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科研院所改革方案落地八九不離十,航天科技集團混改主要靠上市
作為國企改革中身份頗為特殊的一支,千呼萬喚的軍工科研院所改革正處「將至未至」之際。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建恆接受了上證報記者專訪,詳解軍工企業改革的現狀與關節,以及航天科技集團的改革進度和規劃。
張建恆表示:「目前,各個軍工集團的事業單位改革方案已經基本確認了。但是由於稅收、人員處置等配套政策還沒落地,所以目前各單位尚未開始操作。」他預計,「配套政策完備之後,軍工事業單位大概可在兩年左右完成改革。」
在國資委推動設立的「國協、國同、國創、國新」4支產業基金中,航天科技集團負責牽頭設立「創新引導基金」。張建恆首次揭秘了該基金的籌備進度、投資方向、預計回報率等情況。據悉,該基金將於今年二季度正式成立,設計規模達1000億元。
軍工科研院所改革需配套政策落地
「800萬元以上的決策就要報國家相關部委,現在隨便買一台設備的價錢可能都不止800萬元了。」這是造火箭、衛星、飛船的央企單位面臨的現狀。張建恆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作為事業單位,財產不是企業法人財產,我們對它沒有處置權。這樣的企業效率怎麼能高?」這是軍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的必要之處。
軍工科研院所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改革也是本輪軍工改革的核心任務。據了解,航天科技集團旗下核心資產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大研究所、小公司」的特徵明顯。「目前,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央批複設立的事業單位還有近100家,其中包括科研院所70多個。在集團旗下六七百家單位中,按數量算只有六分之一,但是其所佔的資產體量、人員比例都極大。集團主要的二級單位(八個院)全是事業單位,三級公司也有大部分是事業單位。」張建恆告訴記者,事業單位改革本質上就是企業管理體系的改革。
公開資料顯示,航天科技集團目前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3家專業公司。其中,8大研究院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以及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
去年,國防科工局確定了軍工科研院所改革試點單位,航天科技集團有兩家當選,主要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的下屬單位。其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旗下擁有上市公司中國衛星。
張建恆告訴記者:「目前,各個軍工企業的改革方案已經基本確認了。簡單地說,就是各個單位、各個集團把自己怎麼改都想明白了,同時上報給國防科工局了。但是在改革『動真格』之前,還需要配套政策落地,包括離退休人員安置,稅收政策等方面。」
具體問題有什麼?張建恆舉了個例子,比如某事業單位編製有5000人,實際人員卻有6000人,若按現在的規定改革,只能解決5000人的問題,那剩下的1000人怎麼辦?「政策必須明確另一部分人怎麼辦,必須給出路。」張建恆表示。
此外,事業單位資產跟企業資產的財務核算辦法也是不一樣的。事業單位投資形成的資產不是按照固定資產折舊(成本法)核算的,很多企業一改制就將面臨虧損。而按照國資委「功效掛鉤」的要求,虧損就要扣工資總額,員工收入就下降。怎麼辦?張建恆認為,需要國家在稅收上給優惠,有個過渡期,比如五年或者幾年;還有就是這個優惠誰來給?怎麼給?給多少?這些都需要具體配套政策來明確。
航天科技集團混改主要靠上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包括軍工在內的七大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對此,航天科技集團有何頂層規劃?
張建恆表示,航天科技集團的混改將遵循先試點、後推開的原則。今年主要嘗試在民用領域,或者非總體單位、型號的業務單位中,嘗試混合所有制。目前,肯定是先試點取得經驗,不會馬上推開。航天科技集團將把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作為實現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方式,包括獨立IPO、分板塊注入旗下上市公司等,此外,也不排除合資。
這意味著航天科技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還將繼續提高。去年,航天科技集團已提出,「十三五」期間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要從15%提高到45%。目前,集團的證券化率還不到20%,這意味著未來將加快資產證券化進度。
「我理解,軍工混改邁出實質性步伐的意思是要拿出實際的混改項目,應該是在三四級公司做。」張建恆表示。從航天科技集團來說,集團是一級單位,院是二級,科研院所、廠是三級、其所屬公司是四級單位。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仍將國企改革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列為工作任務。張建恆介紹,航天科技集團去年已壓縮了80家法人單位,後續要繼續瘦身,壓減大約160家法人單位,還有80家左右參股公司,合計要壓縮兩百餘家公司。從去年開始算,預計用三年時間將殭屍和困難企業減少50%,基本實現重點困難企業脫困。通過關停殭屍企業,將資源抽回來,支持主業發展,獲得更好的回報。
牽頭籌備千億創新引導基金
航天科技集團的職能正在進一步拓寬。繼去年牽頭成立軍民融合發展基金後,在國資委的指導下,航天科技集團又在牽頭設立創新引導基金,這是「國協、國同、國創、國新」四支基金之一。
據了解,軍民融合發展基金是由航天科技集團聯合其他軍工企業、非軍工企業、若干家金融機構等投資,規模超過300億元,主要是支持軍工企業改革發展,包括資產證券化、技術創新、技術產業化等項目。目前,該基金已經認購完成開始運行,第一期到位的資金已經投出超過40%,包括但不限於央企軍工集團的項目。
按照國資委的指導意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還會再做一個創新引導基金,計劃在二季度設立,設計規模1000億元。認購方有股份制企業、軍工央企,及銀行、保險、金融機構等其他單位。在投資項目上,該基金不限於投軍工,只要有創新意義的項目就可以投,例如新材料、電子通訊、晶元等。據透露,該項基金的回報周期約為10年,預計回報率將在10%以上。
推薦閱讀:
※撿錢機會又到了,今晚24點開搶
※2億元不用還了?小馬奔騰創始人遺孀金燕債務案有望逆轉
※80後的焦躁與不安,怎麼破?
※我呼籲儘快開徵「騰/訊稅」
※窮人,與其生娃,不如養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