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註冊規劃師之相關知識-- 建築史基本知識

第一章 建築史基本知識

第一節 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知識

一、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徵

1、木構架體系:抬梁式、穿斗式、井乾式。

a:承重的樑柱結構部分,即大木作;分隔空間或裝飾之用的非承重部分,即小木作。

b:北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和清工部頒布的《工程做法則例》,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兩部建築著作,規定了建築的模數制(宋代用"材";清代用"鬥口"為標準)和構件的定型化。

c:斗拱是我國木構架建築特有的結構構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組成,到了明清時期,斗拱尺寸變小,受力作用減少,逐漸演變為裝飾性構件。

2、平面布置以"間和"步"為單位

a、正面兩檐柱間的水平距離稱為"開間" (又叫面闊)

,各開間寬度的總和稱為"通面闊"。

屋架上的檁與檁中心線間的水平距離,清代稱為"步"。各步距離的總和稱為"通進深"。

3、建築物等級:從屋頂、開間、色彩分辨等級。

a:屋頂:重檐廡殿、重檐歇山、重檐攢尖、單檐廡殿、單檐歇山、單檐攢尖、懸山、硬山。(狐仙奸玄奘)

b:開間:清代最高為11間,依次為9、7、5、3間。

c:色彩:由高到低為黃、赤、綠、青、藍、黑、灰,宮殿用金、黃、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

4、院落式布局

5、山水式園林

二、中國古建築常識提要

1、宮殿

a:周製為三朝五門;漢代、晉、南北朝(北周除外) "東西堂制";隋及以後均行三朝五門之周制。

b:宋代宮殿創造性發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元代宮殿喜用工字形殿。

c:我國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是河南偃師二里頭商代宮殿遺址。

2、壇廟

a: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b:曲阜孔廟:主殿大成殿,為重檐歇山九間殿,黃琉璃瓦,同保和殿規制。

c:山西太原的晉祠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屬於園林式祠廟。

3、陵墓

a:陵墓分地下和地上兩部分,地下是墓室,地面部分環繞陵體布置,其作用是給人以嚴肅、紀念的氣氛。

b:反映人間建築的布局和設計,有明顯的軸線,陵丘居中,繞以圍牆,四面辟門。

c:明朝各陵,採用公共神道與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樓和寶頂相結合的處理方法。清朝的皇陵承襲明朝。

4、宗教建築

a:漢傳佛教建築由塔、殿和廊院組成,其布局的演變由以塔為主,到前殿後塔,再到塔殿並列、塔另設別院或山門前,最後變成塔可有可無。

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為"金廂斗底槽",室內梁架結構為明袱、草袱兩套構架

遼代天津薊縣獨樂寺:山謙讓 平面有中柱一列,為"分心槽"式樣

遼代獨樂寺觀音閣:空井式結構,屋架為明袱、草袱兩部分,我國現有最古老的樓閣建築。

塔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

樓閣式塔:印度塔與中國傳統樓閣相結合,宋之前為木構,宋之後用磚木混合結構,遼應縣佛宮寺木塔

密檐式塔:底層較高,多不可上人,一般磚、石建造,遼、金是其盛期,北魏的登封嵩岳寺塔

喇嘛塔:藏傳佛教塔,典型實例為妙應寺白塔

金剛寶座塔:在高台上建造的塔,如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b:道觀布局和形式大體仍遵循我國傳統的宮殿、壇廟體制,即以殿堂、樓閣為主,中軸對稱、縱深布局。

目前保存較完整的道觀以元代中期的山西永濟縣永樂宮為代表。

c:伊斯蘭教清真寺必須朝向聖地麥加,必設高聳的召喚信徒使用的邦克樓以及凈身的浴室, 結構常用磚石拱券或穹隆, 代表作是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凈寺以及明初西安華覺巷清真寺

5、園林

a:按隸屬關係分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按開發方式分類:人工山水園和天然山水園

b:中國古典園林分期:

生成期:殷、周、秦、漢。以規模宏大的貴族宮苑和皇家宮廷園林為主流。

轉折期:魏、晉、南北朝。佛教、道教流行,寺觀園林興盛,形成造園活動從生成到全盛的轉折

全盛期:隋、唐。中央集權逐漸健全完善

成熟期:兩宋到清初。城市商業經濟空前繁榮,私家園林發展,園林升華為富於創造進取精神的成熟時期。

成熟後期:清中葉到清末。封建社會盛極而衰逐漸趨於解體,露出某些衰頹傾向。

6、住宅

中國傳統住宅的主要類型:

庭院式:如:四合院、四水歸堂、一顆印、大土樓等

窯洞式:佈於河南、山西、陝西等黃土層厚的地域,有靠山窯及平地窯

氈包:分布於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是牧民移動式房屋

碉房:藏族的住房

干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住宅生活層架空,以利防潮木構房屋,如廣西壯族麻欄,雲南傣族竹樓等

第二節 外國建築史的基本知識

一、古埃及建築

古王國時期:代表性建築是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中王國時期:在深窄峽谷的峭壁開鑿出石窟陵墓一一加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新王國時期: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主要建築類型。著名的太陽神廟,如卡納克-盧克索的阿蒙 神廟。

二、古希臘建築

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臘的三柱式(多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柱式)和後來古羅馬發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組合柱式,共稱古典五柱式

古典盛期代表建築:雅典衛城及其主要建築。山門、勝利神廟、帕提農神廟、伊瑞克提翁廟,以及雅典娜雕像。群體布局體現了對立統一的構圖原則,綜合運用多立克和愛奧尼克兩種柱式。

三、古羅馬建築

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是現存歐洲古代最完備的建築專著,提出了"堅固、適用、美觀"的建築原則

拱券結構是羅馬最大成就之一。種類有:簡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

典型建築:萬神廟、凱旋門、圖拉真紀功柱、馬采魯斯劇場、羅馬大斗獸場、卡拉卡拉浴場、戴克利提烏姆浴場、圖拉真巴西利卡等

四、拜占庭建築(東羅馬)

發展了古羅馬的穹頂結構和集中式型制,其代表實例為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五、羅馬風建築和哥特式建築

羅馬風建築: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又叫羅曼建築。

代表性建築:比薩主教堂、德國烏爾姆斯主教堂、法國昂古萊姆主教堂。

哥特式建築: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主要用於教堂;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代表性建築:俄羅斯聖母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索爾茲伯里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等

六、文藝復興建築與巴洛克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拋棄中世紀哥特建築風格,認為哥特式建築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徵。採用古代希臘、古羅馬柱式構圖要素。

案例:佛羅倫薩主教堂大穹頂、巴齊禮拜堂、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維晉寨的巴西利卡、羅馬的市政廣場、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

巴洛克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感,喜好富麗的裝飾、雕刻和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來表現自由的思想和營造神秘的氣氛。

案例:羅馬耶穌會教堂,羅馬聖卡羅教堂;城市廣場:聖彼得大教堂廣場,波波羅廣場、納襖那廣場。

七、法國古典主義建築與洛可可風格

古典主義建築:指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和古典復興建築等採用古典柱式的建築風格。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傳統與地方特色;運用三段式構圖手法,追求外形端莊與雄偉完整統一和穩定感

案例:盧浮宮東立面、凡爾賽宮

洛可可風格:18 世紀 20 年代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裝飾風格。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

實例: 巴黎蘇俾士府邸

八、19世紀末復古思潮及工業革命影晌

復古建築:

法國巴黎萬神廟:羅馬復興代表建築;

德國柏林宮延劇院:希臘復興代表建築;

美國國會大廈白宮:羅馬復興實例;

英國國會大廈:哥特復興實例;

巴黎歌劇院:折中主義代表建築。

1851 年倫敦水晶宮開闢新建築形式新紀元,被喻為第一座現代建築。

九、新建築運動初期

1、工藝美術運動:主張建築"田園式"住宅來擺脫古典建築的羈絆,

重視中世紀哥特風格(又稱歌德風格);

2、新藝術運動: 完全放棄任何一種傳統裝飾風格,徹底走向自然風格、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強調自然中沒有完全的平面、在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有機形態,而裝飾的動機基本來源於自然形態「曲線風格」。

3.、維也納分離派: 往往採用一種抽象的表現形式,體式簡潔,線條和幾何造型連續而有力,與「新藝術運動」風格所追求的自然主義有機形態相距甚遠。

4、美國芝加哥學派:創造了高層金屬框架結構和箱形基礎。在建築造型上趨向簡潔與創造獨特的風格。

5、德意志製造聯盟:建築必須和工業結合

十、一戰後新建築流派

1、風格派與構成派: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

2、表現派:在建築上常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體形來表達某種思想情緒

十一、現代主義主要的流派及代表大師

①設計以功能為出發點;②發揮新型材料和建築結構的性能;③注重建築的經濟性;④強調建築形式與功能、材料、結構、工藝的一致性,靈活處理建築造型,突破傳統的建築構圖格式;⑤認為建築空間是建築的主角;

⑥反對錶面的外加裝飾。

1. 格羅皮烏斯:建築師中最早主張走建築工業化道路的人之一,設計了包豪斯校舍

2. 勒·柯布西耶:新建築五點"原則

3. 密斯·凡·德·羅:提出"少就是多"、"流動空間"等主張。代表建築:西格拉姆大廈、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

4. 賴特:創建了有機建築,他主張將建築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應從自然中獲得啟示,創造靈活多樣的建築空間,打破工業化的局限性。代表建:流水別墅、古根漢姆博物館以及大量草原住宅

十二、二戰後建築的主要思潮

後現代主義:羅伯特·文丘里《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遍地都是「遠光狗」
「公共生活研究方法」的具體操作與摒棄「現代主義」的行為方式
研一結束了2,關於規劃思維模式

TAG: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