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境隨心轉,佛經不例外也會隨心轉,心扭曲了,看到的經也扭曲了,還怎麼學?

既然一切由心生,還哪有什麼真理啊??????


因為這並不是境隨心轉……是境隨欲轉

如果真的是境隨心轉,既然已經有了隨意扭曲的境界,也不用讀經尋找什麼獲得什麼吧,不開心了扭回來就是了

這說明不是心在轉物,而正是被習氣牽著走了……自性清凈,如如不動才是轉

嗯嗯……有點悖論的感覺,既然我都清凈了還讀什麼呢……所以有個詞叫熏習,所以要先培養恭敬之心……所以讓你先拜佛培養恭敬之心(這就可以知道那些為滿足一己私慾拜佛的人真是在騙自己啊……)多看經典,要多看(熏習)……

要真誠……不要先入為主抱著些觀念,那樣就是學啥也會扭曲吧………

以上只是個人的淺見,對題主有幫助就好了,說錯了自動忽略,勿噴……


你去看地藏經,地藏經講因果的,但是描寫地獄惡道之苦的同時,它的最前邊覺林菩薩偈的一句,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你有念頭,有造作,執著於我所在,自然就有個你去承擔罪責,因為是你造作罪業,也有個你去享受好日子,是因為你所做善業。總之因果報應在六道里,超出六道輪迴就是佛教讓你乾的事情,斷貪嗔痴破我執,就可以證得初果阿羅漢,阿羅漢能夠了達一切法由心想生,但是沒發大乘心,只能自覺,幫自己超出六道輪迴,不能覺他,自覺又能覺他,則是菩薩。學佛先從心經十善業道經三皈依開始,一下子學大學課程,你個幼稚園的肯定會迷惑,如果要我指路請私信吧題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所以學佛就是「滅心」呀!「心」,無論怎麼轉、怎麼扭曲,「滅心」,是不動不轉的。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嗔痴。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
善男子。
心如幻法 由遍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
心如流水 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
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
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
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
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
心如猿猴。游五欲樹不暫住故。
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
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
心如獨行。無第二故。
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
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
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故。
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
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
心如夜叉。能啖種種功德法故。
心如青蠅。好穢惡故。
心如殺者。能害身故。
心如敵對。常伺過故。
心如盜賊。竊功德故。
心如大鼓。起斗戰故。
心如飛蛾。愛燈色故。
心如野鹿。逐假聲故。
心如群豬。樂雜穢故。
心如眾蜂。集蜜味故。
心如醉象。耽牝觸故。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凈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世覺母妙吉祥 請問如來心地法
我今於此大會眾 開演成佛觀行門
此法難遇過優曇 一切世間應渴仰
十方諸佛證大覺 無不從此法修成
我是無上調御師 轉正法輪周世界
化度無量諸眾生 當知由悟心地觀
一切有情聞此法 欣趣菩提得授記
一切有緣得記人 修此觀門當作佛
諸佛自受大法樂 住心地觀妙寶宮
受職菩薩悟無生 觀心地門遍法界
後身菩薩坐覺樹 入此觀行證菩提
此法能雨七聖財 滿眾生願摩尼寶
此法名為佛本母 出生三世三佛身
此法名為金剛甲 能敵四眾諸魔軍
此法能作大舟航 令渡中流至寶所
此法最勝大法鼓 此法高顯大法幢
此法金剛大法螺 此法照世大法炬
此法猶如大聖主 賞功罰過順人心
此法猶如沃潤田 生成長養依時候
我以眾喻明空義 是知三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 自在能為變化主
惡想善心更造集 過現未來生死因
依止妄業有世間 愛非愛果恆相續
心如流水不暫住 心如飄風過國土
亦如猿猴依樹戲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飛鳥無所礙 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執迷謂非無
若能觀心體性空 惑障不生便解脫


經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心扭曲的現象是有,而且很普遍,心扭曲當然所理解的經義也會有所扭曲,但這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你能認識這種扭曲不?你願意扭轉這種扭曲不?你試圖扭轉這個扭曲的願望有多大?這,不也是境隨心轉嗎?這就好比:本來北京在北方,但是你固執的以為在南方(心扭曲),於是打開導航儀並反過來看(經義扭曲),這時,就看你是不是願意去走幾步試試方向有沒有問題了。如果僅僅執著在:「我如果方向有問題,導航就可能拿反,所以我什麼都不能做」上的話,那麼題主是永遠也到不了北京的。但是呢,如果你走幾步以後,在導航儀上驗證驗證方向,即時調整自己的認知,總是會找到正確方向的


佛法並非唯心主義,「一切由心生」非佛說。

不如說,一切都是心的詮釋。而佛法追求的就是減弱、消滅這個詮釋,純粹的觀察。

「心扭曲,看到的佛經也會扭曲」倒是事實。怎麼學?知道心扭曲,就調整唄。調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也可能產生新的扭曲。努力發現與調整各種扭曲,就有可能最終正確理解佛經。(沒錯,只是可能性,大多數人最終失敗。心,確實有太多的扭曲。)

至於「真理」,正確理解佛經,只是建立了開始探索真理的可能性而已。佛經,是引導人探索真理,而非對真理的描述!


的確是這樣子沒錯的。

別說經文了,即使普通一本書、新聞、論文、文章,不同的人看感受或理解都會不一樣。Intel 的支持者和 AMD 支持者可能在網上對罵;僧人看佛教的文章可能會點贊,道士看佛教的文章可能就會破口大罵了。

同樣做一件事情,疼愛的孩子去做,你把他誇到天上去;厭惡的孩子去做,不管怎樣做都不順眼。

雖然那是同一本書、同一個新聞、同一篇論文/文章、同一件事情,看的人不同,理解也不同。

所以才會說先持戒——持戒生定,定中生慧,以慧去解決一切煩惱。先持了戒,按照戒律去做(不去殺生、不去偷盜等等),心定下來。心定下來了,才能去看懂或解決各種問題。


個人理解,如題主的困惑,更說明精進修戒定慧的重要性,尤其在末法時代。


看經警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凈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凈也。二·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凈也。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凈也。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於真源·庶研窮於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涌於胸襟·智岳凝於耳目。□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報佛恩。


很多靈修的人都會對教義會有誤解的。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如果有什麼不明白就大家坐下來討論各自的看法。每個人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多聽聽別人的,也反省一下自己的,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境隨心轉那是佛菩薩的境界。

凡夫俗子的境界是境上生心,心為境所轉。

所以先要努力做到心不被物轉,不於境上生心。

你說的心扭曲了,就像壇經中說的: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佛法僧的重要性了,也就是所謂:需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如果扭曲的不成樣子,例如瘋了,那就只能在六道中沉淪了。

另外,一切由心生,這裡的心不是凡夫心,而是菩提心、如來藏、自性。不是六識之一的意識,不是你以為的想怎麼生就怎麼生。就像窮鬼以為皇帝可能只是吃的饅頭比自己多很多,實際上皇帝不吃饅頭。

一切由心生的生,是以心的本質以一種內在的規律而生。並非隨意識所欲而生。


建議搜一下原始佛法的信息,沒有後期佛教這些玄乎的調調。


境隨心轉也要講基本法,八識規矩頌有講,前五識特性是性境現量通三性。一般人看到的聽到的佛經都是一樣的。只是你所想到的未必會跟大家一樣( 第六識:三性三量通三境 )。為了避免想歪,所以才要去正規的單位去學習啊。


1,所提問題有一點斷章取義的嫌疑。不知道「 境隨心轉」是出自哪本佛經,上下文是什麼。

2,境隨心轉也可以有好的意思。

比如一個人心理抑鬱,自然看什麼都可厭、沒意思。

但抑鬱症好了以後,所看到的世界也會變得多姿多彩有興緻了。

一個人是凡人,看到的是一個世界,

開悟後,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

成佛後,看到的應該又是另一種境界了。

所以好像"境隨心轉"這個敘述方式沒什麼毛病,只是你僅從負面情緒負面效果來解釋才變得成了一個問題。


題就錯了,心隨境轉。岳陽樓記聽過吧,人心受環境影響,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學佛就是為了超脫,不再受環境影響,不再受情緒支配。做自己的主人。


不以絕對觀之啊。都說心扭曲了,說明你還知道這是扭曲的,那就還有希望正過來的。這種對照你可以以自己作為參照,也可以用別人作為參照,如果怕自己的心不幹凈,從心裡看的經也扭曲了,那麼不妨看看別人的世界,正常的世界,是不是有點感觸呢?

世界是絕對和相對的統一,真的,辯證地看世界看的更清楚些。其實我也是沉浮於是非中,我的心也常常感到不正常,但是當看到一些別人家庭的溫馨小細節,看到一些公益廣告,心裡就會有所感觸。這是我的思考的結果,

共勉吧。


看佛經是必要的,典型的,心隨經轉。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禪宗 | 佛學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