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第一個關於手機屏幕技術對人眼健康影響的消費者報告(值得深度閱讀)
醫院裡,眼部不適的患者越來越多
近視的小孩比比皆是
放眼一周身邊的同事,幾乎個個戴眼鏡
二十年前,隨著電子產品普及開來,家家戶戶都有彩電,每晚為了看爭取到看電視的機會。曾經是我和千千萬萬個小夥伴共同的夢想。
在眾多大人們「再看電視小心近視」的呵斥中,我們度過了一個有驚無險的童年
不過,也有很多人成功戴上了近視眼鏡,包括我。
萬惡之源——近視
我會試圖盡量精簡的去闡述表達,如有遺漏和問題還請指出。
說實在的,每個人近視的原因也不一樣,包括目前學術界也沒有對於近視原因有一個完整而全面的認知,這裡說下目前比較公認的影響因素
近視的關鍵三要素——時間、光線、距離
時間
AAO(美國眼科學會)有個「20、20、20」法則:近距離用眼20分鐘,就應該看20英尺(5、6米)遠的地方20秒,放鬆眼部肌肉。
小時候課間十分鐘
各式各樣的中場休息
其他的也不用我多說吧
你的近視,多半是因為你長期坐在椅子上導致的。
光線
注意光線強度的適宜,光線太弱或太強都不好。
陽光太強,戴好太陽鏡,避免被曬到眼睛。
夜晚。檯燈和室內照明燈要同時打開,只開檯燈不開房燈會使對比度太強,造成眼睛疲勞。
近光源,其實只要沒有頻閃、藍光、眩光就可以。
這三點,幾乎包括了你可能接觸的所有強光源。
除了,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
距離
孩子寫作業會習慣性低頭趴著寫作業看書
大人,忙著看手機,高分屏加上吸睛的各類諮詢讓人們欲罷不能,卻沒有意識到手機離自己越來越近
其實近視帶來的危害,並不只是戴眼鏡這麼簡單,還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嚴重後果,比如眼部疾病的發病率會隨著度數增加而升高; 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裂孔、青光眼、玻璃體混濁(飛蚊症)、黃斑病變等,都和近視有著密切有關係。而且,近視的度數越高,發生嚴重眼部疾病的機會就越高。
作為一個高度近視的患者,由於眼軸的拉長,眼底的視網膜變得脆弱不堪,也許一個跳躍就有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看見這個世界。
所以,好自為之吧!
因為道理誰都懂
也許你看完這篇文章
想一下,我不能在這麼下去了
結果轉身
繼續
回到主題:
作為所有電子產品交互的核心——「屏幕技術」真的只會僅僅加劇近視的問題嗎?
眼底提前衰老——藍光
一般的專家很少和你說少看手機的具體原因,為什麼?
因為他們也不清楚,目前的許多領域都涉及到了交叉學科,這是很多人,甚至一些行業內有水平的專家都無法掌握的,當然更不用提我了。這也是我被噴的很多的原因。
那我為什麼還是要提出這個問題呢?
我應該是國內最早一批帶上防藍光眼鏡的人
然而依舊沒有擋住黃斑變性的侵入
自從查出得了黃斑變性之後,工科生自帶的倔勁讓我開始觀察自己身邊的問題。
論文和相關報道我也看了不少,當然更多的和病友們也在一起交流。
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前沿,所以權威很多時候並不頂用,甚至壓根沒有人研究。
但是卻有很多人自己摸索,最後恢復或者好轉,這是最寶貴的經驗。
先帶大家了解一下藍光
1966年德國學者Noell報道低強度白光或綠光照射導致眼睛中光感受器細胞損傷。Hem等1976年報道高強度藍光照射導致視網膜RPE細胞損傷,441nm藍光損傷最大。
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簡介: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d epithelium,RPE)細胞的生理功能非常複雜而且很重要:形成視網膜外屏障、參與細胞新陳代謝、吸收大部分光線等。RPE細胞在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髮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RPE是最容易受到有害光破壞的細胞,它的損傷將導致視網膜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脂褐質是細胞代謝的產物,RPE吞噬脂褐質。脂褐質能吸收大量藍光,而RPE細胞對藍光敏感,脂褐素加重藍光對RPE的傷害。藍光過濾型人工晶體能夠顯著減少藍光照射後RPE細胞的死亡率。
這些生僻的詞對於我來說還是很熟悉的,眼底血管造影我也做過不少了,根據和多方人士的交流藍光對眼底的損害幾乎是不可辯駁的。
好,從醫學交叉到應用電子科學
沒錯,短波藍光的能量高,是相對於其他波長的可見光來說的,本身能量高,但是沒有高到有直接殺傷力的程度。跟激光槍完全不同。我們看到的藍色光一般都沒事。但是放到屏幕上,情況就發生了一些改變。
3個條件
距離,強度,時間。三個條件都少了,那麼藍光就不可怕。那麼屏幕為什麼會改變這些呢。我們要大體看看兩種主流屏幕是怎麼工作的。
LCD
簡單說就是用很多LED燈照亮屏幕,這些LED燈光包括藍光。藍光通過無色濾光片,紅色濾光片和綠色濾光片,增加了紅綠色,加起來就滿足了RGB的三原色。
LED發出的藍光,就有能量比較高的短波藍光。所有LED,都會對人眼造成藍光損傷。具體傷害的程度和距離,強度,時間有觀。
手機就同時滿足了3個條件,所以傷害大一些。每個人情況不同,沒辦法非常嚴謹的量化。但是常年用顯示器和手機工作的人,患病風險會非常的高。老年幾乎無法避免黃斑病變,白內障等疾病。如果不是常年,則沒有那麼嚴重。
OLED
OLED原理不同,不需要藍光激發熒光粉,直接使用三種顏色的子像素來發光。相對於3個有顏色燈,藍色就顯示藍色,沒有藍色就滅掉,不亮了。所以短波藍光的能量密度和接觸時間都會變小。所以oled屏幕的藍光損傷是會小的。
在三星AMOLED屏幕的宣傳中,三星稱本廠使用的AMOLED屏幕可以比LCD屏幕減少至少50%藍光
正在原理上是說得通的。但是究竟能減少多少就不清楚了。況且,另一個因素,三星完全忽視了。
危害
自然光中的短波光,會通過晶狀體,進入人眼,和其他光一樣在視網膜成像。但是由於短波光的能量大,穿透力強, 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引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萎縮甚至死亡。光敏感細胞的死亡將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這種損壞是不可逆的。所以藍光會導致黃斑病變。
除此之外, 由於藍光的波長短,聚焦點並不是落在視網膜中心位置,而是離視網膜更靠前一點的位置。 非常容易引起視疲勞。長時間的視覺疲勞,可能導致人們近視加深、出現復視、閱讀時易串列、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癥狀。
另外,藍光會影響睡眠。藍光會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
頻閃
對於頻閃的原理可以直接參考我這篇文章
田小宇:我已正式向三星電子發出質詢函——質疑三星AMOLED屏幕對人眼的危害性光源頻閃
光源頻閃很好理解。我們的交流電是50hz。物理學過,電是一下一下的,不是持續的。這個間隙,如果給燈通上,那燈的頻閃往往就是50hz。
而我們用的電池或者AC-DC之後,一般是直流電。理論上也有,就是間隙小的忽略不計了。或者說頻率大的足夠大了,就無法被感知到了。這是我們理解下面內容的基礎。
光源頻閃現象就是指光源發出的光隨時間呈快速、重複的變化,使得光源跳動和不穩定,也就是電光源光通量波動的深度。光通量波動深度越大,頻閃越嚴重。
光源頻閃的實質是光通量的波動,實質光源在交流或脈衝直流的驅動下,光通量,照度或亮度隨電流幅值的周期性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人眼到人腦對這一變化產生的主觀反應。而電光源光通量波動深度大小,與電光源的技術品質有直接關係。
頻閃效應需要和頻閃區別看待,頻閃效應是指電光源由光通量的波動而產生的危害效應,即頻閃產生的危害效應。電光源頻閃越嚴重,頻閃效應危害越嚴重。
頻閃與頻閃效應是表徵電光源,光通量的波動深度和由此產生的危害效應(稱為頻閃效應)大小的兩個互為因果的物理量,即頻閃導致了頻閃效應。
照明用具頻閃
傳統的熒光燈具直接用於50Hz的交流電,它的頻閃是100Hz,用數碼相機拍攝的時候因為採樣頻率的不同所以會出現水波紋。而LED燈具是直流電源供電,其光源發出的光也將是直流形式的(在直流基礎上疊加有微小的波動或稱脈動)
從物理的角度上講,其發光的波動性的確遠遠低於交流電流工作的光源發光的波動程度。但是,其輸入供電電源的仍然是交流形式的,很難完全避免交流紋波通過LED光源,所以LED燈具也會存在頻閃。
對於控制裝置製造商而言,紋波電流是產生頻閃的一個重要罪魁禍首。紋波電流是整流和濾波後依然存在的交流成分。紋波電流疊加在直流上,具有不同的頻率和曲線。該交流成分使LED模組的功率發生波動,反過來又會使亮度發生變化。疊加交流的數量及頻率是產生頻閃的決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包括但不限於電壓波動和閃變等因素依然可以導致頻閃出現。
白熾燈等與LED
因為白熾燈為燈絲直接加熱發光的熱輻射性光源,發光體的發光功率,必然隨供電電源的頻率,呈正弦波規律波動。高壓汞(鈉)燈,直管型(電感式)日光燈,雖然是氣體放電發光的電光源。但由於其啟動與點燃均採用電感式鎮流器(不具備AC-DC-AC變頻功能)。
所以,氣體放電發光體的放電功率,必然也隨供電電源的頻率波動而波動。電壓變動產生的影響,可以用視覺敏感係數曲線和閃變電壓限值曲線兩個概念來量化。
護眼燈(LED燈)頻閃。變頻電子鎮流器,這玩意可以把50hz的交流電,一下子加到 30-50kHz,就是有幾萬hz的頻閃。這樣熒光粉的餘暉效應就讓人眼看不出頻閃的間隙了。
與白熾燈相比,因白熾燈有熱慣性和氣體放電燈有餘輝效應,而LED的電壓和電流與光輸出響應快,所以LED光源的頻閃效應更加明顯。
另外由於LED具有非常快的響應時間,因此在一定的條件下,LED的頻閃特性主要是由於驅動電源的特性決定。而傳統光源由於響應速度慢(上升、下降時間長),發光具有很大延後性,因此對電流的抖動不敏感。因此LED光源的頻閃問題比傳統的光源要更加突出、嚴重,需要給予必要的關注。
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交流,我發現其實有很多業內人士早已關注到並且呼籲對LED頻閃加以規範。
可惜,僅僅停留在他們的圈子裡罷了。
光生物安全
照明的光生物安全。光源頻閃對人的視覺系統有刺激作用,會產生不舒適的感覺。通常閃爍按人的感受分為可見閃爍和不可見閃爍。頻率大於100Hz時,人眼感受不到閃爍現象,但仍會造成眼睛疲勞,頭痛等,這就是頻閃導致的後果,普遍認為500Hz以內都存在該效應。
國家標準:國家強制性燈具安全標準GB7000.1-2015、《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性》GB/T20145-2006、《讀寫作業檯燈性能要求》GB/T9473-2008等
國標對於照明用具規定,當燈光的頻閃高於3125Hz時,不會對人眼產生不良影響,而低於3125Hz的燈光,就要看具體的頻閃深度。
手機屏幕等顯示技術
手機電源是電池供電對吧
電池經過電源管理晶元,出來的都是直流電,為顯示屏供電有兩種方式。
一個是DC調光,顯示器需要調節LED發光的亮度,通過電流來調節亮度。
不過DC調光比較複雜,為了節約成本,對於屏幕亮度的調節,許多廠商會選擇採用閃爍的方式來解決。LED光源的亮度是一定的,讓LED光源不斷的開啟和關閉,通過調節開啟時間和關閉時間的長短,來調節屏幕的亮度。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比如LED背光閃爍1000次,其中500次開啟和500次關閉,如果開啟的時間停頓1秒,關閉的時間停頓0.5秒,這時的屏幕亮度就要比開啟和關閉停頓時間一樣的背光系統強。這樣用戶在調節屏幕亮度的時候,實際上亮度的明暗得益於LED背光閃爍的變化。其實這種調節方式,在業界就叫做PWM調製(脈衝寬度調製)。
面對這種顯示屏,眼睛比較敏感的用戶,就可以看到閃爍的問題,因為PWM突然的明暗調節對眼睛造成了衝擊。其實我們也可以做這樣一個測試,在調暗屏幕亮度的時候,使用手指在屏幕晃動,會看到明顯的殘影,而亮度高的時候,則是扇形的畫面。
低頻PWM和CRT一樣,明暗的變化使得人眼肌肉頻繁動作,不僅容易導致疲勞,時間久了對視力也有一定傷害。目前的顯示器市場對於這類參數的公布,還沒有統一的規定,廠商和經銷商主動弱化這個概念,屏庫網上也沒有登入各個屏幕具體的調光方式,從而導致了目前多數人對PWM調光認知的缺乏。
Notebookcheck網站給出了市面上主流採用PWM顯示屏的電子產品具體參數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PWM-Ranking-Notebooks-Smartphones-and-Tablets-with-PWM.163979.0.html
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三星系列手機以及其他採用三星電子提供的AMOLED屏的手機幾乎全部採用低頻PWM調光技術,同時頻率大多在240Hz左右。但是具體完整的參數只能有具備測試條件的實驗室獲得,普通消費者無法得知這類情況,建議有關部門考慮加入頻閃安全的相關標準和相關參數認定。
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國內一些評測機構開始將頻閃問題列入測試列表,我覺得我做的一些事情也是很值得的。
為什麼採用低頻PWM
手機或者顯示器,如果通過電阻去調節電流大小,燈泡的電流是調整了,電阻會發熱耗電。
高頻PWM,電源頻率占空比就要控制的很精確。這也很麻煩,電流太小了輸出會不穩定。同時會帶來成本和壽命的問題。
當然還有個方法,就是讓頻閃頻率減少。本來1秒閃爍1萬次的,亮度很高。我讓他閃200次,同時調高占空比,這樣的顯示亮度相差不大。而且人眼不會明顯察覺,同時大大延長了A屏本來就不長的壽命,降低了成本還加長了續航時間等。
真是一舉五得!
實際市場上,LCD屏幕已經基本在拋棄這種低頻pwm調光了。但是AMOLED屏幕目前基本都在使用。絕大多數是三星的AMOLED屏幕。
頻閃損傷
(1) 頭痛和眼疲勞:許多偏頭痛患者對光非常敏感,如亮光並且閃爍,則更容易引起偏頭痛。慢速閃爍通常比快速閃爍更容易引起偏頭痛。參考值,所有低於3wHz的都有影響,大小因人而異。電視,電腦,燈光,手機,基本都涵蓋了。只能是自己控制自己的使用習慣。當然屏幕不是不能達到護眼燈的水平,本來也是直流電,由於上述講過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2) 光敏性癲癇病:對光敏感的人群在3-70HZ範圍內的可見光調製下即使短時間接觸也會發作癲癇,這大概會影響到1/4000的年齡在5-24歲人群,通常是在青春期左右開始發作,並且有75%的人群會終生對光敏感。
(3) 視力下降。這個不用多說了吧,頻閃效應導致視力疲勞的直接後果。
(4) 注意力分散:人眼視場的周圍對頻閃更加敏感,例如頻閃不停的信號燈或者汽車尾燈產生的快速調製會吸引司機一直盯著看。而提前將眼睛移開可能會對司機或者在駕駛道路上的人和物有危險。與運行中的機器結合的頻閃光源會產生開合效應,對人產生的傷害,會導致顯著不同的移動和停止速度。
(5) 自閉症:有自閉症的兒童尤其對環境的改變很敏感,而照明中的頻閃則增加了這種行為的反覆發作。自閉症的情況比較複雜。
其他一些問題
除了以上這些,其實任何影響顯示屏顯示質量的因素都可以作為研究對人眼危害的因素。
目前來說,包括但不限於:屏幕拖影,色彩飽和度等等,有些因素因人而異。
所以很多人說,我用XX的屏幕沒有什麼反應,你就是瞎說,你就是居心叵測等等。
這裡著重講講拖影問題
華為Mate7開了一個「好頭」。選擇了JDI(公司)負向液晶屏後,負向液晶屏開始被國內手機廠商廣泛採用。
什麼是負向液晶屏幕?
有負向液晶屏幕,就有正向液晶屏幕。實際上大多數的液晶顯示產品,使用的都是正向液晶屏。
正向液晶面板的液晶粒子是垂直排列的,在屏幕顯示黑色時,會有大量光線在液晶粒子兩端通過,造成屏幕顯示「發灰」。
而負向液晶技術由於橫向的液晶粒子在通電時,液晶分子是橫向排列的,因此屏幕的黑色表現能力更好。其實簡單來說,負向液晶技術就是把傳統液晶發光原理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負向液晶屏有什麼好處?
首先,是對比度高。負向液晶屏幕由於黑色的表現更好,使得暗部更暗,亮部更亮,所以對比度更高。
同時,負向液晶屏的液晶分子通電時,由於其向垂直方向偏轉,會有更多的光線通過,這樣好處就來了,一是亮度提升(圖像亮部細節變得更突出),二是不用大功率背光燈了(省電)。
當然,對比度並不是越高越好,對比度越高,圖像丟失的層次和信息就越多,不利於圖像細節的表現;對比度越低,圖像的層次越不明顯,影響圖像的整體表現,帶來一種模糊的感覺。所以不低不高正好。
而缺點對很多人來說遠大於利
負向液晶屏響應時間慢、殘影嚴重等,
而且對比度過高會導致畫面過於鮮艷、明亮,這會讓有些人會產生眩暈或嘔吐感,如果長時間觀看,眼部更易疲勞。
當然就拖影問題而言,還和刷新率有關,刷新率越高,畫面越流暢。物體移動越慢,畫面越流暢。所以想流暢,就是讓單位時間內,畫面和畫面的差別足夠小。這樣就可以腦補的更流暢。當然人的動態視力和腦補能力不一樣。有的人覺得24幀就很流暢。有的人說不定能看出24個畫面來。還是因人而異。
但是目前大家手機性能都看還不錯,加上手機優化好的話,刷新率保持在60hz也是常態。左右還是要看硬體響應速度。
相對來說A屏響應速度超級快,一般在幾毫秒,但是仍有一些人反應看A屏會有拖影現象,但是這種情況售後是不受理的。
廠家的話不能信?
舉幾個例子。
垃圾點的JDI的負液晶屏幕,比如典型小米6,漏光,發黃,拖影啥都有,雷軍宣傳,陽光屏,夜光屏,日本技術。完美避開所有問題,即使後來論壇上到處有人罵,有用嗎?
從mate7開始也有三年了,作為圈內人不知一次看到各種罵,能怎麼辦?
我自己都不知道買啥手機,有時候我常常想還是圈外人好。看著身邊有些拿著卡卡的iPhone6s玩的依舊很開心的人,感覺也挺「幸福的」,起碼沒什麼煩惱。
話語權在廠家手裡,他們花錢做廣告買軟文,說什麼好大家就覺得什麼好。這現在手機圈裡都是公開的潛規則了,商業時代,就是這樣。
總結
這1.0版的消費者報告,我構思了很久,但是寫的卻很倉促,如有疏漏,還請原諒。也希望更多專業人士可以站出來研究,科普,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從而避免更多可能帶來的傷害。也同時希望上下游廠商以及國家可以儘早出台關於顯示屏健康標準,讓大家有法可依。
由於缺乏法理依據和權威研究,僅靠大家的反映目前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反映情況,如果有人有合理渠道和建議的可以私信聯繫本人。
好累,休息了。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參考資料:
LED_LED照明_LED燈泡_LED網-OFweek半導體照明網-中國LED行業門戶
經常被混淆的電壓波動與電壓閃變 - 21IC中國電子網
推薦閱讀:
TAG:三星電子Samsung | 智能手機 | 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