一視同仁,對不規範的動作就事論事地糾正動作,學不會慢慢學,絕不辱罵孩子。漸漸地,我的那種勝者為王、凡事要努力爭取前列的想法也消失了,轉變為只要喜歡、認真參與就好。

剛來時,為了督促迪迪學習,我曾對他說過: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去做清掃屋頂這些體力活。沒多久,迪迪開始了英語私教補習。第一節課上,補習老師和迪迪聊天,問他長大了想幹什麼。迪迪說:「幹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我媽媽說,如果我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去做清掃屋頂這些體力活兒。」老師沒說什麼,意味深長地抬眼看了我,目光中含著譴責。我雖然體會到了老師譴責的意味,但是並不明白這份譴責是怎麼來的。難道我教給孩子努力出人頭地不好嗎?

隨著逐漸融入,與本地人的接觸增多,發現自己之前的觀念確實淺薄。前幾天帶迪迪去買縫紉課的布料。結賬的時候,我說這家店真美麗!布店的收銀員自豪地說她已經在那家店幹了二十年。本地高中畢業應屆升入大學的比例只有25%,大部分人都直接參加了工作。他們中的一些會在今後再進修深造。不馬上讀大學的原因比較多,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原因是父母提供學費的不多,需要學生自己賺錢供養自己讀書,這個對剛成人的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另一個原因是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他們會在工作中探索,再去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很多人都像布店收銀員一樣熱愛自己的工作。不僅對工作懷有榮譽感,同時也具有敬業精神。他們不會由於時薪的高低而區別自己對工作的態度。並不是說,我的時薪高,我就工作認真;反之,就糊弄抱怨。他們工作時可能沒有中國人那麼利索,動作沒有那麼快,也不會犧牲休息時間拚命幹活兒,但是他們的工作態度很認真,做事一絲不苟。有朋友就說,加拿大人做事情雖然慢,卻比較值得信賴。加拿大的製造業不發達,偶然會遇到「made in Canada」的日常用品。本土製造的價格一般在同類產品中都偏高。有一次我問店員,為什麼加拿大製造東西反而會貴,店員自豪地說「因為是加拿大製造的啊。」當然,店員的話有幽默的成分,不過從中可以看出,加拿大人對本地製造的信賴與熱愛。

在加拿大,工作的報酬有差異,但是人們的尊嚴沒有差異。這與他們素來的文化、宗教信仰有關。西方啟蒙運動的主要哲學家康德認為,人和人互相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道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人權,任何其他人、組織、社會、甚至政府都不能踐踏。社會對於弱勢群體給予的照顧相對較多,越是收入低,獲得的福利越高。

由於社會福利的保障、信仰使然、法律的約束,社會注重誠信,弄虛作假、見利忘義的的事情相對較少。

我的朋友傑夫沒有找到全職工作,靠幫人改文章為生。他的收入常常捉襟見肘,有的時候沒有錢買飯,只能吃兩片麵包果腹。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也從不當槍手。總有學生找他,願意出高價請他代寫文章,他都是一律拒絕。他以自己的誠實為榮。

社會上普遍的價值觀是:人們不會以自己的職業、收入、房產等自以為高貴,別人也不會因為你有這些而更尊重你。而如果你做義工,則會受到極大的尊重,因為你在為社群奉獻力量。

在眾多情形的影響下,我慢慢體會到,人選擇職業應該是按照自己的所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非單純考慮收入。由此,我對迪迪的未來規劃也放鬆很多,不再把自己的藍圖強加給他。迪迪曾經想當省長,五年級讀了一本關於西方政客的書後,認為政治太複雜了。後來又想當程序員設計遊戲,現在的理想改成了魔術師。

龍應台說,「孩子,你慢慢來。」十多年前,我就讀過她的這些文章。真正明白,是現在。

作者簡介: 辛上邪,棄商從文的博士、學者,定居加拿大後專職寫作。主張視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積極的心態自娛自樂。微信公號辛上邪(xinshangye006),在知識星球開辦辛上邪寫作小組、講唐詩、留學移民、中西方教育對比等課程。


推薦閱讀:

提升格局,從接觸大咖開始
一個人的道歉里,藏著他的思維模式
草根回憶錄.上篇 - 生機初動:無法看透的起點,準備好了嗎?
代理人模式:知識體系和自查原則(上)
代理人模式:虛擬一個代理人來面對世界(上)

TAG:留學加拿大 | 加拿大移民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