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鄉,兩邊都別鬼扯了
總要有人說出真相:上山下鄉真的是「和農民公平競爭」嗎?
當年下鄉是強制的嗎?當年有沒有人不想下鄉躲過去的?
兩邊都在胡扯。
1知青下鄉,是否公平,對比的不應該是知青待遇是否和當地農民一樣,而應該是農民進城務工,得到的待遇是否和當地工人一樣。
你住在城市就有糧票,和農民幹活累的要死才有糧票,能一樣嗎?在當時住城市本來就是特權,誰敢不承認,那就是認為有些人天生比別人活的好一些。如果你覺得理所應當的東西,90%你對比的人得不到,就別那麼心安理得。
如果說不公平的沒人提,甚至想都沒有想過這件事,那麼所謂公平就是狗屎。
指定下鄉位置,去了壞的地方沒補貼,當然是不好的。這個不用洗,但是不能叫不公平。務農和教書都算下鄉,當然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又是更有效率的。
八十年代知青返城,對應的,農村包產到戶,取消糧票,取消了部分統購統銷,提高糧食價格,這些知青發生了什麼事情?頂崗,大下崗,沒有了補貼相當大一部分吃飯成了問題,跑回去抱農村親戚大腿。如果在六七十年代拼著不要工業化和不要防世界大戰,執行這個真正公平的完全自由化的糧食政策,要知道這個時候糧食產量只有後來三分之二,他們不下鄉,父母也會拿著鞭子抽下鄉,當然不會去雲貴就是了。
2政策的制定看起來是否公平,和執行的是否公平,是兩碼事。
中國大得很,沒有什麼問題是能一概而論的。督工不承認醜惡現象,不代表不大量存在。同時大量知青過的也就那麼回事,也別當看不見。
什麼《綠化樹》之類的小說,建議你們還是去讀一讀。和一般的狗屁傷痕文學還是有不同的。如果你們都沒讀過或者不願意去讀,就別瞎嗶嗶。就算沒讀這些我這個年紀的人才讀過的東西,王小波總讀過吧?擴展閱讀一下不會?
a 農村對待外來人口,本來就是極端歧視的。知青相對其他外來人口,得到的待遇由於地方不同,肯定要也不同。雲南新疆這種地方,你沒有進偏集體的地方而是去了真農村,你就想想去了索馬利亞會怎麼樣吧。強姦勒索那不是太正常,並不是針對誰。那著名電影好像是叫《牧馬人》還是什麼裡面,外來書記兒子的戀人被頭人兒子強姦,周圍牧民怎麼想?可憐她的人自然大有人在,同樣這些人覺得是榮譽復仇的也大有人在,換到主角自己身上態度那就呵呵。照文革邏輯那根本沒有官方權勢的反革命後代早該被斃了,人家不是屁事沒有?
當然如果說我為什麼要去索馬利亞,這個可以爭論。你要爭論的話,參見1,想想逆命題:索馬利亞的人為什麼不能靠讀大學來美國工作?
b 在農村,知青如何對待命運也是一個問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知青下鄉大部分是農村出身的人好容易進城,又被發配回家——這些人過的再不好,絕對是真城裡人不能比的。
雲南不提地方太破沒法駁,新疆很多被強姦的例子,說的都是「搭便車逃離新疆,沒錢被司機強姦」。大家可以去看《綠化樹》,作者自己已經是會看臉色的人精了(不是知青是勞改),大家想想這麼個人來你單位,然後抱怨不公平,你也會呵呵的。
當然,我也不是說這些人活該或者說把北京上海的知青被大批發配到雲南新疆不是某種報復心理,只是說,你的希望和現實,是兩碼事。連這個都分不清的,就別討論了。安妮賴斯還堅稱要消滅isis的軍事行動是無血無淚的不人道行動(她倒是不說isis如何)消滅牙醫是替天行道,可是這幾年中東變成什麼樣大家又不是沒看見。
3 最後一個問題:知青返城了,發生了什麼事?
嗯,好吧,《渴望》是大毒草。大下崗是混蛋。
不承認事情的複雜性和兩面性,不承認名字和內核的相反是常事,以為討論是只有屁股,或者事實只是為屁股服務的,儘管說吧。
=======
亮自己屁股:
我爸就是農村小隊長,和當年的知青現在還是好朋友,前幾天還一起喝酒。當然有點特例,因為我爸自己也算半個知青——因為我爺爺救人得病早死,我爸被安排到城裡當未成年學徒工,剛剛混上好工作戀愛成功,就被弄回家什麼都黃了。然後一個剛成年的小屁孩,就要想辦法去荒地開荒,還要照顧幾個比自己年紀還大的刺頭知青——
像這種在城市附近的郊區插隊的應該是主流,農村官僚的噁心嘴臉別說知青,我爸自己也見過不少——我爸自己就有好幾次機會比如參軍、提干離開農村,根本不影響別人的提拔,都被某些人攪了。
為知青辯護的人,哪怕為我爸這樣的返鄉知青說兩句,或者能舉出那麼多知青文學的一個例子的,我都會站在他們一邊。可惜一個都沒看見。
既然這樣,我的屁股在哪裡,就很簡單了。
推薦閱讀:
※《天浴》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有多高?
※那些年?驚喜驚喜中大冰哭泣的眼淚
※知青述事|「青春夢魘」如何成為「青春夢想」
※如何評價天浴那個年代?
※跟著老爸回憶知青的青蔥歲月,吃得其樂無窮
TAG:知青 |