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核磁、B超的區別,到底有多少輻射?講得太到位了!

  • 去醫院,很多時候需要做檢查,什麼X光片、CT、B超、核磁共振,這些都有什麼區別?
  • 為什麼有些一定要查核磁、CT,用X光片或者B超就不可以嗎?
  • 還有這些檢查到底有多少輻射?

一、每種檢查都是怎麼回事?

現在,我們作一個簡單的比喻,把身體比作食物,告訴你這些檢查如何發揮不同的作用,看好了哦~

X光——像把麵包壓扁了看

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就像一片麵包或一塊棉花,看不到裡面的纖維紋理,但用手壓癟了會清晰一些。X光最大缺點是受制於深淺組織的影像相互重疊和隱藏,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

CT——像把麵包切片看

CT的檢查原理是X光會分層穿過人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麵包切成片來看。

優點是可以分層看,經計算後可以顯示出更多的組織信息。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時會產生反射波,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邊看顯示病灶情況。

核磁共振——搖一搖再看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這時磁共振機的磁場突然消失,身體中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突然恢復到原來隨意排列的狀態。

簡單說就相當於用手搖一搖,讓水分子振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一下裡面的振動。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戲說為是搖搖看的檢查。

二、四種方式分別用於何種檢查?

就診時,醫生常會開各種各樣的影像學檢查單:超聲、CT、核磁……有些患者會擔心,醫生故意開高價檢查單。

其實,醫生是依據不同病情選不同影像檢查的,因為每種檢查都有它的特點,沒種疾病需要看的東西也不同,下面的一定看仔細!

1、外傷骨頭——粗看X光片、細看CT

各種外傷,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優先選擇X光照片,檢查結果快速易得。

若要進一步觀察,可以選擇CT。超聲、核磁對於骨皮髓質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選擇。

2、頸椎腰椎——最佳選核磁、次選CT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想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核磁。

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3、胸 部——粗看X光片,細看CT

X光胸片可粗略檢查心臟、主動脈、肺、胸膜、肋骨等,可以檢查有無肺紋理增多、肺部鈣化點、主動脈結鈣化等。

胸部CT檢查顯示出的結構更清晰,對胸部病變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確診有決定性意義。

但是CT檢查的輻射劑量高於X光。核磁對於肺部疾病的診斷,應用非常有限。

4、腹部盆腔——除腸道外,一般超聲都能查

腹腔器官受呼吸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到CT、核磁成像,而超聲不會因此受影響。同時,超聲對肝臟、脾臟、胰腺、腎臟、盆腔臟器等診斷準確率較高。

但是超聲受氣體干擾很大,對於腸道等含氣較多的器官,超聲診斷準確率會降低。

5、心 臟——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聲

常規的心臟結構與功能檢查,心臟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經較為充分,又簡單易行。

用CT可檢查冠狀動脈,但冠脈CT檢查輻射量較大,不適合作為常規體檢。核磁雖無電磁輻射,但對冠狀動脈的觀察不及CT。心臟核磁則是評價心臟結構和功能的「金標準」。

三、每種檢查有多少輻射?

現在人民越來越關心輻射問題,其中也包括醫學檢查時的輻射:

  • 究竟哪些影像檢查有輻射傷害啊?
  • 輻射傷害有多嚴重啊?
  • 今天拍片、明天做CT、後天做磁共振成像,我該吃多少射線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放射科主任 鄭卓肇是這樣說的:

「如果病情需要,接受多少醫療輻射都不算多;如果沒必要,就盡量不接觸。」

接下來,就由鄭卓肇主任來告訴我們,到底哪些檢查有輻射、輻射到底有多少,是否傷害身體~

1.到底哪些檢查有輻射?

放射科

檢查項目:包括X線檢查(各種拍片、造影、骨密度測量)、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MRI)。

X線檢查和CT檢查中,要使用著名的x射線,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放射科有輻射」的根源,因此是有輻射的。

不過,可千萬別錯殺了磁共振檢查(MRI),它不使用x射線,因此沒有輻射,完全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超聲科

超聲科的檢查項目,也就是B超等超聲檢查,是沒有輻射風險的。

核醫學科

檢查項目:包括各種SPECT顯像以及知名度極高的PET-CT。

這些檢查需要使用特殊的放射性藥物,這些藥物主要發射γ射線,從而具有輻射性。此外,PET-CT還需要用到CT,因此會疊加CT相關的輻射。

2.輻射到底有多強呢?

其實大自然、包括我們的生存環境中都存在一定的放射性物質,比如氡元素及其子核、地表輻射、和宇宙輻射等,換句話說,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受到自然界的輻射。這種輻射稱為天然本底輻射,通常約為2.0-3.0mSv/年(mSv為衡量輻射劑量的一種單位)。

把醫院裡各種影像檢查的輻射強度估算值,與天然本底輻射對照看看,做檢查的輻射危害強度一目了然。

3.影像檢查到底有危害嗎?

以吸煙者為例:如果每天1包煙,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約為35mSv,遠大於大多數的醫療輻射劑量。再例如,一次X光檢查,相當於坐飛機飛行2萬公里。

國家規定,接受醫療輻射有三大原則:實踐的正當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制。

輻射的危害表現出來,是需要一定量的積累,還存在一定概率的,而影像檢查中,醫療輻射量通常遠低於一定能產生危害的量。

簡單點說,如果一個患者確實病情需要(正當化原則),接受多少醫療輻射都不算多;但如果沒有必要,就盡量不接觸。

文章來源:長壽健康之家

推薦閱讀:

每年的"體檢合格",卻不代表一切都ok了

TAG:輻射物理名詞 | 體檢 | 核磁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