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寶島事件真相揭秘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國和蘇聯的邊防軍人在珍寶島(俄語中稱為達曼斯基島)因珍寶島的歸屬問題在島上發生的武裝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流血事件引起全世界關注。

40年前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段,究竟發生了什麼?其根源是什麼?

1969年,最終,中國軍隊獲得勝利。

但致使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直至正式破裂。

直至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才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軍事文摘》1999年第七期刊發王亞洲編譯文章《原蘇聯邊防軍上校談珍寶島事件》,通過蘇聯方面的檔案揭秘珍寶島事件。

1969年中國製作

衝突原因的探索

:達曼斯基島疑團

1969年3月,在遠東烏蘇里江的這次戰鬥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邊境最大的戰鬥行動。對此,多年來在俄羅斯存在種種猜測,眾說紛紜,真假難辨。當時蘇聯人並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要佔領該島,並問道:「當中國人進入該島時,我們的邊防軍人在幹什麼?」,「為什麼沒有採取措施制止類似事件的發生?」。有人說「當時中國人太多,邊防軍根本就無法對付他們,不得不動用正規軍」。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在30年前那種環境下根本就不可能說清楚。後來蘇聯政府也有意讓人們淡忘此事,也只是將這次衝突描述為「1969年3月的烏蘇里江事件」。

1969年3月2日,蘇軍炮擊珍寶島行為。

90年代初,在俄羅斯的版圖上再也找不到「達曼斯基島」了,於是俄羅斯人又開始猜測,開始議論當年的「秘密坦克」、議論關於伊曼邊防總隊隊長列昂諾夫上校的神秘死亡。甚至有人說「該島已不復存在,為了讓誰也得不到它,我們已將它炸毀」。達曼斯基島事件仍是一片疑團。

2007年,俄羅斯《金號角》報文章斷言,流血衝突可能是中國軍界精英(具體來說就是林彪)與蘇聯政界上層共同策劃的陰謀。該文指出:3月14日,蘇聯邊防軍接到奇怪的命令,要求撤防,是為什麼?次日晨中國軍隊發起衝鋒,蘇軍邊防軍要求炮兵增援,但是炮兵按兵不動;坦克本應在3月13日抵達,但直到血戰正酣時才趕到,這又是為什麼?此外,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其目的地是蘇聯;而蘇聯認為林彪是中蘇衝突的罪人,為什麼他還要逃到蘇聯呢?該文提到,林彪曾為蘇方提供大量情報,並與蘇方一起「訂購」了珍寶島戰爭;林彪借戰爭來提高其在國內的政治地位(「九大」之後,林彪果然成為接班人,並寫進憲法);而蘇聯則希望扶植林彪,假他之手推翻毛澤東。但這些只是一種影影綽綽的假說、猜想,並無多少切實可靠的檔案資料依據。

當然這和中印邊境戰爭印度的無端挑釁和咎由自取不同。

另一種說法:據原蘇聯陸軍康斯坦丁諾夫上校回憶了一些內幕。

1967年和蘇聯的摩擦由小開始,1968年秋,我們感到中國人在這個冬天可能會發起挑釁行動。我、列昂諾夫和當時的邊防總隊參謀長巴甫洛夫一致認為,這將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在冰上以拳相向,而是實質性的衝突。

我們得到的口頭和書面命令是:運用現有的一切手段,不能讓挑釁者進入我國領土,但不準動用武器;並嚴禁官兵們傳播這裡發生的事情、爭鬥。

因此,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國內其他人,甚至連想都想不到,正當黨的領導人宣講共產主義思想的時候,在漫長的中蘇邊界,沿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幾年來兩個大國的士兵經常發生打鬥。

1968年只在伊曼邊防段雙方就發生過40次打鬥。1968年11月的一天,邊防總隊指揮部曾向軍區報告說:有可能發生武裝挑釁,請求具體的書面指示,並加強力量。

一周後,邊防總隊司令和政委被叫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並對他們說:如果發生武裝挑釁,那就還擊。但只是口頭意見,不能作為依據。

在相鄰的基爾金島上也一直有一些小磨擦。

1969年1~2月在達曼斯基島、下米哈依洛夫卡地段,經常發生衝突,雙方不再是用棍棒,而是用槍托來互相打擊。在一次打鬥中,我們從中國人那裡搶來15支槍,並發現槍膛里有子彈,我們非常吃驚,這使邊防總隊隊長列昂諾夫及其副手確信,危險正在來臨,如果說要發生什麼事情的話,那一定會發生在這裡。

1969年2月7日,中國邊防軍官兵與蘇聯邊防軍軍官等對峙。

1969年2月7日,中國邊防軍官兵與蘇聯邊防軍軍官等對峙。

1969年1月23日,中國邊防人員在抗議蘇軍的入侵行為。

達曼斯基島和相鄰邊防隊有可能受到威脅的哨所值勤人員都加強到了50人,並增加了裝甲運兵車,同時,只要中國人一出現,我們的邊防人員就向他們射擊,將這些不速之客趕走。

1969年3月15日, 蘇軍坦克裝甲車入侵到珍寶島西側中國一側江面。

還有一種態度:一些原蘇聯學者認為,就地理位置來看,珍寶島明顯屬於中方,對蘇聯也毫無軍事和經濟價值,但嚴重對抗的中蘇雙方誰都不能示弱,否則就將處於不利地位;因此,認為蘇聯只是讓自己士兵白白流血送命的觀點並無道理。

1969年9月11日,蘇聯政府總理柯西金從越南河內參加胡志明葬禮後,在北京機場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政府間談判,之後,事態逐漸好轉,中蘇雙方商定,保持邊界的現狀。有俄羅斯論者認為,此後,珍寶島已經在事實上屬於中國了。

1991年5月19日,中蘇簽署協議,邊界按照烏蘇里江主航道劃分,珍寶島劃歸中國。1997年中俄東段邊界劃界完成後,珍寶島就從法律上完全歸屬中國。

中國兵團士兵的回憶親歷:

蘇軍在無辜驅趕中國漁民。

1969年珍寶島發生衝突時,該士兵在當時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師20團,當時只是從報紙上了解珍寶島衝突,並不知道多少真相。1972年5月,兵團籌建獨立四團,開赴珍寶島地區與1460邊防團共同守衛珍寶島,被抽調到獨立四團炮一連,在當時的珍寶島戰區停留了近一年的時間,其間,同部隊幹部戰士接觸較多,從他們的口中了解了一些衝突真相,離開珍寶島後,也曾多次向別人講述過我所知道的真相:

蘇群在驅趕中國漁民。

一、衝突是中蘇雙方高層授意的。據講,在衝突之前的至少一年前,中蘇雙方的巡邏兵是碰不上面的。當時是按照國際慣例,一方的巡邏時間是上午,另一方的巡邏時間是下午,中方是一個班,10個人從公司亮子出發,向北走,從珍寶島的南邊登島,從北邊下島,蘇方也是一個班,由傳說中的瘸子中尉率領,沿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從北向南巡邏,起初,他們是從島的東邊路過珍寶島,後來,為了挑釁,他們從島的西邊路過珍寶島,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向中國宣示珍寶島是蘇聯的了。但是,雙方的巡邏兵按照國際慣例分上下午巡邏的碰不上面的,無法發生衝突,於是,雙方都很默契地進行時間上的慢慢的改變,上午巡邏的一方,本來頭一天是9點鐘路過珍寶島的,第二天他們就拖後10分鐘,而下午巡邏的一方,頭一天還是下午3點,而第二天他們就提前10分鐘,哪方也沒有突然讓巡邏時間改變很多,以免給對方以口實,而蘇方,在慢慢改變巡邏時間的過程中,也由從島的西邊路過改為從島的北邊登島了,這樣,經過了好長時間的巡邏時間的漸變,雙方終於在島的中心碰面。

蘇軍手持長棍暴力驅趕中國漁民。

碰面後,雙方保持一定距離,分別整隊,立正、稍息、向右看齊,整隊結束,中方的班長、蘇方的中尉走到兩個隊列的中間碰面,中方的班長手舉毛主席語錄,用中文大聲說:「這是中國的領土,你們退出去!!」而蘇方的中尉是舉著拳頭,用俄語大聲說一些我們戰士聽不懂的語言,沒有翻譯,沒有問答,雙方用各自的語言大喊一通後,分別向後轉,帶著自己的隊伍由原路離開珍寶島。(聽著像笑話,但確實是如此)所以說是高層授意,是因為巡邏時間不是巡邏兵可以隨便改變的。

蘇軍打死中國漁民。

二、3月2日的衝突。據講,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島中央的班長和中尉用各自語言的抗議後,3月2日,中國巡邏兵剛一登島,就發現了蘇方的巡邏兵有了變化,他們除了每天肩背的步槍外,每人的手裡都多了一樣東西,木頭的鍬把和鎬把,而中方的巡邏兵手裡只有步槍。

1969年,蘇聯裝甲車攔截阻擋我車輛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上的正常行使。

班長看到了對方的鎬把和鍬把,為了有自衛反擊的能力,他立即將他肩背的衝鋒槍甩到身前來,打開了槍的保險,將槍口衝下甩回到背上。雙方在島的中心碰面後,按照國際慣例進行整隊後,班長走上前去,而對方,每天只是瘸子中尉一人上前,今天卻是上來了三個人,每人都高舉著鎬把和鍬把,不等我們班長抗議,三個鎬把同時向我們的班長頭上打來!

班長來不及後退,也沒有辦法躲避,他只有向右跨出一步,右手緊握的衝鋒槍拉到前面來,扣動了扳機,打響了自衛反擊的第一槍。與此同時,雙方的隊伍也都卧倒,開始了互射和後撤。

1969年2月7日,入侵蘇聯邊防軍退出珍寶島地區。

三、3月2日衝突發生後,我們的巡邏還是繼續,每天還是一個班,按照原來的巡邏路線巡邏,蘇方第二天和第三天沒有來巡邏,也就造成了我方的麻痹,分別於3月5日和7日,被預先埋伏在島上的蘇軍將我方的巡邏小分隊全殲,犧牲的戰士們被埋葬在寶清縣東邊的萬金山烈士陵園。

珍寶島烈士陵園   珍寶島事件發生於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六十八位烈士,安葬在珍寶島烈士陵園。

四、3月15日的大捷。3月7日後,蘇方几天沒有動靜,而我方利用夜間的掩護,在島西側對面的冰雪裡埋伏下了一個連的兵力。3月15日,我方仍舊是一個班的巡邏兵登島進行正常巡邏,而蘇方動用了裝甲車和坦克,從對岸迅速地開到了島上,還想全殲我們的巡邏小分隊,就在他們得意忘形時,我們埋伏的一個連的兵力投入了戰鬥,打得蘇軍措手不及,但是蘇軍的坦克很厲害,我們的反坦克彈打上去,根本不起作用。緊急中,我們的神炮手,測算好了角度和蘇軍坦克的速度,將一發迫擊炮彈打向了高空,炮彈向高空飛到了最高點後開始下降,帶著加速度正好落到了蘇軍橫衝直撞的坦克車前,將烏蘇里江的江面炸開了一個大洞,坦克來不及剎車,根本也剎不住車,坦克一頭就扎進了江里。當天晚上,我們就上了潛水員,冒著嚴寒鑽進江里給坦克掛上了繩套,用拖拉機將蘇軍坦克拉上岸,裝上了大拖車,連夜就望北京運,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展覽了這輛坦克。

中國炮兵在打擊入侵的蘇軍

五、3月15日大捷後,蘇軍再沒有來挑釁,可我們在島西的對岸,一直埋伏著一個連。1972年,我在珍寶島地區和一位連長聊天時,從我們身邊走過一位軍人,他過去後,連長問我,發現沒發現那個人的臉很白?然後這位連長就告訴了我島西對岸坑道里埋伏一個連的秘密,並告訴我,下個月該輪的他們連去埋伏了,一個連一埋伏就一個月,白天整天在江邊的潮濕的坑道里埋伏,只有到了晚上才可以從坑道里出來一會兒。為了保衛我國神聖不可侵犯的珍寶島,我們的戰士做出了多麼大的付出啊!這個坑道里的一個連埋伏到什麼時候,我就不知道了。

歷史記憶總會有很多版本,但是中國人的這幾個記錄相對會有比較準確的說法:

1969年3月2日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因為交戰雙方的士兵大多戰死。只有從蘇聯方面能得到詳細資料,這些資料大多是蘇方的一個特別調查小組從蘇軍士兵的口供中得到的。而從中國方面則幾乎得不到真實的戰鬥報告。儘管這些報告偏向蘇方,但我們仍然可以大致重現戰鬥的經過。

3月1-2日夜間,一支大約300人的中國部隊(由邊防軍和解放軍一般部隊混合組成)身穿白色偽裝服,穿過結冰的江面從中國基岸進入珍寶島。在島的最南邊的一個有樹林的地帶挖散兵坑,布通往對岸指揮所的電話線,並就地在草席上卧倒隱蔽。

3月2日清晨,蘇聯 Strelnikov 前哨戰的士兵向上級報告了中國對岸有軍隊活動。到約上午11點,一個有大約20-30人的中國小隊向珍寶島走去,並高喊毛主席口號。

這時,Strelnikov 和他人數不詳的下屬爬上了兩輛裝甲運兵車(原文是:armored personal carriers)、一輛卡車和一輛指揮車,向島的最南端迎向中國人開去。

他們到達島上(或者可能到達島的西側的冰面上)之後,又過了幾分鐘,Strelnikov 和另外7、8個人,其中包括他的副官,Senior Lieutenant Buinevich, 下了車去警告正在走來的中國人。他們以前已經這樣做了幾次了。像以往一樣,這些俄國人把他們的自動步槍掛在胸前(另一種說法是他們把武器留在了後面)。這時大約是11點15分。

1969年3月15日,被中國軍隊地雷炸壞的蘇軍坦克。

俄國人手拉手以防中國人通過(明辨:這裡俄國人的說法並不可信,俄國人通常採用野蠻的做法,如用棍棒毆打我方人員)。而中方的報告卻暗示雙方發生了爭吵。這時中國人將隊形變成了幾個橫排,並且看起來沒帶武器。但是當中國人走到離俄國人約20英尺的地方時,第一排突然向邊上散開,露出的第二排迅速從外罩下取出衝鋒槍向俄國人掃射。Strelnikov 和其他6個人被當場擊斃。同時埋伏在俄國人右側散兵坑中的300名中國士兵向俄國車隊開火,打得俄國人措手不及。這時中國部隊的迫擊炮、機槍、反坦克武器一齊開火(此時是 11點17 分到 11點20分之間),中國人向俄國人猛攻,還發展到徒手格鬥。明顯的蘇聯小分隊處於下風,中國人(按照俄國人後來的指責)俘虜了19個俄國人並在現場把他們全部擊斃。他們還帶走了蘇方的一些裝備,後來用於展覽。明顯的,俄國人的倖存者還能夠進行抵抗,只不過是在 Junior Sergeant Yuri Babinski 的指揮下了。

解放軍士兵與在「珍寶島事件」中繳獲的蘇聯T62坦克合影

看到島上發生了戰鬥,Senior Lieutenant Bubenin 和它位於珍寶島北側的邊防哨所中的幾乎所有的人立即向戰鬥地點出發。他爬上了一輛裝甲汽車,飛快的衝到中國人的右翼,迫使中國人向兩個方向開火。但是他也發現他跑到了島中央和中國準備對付 Strelnikov 的伏擊部隊的中間(Strelnikov 還沒能跑得這麼遠)。

Bubenin 的汽車被擊毀,他本人也受了傷並被炮彈震了一下。他勉強鑽進另外一輛裝甲汽車,從那裡指揮戰鬥。之後發生了一系列的混戰,雙方都進行了猛攻。最後,按照俄國人的說法,他們控制了局面,並迫使剩下的50到60個中國人撤退到對岸。中國人帶走了所有受傷的同伴,但是卻留下了一些裝備。

整個戰鬥持續了約兩個小時,俄國人人手緊張到連村民也出來運送彈藥。雖然蘇聯和中國都宣布了勝利,但是這場戰鬥之後中蘇雙方都沒有在島上永久駐軍,儘管蘇聯經常去島上巡邏。

3月15日的戰鬥

3月15日的戰鬥和3月2日的戰鬥有幾處不同:雙方都進行了全面得多的準備,參戰和陣亡人數也多得多,交戰時間也更長。和3月2日的戰鬥不同,這次不清楚是誰先開的火。蘇聯和中國的說法不同,蘇聯的記錄還是更加詳細。這次蘇聯的記錄可信度很低,也不同於對2日戰鬥的紀錄,這次沒有暗示道義在蘇聯一方。雙方可能都在休戰的兩星期部署部隊,準備永遠將珍寶島奪過來,或者,如果失敗了,也要否認另一方對島的任意使用。

很明顯,俄國人增加了對珍寶島巡邏的頻率。他們仍然沒有往島上派駐永久的駐軍,害怕中國人會用大炮和迫擊炮將他們消滅。但是一小股蘇軍偵察隊在14到15日晚在島上過夜,可能用來作誘餌引誘中國人進行正面進攻。按照中國人的說法:15日凌晨4時,對岸派出了「很多」坦克開到珍寶島和附近的冰面,攻擊中國巡邏隊。而蘇聯的說法是他們早上的,由 Senior Lieutenant Lev Mankovsky 帶領的由兩輛裝甲汽車組成的巡邏隊,發現了駐留在島上的一些中國部隊,明顯是前一夜潛入島上的。不管什麼原因,激烈戰鬥在上午9點45分到10點之間打響。按照蘇聯的說法,10點30分從中國基岸的三個地點,中國炮兵部隊使用了迫擊炮和大炮對珍寶島進行轟擊。

中國隨後派出了超過一個團的步兵(大約2000人)進入戰鬥。他們跨過冰面,佔領了島的一部分。看到中國人的這一波攻擊,島上的俄國人用裝甲運兵車上的機槍火力阻止中國人的前進,但是當他們意識到中國人有人數上明顯的優勢後(蘇聯的說法為中蘇人數比例為10比1),他們向後退卻,退到了小島的最東側,或者完全退出了小島。中國軍隊用密集炮火轟擊蘇軍和島的東側河道的浮冰,以使小島與俄方基岸分離,明顯的是為了減緩或阻止蘇軍的重型坦克和戰車跨過浮冰登島。俄國人則採用了朝鮮戰爭中美軍使用的戰術,先讓中國軍隊前進,然後用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和裝甲運兵車進行反擊。蘇聯炮兵部隊從3月2日後就在附近進行了部署,於15日下午1時開始用密集兇狠的地毯式轟炸將中國部隊逼退到中國基岸以南4英里。蘇軍這樣轟擊了3次,每一次都突破了中國的陣地。前2次轟擊因炮彈耗盡而終止,第3次轟擊明顯地將中國的防線逼退到中國基岸以內。中國軍隊被迫撤回基岸,並帶走了犧牲和負傷的同伴。

1969年3月15日,箭頭所指蘇軍裝甲車入侵到珍寶島中部。

按照蘇方的說法,他們大規模的守島部隊沒有對中國後撤的軍隊進行追擊,只是進行了密集巡邏。戰鬥在晚上7點鐘結束,持續了9個多小時。從不同來源的資料來看,蘇聯損失了60人,中國損失了800人(以上數字中傷與亡的比例不詳,應該是傷亡人數之和)。蘇聯傷亡人數較低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的戰術和武器都比較優越,也有可能是技術參數要求寫出來的。

衝突進程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蘇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三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這是中蘇兩國矛盾長期摩擦的結果。由於中方預先有準備,蘇方損失不小,被毀坦克、裝甲車達17輛。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布的數字,蘇軍死58人,傷94人。顯然,蘇方「吃了虧」。

  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他們力主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邊防七連哨塔。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向他通報了蘇聯準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圖,並徵求美方意見。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中美關係當時也很緊張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要讓美國至少保持中立。

  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宮時,發現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說吧,亨利,碰上了什麼麻煩事?」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到桌上說:「看看吧,蘇聯想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寧先生同我深談了一夜。克里姆林宮的幾個傢伙決定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現在他們來徵求我們的意見。」

孫玉國在中國GCD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言。

在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尼克松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那時,核污染會將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全。最可怕的是,一旦讓蘇聯人打開核打擊這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面前。

  到時美國也會舉起白旗的。經過磋商,美國方面認為:一是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二是應設法將蘇聯意圖儘早通知中國,但做到這一點很難,美中20年來積怨甚深,直接告訴中國,他們非但不會相信,反而會以為我們在玩弄什麼花招。最後,美國決定:讓一家不太顯眼的報紙把這個消息捅出去,美國是民主國家新聞不受政府干涉,新聞可以自由的報道一切法律允許的東西,美國無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無法怪罪我們。

我軍反坦克手。

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則消息,標題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勃列日涅夫氣得發瘋,中國對於這則消息也非常重視。毛澤東聽取了周恩來的彙報後說:「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同時,毛澤東果斷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很快進入「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

為應付緊急情況,戰士們合衣而睡。

當中蘇兩國已進入戰爭邊緣狀態時,蘇聯領導人考慮到,在襲擊中國後肯定會遭到全面報復,而蘇聯的全球主要戰略對手是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於是突然採取了緩和措施。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弔唁胡志明之機,向同去弔唁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提出要在回國途中途經北京同中國總理會談的要求。經反覆考慮,毛澤東同意了。

  9月11日,雙方在機場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會談。這次會談表明中蘇關係略有緩和,但危機依舊。柯西金回國後,蘇聯又改變了態度,趨於強硬。這反映出蘇聯領導層內部對華政策的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對柯西金緩和對華政策的意見,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文」字頭郵票。1969年10月1日發行。

9月16日,倫敦《星期六郵報》登載了蘇聯自由撰稿記者、實為克格勃新聞代言人的維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稱「蘇聯可能會對中國新疆羅布泊基地進行空中襲擊」。蘇聯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陰雲又一次籠罩中華大地。美國明白,維克多的文章是對美國的一個試探,更是對中國的示警。

  出於美國全球戰略利益和發生大規模核戰爭的嚴重後果的考慮,尼克鬆緊急召開國防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尼克松認為:「對於眼前這場中蘇一觸即發的戰爭,我們當然應當阻止。

  如果他們執意要打,那是他們的事情。」為此,美國決定實施三步曲:一是由於中美政府之間沒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級官員會晤,要費很多周折,時間也來不及,美國可以把中美大使級華沙會談撿起來。

勝利後的中國邊防軍。

華沙會談延續了15年,現在已中斷了兩年,此時恢復,意義自然非同尋常,可以安排駐波蘭大使沃爾特斯托塞爾馬上去辦,這就出現了斯托塞爾尾追中國駐波大使的戲劇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齊奧塞斯庫等人與中國的親密關係,頻頻傳遞美國期望與中國和解的誠意。三是為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美國亮出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尚保留未及動用的一張王牌--用已被破譯的蘇聯密碼,向蘇聯本土134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重工業基地發出進行準備核打擊的指令。

  10月15日晚7時許,心慌意亂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來兩個消息,一個是中國的導彈基地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所有的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這一點我們衛星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證實。另一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有關,而且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 因為情況十萬火急,他們只是通報了消息,正式報告還要稍晚些送來。」勃列日涅夫不信: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整天教導中國人民美帝是紙老虎,還教導百姓去解救水深火熱的美國人民,美國會這麼大公無私?「美國會站到中國一邊?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請馬上撥通駐美使館電話。」幾分鐘後,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情況屬實,兩小時前我同基辛格會晤過,他明確表達了尼克松總統認為中國利益同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他們將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將首先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簽署了一份準備對我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我們有一枚中程導彈離開發射架飛向中國,他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聽完後,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人出賣了我們。」

1977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 電部發行一套《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全套 5 枚。第五枚為鋼鐵長城。請注意以上三幅宣傳畫和三枚郵票上人物的朝向是一致對東的。

至於中國,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在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為平靜後所說:「也許美國的所謂核報復計劃是恐嚇,但中國的反擊決心是堅決的。雖然他們的核彈頭不多,但我們不可能在戰爭一開始就剝奪他們反擊的能力。更何況他們在4年前就進行過導彈負載核彈頭的爆炸試驗,其命中目標的精度是相當驚人的。而且他們有了防備,現在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

  柯西金談話中提到的爆炸試驗,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國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為2至2.5萬噸的原子彈,從數百公里外的雙城子發射到羅布泊的一次實戰性原子彈爆炸。而就在這次核危機爆發前夕的9月23日和29日,中國還先後進行了當量為2至2.5 萬噸當量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

中國的羅布泊的一次實戰性原子彈爆炸。

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號。尤其是蘇聯,十分清楚中國核爆炸的含意。美聯社播發的一篇評論頗具代表性:「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

  正是在美國的強烈反對以及中國的積極備戰下,蘇聯人終於放棄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想法。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面開始緩和,1969年中國面臨的核危機也隨之灰飛煙滅。

衝突的影響及其後遺症

中蘇兩國因關係惡化和軍事對抗付出了巨大的經濟、社會代價。面對壓力,中國國內一度提出了「備戰」口號,消耗了大量資源;對於蘇聯來說,同樣付出巨大代價。當然,迄今為止,尚無關於對抗年代裡中蘇在經濟、社會領域付出代價的權威數據和研究成果。

中蘇對抗迫使中國的外交路線急劇轉變。中國徹底放棄了意識形態劃線,轉而尋求新的戰略盟友,與美國修好(其時,美國在越南深陷泥潭,開始收縮;與中國改善關係,可以幫助美國從越南體面地撤出,結束噩夢),中、美、蘇戰略大三角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1975年越南建國後,在維持與蘇聯的緊密關係的同時,開始將之前幫助其反抗美國侵略的盟友中國視為威脅,悄悄地泛起反華喧囂;並且自願充當蘇聯的地緣政治工具,對周邊國家表現出侵略性,與中國關係惡化。

蘇聯在蒙古、中亞、遠東、東南亞方向對中國全面實施戰略和軍事壓力,這種態勢持續了將近20年,到戈爾巴喬夫執政末期才結束(中國強烈要求蘇聯消除影響中蘇關係正常化的「三大障礙」:從蒙古撤軍;從阿富汗撤軍;令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如此長時間的對抗也使其國力受到很大牽制。1979年 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對中國西部邊陲造成地緣政治壓力;但是,阿富汗也使蘇聯遭遇了類似美軍在越南的命運,或許就是壓垮蘇聯這匹駱駝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俄羅斯有學者認為,中、美合作曾經為「解體」蘇聯做出貢獻。

1969年5月15日在吳八老島被蘇軍打死的任久林葬在十八站烈士陵園中。

1991年至今,一些俄語國家對中國的消極態度和觀念,仍體現了中蘇對抗時期的遺留作風,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某些反華消極言論,仍用「中國威脅」來嚇唬俄羅斯政府和國民;反過來,蘇聯對中國咄咄逼人的高壓態勢,也曾在中國人的心底留下陰影。

許多當事人的回憶也很難還原歷史真實,因為他們的職務、地位等原因,不足以讓他們了解事件的全貌;此外,政治考量仍然存在,且許多細節涉及國家秘密。一些人言之鑿鑿的,其實只是部分真相——而部分真相,多半也就是假象(甚至可能是謊言);一些人為的神話、臆想大行其道。

中國邊防軍人巡邏烏蘇里江。

需要提及的是:珍寶島事件的蘇方親歷者維塔利·布貝南曾在2004年出版了回憶錄《血染達曼斯基之雪》。作者在為蘇聯一番辯護之後,也在書中寫下了惶惑:「能在談判桌前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打一仗呢?」


推薦閱讀:

TAG:邊境 | 戰爭 | 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