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販賣機這件事上,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

文 | 梁小妖

編 | 鯨准小妹

今天的日本可能就是明天的中國

大概再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比日本更鐘情於自動販賣機。現在這句話,應該改寫了! 過去,自動販賣機在中國的光景是這樣的:

進入2017年,自動販賣機的畫風突變:一路狂奔。

數據來源:鯨准APP自動販賣機熱度趨勢

到底是什麼促成了在中國被冷遇了十多年的Vending machine(自助販賣機/自動售貨機)現成了大家手中的香餑餑?

有人說是因為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有人說是因為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 有人說是因為人工成本的上升。

看似言之鑿鑿的三個理由,其實並沒有說到點子上。

● 日本總共大約有500多萬台全球自動販售機,日本人口和自動販售機數量的比例是23:1,是全球密度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在日本Vending Machine隨處可見,但絕大部分的日本人使用的是現金支付,特別是硬幣,並不是我們想當然以為的移動支付。雖然,移動支付的確給無人零售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歸根結底這並不是驅動因素。

● 自動化的售貨機在十幾年前便出現在了北京的街頭,出現在了地鐵、機場,通過自動化的方式自助的購物、提貨,這並不是新鮮事物,在技術上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 無人值守的模式雖然節省了服務員的成本,但相應地卻增加了運營成本,一個運營人員的工資顯然要高於一個服務員的工資,同時,大規模的推廣需要佔據點位(資源位)也帶來了運營費用的增加,事實上人工成本不是降低了,而是轉移了。

真正推動中國無人零售模式在2017年發生質的飛躍的原因,根本原因有兩點:

一、資本的轟炸

在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的資本槓桿遊戲的吸引下,中國的VC機構在其中獲得了10倍、50倍乃至更多的投資回報率,於是,資本開始在可能形成規模化、流量化的賽道上猛砸錢。而恰好無人零售領域符合了資本的口味:新零售足夠大的想像空間 + 短時間可見的盈利模式,在這個賽道上,完全可以用錢砸出一個超級市場、砸出獨角獸企業。於是從進入2017年開始,以真格、IDG、創新工場、經緯中國為首的頂級VC開始瘋狂進入,他們像商量好的一樣,默契的向這個領域開拔。

數據來源:鯨准APP自動販賣機近三年融資趨勢

二、大量創業公司的湧入

自去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創業者們便向發現新大陸一樣,紛紛開始衝進這片「概念中的藍海市場」。這是個十分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2016年的10月,在自動販賣領域新成立了6家公司(數據來源:鯨准數據),這也是迄今為止,單月湧入自動販賣領域新成立公司數據最高的一個月。90天完成3輪數千萬融資的「哈米科技」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殺入了辦公室自助零售領域,為辦公室提供魔方貨櫃,資方包括雲啟資本、元璟資本、真格基金以及點亮基金。

圖片為哈米科技推出的魔方貨櫃

隨後,我們看到了2017年創投市場的熱鬧非凡:

● 6月,F5未來商店拿到了創新工場和創大資本3000萬元的A+輪融資,緊接著的7月阿里巴巴在淘寶造物節上推出了「無人便利店」概念;

● 8月,新華都收購友寶在線失敗,從此,友寶結束了6年跌跌撞撞的創業史,開始進入風口期;

● 9月,原阿里巴巴、大眾點評系出來的司江華進軍新零售,便利猩宣布完成超1億元天使輪融資,迄今為止在該領域獲得的最大的投資額度。

同時,我們在北京的開始看到各種有意思的自動販賣機項目,每一個品類都有自動售貨機的生存空間,銷售的產品從食品飲料到工作便當,從紅酒到珠寶,再到熱騰騰的拉麵,可以拉花的咖啡,可以悄悄買走的情趣用品,無所不包。國外還出現了披薩、法棍、蔬菜、生蚝、黃金等各種專業自動售貨機,不出意外,你會看到越來越多品類的自動售貨機出現在市場。

便利店、無人便利店和自動售賣機

誰能改變這個世界更多?

連鎖便利店模式其實已經存在很久,先說連鎖便利店,前有seven-eleven、羅森、全時等老牌連鎖,後有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的一擁而上,再有便利蜂線上線下模式後來居上殺出一條血路。

無人便利店是在淘寶造物節上火爆的概念,用技術方案替代人工,讓店鋪里的一切看起來都能完全自動完成。本來看似完美的無人便利店,被簡約到極致的自動販賣中途殺出,陷入了尷尬的局面。自動販賣,更簡單的操作付款流程,更少更實用的SKU,更低的成本,如果把無人便利店進行拆解,不就是一個個自動販賣機嗎?

廣州的F5未來商店的思路像是用友寶的無人售貨模式來運營一家7-11式的便利店

於是,資本極有可能毫不猶豫地繞過無人便利店概念,直奔「自動販賣」領域。

說到自動販賣,不得不聊一聊友寶。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自動販賣本來是個傳統行業,結果歪打正著成為了新零售的馬前卒。從開始的不看好,到後來的破產說、資金鏈斷掉,到新華都收購告吹,友寶奇蹟般的成為了時下風口自動販賣機的行業龍頭。乘著這股風,除自動飲料售貨機外,友寶還擁有迷你KTV友唱,並正陸續推出自助咖啡機、果汁機、售酒機、彩票機,甚至是共享充電或共享雨傘設備,覆蓋線下各種場景與需求。

辦公室貨架出現

自動販賣機尷尬了

這個領域的變化實在太快了,前幾天還在追逐的自動販賣機,這兩天就被辦公室貨架的熱度刷掉存在感。表面上我們看到的區別是一個是先付款後拿貨,一個是先拿貨後付款。而實際是「成本的」較量,比如電費、設備成本、商品價格等。

友寶在2017年上半年財報中披露,擁有6.2萬台自動售貨機,實現商品銷售收入5.7億,毛利率超過50%,據業內人士說,一台自動販賣機成本在2.4~3萬元之間,那麼按最低價,友寶的設備成本總計15億元,如果單靠賣商品銷售那麼至少需要3年回本。但如果把同樣數量的自動售貨機換成共享式貨架,那麼設備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通過共享貨架進入辦公室場景的創業公司,例如便利猩、零食e家等便可將商品毛利壓低,以「又好又便宜」的姿態快速佔領辦公室場景,迅速規模化。因為辦公室場景的特殊性,很多公司會把零食貨架當做員工福利,所以辦公室無人零售的這種模式,連點位費都能忽略不計。

做無人零售其實就是想清楚兩個問題,一是高毛利,二是規模化,但落腳點還是在規模化上,無法實現規模化的無人零售品類都是耍流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辦公室這個特殊的場景下,自動販賣機輸給了開放式貨架。

在辦公室等相對封閉的公共空間鋪設的全開放式無人值守便利架

無人零售的難點在於供應鏈

但戰場卻在不同的場景下

在弱化場地和人力後,無人零售的盈利模式目前看來有2種:賣貨和賣廣告。賣貨模式下,用戶永遠希望又多又好又便宜,從而不同的公司之間的競爭力最終變現在供應鏈能力上。賣廣告模式要求面積鋪的足夠廣,規模化帶動流量。

不管是聚焦在賣貨還是賣廣告,市場上層出不窮的無人零售公司都在搶入口,即場景。目前我們看到無人零售的場景大概包括機場、地鐵、車站、商城等,機場可能是無人零售最早的應用場景,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因為復購率低,點位費貴,貨損率高,導致一直發展的不溫不火,類似的地鐵、車站、商城等都存在同樣的問題,看似流量巨大,但並沒有好的沉澱。反而,大家更看好辦公室這一半封閉式的消費場景,辦公室零售(零售貨架、自助販賣機、冰箱)是最貼近消費者以及最有可能獲得線下流量入口的新零售業態。

目前看來,整個無人零售尚處於大面積鋪開搶資源位的階段,資本和創業者剛剛入場,後續的競爭必然激烈無比,最終勝出的公司大概會是這幾類:要麼是能快速佔領市場、佔領消費者心智的;要麼是能快速在產品形態和模式上進行突破的,但最終獲勝的是能整合產業鏈資源,進行場景延伸,從而進行商業模式升級的公司。

- END -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閱讀原文

給你看更多自動販賣機領域的項目

aHR0cHM6Ly9yb25nLjM2a3IuY29tL20vIy9kZW1vcy8zODM/dHlwZT1wcm9qZWN0c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是分割線-----------------------------------------------------------

更多信息請關注公眾號:鯨准(rong36kr)


推薦閱讀:

TAG:自動販賣機 | 自動售貨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