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都在噴某局長的時候,我想為跨界選拔說幾句話

當趙然第一次踏上冰場的時候,需要兩個人的攙扶才能勉強站穩。

她笑著告訴記者,還有一點點小驕傲,因為她的隊友張淼第一次上冰時,需要更多人扶著才行。

這正是許多中國冰球運動員的現狀,在今年三月轟轟烈烈的跨界選拔中,不少人一夜之間成為了一名冰球運動員。而他們原本的訓練項目,是短跑、長跑、跳高、皮划艇、三項全能等等。

跨界選拔的河北女子冰球隊

2022與跨界選拔

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將在北京—張家口舉辦,作為東道主,我們的目標自然是奪取更多金牌。但冬季項目在中國一直比較冷門,所有冬奧項目加起來,僅有5000餘名註冊運動員,相比夏季項目單項運動就有超過1萬名運動員註冊,可謂人才匱乏。

索契冬奧會中,中國共收入3枚金牌共9枚獎牌,成績不算理想。尋找優秀的冬季項目運動員,是中國備戰2022冬奧會最艱巨的任務,而五年的時間遠遠不夠培養一代金牌選手。

中國拿出的對策,是跨界選拔。

冬季項目跨界跨項選拔已於今年3月起陸續開展,在包括北京、烏魯木齊、廣州等在內的16個城市中進行試點,參與選拔的運動員大多來自田徑、自行車、賽艇、武術、摔跤、散打等夏季項目。

跨界的方向主要包括,輪滑運動轉型速滑,自行車運動員轉型越野滑雪,拳擊轉型高山滑雪,體操運動員轉型單板滑雪和花樣滑冰。

這場跨界選拔搞得聲勢浩大,但因為冬季項目的小眾,並未在大眾視野內掀起什麼波瀾。但前不久中國足協頒布的U23和限制外援政策,以及胖球隊的事件,把總局和局長推到了風口浪尖,冬季項目領域的跨界選拔也成為了被嘲諷的對象。

在ho醬近期的小問卷調查里,大部分人也覺得這個跨界選拔是XJB跨,少數溫和派表示「輪轉冰還成,其他不敢苟同」,只有極少數人(11%)表示支持。(樣本有限,此數據不具有代表性,還請你們多多跟我互動。)

但這項劍指冬奧的政策,是否真的如此不堪?

跨界是XJB跨?

首先,跨界選拔是否有科學依據?

有的。比如最被詬病的一個跨界方向是,射擊運動員轉滑雪,不少吃瓜群眾義正言辭地心疼射擊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那麼長的距離你讓練了二十幾年站著射擊的人怎麼滑?!

但其實射擊運動員改練的是冬季兩項,即結合了越野滑雪和射擊的一項運動,要求運動員身背專用小口徑步槍,每滑行一段距離進行一次射擊,最先到達終點者即為優勝。考驗運動員由靜轉動和由動轉靜的能力,而射擊項目中同樣有50米步槍三姿的比賽,與冬季兩項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速滑和自行車運動使用非常相似的肌肉群,許多運動員都曾同時拿到過兩項運動的獎牌,加拿大運動員Clara Hughes是其中的佼佼者,獲得過兩枚自行車銅牌和一金一銀兩銅速滑獎牌。

體育訓練是一項很複雜的事,牽涉到年齡、身體條件、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很難一開始就選對最適合自己的項目。菲爾普斯最早接觸的是棒球和橄欖球;腿長貌美的撐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小時候是練體操的,15歲的時候忽然長高了開始改練撐桿跳;去年休叔和蛋蛋主演的電影《飛鷹艾迪》,是根據英國運動員邁克爾·愛德華茲真實事迹改變,他為實現奧運夢由高山滑雪改練跳台滑雪……

其次,所謂跨界選拔是不是總局領導一拍腦袋想出來的辦法?

不是的。體育領域的跨界選拔是一直都存在的,換一個詞,「改項」,你一定聽說過。冬季項目在國內缺乏群眾基礎,最早的一批冬奧會運動員,幾乎都是改項而來。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軍、該項世界紀錄保持者、世錦賽三連冠得住李妮娜,就是練體操出身。

在國際上跨界選拔同樣常見,例子我們剛剛也舉過很多了,很多雪橇運動員之前都是練短跑的。「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東道主國家,因為他們有資格參加所有項目,但在某些領域缺少優秀的運動員。」著名奧林匹克史和數據學專家Bill Mallon說,「這更多地是為了避免墊底的尷尬,而並非追逐金牌。」

美國為了應付鹽湖城冬奧會,同樣徵召了輪滑球運動員改練長道速滑,其中包括Chad Hedrick,他在兩屆冬奧會中共斬獲一金兩銀兩銅五枚獎牌。

最後,「被跨界」的運動員自己怎麼想?

前皮划艇運動員,現冰球運動員張淼說:「我們非常渴望參加2022冬奧會,整支球隊都想去得不行了!」

當然現在的跨界選拔有它的問題,太急功近利,太好大喜功。有點大躍進的感覺。

儘管很多國家都在搞「跨界選拔」,但像中國這麼大規模的跨界的確沒什麼先例可循。如果有的話,還要追溯到東德時期,效仿蘇聯的舉國體制。國際奧林匹克歷史學家協會主席David Wallechinsky也批評道,「這有點像科研——『這是我們想要的身體素質,讓我們看看能在哪裡找到它?』」

而就冰球領域而言,想要出成績緊靠身體素質,甚至運動員的個人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河北隊新跨界的一個姑娘高子葉說:「我現在滑得還不錯了,但是運球的話還是有點彆扭。教練布置戰術的時候也會比較迷茫,我能聽懂他在講什麼,但一旦上場時就不太知道該往哪裡滑了。」姑娘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幸運的是她們有足夠的熱情和信心。

現在搞跨界選拔,就像大考前的臨陣磨槍,好嗎?肯定不如平時扎紮實實學習好。有別的辦法嗎?沒有。而且冬奧結束後這些並不會重歸於零,至少所積累的運動員、興建的基礎設施、大眾對於冬季運動的認知度是不會隨之消散的。從孩子抓起是個很長很長的周期,在這期間有一場大的活動刺激未必是一件壞事,但就像恆大最開始搞足球的時候,大多數人覺得這種投機式的金元足球弊大於利,但隨著恆大拿下第一座亞冠,確實帶動了整個中超的發展和更多人對足球的關注。

在重申一遍,跨界選拔有它的弊端,但大方向是沒有錯的。可笑的是現在很多人根本對體育和跨界選拔一無所知,只是為了黑某局長強行把跨界拖下水,這樣很不好。


推薦閱讀:

極致浪漫!捨不得含進嘴裡的水晶冰球!
冰球規則為什麼允許打架?
如何看待 NHL 拒絕參加平昌冬奧會?
中國賽第一年不缺贊助,但NHL的最大課題是如何讓更多球迷看完全場
如何選擇合適的冰鞋?(冰刀)

TAG:冰球 | 體育 | 苟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