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的觀點很矛盾。

知乎論毛詩有著悠久的歷史。近期流行毛與汪的對比。其下有一個票數略高的回答,看著很有意思。

作者:@黑島人

鏈接:毛澤東和汪精衛,誰的舊體詩詞更厲害?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種問題下,一定是比較多的狀似對舊詩詞沉浸比較深的人表示,毛澤東的詩詞其實不怎麼樣,只是看著氣勢大。【說什麼「狀似」?當然如果閣下這種文學理論才是真的沉浸較深的話,那我們這些「狀似」的都還沒入門。】

但是呢,很可惜,即使有一天把毛澤東的所有詩詞全部移出中小學語文課本(主要是有人總以為或暗示,毛詩流傳廣是因為選進課本多),仍然可以肯定,毛的詩詞在漢語文化圈內,一定會被非常多的人傳誦。【那麼多人的智商停留在課本所學或者道聽途說,這難道不是毛詩流傳之廣的原因么?至於傳誦,還記得八榮八恥么?記得一帶一路么?記得主席曾經引用過的話么?流傳的原因是什麼哦,政治需要。】

辛李一代南宋詩人之後七百年,再沒有一個詩人能夠向漢語提供那麼多的名言金句,創造出那麼多的「新」典故。【按照普遍被認可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反映了我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學所呈現的突出成就」來看,南宋以後已經不存在名言金句了;按照專業的文學史來看,還有好多好多名言金句哦,咋被忽略了?】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的句子怎麼誰都喜歡用來找安慰哦?那我也可以用這句話來懟你啊。】

一位詩人優不優秀, 是可以由一個時代的文藝評論家主觀評判的。但一位詩人偉不偉大,則是要由這個文化圈下大眾整體下意識決定的。【可是優秀跟偉大不搭嘎的吧?毛的功績什麼時候已經淪落到詩詞小道上了?】

從前有次(記不清是不是在知乎上了)也是類似問題,我就諷刺過把毛澤東列入三流甚至以下詩人的「專業品評」,明代前七子後七子、清代除了納蘭性德、龔自珍,總有幾個「內行」眼裡三流以上的詩人吧。那請列示一下,他們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代表名作是哪首呢?【首先,幾流的分級人都不一樣,趙缺還說李杜二流自己半步一流呢,找他這樣排,毛就要更後面了。其次,不知道為什麼談到明前後七子,故而先不論;單看納蘭和定庵,所謂的津津樂道也是因為上了課本的緣故吧,納蘭還有個安意如的宣傳。我記得之前說辛李一代之後七百年沒有一個詩人能夠向漢語提供那麼多的名言金句,這不是啪啪自打自臉么?最後,津津樂道這個是講話之後才在黨的推動下成為評價作品的標準的,你用批評家自己的標準評價他自己的創作,這很好笑有沒有?】

說白了吧,毛澤東的舊詩詞就算比起李杜蘇辛差了五十步,也輪不到差了五百步的好金蓮的夫子們來嘲笑。【文學批評上這種話能說?上面講話還要求「文藝工作的對象是工農兵及其幹部」,工農兵對詩詞專業的理解差了多少步?這又是自己打臉。】

最後順便說一句,純粹以詩詞成就論,汪精衛倒也勉強能擠進二流。畢竟他的那首絕命詩在近現代可入前三,可以確定能傳世不朽了。【汪精衛能進二流,那你這個標準劃分的還真是粗糙。而且居然說是那首絕命詩在近現代進前三,那首很好么?哦我忘了你的標準是流傳度。】

————分割線——————

總的回復一下評論吧八股文當年叫做「時文」時,聚集了幾百年里中國最聰明也是最有文化階層的智力精華。單就漢語的傳統文化,也即現在的所謂國學來說,八股文的佼佼者們基本可以碾壓現在幾乎所有國人。是不是他們在國學,或者說中國古文化、歷史上的觀念、知識,就比現代人一定更準確,更符合歷史的實際了?顯然不是,身為理學大師和既得利益者的陶曾左胡那批人,都早在中西方大衝擊發生前,就知道八股文對儒學的光大發揚實際沒啥作用,極力提倡「讀書」要有經世致用之志。【鼓掌,切記讀書要有經世致用之志。】

而現在知乎(當然遠不止是知乎)詩詞品評的問答下,卻充斥著把「傳統」的「格律」「審美」看得比天還高,卻完全忘記了「詩言志」的本意。【詩言志說的是有道理的,但是你要先確定那是詩。知乎的詩詞品評很多都是稱不上詩的東西,硬是要標上詩詞的形式,那我們從形式主義來批評有錯么?】

坦率說吧,很多評論以及某些本題下的回答,本質上都不出想用一種九品中正式的模式一統古體詩詞的品鑒。【一個人所作的批評需要一個模式,即便是單純形式主義批評也比自相矛盾的印象式批評要高明。】

無非是用「合律」「底蘊」之類代換了「家世」,舉到天上去,而把言志、舒懷、感染力這些詩歌原有的行狀實際扔到一邊,以為不過下里巴人才看重那些。【言只有自己聽懂的志,抒只有自己明白的懷,感染自己的作品不應該批評?把這些跟毛詩相比是糟踐毛詩,這個已經不是原答案了,就不計較扯開去的問題了。】

所以才有一再有諷刺「只懂選入中小學課本」的趙家詩人氣派展現。我在原答中其實就暗示了,認為有很多比毛澤東更好的詩人的觀點,最經不起推敲的就是,在南宋初那一代天才輩出的大詩人們都過世後,至今七百多年(實際現在可以說八百年)了。看不起毛澤東詩詞的諸位內行們,卻總是不肯直接了當的提名其中一位或幾位「一流詩人」出來,讓大家啾啾他們的詩集,自己想想為什麼他們的作品流傳不廣。【文學界提名了那麼多人,你沒聽到怪誰?上古出版的那些書也沒見您跟我們搶啊?流傳不廣的原因是「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反映了我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學所呈現的突出成就」,在這個不談普遍詩歌的年代,流傳的會是有門檻的詩詞還是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的文本呢?】

至於有人憤怒的指責「下里巴人們」,詩流傳的廣就是寫得好嗎?還真沒錯。【一篇帖子被轉載上萬次是不是意味著這是好的作品?不知道哪來的自信說這樣的話。】

打油詩除外(其實好的打油詩除非機緣巧合,也不是輕易能寫出的),同一文化圈內,詩詞的好壞和流傳度毫無疑問是有極為強烈的正相關關係的。【曾經的孤本因為不流傳,所以不好,而被翻印後,就變好了?質的飛躍就因為這樣產生了?不存在的。】

除了小圈子外沒人愛讀,沒人願背——因為大多數人根本就聽不出真情實感,只能看到砌詞堆字的純粹技巧——的所謂好詩好詞,不客氣的說吧,有看到那美得冒泡的「三寸金蓮」了嗎。【說白了就是要看淺白的是吧?】

我是一直理性粉胡馬的,原因大概從上面這篇可以看出來。最後在解釋一下有句無篇,希望知友們反駁也能跟我在一個點上論爭。這不是指我們現在記住了某句還是某篇,而是在創作中把某句寫好了但是整篇的整體性沒有把控好。幫忙找了篇論文,要看自己下載去。

「有字無句,有句無篇」要不得--《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05期
推薦閱讀:

TAG:詩歌 | 詩歌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